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考试试卷B卷.doc_第4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考试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怅惘(wng) 焚身(fn) 岁梢(sho)B . 恐吓(h) 神龛(kn) 锵然(jing)C . 可悯(mn) 争讼(sng) 斡旋(du)D . 褪色(tu) 春宵(xio) 裴公(fi)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糟蹋 蕴籍 坦荡如砥 绫罗绸缎B . 端祥 珍摄 不可名状 颓垣断壁C . 悖谬 辍学 郑重其是 待价而沽D . 坍塌 惋惜 破镜重圆 龙盘虎踞3. (2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今年,在广场上挂的中秋节彩灯让人眼花缭乱 , 目不暇接。B . 不论是段考还是期考,她的语文都考不及格,在班级中显得鹤立鸡群。C . 生活告诉我们,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最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D . 爬上青秀山时,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下山时,只好坐观光车离开。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B . 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和骄傲。C . 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D . 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5. (3分)古诗文名句积累。 (1)中国人取地名常从古诗词中汲取灵感,请补全以下表格中对应的诗文名句。 地名诗文名句仁寿村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_,_”(论语雍也)云梦山气蒸云梦泽,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乌江镇_,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桃花岛_,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2)写信时借用古人诗句往往能含蓄深沉地传达情感。用“_,_”(诗经 子衿),能夸张地表达不见恋人时的焦灼;用“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能告诉友人真挚的情感能够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6. (7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30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100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跟地上经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1)选段出自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故事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一个捕鲸手和小人康塞尔,跟着_(填人名)船长,在海底做了两万多里的环球旅行。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次探险旅行的结局。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 (5分)下面有两幅图,请选择其中一幅,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后,说说自己从图中读出了什么。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8. (16分)阅读坐在过道里的民工,完成小题。 坐在过道里的民工非鱼在异乡。我想去一个叫“马道”的街道看看,大家都说那里是这个城市的“核”。刚踏上公交车,还没来得及找个合适的位置,就听见身后大呼小叫。不用看,肯定是刚才在车站候车的几个民工。他们和所有的民工一样,家在手里拎着:破旧的蛇皮袋,装着一床被子,几件换洗衣服,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或者是工地,或者是街头。似乎永远梳理不顺的头发,似乎永远洗不干净的脸和手,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明显的特征。他们提着、拖着“家”上来,毫无顾忌地大声叫嚷着,然后把“家”放在中间过道上,一屁股坐了上去。车在行走,不断有人上上下下,车内的人越来越多。这几个民工依旧在大声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人更多了,过道拥挤起来,坐着的他们有些碍事了。有人小声发出抱怨,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不被他们的“家”蹭到。抱怨声越来越大,说他们挡了道,一个胖乎乎的老太太大声呵斥,一个民工指指他的包袱卷:“你可以坐上去,也可以踩,没关系。”老太太鄙薄地瞥了一眼:“我才不坐。”拥挤的人群和喧闹的说话声,我渐渐听不清楚自动报站名的声音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在那个叫马道的地方下车,更看不清楚车窗外。我问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姑娘:“马道街快到了吗?”她头也没抬:“还早呢。”“还有几站?”她不知道是没有听到还是不屑于回答,始终再没有吭声,一直悠闲地看着窗外。又过了几站,我忍不住又问身边一个站着的大姐:“现在到哪儿了?”她似乎也不太熟悉,看了看说:“似乎是一附院吧?”“马道街还远吗?”她说:“我也不知道。”我很纳闷,这个城市不至于有那么大吧?车里的几个民工依然在大声地说着话,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周围人也在说着话,抱怨着几个民工,抱怨着公交车,抱怨着其他的一些事。车拐了个弯,一个民工很促狭地喊了一嗓子:“前方到站马道街。”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扭头看了看他,他正低头摆弄系在蛇皮袋上的一堆铁丝,另几个民工还在继续说话。街道渐渐窄起来,人渐渐多起来,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小店铺, 还有人力车, 依稀是旧时的繁华。那个民工又喊起来:“马道街到了,有在马道街下车的乘客准备下车了。”他模仿着公交车的售票员,有着浓重家乡口音的普通话惹起了几声哂笑。我明白了,他在提醒我,该下车了。又扭头看他,他依然在摆弄那堆铁丝,好像从来就没有张口说过话,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属于他,和他无关。