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目 录摘要2前言:31研究背景及意义:32国内外研究状况:43研究的思路、方法4第1章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的概述51.1绿色物流的概述5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71.3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7第2章 绿色物流的现状92.1 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实施状况92.2 国内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112.3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2第3章 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153.1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战略153.2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17第4章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204.1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204.2 绿色物流管理的价值23结论25论文小结26参考文献:27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人类物质文明大大提高的同时,地球上的资源也在日益减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正面临着威胁。在这种背景下,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兴起,绿色化运动正向各领域渗透。绿色物流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运动向物流领域的渗透。本文较为深入地研究了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产生背景,并对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实现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措施。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绿色物流管理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s of society and economy, products and materials of human beings are increased greatly. But in the mean time, the resources on earth on which human beings depending are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environment we relying for existence are facing many threats. In such a background, a “Green Tide” raised in 1920sthroughout the whole world. And a “Green Revolution” aimed 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has risen vigorously. The green activities are beginning to permeate in many fields. Green logistics is a kind of green activity aiming 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and permeating into the field of Logistics. The thesis gives full study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Logist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background of their emergence, and gives systematic study 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achieving strategy. And on this basis, proposed the measures of enterprise green logistics management.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 strategy,green logistics management前言: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人类物质文明大大提高的同时,地球上的资源却在日益减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正面临着威胁。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兴起,绿色化运动正向各领域渗透。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强综合性和强关联性的产业,不仅要全面贯彻落实“可待续发展”这一基本国策,而且要走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前列,起到推动、示范的作用。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新经济的产生,赋予了物流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促进了物流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但是,随着物流量的增加、物流管理的变革以及物流设施和工具的大型化,物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以准时制、门到门物流服务为代表的物流变革,更加强化了物流系统对货车运输的依赖性,加剧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发达国家诞生了“绿色物流”的概念。绿色物流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运动向物流领域的渗透。目前绿色物流仍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还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它显示出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却是巨大的。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已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很多省市已将发展现代物流列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改变传统的物流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绿色物流,为我国政府和企业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制订物流发展规划、促进物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对于促进绿色物流理念在全社会的传播、促进全社会物流的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国内外研究状况:从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及实践看,绿色物流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仅与企业的绿色物流实践相关的问题就主要有:物流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物流管理的关系、企业绿色物流策略、绿色物流评价、物流绿色化标准体系、逆向物流、废弃物物流、绿色物流政策法规等。研究绿色物流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企业顺应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实施环境友好的绿色物流战略和策略。因此,开展绿色物流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3研究的思路、方法根据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达到的目的,选用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获得研究成果的关键。本文应用物流学、管理学、发展战略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比较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在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绿色物流的概念和产生背景入手,系统的研究了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思路为:(1)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的发展状况,把握绿色物流的发展趋势;(2)深入地探讨了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概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研究了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分析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寻求解决问题难点和重点;(4)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的解决策略,并提供我国值得学习和吸取的发展策略;(5)针对绿色物流问题的难点和重点,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措施和战略价值,为从根本上解决物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冲突问题,对其他相关学科产生重大影响,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竞争优势的解决方案提供理论支持。第1章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的概述1.1绿色物流的概述1.1.1 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量也快速增加,粗放的物流模式对环境的影响也更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绿色物流概念正是针对地球环境问题而提出。