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烷和萜烷化合物特征_第1页
甾烷和萜烷化合物特征_第2页
甾烷和萜烷化合物特征_第3页
甾烷和萜烷化合物特征_第4页
甾烷和萜烷化合物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甾烷和萜烷化合物特征甾、萜类化合物是烃源岩有机抽提物和原油中重要的也是研究最多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它们既继承了生物化学组分的许多信息,又记录了从生命有机质到沉积有机质演化的很多证据。对甾、萜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详细研究,有助于对烃源岩的深入认识,可以更好地揭示烃源岩现今状态和演化历史过程。(一)甾烷化合物组成特征甾烷类化合物一般归为低分子量甾烷、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和4-甲基甾烷等4类,有些地区还可以检测出甲藻甾烷。一般情况,甾烷总量占总生标量不到30%,其内组成绝大多数是以规则甾烷为主要成分(超过半数),其次是重排甾烷,低分子量甾烷和4-甲基甾烷含量相当,一般小于10%。甾烷是原油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它们的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和高等植物。原油中甾烷包括低碳数甾烷、C27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C28C30 4-甲基甾烷以及C30甲藻甾烷。根据规则甾烷相对比例可用于有机质的生源分析,C27甾烷来源于藻类有机体,C28甾烷主要与硅藻有关,C29甾烷的生源既可以是藻类又可以是高等植物。陆相盆地绝大多数原油中C27C29甾烷呈“V”字型分布,即C27C28C29,表明藻类和高等植物双重生源特征。甾烷基本结构为全氢化菲稠化环戊烷(图1),其中,在C10和C13位上连有甲基,C17位连接较长的支链烷基,在C24位连接C1C2,分别为C27C29甾烷。C5、C14和C17位碳环上氢(H)构型有和之分,前人规定:氢原子位于环平面之下的(即C-H键伸向纸内)为-H,氢原子位于环平面之上的(即C-H键伸向纸外)为-H。C20为手性碳原子,其立体构型有左旋和右旋两种构型,即R构型和S构型。 (低分子量甾烷) 图1 甾烷基本结构图规则甾烷的生物构型为5(H),14(H),17(H)C27C2920R,随着热演化作用进行,生物构型(R构型)甾烷会不断向地质构型(S构型)转化,即转化为5(H),14(H),17(H)C27C2920S,并与5(H),14(H),17(H)C27C2920R共存并最终达到平衡。因此,人们常用甾烷的20S/(20R+20S)比值来衡量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在R构型向S构型转化的同时,C14和C17位上的-H会向-H转化,即转化为5(H),14(H),17(H)C27C2920R和5(H),14(H),17(H)C27C2920S,同样形成与共存并最终达到平衡。所以,也常用/(+) 比值来衡量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并且与20S/(20R+20S)比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近年来研究表明,型甾烷在运移过程中会相对富集,所以,对于运移距离较长的原油,/(+) 与20S/(20R+20S)关系会偏离线性关系。在C4位上连有甲基的甾烷称为4-甲基甾烷,它比规则甾烷多一个碳原子,有C28C30,原油中一般检测到的为C30的4-甲基甾烷较为丰富。C10位和C13位上甲基因热作用会发生重排,甲基分别连接在C5和C14位上。同样,在C13位和C17位上氢(H)的构型有和之分,在C20位有R和S两种立体构型,从而产生一系列重排甾烷,具体图谱鉴定如图2和表1。图2 m/e217质量色谱图(甾族化合物)表1 m/e217质量色谱图甾族化合物鉴定表序号分子式分子量化合物名称与立体化学构型1C27H4837213(H),17(H)-20S-重排胆甾烷2C27H4837213(H),17(H)-20R-重排胆甾烷3C27H4837213(H),17(H)-20S-重排胆甾烷4C27H4837213(H),17(H)-20R-重排胆甾烷5C28H5038613(H),17(H)-20S-24-甲基重排胆甾烷6C28H5038613(H),17(H)-20R-24-甲基重排胆甾烷7C28H5038613(H),17(H)-20S-24-甲基重排胆甾烷8C28H5038613(H),17(H)-20R-24-甲基重排胆甾烷9C27H483725(H),14(H),17(H)-20S-胆甾烷10C27H483725(H),14(H),17(H)-20R-胆甾烷11C27H483725(H),14(H),17(H)-20S-胆甾烷12C27H483725(H),14(H),17(H)-20R-胆甾烷13C29H5240013(H),17(H)-20S-24-乙基重排胆甾烷(无)14C29H5240013(H),17