很显然,他和我一样,不属于这个城市。车门打开,我从他们身边挤过去,和很多人一起从他们身边挤过去,下车,站在异乡的马道街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往。所有在异乡的温暖,只有来自那个坐在过道上的民工,那个一直摆弄铁丝的民工。(选自新浪网,有删改)(1)根据小说情节,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我”上车遇见一群民工,他们_;一路上,“我”听不清报站名,有个民工促狭地喊了声站名提醒“我”;车近马道街时,这个民工_;“我”挤下车,站在马道街上,感受来自那个民工的温暖。(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他们和所有的民工一样,家在手里拎着。(加下划线字“拎”很有表现力,传递出许多“言外之意”,请你具体说说。)车门打开,我从他们身边挤过去,和很多人一起从他们身边挤过去,下车,站在异乡的马道街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把画线部分的字删除,这样好吗?请简要分析。)(3)小说设置“我”向姑娘和大姐询问马道街站点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4)文章最后一句说:“所有在异乡的温暖,只有来自那个坐在过道上的民工,那个一直摆弄铁丝的民工。”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爱如山黄晓波父亲去世十多年了,我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父亲的音容笑貌,总感觉父亲并没有离开我们。父亲是穷苦人家出身,在参加革命工作前,父亲家里一直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父亲很小的时候,我爷爷就被侵占家乡的日本兵杀害。所以,我自小就对日本帝国主义特别痛恨。我奶奶含辛茹苦地好不容易把我父亲四兄弟姐妹拉扯大。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听姑姑说,父亲从小就很懂事,很勤快,也很要强,十来岁就帮着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力气活,还要帮着带弟弟。奶奶省吃俭用送父亲读了几年书。两个姑姑没有上过一天学,一是供不起,二是奶奶认为家里的男孩应有一个能识文断字的,以后不受人欺负。父亲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也很体贴奶奶。父亲到县城义学读书这几年,发愤用功读书,每天省下一顿饭,早餐、中餐常常是并在一起吃,吃的是用自己家的竹筒带来的冷饭,几乎餐餐都就着一点咸菜吃,甚至有时连咸菜都没有。每天早上天还未亮,父亲就很早起床,把厨房的水缸挑满水。每天放学回家,父亲顺道还要砍一些柴草回来烧。父亲是班上为数不多的、破旧的书包里不仅放着课本而且还放着一把柴刀和捆柴绳的学生。我出生的年代正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父亲在我们几兄弟小的时候常对我们说:“年轻人不要怕吃苦,不要怕累。吃苦是福,勤俭是福,现在的日子比我小时候好多了。”当时的我听了似懂非懂,心里甚至还有些抵触,_?直到长大了,才渐渐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要从小磨砺好的品质和习惯,长大才能更好地报效党和国家。在旁人的眼中,父亲是不苟言笑的人,也有人说父亲有时过于严肃,我小时的印象中也是如此。父亲中等个子,浓眉大眼、高鼻梁、目光深邃。小时候,我们几兄弟都比较惧怕父亲。父亲由于工作忙,除了回家休息和用餐,平时在家时间很少。父亲虽然很关注我们几兄弟的学习和表现,但当我们的面讲得并不多,表扬的话讲得更少。有时我们某件事做得不够好,父亲至多问一句,甚至只需用眼睛盯我们一下,我们就知道赶紧把事情做好,做好赶紧开溜,无须父亲多说。只有每个学期结束时,学校发的成绩报告单和评语,父亲必看,需要家长签字的,几乎都是父亲签字。偶尔我们也有某门功课考得不太理想,想叫母亲签字,但母亲总是婉转地说一定要给父亲看的。那时小学、中学里,每个班级、每个学年都要评比几名三好学生,成绩报告单上会注明,同时还发奖状。如果成绩单里夹着奖状,父亲的嘴角会露出笑容,但很快又像平常一样,似乎这是应该的。每当这时往往是我最紧张的时候,巴不得父亲简单问几句就过去了。虽然父亲平时挺忙的,但每年这个时候,不知父亲怎么有那么多的时间,问得很细、谈得很细。特别是成绩报告单上列出的缺点,要我们说出原因,然后帮我们分析,_。回想当年,总觉得父亲对我们几兄弟过于严厉。现在,我们自己也早已为人父母。每每看到孩子的成长,每每回味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路走过,心里总会有许多感慨,总会想到父亲,想到父亲当年那不易察觉的深沉的父爱,体会到什么是父爱如山!(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的句子分别填入文章两处,第处应填_,第处应填_。 A教我们怎样去克服B吃苦怎么会是福呢(2)通读全文,概括文章介绍了有关父亲的哪些事情。 (3)文中的父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文中的父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10.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藩国名臣(明)朱国祯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节选自涌幢小品,有删改)【注】埒(li):等同,齐等。矱(yu):尺度。朴:通“扑”,打人的器具。(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日记数千言_赵先生耻居其下_诸生侍侧凛凛_且遗一朴_(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B . 为讲说甚详恳 其名为鹏(北冥有鱼)C . 以身先之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D . 书其面曰 其真无马邪(马说)(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1. (6分)阅读饮酒(其五),完成小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B . 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C . 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地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D . 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八、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作文。牵挂是一首古老的歌,牵挂是一棵常青的藤,牵挂是一杯醇香的酒请以“牵挂”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