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头参考数据.doc_第1页
封头参考数据.doc_第2页
封头参考数据.doc_第3页
封头参考数据.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椭圆封头尺寸表标准椭圆封头尺寸公称直径DN mm曲面高度h1 mm直边高度h2 mm内表面积A m2容积V m330075250.1210.00530(350)88250.1600.00802400100250.2040.0115400.2230.0134(450)112250.2540.0158400.2750.0183500125250.3090.0213400.3330.0242500.3490.0262(550)137250.3700.0277400.3960.0313500.4130.0336600150250.4360.0352400.4640.0396500.4830.0425(650)162250.5070.0442400.5380.0493500.5580.0526700175250.5840.0545400.6170.0603500.6390.0642800200250.7540.0796400.7920.0871500.8170.0921900225250.9450.112400.8800.121501.020.1271000250251.160.151401.210.162501.240.170(1100)275251.400.198401.450.212501.490.2221200300251.650.255401.170.272501.750.283(1300)325251.930.321401.990.341502.030.3541400350252.230.398402.290.421502.330.436(1500)375252.550.487402.620.513502.670.5301600400252.890.587402.970.617503.020.637(1700)425253.250.700403.340.734503.390.7571800450253.640.826403.730.866503.780.889(1900)475254.050.971404.141.012000500254.481.13404.571.18504.631.201. GB150-1998标准有关厚度的定义0 ?0 p?& s! e/ H9 U, D(1) 计算厚度& c+ Cy) L4 v4 o是按各章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需要时,尚应计入其他载荷所需厚度。 X7 t Y/ 0 y1 y: 2 K(2) 设计厚度d4 2 7 f3 X7 U7 N) I( 是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C1之和。% s$ R/ j- & u; y+ z(3) 名义厚度n# ?- Z7 _; H! 8 B: eK0 H是设计厚度d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C1后向上圆整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即标注在图样上的厚度。# x _+ * |4 o; i(4) 有效厚度e! l( G5 n9 E1 z# B3 ; H是名义厚度n减去腐蚀裕量C2和钢材厚度负偏差C1的厚度! _1 B- A& 7 p i(5) 各种厚度的关系如图3 1 z, m% B1 A4 y& r! / v- Y(6) 投料厚度(即毛坯厚度)6 g P! P! R. I* Y( n/ f8 # k根据GB150-1998第10章和各种厚度关系图:6 4 f) N: U9 h# o+ ! O) 8 es= +C1+C2+1(厚度第一次设计圆整值)+C3(加工减薄量)+(厚度第二次制造圆整值)6 B4 E- l$ m/ dL, z 0 C0 ; ( n+ _ r2. 封头设计计算案例6 W. K( n _; $ G1 n容器内径Di=4000mm、计算压力Pc=0.4MPa、设计温度t=50、封头为标准椭圆形封头、材料为16MnR(设计温度才材料许用应力为170MPa)、钢材负偏差不大于0.25mm且不超过名义厚度的6%、腐蚀裕量C2=1mm、封头拼焊的焊接接头系数?=1。求椭圆封头的计算厚度、设计厚度和名义厚度。# i& O8 9 Z, M; v6 | KpDi, D6 A G, 5 N! h# z, c- , I计算厚度=-=4.73mm# G& Z+ 3 q0 i( C4 F- k& a 2t-0.5pc! 5 s X5 C: 5 H, O1 X! R2 M, L计算厚度d= + C2=4.73+1=5.73mm7 H+ f. z# c: t& n7 g: D1 o考虑标准椭圆封头有效厚度e应不小于封头内径Di的0.15%,有效厚度e=0.15%Di=6mm3 N- ?% ?J) w/ |; 5 red、C1=0、C2=1、名义厚度n=e+C1+C2=6+0+1=7mml& G6 u, y3 K, s1 G+ n考虑钢材标准规格厚度作了上浮1mm的厚度第一次设计圆整值1=1,故取n=8mm。) v, M7 h% I$ J4 Q& W4 A( e- q根据专业封头制造厂技术资料Di=4000、n=8封头加工减薄量C3=1.5mm,经厚度第二次圆整值2=0.5。! 5 G& P) v2 E4 I如要求封头成形厚度不得小于名义厚度n减钢板负偏差C1,则投料厚度:! kL; _2 P& v/ s=n+C1+C3+2=8+0+1.5+0.5=10mm,而成形后的最小厚度为8.5mm。如采用封头成形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d(应取e值),则投料厚度:s=d(e)+C3+2=8mm,而成形后的最小厚度为6.5mm、且大于有效厚度e、更大于设计厚度d和计算厚度。 X l6 H$ A; M从以上可看出,两种不同要求,使该封头的投料厚度有2mm之差,而重量相差有300kg之多。6 R$ D7 ! h8 Q! x) 6 S3. GB150及有关封头标准的厚度定义不甚合理- F8 j d* v5 F$ ) U- vGB150及有关封头标准的厚度定义不甚合理,主要体现在容器和封头成形后的厚度要求上,对凸形封头和热卷筒的成形厚度要求不得小于名义厚度减钢板负偏差(n-C1),由此可能导致设计和制造两次在设计厚度的基础上增加厚度以保证成形厚度。