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点一宋明理学 梳理 基础知识 一 加试 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 b 1 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 魏晋时期道教和 广泛传播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3 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提出了儒家的 道统 思想 李翱提出要从 性命之源 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4 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 运动 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 佛教 儒学复兴 二 加试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c 1 理学的概念 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 孝 节 义提升到 天理 的高度 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又称新儒学 2 成熟 南宋朱熹 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 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3 发展 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明代的王阳明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三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b 1 北宋程颢 程颐及其思想主张 1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2 理学的最高范畴是 天理 3 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仁 2 南宋朱熹及其思想主张 1 理气论 比气更根本 理先于气 气有变化的能动性 理不能离开气 理 2 修养论 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即所谓 慎思明辨 仁 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 社会政治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 4 影响 将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集注为 成为理学的经典 格物致知 三纲五常 正君心 四书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 陆九渊与王守仁的思想主张 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 心学 知行合一 集大成者 重建儒家 突破 核心要点 要点一 加试 儒学复兴运动与理学出现的背景史料一万物森罗 不离两仪所有 百法纷凑 无越三教之境 陶弘景 茅山长沙馆碑 史料二 明 丁云鹏绘 三教图 读史用史 史料一中 三教 指儒 佛 道三教 史料二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 释迦牟尼 孔子 史料反映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 结合所学 概述这一趋势和理学形成有何联系 提示 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推动唐宋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两宋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尖锐 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 促使宋代理学形成 要点二 加试 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史料一格犹穷也 物犹理也 穷其理 然后足以致知 朱熹此心无私欲之蔽 即是天理 不须外面添一分 王阳明史料二 读史用史 1 史料一体现朱熹与王阳明穷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如何理解其 殊途同归 提示 格物致知 和内心反省 实质都是用儒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 遏制人的自然欲望 以维护专制统治 2 观察史料二图示 结合所学 简述 致良知 的提出对儒学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 致良知 是王守仁的思想核心 良知就是本心 就是理 人天生具有良知 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不必外求 只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 标志着重建儒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理学的成熟 精练 选考题组 例1 史料考查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主张 2016 浙江10月选考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 真知即所以为行 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 a 格物致知b 发明本心c 心外无物d 知行合一解析根据材料 真知即所以为行 不行不足谓之知 可知这是主张知行合一 答案d 练1史料考查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2015 浙江10月选考 某今说个知行合一 正是对病的药 又不是某凿空杜撰 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 他生活在 a 北宋b 南宋c 明代d 清代解析 知行合一 是王阳明的主张 王阳明并非生活在北宋 故a项错误 王阳明并非生活在南宋 故b项错误 王阳明生活在明代 为了遏止伪善流行 他特别强调 知行合一 故c项正确 王阳明并非生活在清代 故d项错误 答案c 练2考查宋代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2017 衢州质检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基于 心即理 的认识 提出为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内心的体认 省察去 剥落心蔽 发明本心 这一人物生活在 a 北宋b 南宋c 明代d 清代解析南宋陆九渊主张通过内心的体认 发明本心 即 心即理 故b项正确 答案b 练3史论认知考查朱熹理学 改编 英国著名史学家李约瑟曾说 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 下列理学理论成果 最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a 二程的 天理说 b 朱熹的 格物致知 c 陆九渊的 本心体悟 d 王阳明的 致良知 解析朱熹提出 格物致知 认为 物皆有理 只有探究万物 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 理 由近及远 由粗到精 与科学探究的方法相似 与材料中 本质上是科学性 的相等 故b项正确 答案b 例2 加试 考查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017 杭州高三期末 宋代的一位儒家学者曾引用老子的话来证说自己的主张 老子曰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意思是说 道本来很简单 容易 人们偏偏要把它弄得很复杂 晦涩 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材料反映出该学者赞同道家 逍遥无为 的主张b 材料能反映理学的发展过程借鉴了道家的思想c 该学者引述老子的话是肯定 格物致知 的观点d 该学者理解的 大道 涵义等同于儒学的 天理 解析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 释 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 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理学借鉴了道家的思想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练4 加试 史论考查宋明时期儒学发展费正清在 中国 传统与变迁 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 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 是指 a 融合阴阳家 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 