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1. 与朱元思书吴均教学目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领悟本文的语言魅力,品味写景的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背诵课文。重点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背诵课文。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课时课时。学习目标第一课时:我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第二课时:我能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学习清单预设第一课时: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第二课时: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展开联想和想象,欣赏美景找关键句,领会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备注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1. 播放一些浙江富春江的风景图片后,导入新课。2. 简介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辞清拔有骨气,人称“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也是一篇写景的小品文。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骈句),少用散句。二、 预习检查1. 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2. 集体朗读课文,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要读出层次。3. 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三、 研读课文1. 学生分组讨论,翻译全文,并找出难懂的字词句。2. 师生共同解析难懂的字词句。预设:(1)风烟:指烟雾。(2)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3)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4)急湍:急流的水;(5) 见:同“现”,显现,显露。(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起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 再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具体写“异水”。抓住“清”“急”两特点。第三段:具体写“奇山”。写“山”本身及“其它景物”。四、 小结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五、作业朗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 复习上节课内容二、 研读讨论1. 朗读课文,加深理解2. 讨论:(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明确: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这样的奇山异水,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受呢,找出文中那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志趣?明确: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这两句,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从审美的角度关照课文内容,这篇文章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1)结构美(2)意境美(3)志趣美(4)语言美三、小结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三。课后反思课题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词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五柳先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态度。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重点背诵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难点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第一课时:我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第二课时:我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分析,理解五柳先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态度。学习清单预设第一课时: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积累词汇第二课时:合作学习,找重点语句分析重点语句理解人物性格教学过程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2.回忆陶渊明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二、检查预习情况1.弄清生字词的读音。2.读课文,注意节奏、感情。3借助注释试翻译全文。三、整体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初步感受。2.自主学习,翻译课文。3.教师点拨,解决疑难。四、小结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1、从原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宅边有五柳树译句:(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2)五柳先生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样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译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并不能遮挡风和太阳。(3)五柳先生的衣着是什么样的?短褐穿结译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钉。(4)五柳先生的饮食是怎么样的?箪瓢屡空译句:常常贫困到缺吃少喝的地步。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4“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5“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三、总结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四、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3. 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课后反思课题23马 说 韩愈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借助工具书及注释感知文章意思;反复朗读、背诵课文。2.了解“说”的文体特点。理解文章所阐明的深刻道理。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重点理解本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背诵课文。难点古今异义词。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我能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阐明的道理,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清单预设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理解內容分析理解重点句理解文章阐明的道理,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备注一、导入新课1.作家、作品简介。2.导入。3.解题。4.简介伯乐相马的故事。二、检查预习情况1.弄清生字词的读音。2.读课文,注意节奏、感情。3借助注释试翻译全文。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读课文,翻译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读第一段,思考、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本段表达作者观点的一句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2. 读第二段,思考、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用一个词概括本段表现的食马者的形象。 无知(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谴责。3. 读第三段,思考、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哪些句子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中心句)?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五、 归纳总结课文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点提示: 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六、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课后反思课题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书序”和“赠序”的不同。2.感知课文大意;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现身说法以劝学的写作意图。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珍惜当今优越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重点背诵课文,感受人物形象。难点理解本文写作意图及对比的作用。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第一课时:我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第二课时:我能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现身说法以劝学的写作意图学习清单预设第一课时: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合作学习,找出关键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写作意图教学过程备注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2.介绍作者 宋濂( 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等。 3.介绍“序”这种文体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本文是一篇赠序,序有“临别赠言”的意思。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二、检查预习1.弄清生字词的读音。2.读课文,注意节奏、感情。3借助注释试翻译全文。三、整体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初步感受。2.自主学习,翻译课文。3.教师点拨,解决疑难.预设:(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四、小结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5)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6)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文章是如何进行对比的?(7)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请用课文原句回答。(8)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三、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1.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的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2.对比手法的运用,阐明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的道理。四、拓展探究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同学间相互交流。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课后反思课题25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常识。2.熟读并背诵诗歌。3.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理解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第一课时:我能通过朗读和分析,体会前两首诗描绘的意境,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我能通过朗读和分析,体会后三首诗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了解诗歌的常识。学习清单预设第一课时:朗读诗歌品味诗句体会意境理解作者感情第二课时朗读品味诗句意思体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教学过程备注 第一课时一、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检查预习1.查字典,弄清生字的读音。2.熟读前两首诗,看注释初步理解内容三、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朗读,注意读出节奏和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4.小结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5.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1.朗读,注意读出节奏和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由叙事引发议论。(3)齐读这首诗,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三)过零丁洋1.朗读,注意读出节奏和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21岁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3)颈联两人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5)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四、小结五、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7251.7-202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7部分:码头、露营地、市集广场、电动车辆充电站等特定应用的成套设备
- 公文规则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康养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陪诊师考试流程详解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居民健康档案考试题及答案
- 桥梁挖孔桩施工课件
- 2025年轧钢技术中级考试趋势分析与预测
- 2025年无人机技术面试宝典初级装调检修工模拟题解析
- 桥架与配电箱连接课件
- 餐厅前台日常管理制度
- 完整的离婚协议书打印电子版(2025年版)
-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问题诊断与优化路径研究
- 去极端化教育宣讲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人工智能智能客服系统
- 个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 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 八下政治全册思维导图
- 供水管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