(H)-20R-24-乙基重排胆甾烷15C29H5240013(H),17(H)-20S-24-乙基重排胆甾烷16C29H5240013(H),17(H)-20R-24-乙基重排胆甾烷(无)17C28H503865(H),14(H),17(H)-20S-24-甲基胆甾烷18C28H503865(H),14(H),17(H)-20R-24-甲基胆甾烷19C28H503865(H),14(H),17(H)-20S-24-甲基胆甾烷20C28H503865(H),14(H),17(H)-20R-24-甲基胆甾烷21C29H524005(H),14(H),17(H)-20S-24-乙基胆甾烷22C29H524005(H),14(H),17(H)-20R-24-乙基胆甾烷23C29H524005(H),14(H),17(H)-20S-24-乙基胆甾烷24C29H524005(H),14(H),17(H)-20R-24-乙基胆甾烷25C30H544144-甲基,24-乙基,5(H),14(H),17(H)-胆甾烷(20S)26C30H544144-甲基,24-乙基,5(H),14(H),17(H)-胆甾烷(20R)27C30H544144-甲基,24-乙基,5(H),14(H),17(H)-胆甾烷(20S)28C30H544144-甲基,24-乙基,5(H),14(H),17(H)-胆甾烷(20R)(二)萜烷化合物组成特征萜烷类化合物和甾烷化合物一样,是重要生物标志物,它也具有丰富的有机质生源信息和热演化记录。萜烷也是原油中重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之一,可以提供许多关于生油母质信息,解决原油演化程度问题。原油中检测到的萜烷一般有二环倍半萜烷、三环二萜烷、四环二萜烷、长链三环萜烷、长链四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和四萜烷等,其中以五环三萜烷最丰富和最重要。五环三萜烷可以分为藿烷类和非藿烷类,陆相原油中最广泛而又最丰富的是藿烷类,均以17(H)21(H)藿烷系列(C27C35)为主,其次是17(H)21(H)莫烷系列、18(H)新藿烷系列和重排藿烷,它们的主要先体物质是细菌藿四醇,其含量高低反映低等原核生物有机质贡献大小。藿烷的基本结构为四个六元环(苯并菲)和一个五元环稠合而成(图3), (长链三环萜烷)(藿烷系列)图3 萜烷基本结构图正常的藿烷碳数为30,除了在C4、C8、C10、C14、C18位上均有甲基取代外,C21位上是异丙基。藿烷的立体异构主要发生在C17和C21上的和构型,以及C22位上的R和S构型(仅当碳数大于30时才有)。同样,17(H)21(H)为生物构型,随着热演化作用,生物构型向17(H)21 (H)和17(H)21(H)地质构型转化。我们又把17(H)21 (H)称为莫烷系列,17(H)21(H)称为藿烷系列,随着热演化作用的加强,莫烷系列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藿烷系列,即。碳数小于30的藿烷称为降藿烷,碳数大于30的称为升藿烷。藿烷系列碳数为C27C35,C28较为少见。长链三环萜烷一般碳数分布在C19C31(有资料表明该类化合物碳数可以高达45),其中C22和C27较少,以C21和C23最为丰富,C26以后有R和S两个立体异构体。在C26之前常出现一个峰,就是C24-四环萜烷。萜烷具体鉴定见表2和图4,图5。表2 m/e191质量色谱图萜类化合物鉴定表序号分子式名称与立体化学构型序号分子式名称与立体化学构型1C19H34C19-长链三环萜烷22C31H58C31 R-三环萜烷2C20H36C20-长链三环萜烷23C29H5017(H),21(H)-21-乙基藿烷3C21H38C21-长链三环萜烷24C29H5017(H),21(H)-21-乙基藿烷4C22H40C22-长链三环萜烷25C30H52-羽扇烷5C23H42C23-长链三环萜烷26C29H5017(H),21(H)-21-乙基莫烷6C24H44C24-长链三环萜烷27C30H52奥利烷7C25H46C25-长链三环萜烷28C30H5217(H),21(H)-21-异丙基藿烷8C24H42C24-四环萜烷29C30H52五环三萜烷9C26H48C26S-长链三环萜烷30C30H5217(H),21(H)-21-异丙基莫烷10C26H48C26R-长链三环萜烷31C31H5417(H),21(H)-22S-21-异丁基藿烷11C27H50C27S-长链三环萜烷32C31H5417(H),21(H)-22R-21-异丁基藿烷12C27H50C27R-长链三环萜烷33C30H52-蜡烷13C28H52C28S-长链三环萜烷34C31H5417(H),21(H)-22R-21-异丁基莫烷14C28H52C28R-长链三环萜烷35C32H5617(H),21(H)-22S-21-异戊基藿烷15C29H54C29S-长链三环萜烷36C32H5617(H),21(H)-22R-21-异戊基藿烷16C29H54C29R-长链三环萜烷37C33H5817(H),21(H)-22S-21-异己基藿烷17C27H4618(H)-藿烷(Ts)38C33H5817(H),21(H)-22R-21-异己基藿烷18C27H4617(H)-藿烷(Tm)39C34H6017(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