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 学习要点 1 董仲舒新儒学形成的背景和内容 2 董仲舒新儒学的实施及其深远影响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历史条件1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1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 汉朝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 但也潜伏着危机 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土地兼并剧烈 匈奴为患 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2 以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来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2 董仲舒创立新的儒学体系 1 创立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 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 基本内容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为了加强君权 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为巩固君权 维护统治秩序 提出了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和仁 义 礼 智 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3 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汉武帝将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付诸实施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二 实施概况1 把儒家学说作为政府选拔人才 任官授爵的标准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由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 廉吏到中央任官 甚至擢升平民 儒士为相 2 大力发展儒学教育 1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汉武帝设立专门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 博士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 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 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 汉武帝令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三 历史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问题1 问题2 1 大一统 是天地之常理 国家之需要的主张 虽然董仲舒的 大一统 主张充满了唯心主义色彩 但是 大一统 确实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对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 我们需要扬弃 至于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这种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是唯心主义思想 但是这些思想主张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 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 3 三纲 充满封建意识 应当扬弃 五常 推崇仁 义 礼 智 信 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 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弘扬 尤其是其中的 信 是今天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孝道 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 运用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 的理论 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 天命攸 所 归 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是 a 韩非子b 孟子c 董仲舒d 孔子解析 董仲舒吸收阴阳家 道家的思想 宣扬 君权神授 并提出了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的学说 故选c项 答案 c 问题1 问题2 1 对汉代政治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 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分裂活动 稳定统治秩序 2 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是维护统一 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3 对学术文化 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 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 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 对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问题1 问题2 例题2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 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对策 a 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 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 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d 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解析 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