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各版本(二篇).docx_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各版本(二篇).docx_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各版本(二篇).docx_第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各版本(二篇).docx_第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各版本(二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各版本(二篇)目录: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各版本一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完整二- 1 -部编版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各版本一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15分) tu jin zo r rn qi shn dio y pin(_)(_)(_) (_)(_) yn lin w shu m hu hun hn fn ki(_)(_)(_) (_)(_)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堤(_) 优(_) 震(_) 浴(_)提(_) 犹(_) 振(_) 俗(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随遇(_)(_) (_)(_)无畏 (_)(_)鼎沸无可(_)(_) 摇(_)晃(_) 慈眉(_)(_)无(_)无(_) 腾(_)驾(_) 奔流(_)(_)上面词语中描写人物外貌的有_,请再写出一个这样的词语:_;描写人物品质的有_,请再写出一个这样的词语:_。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无论都猫若是不高兴啊,_谁说多少好话,它_一声不出。我_未见过叶老先生的面,_从叶老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鸟类_和恐龙有亲缘关系,_很可能就是一种小恐龙的后裔。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列车穿过山谷。(扩句)_ 2.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缩句)_ 3.祖国的千山万水多姿多彩。(改为感叹句)_ 4.大家异口同声地一起说:“坚决完成任务!”(修改病句)_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快乐的时刻星期三下午的作文课上,我们班围在操场上,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逗笑比赛。参赛选手分为“金刚队”和“银铃队”。林老师宣布比赛规则:“比赛时,一对一,参赛者可用任何方式引逗对方,谁先笑,谁认输。”林老师话音刚落,金刚队的邓皎龙同学已经在队伍里哈哈大笑起来,还没上阵就被罚下场来。第一回合,金刚队的曾晓龙与银铃队的余宏翔对阵。曾晓龙扮演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模样,真是栩栩如生,余宏翔忍不住裂开嘴笑了,立刻败了下来。占程龙二话没说,一个箭步冲上去。他捏着一根鸡毛在曾晓龙的脖子上搔痒,曾晓龙还真是顽强,紧咬嘴唇,硬是不笑。而曾晓龙扮演黄宏当超生游击队队员,背上背着“孩子”,手里抱着“孩子”,一走一晃的,一下子逗得占程龙捧腹大笑。当占程龙醒悟过来时,才知道中了计,又打了败仗。“还有谁,上来呀,要不冠军是我的了!”曾晓龙故意趾高气扬地向银铃队挑战。沉默了片刻,银铃队的李杨上场了。瞧,他和曾晓龙,一个学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个学老奶奶扭秧歌舞。只见李杨憋着脸,忍住笑,忽左忽右地扭动着,鼻子里还发出“哼哼”的声音,累得热汗直流。他们一招又一招的表演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有的笑得弯下了腰,有的笑得前俯后仰,真是好玩。这时,李杨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假面具,往脸上一套,弄得曾晓龙禁不住笑出了眼泪。原来,李杨忙中出乱,把面具给戴反了。曾晓龙这一笑,歪打正着,意外地败下阵。笑声此起彼伏,比赛还在继续进行着这真是快乐的时刻啊,大家一直沉浸在欢笑中。1文中恰当运用多个成语,准确生动,请写出四个。_2文中表达“输了”这个意思的短句有好几句,如“又打了败仗”,请你再找出三句来。(1) (2) (3) 3概括内容。本文运用 的结构,按 顺序写的。开头概括写 (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第二部分主要交代了 第三部分重点记叙了 最后结尾点题,概括说就是 4模仿表达。文中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假如你是金刚队的一员,与银铃队的陈兵比赛,被他打败了。请你模仿文中的这一写法,把你被陈兵打败的过程写下来。(至少用上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我和陈兵上场了。_七、习作。(20分)题目:我最敬佩的一个人要求:用具体的事例夸夸最敬佩的人的精神。2.注意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进行刻画。_参考答案:一 推荐 燥热 融洽 删掉 一篇 眼帘 握手 模糊 黄昏 翻开 二 河堤 优秀 地震 沐浴 提示 犹如 振动 风俗 三 而 安 英 勇 人 声 奈 何 头 脑 善 目 缘 故 云 雾 不 息 慈眉善目 浓眉大眼 英勇无敌 勇往直前 四 (1)无论都 (2)虽然但是 (3)不但而且五 1.示例:快速行驶的列车穿过狭长的山谷。 2.科学家揭开了秘密。 3.祖国的千山万水真多姿多彩啊! 4.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坚决完成任务!” 六 1别开生面 栩栩如生 趾高气扬 前俯后仰2(1)还没上阵就被罚下场来(2)立刻败了下来(3)意外地败下阵3总分总 事情发展 星期三下午的作文课上,我们班在操场上举行逗笑比赛。 参赛选手和比赛规则逗笑比赛的经过比赛真快乐4略6 / 1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完整二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15分)zh jin l chng xun z chu bi(_) (_) (_) (_)shui jio chn du hu g zn sng(_) (_) (_) (_)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塞(_) 秦(_) 催(_) 效(_)赛(_) 奏(_) 摧(_) 郊(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若有(_)(_) 为之(_)(_) (_)(_)忘怀(_)(_)不解 热闹(_)(_) (_)(_)右盼 小明上课没有养成好习惯,上课总是_。2.对她莫名其妙的行为,我_。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虽然但是 无论都 只要就1. (_)做什么事(_)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2.每月有工钱,(_)不多,(_)比走街串巷强多了。3.一个人(_)活得诚实,有信用,(_)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它那么天真可爱,你见了,怎么会责打它呢?(改为陈述句)_2.我喜爱冬天。(扩句)_3.他的回答很精彩。(改为感叹句)_4.望洞庭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写的。(修改病句)_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重阳节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之后,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他打听到在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被他所感动,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盅菊花酒,一片茱萸叶插在身上,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1文中第一个加点的“终于”体现了(_),第二个加点的“终于”体现了(_)。A桓景学艺的刻苦B桓景的拜师之路遥远而坎坷,他在路途中历尽艰辛2仙长收留桓景并教他降妖剑术的原因是( )A觉得他很可怜B被桓景一心为民除害的想法和跋山涉水的举动所打动C桓景学本领非常认真、刻苦D仙长很喜欢桓景3重阳节在农历( )这一天。 A七月初七B八月十五C五月初五D九月初九4下列不属于重阳节习俗的有( )A登高B喝菊花酒C赛龙舟D插茱萸5你能把桓景勤学苦练的情景补写具体吗?_七、习作。(20分)打开记忆之门,童年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下河抓鱼、爬树摘野果子、和爸爸妈妈外出旅游请你选择一件最有趣的事写下来。不能少于450字。_参考答案:一 逐渐 路程 选择 捶背 摔跤 颤抖 回顾 赞颂 二 边塞 秦国 催促 效果 比赛 演奏 摧毁 郊区三 所 思 一 振 难 以 疑 惑 非 凡 左 顾 1.左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