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 桃花源记 教案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 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 的田园生活。4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引导学生感爱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的生活。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时间: 2课时第 一 课 时一、 导语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三、 检查预习情况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huo)屋舍俨然(yan)阡陌交通(qian) 黄发垂髫(tiao)便要还家(yao) 刘子骥(ji)诣太守(yi) 四、翻译课文 1朗读课文。(听老师范读后齐读课文) 2同学齐读课文。 3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 五、小结 (1)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缘古义:沿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舍弃便舍船寻:寻找寻向所志 房子 屋舍俨然不久寻病终 志:做标记 处处志之 向:以前寻向所志 标记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六、作业:1、熟读课文2、课后练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本文所描绘的社会风貌。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加强诵读训练。教学难点: 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谁能说一下这个成语的意思。知道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哪篇课文吗?世外桃源是陶渊明为我们开启的一个躲避世事烦扰的理想境地。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美,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之趣,那“设酒杀鸡作食”之淳朴,无不给人以美好的遐想。那么世外桃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继续学习桃花源记。二、 自主合作,学习课文(一) 初读课文,指导朗读1听课文录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读课文,注意正确断句,把握朗读感情。(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词应重读,语调稍慢;第句读得平缓,第句读得有起伏;第句与句间停顿略久,句连接要紧凑。这样才能更好地读出感情意味。同学自己朗读课文: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二)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3本文结构:课文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渔人 发现桃源进入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的经过。三、 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同学之间合作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6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9 概括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四、品味研读,主题探究既然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何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展示出来,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目的何在呢?补充介绍背景,学生联系背景来理解明确: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连连的环境里,中年以后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也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五、课堂总结 一千多年来,在中国诗人心中,桃源仙境始终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具有永恒的魅力。历代多少文人,总是怀着虔诚的心理和美好的愿望去寻求那梦中的温馨,他们“不疑灵境难闻见”,只怪自己“尘心未尽思乡县”,“尘心如垢洗不去”也许,愈是神秘愈是能扣动诗人的心扉,所以尽管“仙家一去寻无踪”,“只见桃花不见人”,不得不带着“恨满桃花一溪水”的惆怅离去,也还是魂牵梦绕,津津乐道,难以忘情。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乌托邦的社会学说,而是一种理想,一种美丽的象征。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生产简短培训总结课件
-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配音课件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考试试题及答案
- 社区消防安全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车队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我是最棒的 自信与我同行(说课稿)2023-2024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洞察及研究
- 点评系统用户接受度-洞察及研究
- 出版商业模式创新-洞察及研究
- 第15课 好孩子让一让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二年级下册教科版
-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三模数学试题(解析版)
- 2.5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操作技术专家共识解读
-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日月地
- 校园五清三提方案
- 高龄患者PICC导管静脉血栓形成的个案分享课件
-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规范 T/CFLP 0027-2020
- 国企纪检干部业务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2套)
- 《混凝土结构房屋裂缝检测技术规程》
- 200个句子涵盖高中英语3500词汇
- 医学影像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