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检测:板块4调节 专题跟踪检测9 含答案.doc_第1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检测:板块4调节 专题跟踪检测9 含答案.doc_第2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检测:板块4调节 专题跟踪检测9 含答案.doc_第3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检测:板块4调节 专题跟踪检测9 含答案.doc_第4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检测:板块4调节 专题跟踪检测9 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检测:板块4调节 专题跟踪检测9 含答案编 辑:_时 间:_(建议用时:40分钟)考点基础过关能力提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2,3,4,5体液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6,7,8,9,10,11,1213,14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元生命活动的分析.错误的是()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B膜外的Na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C中间神经元能释放递质.膜上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后膜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D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电位变化产生局部电流.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完成的.A项正确;膜外的Na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项正确;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其细胞膜上也含有其他神经递质的受体.C项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后膜产生电位变化.但发挥作用后即被降解或运走.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电位.D项错误。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对应的结构是小脑D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枢的调控A解析 生物节律的控制与下丘脑有关.B项错误;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C项错误;成年人可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调控.D项错误。3(20xx河北唐山一中冲刺)下图表示运动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刺激图中b处.在c、d两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刺激图中a处.会引起运动神经元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图示过程中体现了神经活动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D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收缩时间延长的现象B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刺激b处.兴奋可以传至c、d.可在c、d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项正确;刺激a.会引起运动神经元兴奋.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项错误;刺激a.使运动神经元兴奋.肌肉反应.同时兴奋通过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传至抑制性神经元.使其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运动神经元.从而抑制其兴奋性.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C项正确;破伤风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故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或肌肉痉挛)症状.肌肉收缩时间延长.D项正确。4(20xx山东青岛二模)研究发现.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1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1受体结合后会使K外流B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C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D神经递质A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1受体结合后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而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故K外流.A项正确;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项正确;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1受体结合.促进K外流.所以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从而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项正确;神经递质A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D项错误。5(20xx湖北沙市中学能测)电流计与神经纤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图2是在箭头处施加一定的刺激后.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变化作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前.图1中a、b两处膜内K浓度均比膜外高B若减小ab间距离为0.则刺激后电流计指针不偏转C若将ab中点切断.则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D若将a处电极移至膜外.则电流计指针变化与图2不同B解析 刺激前.图1中a、b两处都为静息电位.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并且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a、b两处膜内K浓度均比膜外高.A项正确;若ab间距离为0.则刺激后膜电位从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两极间会有电荷的移动.指针会发生偏转.B项错误;若在ab中点切断.在箭头处施加刺激.产生的兴奋只能传导到a点.不能传导到b点.因此电流计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C项正确;图2中指针偏转2次的方向是相同的.而若将a处电极移至膜外.则电流计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项正确。6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释放后.先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人体产生“快感”.之后再被递质载体蛋白运回突触小体。毒品可卡因可以和该载体蛋白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长期使用可卡因.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可卡因时.该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会减弱.造成毒品依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功能C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D吸毒者大多伴有乏力、怕冷等症状.可能是毒品导致了甲状腺与下丘脑功能障碍B解析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方式完成.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项正确;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B项错误;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其与后膜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C项正确;毒品可能造成下丘脑功能障碍.破坏体温调节的正常途径.故会“怕冷”.毒品导致甲状腺功能障碍.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水平下降.故有乏力症状.D项正确。7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过低有关.下图为某些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ANE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全部失活B三环类化合物和MAO酶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不相同CNE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其上存在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B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NE发挥作用后可被MAO酶分解.也可被突触前膜回收.A项错误;MAO酶抑制剂可抑制MAO酶的分解作用.使NE不被分解.而三环类化合物是抑制突触前膜对NE的回收.二者均能使突触间隙中NE的量增加.但机理不同.B项正确;NE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C项错误;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其上存在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D项错误。