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是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和抒学习叙事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了解作者生平以及相关作品。 2、通过诵读理清诗歌思路,了解诗歌大意。 3、通过分析,探究,体悟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难点:通过叙写自己的茅屋,抒发了崇高的理想和愿望。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诵读,多方寻找相关材料,熟悉人物以及所学的诗歌作品。 一、自学感知:1、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了很多杜甫的诗歌,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请问,你们知道关于他的那些评价和称谓吗?()他的诗歌为什么被称之为“史诗”?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诗之后,你就会清楚地明白这个含义。提出目标:、了解诗歌的相关背景。、诵读,感知诗歌大意。、通过分析、讨论,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明确诗歌的主旨。2、明确目标:本课我们主要通过作者叙写秋风破茅,进而感受作者崇高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二、质疑探究: 1、读书自学 明确任务:1、 正确识字,认真诵读,感受全诗大意。 2、了解诗人以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3、仔细参看问下注释,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注意体会诗歌的情感,正确把握诵读节奏。 2、教师指导:诗人及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并称“李杜”,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唐肃宗上元元年,在亲友的帮助下,于成都浣花溪筑草堂栖身,但秋风破屋,夜雨屋漏,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因有此作。解题:“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诗写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歌: 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教师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情。) 3、学生质疑: 刚才我们进行了自主学习,现在大家把自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来,让我们大一一起来探讨。质疑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作者怎么说这群孩子是“盗贼”?质疑2:“归来倚仗自叹息”,诗人“叹息”什么呢?质疑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4、提问: 、诗中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是的第一节里,都用了那些动词描写了风的猛烈?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大家好好想一想,群童为何抱茅?、 第三节里,那个词语准确揭示了设个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里,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面对这大风破茅、大雨如注的凄惨情景,诗人作何感想呢?请找出能真却表达诗人理想和愿望的重要诗句。、纵观全诗,你觉得诗人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说说自己的感受。5、学生探究: 在认真诵读的基础上,结合对时代背景的了解与问下注释的理解,深入思考以上问题。三、合作释疑:1、合作学习: 把现有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组学习一个小节,通过共同探究,完成两个问题,并给每个小节叫一个小标题。 (一组:1-2题 二组:3-4题 三组:5-6题 四组:7-8题)2、学习指导: 、加小标题时,要尽量从原文里面进行压缩和概括,词语简练、准确。(例一:秋风破茅。) 、分析词句的作用,一定要把它放在原文里面。在分析之前,首先要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想象,把诗歌所描摹的场景“幻化”在自己的你头脑里,把自己融入到场景中去,与诗人一同体验,这样,才能产生真切的感受。然后分析起来,也就比较自然贴切了。3、合作释疑: 各组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纠错,形成共识。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卷-飞”“洒”“挂”“飘转”“沉”等动 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丧乱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正直、善良,心怀天下、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古代知识分子。) 4、精讲点拨: 、第一节里,一连串的动词,展现出一个接一个动态,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着诗人痛苦的心弦。 、面对“群童抱茅”“公然入竹”的情景,湿热难耐不住内心的愤怒,因为诗人“老无力”,而这茅草对诗人而言关乎生计,所以说,这自然的会引起诗人的愤怒,说群童“对面为盗贼”,这是激愤之词,并不是真心说他们是“盗贼”。、“自叹息”一词,意蕴很深,值得思考。一则,有诗人对自己的“叹息”:年老体弱,孤独飘零,命运多舛;二则,诗人由自己联想到受战乱以来的天下黎民百姓,不都和自己一样吗?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含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愁惨暗淡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愁惨暗淡的心境。、“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一语双关,由自己的处境,联想到国家的处境(风雨飘摇之中) “何由彻”意味深长,一作结,二铺垫。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跳出了个人的圈子,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结尾两句,强烈地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淋漓极致的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本诗前三节一叙事为主,续写了秋风破茅的情景。第四节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集中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情怀。四、拓展运用:(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 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点评) 2、归纳诗歌主旨: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忧国忧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态农业合作社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购销合同范本
- 2025版喷漆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合同范本
- 2025版商铺租赁递增10%合同签订及履行过程中的法律支持与咨询
- 2025年航空枢纽地下车库停车位租赁及行李寄存服务合同
- 2025版水暖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承包合同范本
- 2025草坪种植工程与无人机监测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工程进度管理合同
- 摩托车租赁合同转让协议
- 无产权车位认购合同范本
- 旧木房出售直售合同范本
- 《爱的五种能力》
- 中式烹调师基础知识课件
- 石膏固定病人护理常规
- 2025至2030中国管道运输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麻醉科临床操作技术规范
- 2025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课件(原创)
- DB32∕T 4981-2024 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规范
- 术后谵妄护理查房
- 绿地香港招标管理制度
- 中国PCBA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策略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