绿色物流的产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绿色消费与绿色制造的基本要求,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是资源、环境和人口,特别是环境问题,正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人们愈来愈重视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环境问题绝非是孤立存在的,它和资源、人口两大问题有着根本性的内在联系点;特别是资源问题,它不仅涉及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它又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1)不合理的物流方式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2)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必须扬弃粗放的生产方式这说明了,绿色物流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的重要一环。二、绿色物流是绿色消费和绿色制造的需要经济的发展,公众文明意识、环境意识的增强,产生了对绿色消费的需要;相应地,又对企业和研究界提出了绿色产品设计和绿色制造的要求。绿色物流是连接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之间的纽带。绿色物流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系统。三、绿色物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但是,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ISO14000不仅适用于第一、第二产业,也适用于第三产业,进入WTO后,我国将逐步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分销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及我国产品;在物流服务方面,经过合理的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物流市场。由于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物流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这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理性的选择。1.1.2绿色物流的概念正如其他绿色化运动一样,“绿色物流”中的“绿色”是一个特定的形象用语,既不能将绿色看成植物或农产品的代名词,也不能将绿色理解为纯天然的,回归自然的代名词。绿色浪潮中的绿色泛指的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活动、行为、计划和思想观念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一些学者对绿色物流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由于篇幅的限制,我就不再一一陈述,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国外不同学者的定义都表明:绿色物流实际上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凡是以降低物流过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为目的的一切手段、方法和过程都属于绿色物流的范畴。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这里,我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物流具体运行模式为样板给出“绿色物流”的定义:绿色物流是指在抑制物流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经济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对发展概念的内涵不断修正、升华而产生的。特别是在人口、资源、环境日趋沉重的压力下。人们彻底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摆脱危机、真正达到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由于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环境的保护、资源的持续利用、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确立,是一次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圣贤先哲的著作中,就已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但迄今为止,关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组织机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界定。在这里,我仅列举最权威的,得到大多数认同的布仑特莱委员会给出的定义,以供大家参考。布仑特莱委员会(1987)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综上所述,人们从各个多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界定。虽然这些概念从形式和内容都有一定差异,但都不矛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的。这说明了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系统的复合问题。正因为这样,可持续发展概念自诞生以来,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逐步向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成为当今社会最热点的问题之一。1.3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绿色物流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的重要一环。绿色物流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一、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使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商 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二、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对物流活动的环保要求现代物流活动的诸多方面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加剧,会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伴随世界大市场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流的作用日益重要,绿色浪潮涉及的不仅是生产、营销和消费,物流的绿色化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物流是一个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最终交付消费者手中这样一个系统流程,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而绿色物流落实到具体环节上也相应有绿色采购、绿色运输等具体内容,从这一点上来说,实施绿色物流对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正如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绿色物流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绿色”的概念可以推而广之在物流的所有环节所有领域,只要能带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就可以纳入绿色的范畴。只有把物流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都“绿色化”,才能发挥物流对于环境的最优作用。第2章 绿色物流的现状2.1 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实施状况同很多与环保相关的问题,绿色物流先从国家兴起。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的企业界及物流学术界的学者们就提出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或Environmental Logistics)的概念,绿色物流很快就得到了下床、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一方面,政府通过立法限制物流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例如,欧盟国家、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废弃物污染;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提出了发展循环型经济的目标,积极扶持逆向物流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都积极响应这一行动,施乐、柯达、美孚、惠普等大型跨国公司都实施了逆向物流的项目,并且收益显著。下面分别介绍绿色物流在美国、欧洲、日本的实施状况。2.1.1美国的绿色物流实施状况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政府推行的自由经济政策,使物流业迅速发展,这就决定了美国对绿色物流的更大关注。从理论研究方面看,许多学者对绿色物流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结构的不合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反过来,环境问题又会影响供应链上物流决策,因此,环境保护与物流管理关系密切。从政府方面看,美国政府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例如,在至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和保障。2.1.2欧洲的绿色物流实施状况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就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合作式的物流体系,即综合供应链管理。它的目的是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初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通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合作形式提高物流效率,从而减少无序物流对环境的影响。欧洲货代组织非常重视绿色的推进和发展,对运输、装卸、管理过程制订出相应的绿色标准,加强政府和企业协会对绿色物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同时鼓励企业运用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来经营物流活动。即在规划和兴建物流设施时,大力推进铁路电气化运输;加大对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例如,运输系统规划的最优化方法的研究,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和试验等。1994年,欧共体制定了一项关于包装和包装废弃物的条例,该条例目前仍在欧共体国家以法规的形式执行。新的包装条例迫使很多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包装类型和运输形式,以使包装费用最低。