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诗经两首关 雎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相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了解诗中使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四、教法和学法: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多媒体显示) 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难道真被一小国使者难住了不成。我们来对对看,怎么样?不过,同学们对联接触得可能不多,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经,“三才”的内容是天才、地才、人才。那什么内容也包括三部分?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诗经的注解一,你也许能马上对出下联。(学生看书,教师提示学生勾画重点) 串讲:有谁能对?(诗经风雅颂,很不错,你已是半个东坡了。) 明确:幸亏我大宋朝有博学多才的东坡先生在,只见他略一沉吟,对:四诗风雅颂(多媒体显示)诗经将大雅与小雅,合称为“雅”,故此将“风雅颂”称为“四诗”。三对四,天地人对风雅颂,非常工整,得此对句答复,辽使为之赞叹惊愕,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风”指什么?“雅”指什么?“颂”指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串讲:最能代表诗经成就的是“国风”。“风”注解上说是“地方歌谣”那到底是写什么内容的呢?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来看诗经的首篇“关雎”,它在很大水准上体现了风的特色。 (二)理解主题 1.范读全诗 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显示) 2.自由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 朗读指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并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 3.齐读(正音、停顿:关关/雎鸠) 整体感知 提问:诗也就是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风中的诗都是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爱情) 4.是男子追求女子呢,还是女子追求男子?何以看出?(多媒体显示) 问:“好逑”、“窈窕”是什么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读音为第三声,因为意思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欢配偶。“窈窕”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 串讲:男子追求女子,经历哪些过程?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能够说是爱情的三部曲。(多媒体显示主题内容分析) 5.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哪三部(哪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 学生讨论:(相爱或相恋,相即互相,是双方的。这是两相情愿吗?) 明确:钟情(多媒体显示)哪几句诗写的是这个阶段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显示) 串讲:钟情于女子以后,第二阶段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哪些诗句?(多媒体显示) “寤寐”“思服”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追求 (多媒体显示) 串讲:你认为追求的结果是怎样的?理由呢?这个阶段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讨论明确:结合(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多媒体显示)“友之”“乐之”是什么意思? 对这个结果历来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结合了。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能够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否概括本诗的主题?(歌颂对爱情的忠贞)(多媒体显示) 7.有感情地朗读。 (三)赏析艺术特色(赋、比、兴手法的使用) 1.兴 串讲:刚才我们在分析诗歌内容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几句诗我们始终没有提到。我们先看第一句:导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什么关系?(引出)(多媒体显示诗句) 串讲: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兴,或者说托物起兴。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托什么物兴的又是什么?(托“关雎”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为何不说“关关乌鸦”却说“关关雎鸠”换句话说,所起兴的事物和所歌咏的事物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看注解“雎鸠是一种贞鸟”鸟类一般是群居的,而雎鸠却有固定的配偶,也就是一夫一妻,这说明爱情的忠贞。同时就预示着这首诗的主题赞美忠贞的爱情。由此联想到世间美好的婚姻爱情。它在诗中的作用很重要,能够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 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请同学们在以下几节中找找看,(先言什么,兴什么?) 讨论明确: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使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根据分析多媒体逐步显示) 2.比、兴经常和比结合使用,在兴的同时,又有比。所谓“比”,简单地说,就是比喻。(多媒体显示)我们刚才分析“兴”时,同时就有“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比喻淑女的难求。 3.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赋,所谓“赋”,是铺陈其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叙述和描写。这首诗也大量的用了赋这种表现手法。同学们,能找到吗?(全诗写爱情故事就是用了“赋”)。 四、欣赏音律(音韵美) 1.重章叠唱 现在我们分组对读,来思考一下诗经在艺术上具有什么特点?(反复) 师:对,有哪些句子是“反复”? 明确: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准确地说应该是“重章叠唱”,(多媒体显示)这种手法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长远,如现在的歌曲,在高潮部分再三反复,这是为什么?这样唱才觉得过瘾。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这正是民歌的一个特色。(如好一朵茉莉花) 2.偶句入韵 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诗歌(押韵)我们以第一小节为例,看看有哪些韵脚?押了什么韵?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3.双声叠韵 师:诗歌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使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四)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齐读,思考:这首诗继承了诗经哪种表现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答案:(兴)(其他几首用同样的方法。)