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探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高中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探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高中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探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高中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探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自主学习从古至今都是中外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能够促使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可谓是教学者追求的最终目标,数学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而高中是学习者由少年步入青年,由稚嫩发展成熟,由依赖变为自主的关键时期,因此探究高中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是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本文就高中生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中国论文网 一、国内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 在我国古代教育中,自主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这就是说只知道被动学习,却不知道主动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体现出主动地思考与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其实质可谓是自主学习思想的早期萌芽。 先秦时期的孟子,也明确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在指出只有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应用起来也游刃有余,这样才能在学术上达到高深的造诣。 宋代理学家程颐提出:“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义有至精,理有至奥,能自得之,可谓善学也”他认为自主学习是善于学习的表现,又说“自得者所守固,而自信者所行不疑。”就是说通过自己主动获取的知识记忆的更牢固,应用起来更加自如。 叶圣陶先生更是精辟的说到“教是为了不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自觉学习者。 进入现代,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新课程标准的相应出台,明确的提出“初步学会自主地学习,独立地探究问题;能对知识学习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我评判和调控,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会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反思,质疑,有发散思维和求异思想的积极心向,能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无疑使得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从纵深方面被广泛关注,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林毓?提出“自主学习不限于学习方法上,可以包括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并提出了自主学习可遵循针对性、科学性、思想性、方向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基本原则。 九十年代初,李星提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地、有主见的学习”。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我认识能力。”到了九十年代末,对自主学习含义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程晓棠,她认为自主学习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也就是学习者对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的程度,”“自主学习是一种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育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她的全面阐述为日后许多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时期,以华东师范大学的庞维国教授为代表,对自主学习进行了详尽的表述,并在美国著名学者齐莫曼的自主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可以从“维度”和“过程”两个维度来界定自主学习,既传承了齐莫曼的二维研究框架,而且进一步明确细化框架中的内涵。具体来说就是“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自主学习的三个特征:能动性、有效性以及相对独立性。此外,余文森等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些理论的提出都对界定自主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2.对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 近几年对自主学习的研究除了理论上的完善之外,很多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将研究视野由理论投注到实证,真正调查研究自主学习在实际中的现状,对自主学习方式的提出具有现实意义。这里我只举三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范例,从一线教师到研究生再到教授,他们对于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期由此可见一斑。比如绍兴高级中学老师朱根苗,对高一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意识较薄弱,更多地从教师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华中师范大学的硕士何威就“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策略探究”这一课题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温州大学的黄友初,对高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成绩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上呈现的现状大相径庭,对于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研究尽管角度不同,方式各异,但从各个层面揭示出了自主学习的真实现状,对提出相应的策略提供依据。 3.对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教授的“学与教”的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的“学习与发展”的实践;同时还涌现出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先生创立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先生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上海青浦中学顾冷沅先生进行的“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教学法;上海嘉定中学钱梦龙进行的“导学教学法”研究等,这些教学实验虽未明确提出“自主学习”概念,但都以发展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目标,为日后自主学习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庞维国编撰了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的专著,书中系统的论述了自主学习的特征原理和教与学的策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确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主张“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 为先学后讲”,要求“教师掌握一些具体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些理论对于完善自主学习方式切实起到示范作用。 二、国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 古希腊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曾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协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取知识,这就是他著名的“产婆术”教育思想。另一位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教育起着诱发个体智慧潜能的作用,真理和知识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得。他的教育思想也是提倡个体的自主思考学习方式。到了二十世纪初,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曾说过:“我们希望一切教育机关应该有相当的设置,使学生在代表重要社会情境的主动作业中有机会获得观念和知识。” 在国外,众多专家学者对自主学习进行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其中普遍被认同的有七种代表性的学派: 1.