为此,曾经提出了最小成形厚度的概念:热卷圆筒或凸形封头加工成形后需保证的厚度,其值不小于设计厚度。也就是说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标注名义厚度和最小成形厚度(即设计厚度d),这样使得制造单位可根据制造工艺和原设计的设计圆整量决定是否再加制造减薄量。这种厚度的定义和标注是目前国际压力容器界的流行方法,有其合理性,但在我国现行标准中有以下两个问题需解决。d( % N7 / W( ) 5 D9 D4 I(1) 关于封头标准中直边高度随厚度变化的问题/ z5 J9 Y o1 c4 d6 V9 X# 0 H& & k0 K封头直边高度是由封头直径和厚度控制的变量,确无必要且使封头尺寸系列复杂化。JIS B8247标准无论1992版还是最新的1997版,直边高度为厚度的3倍,但最小不小于20mm,最大不超过38mm,较简明。该问题可在修订标准时予以解决。) L% ex( M$ q. O# 5 p3 l: N0 q(2) 关于开孔补强计算5 R . n7 ( i开孔补强计算中所用为有效厚度e(n-C1-C2),将设计者取用的圆整量1用掉了,制造上若再用设计圆整量1可能造成强度不足。1 dQ* J. A; F, l$ w8 t/ 7 C开孔补强仅是局部的结构计算方法,最常用的等面积法也只是经验和保守的,故有可能在补强面积中不考虑圆整量,而以设计厚度(+C2)为基础进行补强计算。+ _/ G( J8 O8 D3 h4. 用设计厚度界定封头最小成形厚度符合安全经济的原则& X |+ o6 B# L(1) 上述已说明封头成形厚度不小于名义厚度减钢板负偏(n-C1)的规定可能导致设计和制造两次在设计厚度(d)的基础上增加厚度(1+2)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解决的途径。; & L/ $ g4 i8 K(2) 实际上GB150-89标准释义早已说明成形封头的最小厚度应能满足强度(即计算厚度)与使用寿命(即腐蚀裕量C2)的要求,且是大多数专家的共识。* |8 M9 r, ?* s: O# S1 B% g9 (3)JB4732-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11.2.1明确规定:根据制造工艺条件,确定加工裕量,以确保成品各部门的实际厚度不小于该部位设计厚度。S+ W( ! f1 0 D# a; b W- O(4)新容规第69条第2款中临时吊耳和拉筋的垫板割除后留下的焊疤必须打磨平滑。打磨后的厚度不应小于该部位的设计厚度(+C2)。也就是说整个容器可用设计厚度(+C2)来界定其各部位所需的最小安全厚度。9 G- n$ b& C2 g( 0 Xv(5) 为了保证封头成形厚度不小于名义厚度减钢板厚度负偏差,现行做法不得不在名义厚度n加上减薄量C3(一般取2mm),再圆整2至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确定投料(毛坯)厚度s。这不仅浪费而且导致有时封头直边部因压制后的增厚,发生与简体组装的错边量超差而不得不增加对直边部的削薄处理。有时还会发生因投料厚度s的增加,使厚度跳档造成强度指标(b、s)和许用应力t的降低而需重新进行强度校核。: : d$ _- e9 j% PP# S7 f(6)封头的成形加工方法有热冲压和冷冲压、冷旋压和热旋压等,不同尺寸、不同加工方法有不同的减薄量,这在专业封头制造厂有详细的技术数据资料,只要提供设计厚度(+C2)加上封头制造厂的实际减薄量并圆整至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即可避免设计、制造二次圆整(1+2)造成的浪费,从而得到安全经济合理的封头成形厚度,这也是当今国外同行之所以采用最小保证厚度(即+C2的设计厚度)的原因。* J R) W7 b 7 B8 t C5. 结语$ W0 w. G) X) o& k(1)用设计厚度(+C2)比用名义厚度(n)减钢板负偏差(C1)作为封头成形最小保证厚度是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既合理也是最经济的。y. N/ b6 l5 # N1 M. M! ) X(2)问题在于设计图样上需明确标注出设计厚度(+C2),而设计厚度中主要是计算厚度,因C2一般在总图上均有标注,否则尽管容规和GB150等法规标准规定包括打磨后的厚度等不小于设计厚度,但对制造者来说仍是不可知且无法操作的。& E; * V0 + U. T( M(3)为了安全经济合理地确定封头成形厚度,需要压力容器的标准、设计、制造、封头用户、专业封头制造厂之间的合作并统一标准的理解。这个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结果3 h0 L# N( Y, 9 V4 U; v: ?7 i$ N$ t制造单位立场:$ u) z2 S, D, * t封头的名义厚度就是图纸的标注厚度,0 m# L* Y8 ) B+ v/ P成型最小厚度=名义厚度-钢板偏差-制造减薄量- |4 C8 E; k9 h n. c! p设计厚度=计算厚度+腐蚀裕量; g/ ( f1 X! D. d/ * M坯料厚度看封头压制单位的水平7 9 Y7 |3 G. a( Sh/ X+ H) i( p v4 I z设计单位立场:7 R0 c- h4 t6 h9 H; h- s# t封头的名义厚度设计单位无关9 D9 |# E/ f. z8 G成型最小厚度=图纸的标注厚度,! v R p2 e7 x% T s设计厚度=计算厚度+腐蚀裕量# h2 U/ Y% E& M+ s坯料厚度与设计单位无关反应釜的公称容积搪瓷反应釜的装料系数:搪瓷反应釜的内搅拌反应物料的系数一般取0.60.85。如物料在搪瓷反应过程中呈泡沫或沸腾状态一般0.60.7。如物料在搪瓷反应过程中比较平稳一般取0.80.85。当然也要根据搪瓷反应釜的设计结构及其它使用工况。搪瓷反应釜一般有公称容积及全容积两种选型方式。搪瓷反应釜容积需按直立式容器和卧式容器分类,直立式容器的容积为筒体和下封头两部分的容积之和;卧式容器的容积通常为筒体及两封头容积之和。既要满足反应釜的反应完全,又要保证搅拌物料充分不溢出等。不锈钢搪瓷反应釜维护及安全应严格按产品铭牌上标定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操作使用,以免造成危险。严格遵守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关于冷却、注油等方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