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安徽省铜陵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金岚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词。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颐和园一课,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再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指名读,齐读)2、颐和园这座美丽的大公园,以它她独特的造园艺术和迷人的风景吸引着中外游人。作者漫步在美丽的颐和园中,如醉如痴地欣赏着它的美景,流连忘返。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吗?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这有一幅颐和园部分平面图,请一名同学上来说一说作者的游览路线。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颐和园中细细游赏一番,去感受它的美。二、深入感知,品读文本(一)长廊师: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课件出示这段话: 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它到底因为什么而有名?师:说说吧。生:我觉得长廊因为长而有名。(板书:长)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你能读读吗?生:绿漆的柱子,分成273间。“七百多米”大概有多长?(熟悉距离举例,如操场),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长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因此1992年,被认定为“吉尼斯世界记录”。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小结:作者使用具体的数字来描写了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师:这么长有什么感觉?(一眼望不到头)用你们的朗读告诉我,它到底有多长。 (生齐读)师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长廊仿佛真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看来列数字的方法很有用。师:刚才那位同学觉得长廊的长让它出了名,你觉得呢?预设(生:我觉得长廊里的画让它出了名。)师:课文里又是怎样写的,你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相同的。师:(出示横槛图片,理解)你能告诉大家横槛上画着什么吗?预设(生: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那就仔细看吧!课件、音乐起:这些都是我国的古典名著啊,民族英雄,神话传说,花鸟虫鱼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老师又怎么能放得完呢?说话:“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师:这里有神话故事,有民间传说,还有历史故事,“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走进这样的长廊里,就像这幅画里有人物,走在这样的长廊里,就像这样的长廊里,我们触摸到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啊!师:几千幅画有相同的吗?(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你感受到什么?(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绘画艺术多么高超啊!)带着你们的敬佩,齐读。(课件出示:每一间的横槛上哪两幅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师:透过这个满字,你们能感受到什么?师:一个满字别有韵味,谁来读?生读:长廊两旁又开了。师:七百多米的长廊啊,两旁都栽满了花木,可见花真的不少,所以作者说,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生:又开了师:这一种花还没谢,生:那一种花又开了。师:这一种花还没谢,生:那一种花又开了。师:总结:站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上,看着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头顶着五彩的画卷,闻着扑鼻的花香,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什么字啊?(板书:美)师: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生:神清气爽师:随着风吹来的还有什么?(阵阵花香,小草的的气息,泥土的芬芳)此时此刻你就站在这红绿相间,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里,任花香阵阵扑来,你的心情怎样?(高兴、舒服、神清气爽)你们能通过朗读也让我感受到吗?(出示第一段文字)配乐师指板书小结:同学们,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它的花,向世界展示了它独一无二的美。(二)万寿山万寿山脚下:课件出示地图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作者又带我们领略到怎样的风景呢?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2交流:A指名学生上台画词语。(抬头一看 向下望 正前面 向东远眺)B教师配乐引读:作者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课件出示课文画面及这段课文)C这些景物又有什么特点呢?(1)佛香阁: “耸立”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2)排云亭: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一排排说明了什么?“排云”二字出自晋朝诗人郭璞的诗句“神仙排云上,但见金银台”,连神仙都驾着五彩的云来了。3、小结并指导朗读:佛香阁造型独特,高高耸立,排云殿规模宏大,金碧辉煌。这些都说明佛香阁和排云殿非常得壮观。(板书:壮观)这雄伟壮观的建筑怎能不让我们自豪呢?男生们,让我们通过读书,读出皇家园林的气派,读出我们的自豪!(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师: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出示课件:句子即画面):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我们从黄、绿、朱红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这里的景物的色彩十分明丽。好一处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景象呀!(三)昆明湖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正面。谁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生读: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痕迹。师:这里说昆明湖静得像,绿得像,这是两个打比方的句子,把昆明湖比作了一面镜子和一块碧玉,多么的形象呀!让我们静下心来把目光投入到如镜如玉的湖面,仔细看,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预设(生:我看到了一朵朵白云倒映在湖中。)师:一朵朵白云为它增添了色彩。你能读读吗?生读。预设(生:我看到了许多树木映在湖水中。)师:湖光山色映衬了它的美丽。请你读。生读。师:你的声音把昆明湖的美传递给了我们每一个人!师:他们滑得那么轻,那么慢,说明不想打破湖面的平静。师:它们想慢慢欣赏景色。师: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有谁忍心打破它呀,一起来。生齐读:正前面痕迹。师:大家读得好,谈得好,都是因为这段话中哪个字用得好?生:滑师:出示这个句子,如果把“滑”换成另一个字,可以怎么换?(驶、划、游、漂、)师小结: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光滑,而 “滑”字是一个动词,它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就是以动衬静。(师板书:静)师:昆明湖这么美,这么静,真像梦幻中的仙境一般!我们一起读。师:好一个又静又美的昆明湖,难怪乾隆皇帝曾这样称赞它:读 师出示课件:“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师:这可是一个皇帝在赞美它呀,“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 出示课件:平面图过渡 :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占整个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我们可以登上万寿山向下看,也可以来到昆明湖畔漫步,来到湖心的小岛上,走上十七孔桥。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角度,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那你最想到哪儿?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选一处景点,学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我们去游玩呢?指名介绍。课件出示,任选一处景点介绍。师小结:刚才我们跟着小导游们欣赏了昆明湖的美景,感谢他们精彩的介绍,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乾隆皇帝说的(齐读)课件出示:“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四、总结。这么多美丽的景点,让我们的眼睛都忙不过来了,就像作者所说课件出示:颐和园到处细细游赏。师: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齐读。课文的第一段告诉我们颐和园又美又大(师板书:美、大)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师:是啊!这巧夺天工的建筑让颐和园成为园林艺术中的瑰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颐和园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此时此刻,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们自豪吗?师:带着自豪再来读这句话。生读。师:颐和园太美了!我怎么可能把你给忘了呢?出示课件。来,对颐和园说师:颐和园如此美丽,如此壮观,凝结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呀,我们又怎能把他们忘记!来,对这些能工巧匠们说师:北京城里游人如织,大量的外国游客涌进了颐和园,来,对这些外国游客们说同学们说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