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文言虚词一、 “乎”1.“乎”用作语气助词 。可表示各种语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亦不可以已乎? 2.“乎”还可用在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如: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乎”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可译为“在”“对”“对于”。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二、而(一)“而”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也”等,也可不译。如: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2.表示承接关系,译作“然后”“就”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水落而石出3.表示转折关系,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4.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敏而好学。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潭西南而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朝而往,暮而归(二)用作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如:既而儿醒,大啼(口技)俄而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三、 “之”(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1. “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他们)、“它”(它们)等。如:愿陛下亲之信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代人,他们)肉食者谋之(代事,这件事)2.“之”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二)“之”用作助词,有四种情况: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大之狱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如:何陋之有?(陋室铭)3.“之”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 “之”用作音节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如:公将鼓之。(三)“之”用作动词。译为:“去”、“往”、“到去”。如:吾欲之南海(为学) 辍耕之陇上(动词,去,到)四、其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2.“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如: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3、“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马说五、以(一)“以”用作介词 ,有三种情况: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本句中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用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根据”等。 如:可以为师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二)“以”用作连词,有三种情况: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用来”、“来”。如: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以”有时相当于连词“而”。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4. “因为”以中有足乐者(三)“以”用作动词,可译为“认为”。如: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不以疾也。三峡(四)“以”用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作副词,通“已”,译为“已经”)陈涉世家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六、于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种:1.表示处所,译作“从”、“在”、“到”等。如: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4.“于”表示时间,可译为:“到”。如: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5.“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如: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七、为(一)“为”用作介词,读作“w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3. 表示被动,译作“被”。如:山峦为晴雪所洗(二)“为”用作动词 ,读作“wi ”。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如:知之为知之 (论语八则)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为坛而盟(筑)陈涉世家以丛草为林(当作,作为)幼时记趣孰为汝多知乎!(认为) 两小儿辩日(三)“为”用作名词,如: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 岳阳楼记。八、则(一)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表示承接关系。说明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八则) 。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可是”“却”。如: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二)“则”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九、乃(一)“乃”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久而乃和(二)“乃”用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三)“乃”用于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十、且(一)“且”用作连词。主要有三种情况:1.表递进关系,译为“况且、而且”。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表并列关系,如:河汉清且浅(古诗十九首);3.表让步关系,译为“尚且”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二)“且”用作副词,主要有两种情况:1.译为“将要” “将近”,如: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译为“姑且、暂且” ,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十一、虽“虽”用作连词,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虽”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虽不能察 ,必以情。(曹刿论战)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十二、然1.“然”用作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然”用作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3.“然”作词尾,译作“的样子”。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颓然乎其间者满目萧然4.“然”还可译为“对的”“正确的”。如:吴广以为然不以为然十三:(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 2。给,替。 3.比,和比较。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动词。 1.给 呼尔而与之 2.赞许,同意。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三)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库发布:fce课件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5 简易方程第16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5)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第五单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演唱说课稿初中艺术·音乐人音版五线谱2024七年级下册-人音版五线谱2024
- 1.让大家认识我说课稿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人美版(常锐伦、欧京海)
- 6.2 集体生活成就我 说课稿-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ea发音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面对逆境 第8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1 沪教版五四制
- 2025年常见战伤护理题库及答案
- dora的课件教学课件
- 耳机品质协议书范本
- 2025版VI设计合同范本
-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等奖教案设计
- 从法律出发理解与应用新清单标准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英语人教版同步经典题精练之语法填空
- 公司销售人员激励方案
-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指南》课件
- 提高市政雨水管道接口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
- 2025年有机化学实验模板
- 产品研发流程管理指南
- 2024高考物理全国二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