自主学习的人本主义观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该学派的McCombs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主学习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影响自主学习的过程包括计划、设置目标、选择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这些自我过程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自主学习过程的质量。 2.自主学习的言语自我指导观 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言语自我指导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的过程。他们强调自我中心言语在学习中的定向和指导作用,并依据言语的内在规律开发了一系列自主学习模式。比如把儿童的言语发展分为外部言语、自我中心的言语、内部言语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在最高发展阶段,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儿童言语内化的结果。 3.自主学习的操作行为主义观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是学习与自我强化之间建立起的一种相依关系,它是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包含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并提出了一系列自我监控途径。 4.自主学习的认知建构主义观 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5.自主学习的信息加工观 以加拿大心理学家S.H.Winne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学派则把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看作元认知,着力研究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主张通过学习策略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该理论用信息加工的控制论来解释自主学习,它认为自主学习要依赖于一种循环反馈回路。 6.自主学习的自主意志观 自主学习的意志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J. Ku2hl和美国心理学家L. Corno等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强调学习者作为主体的一面,是行为活动的执行者。Corno将自主学习过程分为内隐的自我控制(包括认知监控、情绪监控与动机监控)和外显的自我控制(包括学习环境中的事物控制与任务控制)。 7.自主学习的社会认知观 在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的各个流派中,社会认知理论可谓是最具影响力的。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来解释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生基于学习行为的预期、计划与行为现实之间的对比、评价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班杜拉的杰出传承者,美国华盛顿城市大学齐莫曼教授系统地提出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的学生以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技巧的反馈为基础,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以获得渴望的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即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创造性地提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界定自主学习,对于后续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纵观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的研究,尽管自主学习含义的阐述不尽相同,但多角度呈现出自主学习内涵,我们需要继续做的就是将理论付诸实际,使得理论真正得到成熟完善的发展;尽管对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方式各异,但学习者自主学习现状不尽如人意尽显无遗,我们要敢于面对现实,高中数学自主性学习方式的探究举步维艰,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时代在发展、在进步,学习方式必然随之变化、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学生数学自主式学习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中继续去探索研究,哪怕仅仅是向前一小步,但我们的方向是“向前”! 【参考文献】 1 弗莱登塔尔 著,陈昌平 等译. 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 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徐斌艳. 数学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李士?. PME:数学教育心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Zimmerma B J.Sebastian Bonner Robert Kovach,姚梅林、徐守森 译.自我调节学习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6 张奠宙. 数学教育学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 孔企平.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孔企平、张维忠、黄荣金. 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 张奠宙、宋乃庆. 数学教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 吴世虎、巩增泰.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12 上海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3 张美云、王新燕、赵成亮. 自主学习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14 郑金洲. 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探索自主学习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15 杜威. 杜威教育文集第2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6 CornoL. The metacognitive component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ntemporary Edeucational Psycholgy,1986.11. 17 林毓?. 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原则J. 高等教育研究,1987(7). 18 李星. 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 高教研究,1990(4). 19 庞维国. 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3). 20 程晓棠. 论自主学习J. 学科教育,1999(9). 21 章建跃、林崇德. 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2000(4). 22 杨骞. 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00(3). 23 庞维国. 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 24 余文森. 略谈自主性与自主学习J. 教育探索,2001(12). 25 Zimmerma B J . Becoming a self -regulated learne .Theory in practice,2002,41. 26 庞维国. 自主学习的评测方法J. 心理科学,2003(5). 27 崔雪芳、李永培. 关于数学自主学习的基本思考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28 朱根苗. 高一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J. 上海中学教学,2005(3). 29 张焕玲.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J. 学科教学探索,2005(1). 30 沈定元、周海燕. 高中数学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数学教学通讯,2006(10). 31 周炎根、桑青松. 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2 竺仕芬. 自主学习及数学自主学习的现实意义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2). 33 梁昊. 浅谈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07(8). 34 裘建华.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自主学习,新课程研究,2007(14). 35 张雅丽. 数学自学能力培养例谈J. 上海中学数学,2010(3). 36 黄友初. 高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10(4). 37 殷堰工. 教材是开展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资源J. 中学数学月刊,2011.5. 38 周家忠.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