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doc_第1页
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doc_第2页
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doc_第3页
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doc_第4页
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冯桂榕 佛山市顺德区丰华饲料实业有限公司 王玉群 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联: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工业区 528300小瓜虫是一种肉眼能见的原生动物,属纤毛门,寡膜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一个种。一.小瓜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危害小瓜虫是淡水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全球小瓜虫病流行季节不同,我国每年45月、1011月、水温为1520时是小瓜虫的流行盛期。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对体表光滑的无鳞鱼、鳞片不发达的细鳞鱼以及热带鱼类的危害尤其严重。此病发病快,死亡率高。鱼种、成鱼阶段均会因此病造成大批死亡。温室内热带鱼类在2728水温条件下,小瓜虫也容易大量发生。所有的淡水鱼类一旦有小瓜虫寄生就难以治愈,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二.小瓜虫生活史小瓜虫的生活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成虫期、胞囊期和幼虫期2.1成虫期 成虫期的虫体又称为滋养体,主要指虫体寄生在鱼表皮内成熟后及脱离鱼体而未形成胞囊前的一段时期。小瓜虫成虫身体较大,肉眼可见,大小在350800300500m之间,一般椭圆形或球形,但虫体形态在游动和在原地旋转时有一定的差异。虫体能在水中以螺旋式S形自由前进,但身体前端不一定指向前方,其游动忽急忽缓。游动时一般为椭圆形,虫体大小一般为300500m300400m之间。当停下来在原地旋转时,虫体多为球形,虫体大小一般为400m400m。光镜下活体观察时很容易见到一个马蹄形或香肠形大核,它比细胞质均匀、色浅,没有一定的位置,常随胞质的转动而转动。体胞质略呈淡黄色或暗灰色,体被整齐的纤毛,胞口位于虫体的顶端腹面,形似人的“右外耳”。成虫周身密被纤毛,排列有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2.2胞囊期2.2.1小瓜虫胞囊的形成过程胞囊阶段为小瓜虫脱离鱼体后形成胞囊到胞囊破裂前的这段时期。小瓜虫的成虫从鱼体身上掉下来后,在水中自由游泳36h,停在池底或水中一些附着物上,分泌一层透明胶质膜将身体封闭起来形成胞囊。胞囊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囊壁厚薄不均。虫体在胞囊内不停转动,大核由马蹄状或香肠状逐渐缩短、变圆,小核逐渐与大核分离。胞口逐渐消失,胞囊形成23h后,身体中部出现分裂沟,二分裂开始,随即出现四分裂、八分裂等细胞分裂期。但在这个过程中,胞囊一直保持两个分裂集团,中间有一明显的分裂沟,当一个集团的胞囊分裂到四分裂或八分裂期时,胞囊又分泌一层内胞膜将左右两个集团包起来。2.2.2小瓜虫胞囊的形成所需时间与水温的关系小瓜虫成虫形成胞囊所需时间随水温升高而缩短。当水温为56时,虫体存活率较低,约为1520%左右,大部分虫体并不形成胞囊,有些虫体需要34h才形成胞囊;当水温为912时,虫体形成胞囊需要12h,虫体在胞囊内转动的速度较缓慢;温度为1520左右,小瓜虫只需412min就能形成胞囊;水温为2225时,小瓜虫形成胞囊的时间为2040秒;在高温2830,成虫能在1015秒内形成包囊,囊内8%的幼虫在20min内破囊而出,但多数虫体死在胞囊内。2.3幼虫期2.3.1小瓜虫幼虫的形成过程在胞囊内逐渐分化成熟的幼虫,最初为原球形,经58h后其身体逐渐延长,前后端逐渐明显,前端较尖,具一锥形钻孔器,后端钝圆。幼虫身体呈扁鞋底形,身体中部凹陷,体前部有一较大的伸缩泡,大小核明显,身体前端有一“6”字形的原始胞口,在“6”字形缺口处有一卵圆形的反光体,可见腹缝线发出的体纤毛散布全身。当幼虫从胞囊中孵化出来、钻入宿主表皮后,钻孔器逐渐萎缩、消失,胞咽逐渐形成,反光体消失,小核渐向大核靠拢,大核由圆形逐渐变为马蹄形或香肠形。2.3.2小瓜虫幼虫孵化所需时间与水温关系温度为530时,小瓜虫从形成包囊到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随水温升高而缩短。在温度为56时,成虫一般不形成包囊,直接分裂,需要144h左右才发育出幼虫,幼虫的成活率很低,90%的幼虫死亡。