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 雨 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 红烛闻一多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不过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红烛啊!(重章叠唱)(用启发性朗读学生很快能回答) 总结:由此能够看出,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的长远: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 六、小结诗经“六艺”。 七、自由读,并且背诵。 八、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这下,我们也当一回诗人,再现关雎一诗的意境和主题,写一首新体诗,字数不限,句式长短不作要求,只要有诗味就行。至于押韵,感兴趣的同学可尝试一下。 九、结束:音乐欣赏 最后,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关雎的音乐美。蒹葭 一、引入课题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与爱情相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作品,是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播放幻灯片3)二、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一)感受音韵美 1.全班齐读诗歌,要求学生结合上一课时介绍的关于诗经的艺术特点,体会蒹葭的音韵美。2.听学生朗读后,教师正音,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3.教师明确:蒹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2)作品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3)使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使用叠章,统一内容的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4.请男女生交错实行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音韵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二) 感知内容1.联系旧知识:我们知道诗歌有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等类型,那么蒹葭属于哪一类的作品呢?(抒情诗。)抒什么情?(爱情)是不是这样?我们来看看原文吧。2.请学生结合注解,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品第一章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对比第二、三章的内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复?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三章所写的内容是相同的,表现了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不得的伤感。三、 听读诗文:现象诗歌的画意美。1.引导:唐代的王维,不但是有名的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语赞誉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诗情画意”这四个字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蒹葭正是这样一幅精美的图画。下面,请先听老师配乐诵读,大家边听边想象,看看脑海中会有怎样的画面?2.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自由想象。3.小组自由讨论、沟通、交流4.个学习小组选派一位同学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教师明确描绘时应达到的要求: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他们的衣着打扮?各自的活动?而且发言时应该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5.审美提升:刚才大家精彩的描绘,再一次证明了“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咱们所想象的“伊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情趣,并不统一。之所以能让大家产生这么丰富的联想,应该归功于谁?应归功于作品本身!因为它给我们读者留下了适当的艺术空白:“所谓伊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清晰过她的面容,从来都没有正对过读者;她似乎就在眼前,忽而又远在天边;她似乎无影无踪,又忽然出现在水中的小洲。这简直像镜中花、水中月,她如梦似幻,若隐若现。这就是整首诗所表现的朦胧美、神秘美、含蓄美,而诗又贵在含蓄,将最浓烈的爱恋用最不抢眼的色调、最不华丽的辞章表现出来,得确是诗中的精品呵!四、 赏读:体味诗歌的情感美。1.请男女生各一人完成朗读,同学们一起体味作品流露的各种情感,说说这些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2.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言。3.教师点评,明确:深深爱恋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痴痴守望执著追寻道阻、长、跻、右,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不畏险阻失意伤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及4.审美提升:男子用情很深,深秋时节,静物是萧瑟的,色彩是暗淡的;深秋时节,秋水是寒冷的,清晨是彻骨的。那滴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与沟通考试题及答案
- 内陆养殖循环农业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考核试卷
- 苯板试验室考试题及答案
- 晋煤面试试题及答案
- 电工复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城乡市场流通一体化推进
- 二级特许合同模板
- 2025-2031年中国汽车商业综合体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代维考试试题、题库(室分题库)(选择)网络知识部分
- DB3411-T 0008-2022 公共图书馆服务外包要求
- 【公开课】牛顿第二定律+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4年江苏省响水县卫生局公开招聘试题带答案
- 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国情教育实践基地(虎门渡口西岸物业提升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10套
- 2024年7月三级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解析)
- 华为员工招聘管理制度
- 天津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BIM技术在建筑项目施工工艺优化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中级会计考生资源分享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附带答案详解
- 商场摊位购买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