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题干提供的信息是 理学 的创新 这里应该理解为理学融合了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 a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 排除 c项理学的作用也是儒家思想的共同作用 排除 d项并未说明理学的创新 故排除 答案b 考点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梳理 基础知识 一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c 1 著作 明夷待访录 2 思想主张 1 政治上 批判 最精彩 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废除君主专制下的 一家之法 建立 天下之法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君主专制 2 经济上 反对重农抑商 认为 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反映 3 影响 1 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2 其思想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工商皆本 二 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b 1 代表作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等 2 思想主张 1 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 的主张 以天下之权 寄之天下之人 2 提倡 注重实学 3 指出 亡国 与 亡天下 区别 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 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 梁启超归纳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3 地位 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众治 经世致用 三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b 1 著作 船山遗书 2 主要思想主张 1 政治上 主旨是 抨击 孤秦 陋宋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2 哲学上 提出尊重 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强调 天地之化日新 循天下之公 物质运动规律 3 地位 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四 明清时期 提倡个性 批判专制 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c 1 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 1 反传统 反教条 2 反对封建专制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 提倡经世致用 4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2 思想价值 1 明清时期 提倡个性 批判专制 等主张 具有鲜明的反专制启蒙色彩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 尽管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 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仍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但促使我国传统文化 儒学 重新焕发生机 突破 核心要点 要点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影响史料黄氏之说 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却将儒家政治 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若以为其所论仍与 现代 不侔 m u 相当 而定其为无新见 则失于以 现代 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 十七世纪中国政治 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读史用史 据史料 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哪些又体现了 新见 提示 儒家思想理路 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保留君主制 新见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君臣分治 君臣平等 要点二 加试 明清启蒙思想的思想价值史料一 明夷待访录 书影 识图解史 黄宗羲创作 明夷待访录 其思想为近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思想提供了有力武器 结合所学 指出得出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 明夷待访录 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 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 对清末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产生了启蒙作用 史料二清初之儒 皆讲 致用 所谓 经世之务 是也 黄 宗羲以史学为根柢 故言之尤辩 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 则 明夷待访录 也 此等论调 由今日观之 固甚普通 甚肤浅 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 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故顾炎武见之而叹 谓 三代之治可复 尔后梁启超 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 则将其书节抄 印数万本 秘密散布 于晚清思想之骤变 极有力焉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读史用史 史料二肯定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影响 结合所学 概括指出明清之际的进步主张的思想价值 提示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精练 选考题组 例1 综合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历史地位 2017 浙江4月选考 明清之际 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 天下为主 君为客 顾炎武揭示了 私天下 的危害 工夫之则猛烈抨击 孤秦 陋宋 上述思想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解析材料体现批判君主专制 具有民生启蒙思想性质 a项正确 答案a 练1考查明清进步思想特点及代表作品 2017 名校协作体联考 明清以来 一些文人学者认识到空疏的理学是于事无补之学 转而研求农政 刑名 河工 漕运 币制 战守 舆地等学 下列著作不能体现这一治学风格的是 a 四书集注 b 日知录 c 天下郡国利病书 d 海国图志 解析 四书集注 是儒家理学名著 为朱熹的代表作之一 与材料 研求农政 刑名 河工 漕运 币制 战守 舆地等学 不符 故a项错误 符合题意 答案a 练2史料考查黄宗羲思想主张的认识 2017 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 清代学者黄宗羲曾指出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 而民间之习俗未去 蛊惑不除 奢侈不革 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黄宗羲的意思是 a 倡导工商皆本b 治贫须先启蒙c 革除奢侈之风d 轻赋方能致富解析材料表明民不富的原因是人民要改变观念 也就是要对他们进行启蒙 故b项正确 答案b 例2 加试 考查明清进步主张的思想价值 2017 绍兴3月模拟 有人批评当时某种学风 今日之清谈 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 今之清谈谈孔孟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 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这段论述所体现的价值导向是 a 经世致用 注重事功b 考据训诂 追求本真c 知礼识仁 正心修身d 提倡西学 尊重人性解析材料主旨体现反对 清谈 主张 实学 的主张 故选a项 答案a 练3 加试 史料考查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