运输方面,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家正计划对过境运输采取限制。总之,在21世纪,环境问题将愈加成为物流领域的焦点。专家预计21世纪的欧洲企业在国际物流方面呈现七种趋势,即: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的全球化、虚拟企业、电子商务、绿色物流、战略伙伴及新的管理法则。2.1.3日本绿色物流的实施状况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引进物流管理的概念后,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物流的落后将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因而,大力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在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下,积极推行物流的合理化,使日本迅速成为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实际上,把物流行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生命线的日本,从一开始就很重视物流绿色化的重要意义。除了在传统的防止交通事故、抑制道路沿线的噪声和振动等方面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控制作用外,还特别出台了一些实施绿色物流的具体目标值。1989年日本提出了10年内三项绿色物流推进目标,即含氮化合物排出标准降低3成到6成,颗粒物排出降低6成以上,汽油中的硫成分降低1/10。为解决地球的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各种社会问题,日本政府与物流业界在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积极实施在干线运输方面推动模式转换和干线共同运行系统的建构,积极推动城市共同配送系统的建构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进入21世纪,物流行业必将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产品生产到产品废弃全过程的高效、循环的绿色物流系统。目前,世界上各国都在尽力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如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包括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另外,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进行回收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等,为物流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2 国内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目前,世界上各国都在努力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发达国家已从各方面着手,做出了努力,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又是怎样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一、政府对绿色物流理念的推进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国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同时,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经济建设以及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国家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提出实施绿色工程的具体方案,促进了企业对有关绿色管理策略的实施。例如,北京市非常重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曾将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进行立项研究。项目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商品流通实际上构成了北京市环境污染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商品流通领域内的一些经济活动,如过渡包装、一次性包装、不合理运输等,直接导致并加重了城市的“垃圾围城” 、“白色污染”等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因此,首都的可持续发展仅仅强调清洁生产、适度消费是远远不够的,由绿色商流和绿色物流构成的绿色流通应该成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关实施策略列举如下: 重视商品流通领域环保形势的严峻性,将其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框架体系; 倡导绿色流通,强化绿色流通意识; 加快物流社会化建设,建立北京市宏观绿色物流服务体系; 强化流通企业责任,促进废弃物回收目标的实现; 建立、健全绿色流通政策体系,运用税收及收费调节手段,促进企业主动实施绿色物流行动。此外,还有一些城市也在国际化城市目标中引入了绿色物流的概念。但是,应该看到,绿色物流的理念才刚刚传入我国,对政府和企业而言都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政府如何从政策、法规方面推进企业绿色物流的全面实施,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二、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现状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原则引导下,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开始形成。不少企业已具有环境意识,将生产绿色产品作为企业经营的宗旨和竞争的法宝;一些企业已按环境标准实行清洁生产,例如,海尔集团已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并获得ISO14001 标准认证。绿色产品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意识已得到企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但是,在物流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企业对现代物流重要性的认识才刚刚开始,企业物流系统的构建主要还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标。虽然一些企业已开始认识到物流中的环境问题,但对绿色物流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国内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缺乏对资源环境的价值分析和成本估算,对于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的代价尚未以成本的形式引入到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这样,实施绿色物流还未成为大多数企业的主动选择。2.3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自1979年引入物流概念以来,物流业已经得到很大发展。目前,绿色物流的理念也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我国物流的起步较晚,因此和世界上绿色物流发展较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一、绿色物流思想距离主要表现在:(1)政府和领导观念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未确立。部分政府领导对物流的推进尚且放任自流,更不必说对待绿色物流。仅有物流的思想,没有物流的实践;仅有物流的概念,没有绿色化的意识。(2)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消费理念十分淡薄,对绿色物流十分陌生。经营者展现的虽然多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也往往追求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但对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却没有足够的重视与关心,只是一味地看重结果。二、 绿色物流导向距离绿色物流是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中介,和生产以及消费的绿色化的要求一样,绿色物流面对的是高效节能、健康环保的问题。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绩效?如何多快好省(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安全环保地进行产销的有效衔接?这些对于绿色物流是必须做到、做好的。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生产技术落后,物流的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的现象依然非常明显,与绿色环保要求差距很大。这就是物流导向与绿色要求的差距,也就是我们要强调物流的绿色化的原因。三、 绿色物流操作距离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大趋势,然而物流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而绿色物流更是一个新兴行业,它要求的绿色化、社会化以及大流通等,目前我国的企业较难达到。因此物流企业及其经营者应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缩短操作绿色的差距,进行物流流程的绿色再造。例如加强运输装卸方面的及时安全性,保管加工方面的保持保鲜性,包装信息处理方面的健康环保性以及物流全环节的无损毁、无二次污染。四、 绿色物流技术距离发展绿色物流,不仅依赖绿色思想的建立、绿色导向的指明和绿色操作的运用,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国目前的物流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差距,我们目前的物流规模化依然较小;仍处于非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之间;物流的机械化程度和先进度与绿色物流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物流未能充分运用电子信息和网络的先进技术,促进物流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也不能达到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总之,没有先进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立身之地,绿色物流就无从谈起。