8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痘”。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大.是痤疮的高发人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B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C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D痤疮发生的原因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和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D解析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因此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A项正确;由题干“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可知.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B项正确;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痤疮丙酸杆菌(抗原)进入机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C项正确;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可使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而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通常形成炎症.D项错误。9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并在适宜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甲组乙组丙组对照处理切除甲状腺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灌胃甲状腺激素.1次/天饲养条件相同且适宜.正常饲料喂养.共14天A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小鼠进行实验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C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D若在各组饲料中添加放射性碘.则丙组小鼠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强度高于乙组D解析 在题设实验中.小鼠的生长发育状况为无关变量.故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进行实验.A项正确;设置乙组的目的就是为了排除手术对个体的影响.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即细胞的有氧呼吸.所以可以耗氧量为观测指标.C项正确;丙组灌胃甲状腺激素.体内甲状腺激素高.由于负反馈调节.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所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会少.放射性比乙组低.D项错误。10下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促进垂体合成激素X增多C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D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会减少A解析 激素X表示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但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B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之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二者之间没有拮抗关系.C项错误;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合成.切除垂体后.两者的分泌量会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减少会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因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会增多.D项错误。11促甲状腺激素(TSH)为一种糖蛋白.其中糖类约占5%。下列关于TSH的叙述正确的是()ATSH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BTSH只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血液中TSH含量会下降D饲喂TSH后动物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会上升B解析 TSH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项错误;TSH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因此其受体在甲状腺细胞膜上.B项正确;当受到寒冷刺激时.TSH含量会增多.促进甲状腺产生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细胞代谢产热.C项错误;饲喂TSH.会被消化道的相关消化酶分解而失去生物活性.D项错误。12(20xx四川成都模拟)酒后驾驶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现在国家已经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如图是对测试者酒后进行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度)和血液中乙醇浓度的测试结果。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乙醇浓度与简单反应时的关系.可判断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B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是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是下丘脑C已知乙醇能通过加强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从而影响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可判断乙醇作用于突触 D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而影响测试结果B解析 由图可知.饮酒后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简单反应时延长.可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A项正确;驾驶人看见红灯刹车是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有大脑皮层的参与.B项错误;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在突触处完成.因此可判断乙醇作用于突触.C项正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不适合作为受试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如图是人体内E2(一种雌激素)和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其中SHBG为肝脏分泌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转运性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器官甲和丙分别为_、_.器官甲器官乙器官丙E2的过程体现了E2分泌的_调节。(2)器官甲通过作用于胰腺的_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多.该过程属于_调节。(3)SHBG分泌较多时.肝脏内肝糖原的合成量最可能的变化是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4)请结合图示简要分析妊娠期女性容易患糖尿病的原因:_ _。解析 (1)E2为一种雌激素.可推出器官丙为卵巢.器官乙为垂体.器官甲为下丘脑。下丘脑会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该过程属于分级调节。(2)下丘脑作用于胰腺的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3)SHBG分泌较多.说明E2降低胰岛素生理效应的作用加强.胰岛素能够促进肝脏细胞中肝糖原的合成.故该条件下肝糖原的合成量最可能减少。(4)妊娠期女性雌激素分泌增多.会使胰岛素的生理效应下降.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速率降低.此外.还会使SHBG分泌增多.更加强了雌激素对胰岛素的效应.从而使妊娠期女性体内血糖偏高。答案(1)下丘脑卵巢分级(2)胰岛B神经(3)减少(4)妊娠期女性雌激素分泌增多.会使胰岛素的生理效应下降.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速率下降.此外.还会使SHBG分泌增多.更加强了雌激素对胰岛素的效应.从而使体内血糖偏高14突触前抑制是指突触前轴突末梢(轴突2)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从而使其突触后神经元(神经元3)呈现抑制性效应。据图回答有关问题:甲乙丙(1)正确表示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3轴突膜电位变化情况的是(如图丙)_。AadBbcCcbDda(2)研究发现.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K不再透过细胞膜.据此可推导静息电位产生时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3)图甲中有_个突触.在中给予某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中神经递质的量和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_(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4)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_mV.与A情况相比.B种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将_。(5)都属于细胞的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