水温为912时,需要48h才孵化出幼虫,但只有70%的成虫孵化出幼虫。在1520的条件下,100%的成虫孵化出幼虫,孵化时间为2023h。在温度为2225时,只要1920h就能孵化出幼虫,但有些成虫在孵化过程中死亡,只有95%的成虫孵化出幼虫。在水温为2830,1%的成虫形成胞囊,其它虫体直接分裂,只需1416h就孵化出的幼虫,但幼虫的成活率为30%。小瓜虫在530的温度范围内都能分裂、繁殖,在低温(56)和高温(2830)条件下,成虫分裂、孵化出来的小瓜虫幼虫数量少,成活率较低,小瓜虫的最适繁殖温度为1520,在此温度下成虫分裂、繁殖出的子代多,幼虫的成活率也高。三.小瓜虫感染鱼体过程及症状在水温为1520的实验条件下,感染30min,部分小瓜虫幼虫钻入鱼的粘液里,但还没钻入鱼的表皮;感染1h,部分小瓜虫幼虫钻入鱼体表皮,但虫体的部分身体还露在外面,没被鱼的上皮细胞包围;感染4h,小瓜虫完全钻入鱼的表皮,被鱼的上皮细胞包围起来。从小瓜虫幼虫刚感染上鱼体到开始营寄生生活以及虫体发育成熟只需要96h时间。鱼体感染上小瓜虫幼虫之后,7296h看不出什么异常现象,与正常鱼相比,病鱼显得有些活泼,看上去很有精神,在水族箱中时游时停。感染120168h,肉眼可见鱼体表似披了一层轻纱,尾鳍呈乳白色,病鱼在水中狂燥不安,常将身体与水族箱壁摩擦,串出水面,鱼体表粘附着一些食物渣滓或排泄物。感染216240h左右肉眼可见鱼体表有小白点了,从头到尾鳍均有,而且白点越来越大,在深色背景的环境下,鳍条上的白点特别明显,病鱼精神不振,游动缓慢,躲在水族箱的角落不太活动,用手触摸鱼时,由于鱼体极力摆动,有小瓜虫从鱼身上掉下来。生产实践上所说的“白点病”的白点是在鱼体发育成很大个体的小瓜虫成虫。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瓜虫一般喜欢寄生在运动器官,如胸鳍、尾鳍、鳃上。胸鳍上寄生的虫体密度最大,往往最先发现有“白点”。另外,严重感染时在口腔、鼻腔和眼球上也寄生有小瓜虫。小瓜虫寄生在鱼的眼部时会造成了眼球溃烂、塌陷、瞎眼。小瓜虫在水温为1520的条件下只需96h左右就发育成熟,而鱼体感染小瓜虫216h左右肉眼才能见到其身上有“白点”,因此,在生产上发现鱼身上有“白点”时己是鱼严重感染寄生虫了,虫体一般已寄生在鱼体深层部位,虫体被鱼的上皮细胞层层包裹,有些虫体己寄生在鱼的真皮内。四.小瓜虫寄生症状及病理学研究 小瓜虫寄生在鱼的表皮和鳃组织中,剥取鱼上皮细胞和红细胞为生。小瓜虫寄生在鱼类的鳃丝和鳃小片之间时,吞噬鳃小片,以鳃小片的上皮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等为食。小瓜虫寄生在鳃上,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从而影响鱼的呼吸;由于小瓜虫对表皮、鳃的破坏,引起鱼的电解液、营养物质、体液流失,造成代谢紊乱。感染小瓜虫后,鱼体内15种氨基酸减少,尤其是亮氨酸,赖氨酸,丝氨酸显著减少。小瓜虫还能钻入鳃腔膜并穿过膜进入到胸腺组织内部,以胸腺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为食,使胸腺的正常组织结构紊乱,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小瓜虫在鱼的体表钻营,引起体表伤口继发感染,从而引起鱼的死亡。五.小瓜虫的治疗常用的杀灭小瓜虫药物不能渗透进入鱼皮肤、达到鱼体上的“白点”,不能杀死寄生在鱼身上的小瓜虫。多种药物经高渗、空气浸润或表面活性剂浸泡给药,能同时杀死裂殖体阶段和滋养体阶段小瓜虫的药物很少,仅部分药物能到达小瓜虫的寄生部位,达到杀死小瓜虫的效果。目前对小瓜虫的预防和治疗以生态防治的方法比较好5.1绿水高温曝晒法这是一种土法治疗。将病鱼放在盛有绿水的小容器中,置日光下曝晒,几日后可治愈。因为小瓜虫对温度较敏感,适宜水温在1622。绿水吸热快,日晒后水温逐渐上升,当达到26以上时,虫体即自行脱落。此方法多见于老北京用缸养殖观赏金鱼发生小瓜虫病时,小水体可用此方法。5.2 辣椒生姜法对于辣椒生姜法,毁誉参半,有些反应效果很好,有些反应效果很差。根据笔者的观察,辣椒生姜选择得当,在每年6月20日前使用一次效果明显,关键是生姜需要选择沙姜,辣椒需要选用辣度很高的朝天椒,而不能选用菜椒,加水熬制后泼洒,效果明显。辣椒生姜法对小瓜虫裂殖体阶段有一定效果,而对滋养体阶段的杀灭效果不明显。5.3 紫外线法小瓜虫对紫外线十分敏感,紫外线对包囊体的最小致死量约为100000w/cm2.s。选用适合的紫外灯对养殖用水进行照射,能够杀灭外来水源携带的小瓜虫。5.4升高水温法升高水温法适用于小水体,把水温缓慢提高到30左右,小瓜虫适应的水温为1520,小瓜虫处于一个热不良环境中,会脱落或者死亡,30水温维持48h后,大量换水,再换入30的水,缓慢降温到室温即可。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家庭水族箱养殖观赏鱼。5.5盐酸氯苯胍粉、地克珠利预混剂内服法盐酸氯苯胍粉、地克珠利预混剂是国家标准品种,批准了水产用途的渔药。50%盐酸氯苯胍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