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必修1).ppt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必修1).ppt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必修1).ppt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必修1).ppt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必考 选考 知识梳理 1 生物进化 灭绝与环境 1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a 在生命出现以前 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演化过程 在生命出现以后 即生物演化 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植物依次经历了 时代 陆上孢子植物时代 植物时代及被子植物时代 动物依次经历了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鱼类时代 两栖动物时代 爬行动物时代 哺乳动物时代及人类时代 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必考 化学 有机进化 海生藻类 裸子 2 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b 和 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c 1 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 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2 产业革命以来 人类对 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3 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 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因此 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 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 的关系 古生代末期 中生代末期 自然资源 自然规律 环境生态保护 读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图所示的部分地质时期曾出现过 次大冰期 它们出现的时期是分别是 和 2 图中反映全球气候一直处于 变化之中 3 从图中可以看出温暖期较 长或短 寒冷期较 湿润期和干旱期相互 出现 但新生代以 期为主 答案 1 两石炭 二叠纪第四纪 2 波动 3 长偏短交替湿润 考点突破 生物进化 灭绝与环境1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 原核细胞生物 距今约14亿年前 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 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 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如下表 2 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1 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 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 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 改变了大气的性质 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 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 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 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 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2 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威胁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古生代末期 60 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 如三叶虫等 灭绝了 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 蕨类植物 陆上孢子植物 明显衰退 在中生代末期 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外 海洋中有50 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思考 1 地球早期生物是如何对环境演化产生影响的 2 生物与地理环境是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 1 生物出现后 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 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 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 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 2 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 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 但又必须依赖 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 另一方面 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 2015 浙江省7月学考 读 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 o2含量变化示意图 完成1 2题 1 在地质历史时期 出现最早的是 a 蓝藻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 2 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 o2的含量上升b co2的含量不断上升c 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 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解析第1题 从图中可知 在地质历史时期 出现最早的是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 海生藻类 蓝藻 第2题 地球上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 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 改变了大气的性质 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 a2 a 题组训练 1 在中生代白垩纪地层中可能发现的化石是 a 大象化石b 恐龙化石c 三叶虫化石d 金丝猴化石2 随着环境变迁 生物在不断进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 爬行动物时代b 哺乳动物时代c 海生藻类时代d 裸子植物时代 解析第1题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 恐龙盛行 其在中生代末期白垩纪灭绝 三叶虫是海生无脊椎动物 在古生代末期灭绝 大象和金丝猴是哺乳动物 生活在新生代第三纪 第2题 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是新生代时期 进入爬行动物时代是中生代 进入海生藻类时代是元古代 进入裸子植物时代是古生代末期 答案1 b2 b 2015 浙江省1月学考 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古生代早期生物化石群 证明当时发生了以多细胞动物在海洋中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为特征的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事件 据此完成3 4题 3 含有该生物化石群的岩石属于 a 喷出岩b 侵入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4 该次生物大爆发时期 地球表层出现了大量的 a 单细胞生物b 无脊椎动物c 爬行动物d 哺乳动物答案3 c4 b 知识梳理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b c 加试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土壤圈 圈 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具体含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每一要素都作为 的一部分 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 的改变 即 牵一发而动全身 3 某一要素的变化 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还会对 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必考 选考 生物 整体 整体 其他地区 2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形成为例 a b 加试 化学 水热状况 岩石风化过程 有机物质 土壤肥力 物质 能量 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b 加试 1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 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 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 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人类在某一地区的资源开发行为 也有可能造成其他相关地区环境要素的变化 3 资源的利用 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 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要素 不可更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林区过度采伐 水土流失 水灾 2 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 水土流失 3 上游地区用水量剧增 河流径流量 河流自净能力减低 4 河沙开采过度 河床堤岸 河岸后退 水灾 5 河流径流量减少 海水 6 河口泥沙淤积 航道 答案 1 植被减少河湖泥沙淤积 2 砍伐森林 3 减少 4 坍塌 5 入侵 6 变浅 考点突破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 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地理要素间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具体如下 3 列举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思考 1 某区域植被破坏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发生怎样的改变 2 为什么说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界碳循环平衡的结果 为什么说它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反映 提示 1 某一地区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 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 地表径流增加 对土壤冲刷加剧 造成水土流失 大气湿度减小 气候干旱 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景观发生变化 2 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 石油 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使地壳中的碳元素减少 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 大气保温效应增强 全球气温升高 气候变暖 并引起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地 导致地球各圈层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而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例1 2015 浙江省10月选考 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遥感与地面监测表明 过去20年间 青藏高原内陆湖面积由2 56 104平方千米增至3 23 104平方千米 完成 1 2 题 1 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地壳抬升b 气候变暖c 下渗减弱d 河道淤积 2 内陆湖面积增大会带来 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蓄洪功能减弱c 湖水盐分浓度增加d 通航能力减弱 解析第 1 题 提取有效信息 过去20年 湖面面积增大 青藏高原内陆湖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说明全球气候变暖 导致冰雪融化量增多 第 2 题 湖面积增大 可以使局部地区更加湿润 陆生生物多样性增加 蓄水量增多 可有效降低内陆湖湖水的盐度 水生生物相应增多 答案 1 b 2 a 例2 加试题 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 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 500mm 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发展 1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分析r河径流量减小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2 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 北壁林木苍翠 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 分别说明其成因 解析第 1 题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揭示了构成环境的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的 故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 河流径流的减少 会影响地下水的水位 水质 影响沿岸地区的土壤肥力 影响河口地区的渔业生产 影响河口地区的外力作用等 第 2 题 根据r河大峡谷所处的位置 可判断出影响大峡谷不同部位的气流状况 从而得出不同部位降水量的差异 进而分析不同部位植被差异的原因 从图中可知大峡谷远离海洋 深居内陆 且河谷受下沉气流影响 大气增温减湿 从而形成荒漠景观 峡谷两壁植被差异由降水差异引起 由此可判断为迎风坡与背风坡差异所造成 答案 1 径流量减小 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倒灌 土壤盐碱化加剧 水质变差 来水来沙的减少 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 海水入侵 海岸线侵蚀加剧 湿地减少 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蒸发旺盛 气候更加干旱 大陆性增强 荒漠化加剧 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2 大峡谷深居内陆 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 降水稀少 形成荒漠景观 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 降水多 林木苍翠 南壁为背风坡 降水少 植物稀少 题组训练 1 2016 浙江省4月选考 统计数据表明 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 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 在太阳活动低峰年 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 这说明太阳活动会 a 改变地貌形态 影响农作物产量b 改变气候状况 影响农作物产量c 改变水文状况 影响农作物产量d 改变土壤性状 影响农作物产量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有 产生磁暴和极光 影响短波通信 影响气候 农业增产和歉收与气候变化有关 故材料说明太阳活动改变的是气候状况 答案b 2015 浙江省9月学考测试卷 自然界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2 3题 2 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地域性b 差异性c 无序性d 整体性3 人类影响大气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 b c d 解析第2题 碳循环与火山 生物 岩石等地理要素密切相关 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3题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 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答案2 d3 b 4 加试题 读甲 乙两幅区域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2 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分析乙图中贺兰山以西植被减少导致的影响 解析第 1 题 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 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 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 能够净化水体 保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