五、 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更应该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定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并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了道路。而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物流行业的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导致绿色物流的发展无章可循,行业发展混乱。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相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各做各的规划、设计,各建各的物流基地与中心,导致整个物流行业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的状态中,造成了资源配置上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为其间的环境保护增加了过多的负担。六、绿色物流人才距离绿色物流相关人才匮乏,目前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与培训,多是转行。而绿色物流人才则更加稀少。并且许多企业没有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复合性人材。上述差距说明,我国的物流绿色化还任重道远。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优化,对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3章 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20世纪中后期。由于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及资源的过度消耗使我们后续的生存环境和经济运行受到严峻的挑战,一场旨在保护地球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绿色革命”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应运而生,并渐渐风靡全球。当代物流管理作为商品贸易的重要环节,同样也存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绿色物流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3.1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战略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等战略对绿色物流战略和策略的研究有重大指导作用。3.1.1资源战略:循环物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实行资源节约,强调用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用相对丰裕的资源替代相对稀缺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产品维护、维修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缓资源消耗速度;通过新的物流模式,降低物流过程的能源消耗。在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战略观的引导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将成为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那么,企业物流系统也必须以此为根据重新构建。不仅要考虑为前向供应链提供快速的、环境友好的物流服务,还必须考虑废旧产品的回收、翻新、改制等再利用和再循环的物流网络。也就是说,必须构建循环的物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永续利用的基础。下面列举的是针对循环物流的一些具体策略: 前向物流过程的资源减量化; 逆向物流; 废弃物物流。3.1.2环境战略: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要求,在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包装、运输、分销、使用的整个阶段,对自然资源的污染物排放最少,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最小。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不仅追求产品及其包装的绿色化,也要求产品获取过程、使用过程的环境友好性。因此,企业必须将环境问题作为企业重要的决策变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改造,使之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求,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实施绿色供应链的策略主要包括: 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评估及管理; 引入环境方面的帐务审核; 利用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包装与运输的绿色化管理; 面向环境的企业物流系统再设计。3.1.3科技战略:绿色物流技术实施绿色物流同样需要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有重要作用: 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的进步,决定着废旧物品的再利用途径和方式,因而,是企业进行逆向物流渠道设计的影响因素之一; 节能新技术、清洁能源、环保型车辆等技术有利于改善物流过程的能耗和废气污染现象,是绿色物流系统设备与工具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一; 以现代信息技术 CPS、CIS、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物流系统的合理规划和物流系统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能帮助制订最佳运输路线、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减少无效物流量,进而减少能量消耗和污染物排放。3.1.4员工教育:绿色物流理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观和教育观,提高人口素质既包括提高人口的科学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还包括加强对可持续发展伦理、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与此战略相适应,绿色物流战略也应该包括对公众、消费者、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的宣传,建立员工的环境绩效激励机制,培育企业绿色文化。例如,下面是一些发达国家企业采用的相关绿色物流策略: 向社会宣传企业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成效; 增强对员工的环境知识教育和培训; 建立员工的环境绩效激励机制。实际上,投资于员工的环境知识培训和教育计划有时候比投资于环保技术更有成效。在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许多公司,通过对驾驶员的环境知识培训和实施员工的环境绩效管理,大大减少了运输汽车的行驶里程,降低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废气排放,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成本,取得了经济和环境双重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资源战略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支持。环境战略方面,通过市场机制,使环境污染所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或者通过政策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干预;资源战略方面,通过市场机制,实施资源核算,激励再生资源的推广使用,或者通过立法,规定回收再利用的目标。同样地,如何制订推动绿色物流实施的政策、制度和法规,还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战略、环境战略为依据,以物流对环境、对资源的影响分析为基础进行研究。一般来说,可以从物流标准化、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废气污染限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制订。3.2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在前面一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以及我国的绿色物流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的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调整和整合,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以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加快我国物流的绿色化建设,则是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一、树立全社会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意识。1、绿色生产涉及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企业内的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材料选择和绿色生产工艺流程规划等。在考虑到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 。工艺流程规划要根据生产系统的实际,探求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和流程,追求企业内供应链的优化。 2、绿色消费是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消费行为。它体现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 绿色消费产生于绿色需求。而绿色需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直接有利于消费者个体的私益型绿色商品的需求。如对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的绿色食品,对于这类需求,商品流通部门可通过直接宣传绿色产品对消费者的益处和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而促进绿色消费 ;另一类是对一些有益于社会环境、但并不很直接有利于消费者本人的公益型绿色商品的需求。如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等。这类需求出自于消费者对社会环境的关切意识和自觉维护环境的意愿对这类绿色产品,流通部门的宣传、引导、促销活动以及适当的价格及服务策略对于树立绿色消费有重要的作用。二、政府要加强绿色生产、经营的立法工作,制定绿色流通政策。政府对绿色物流的调控应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来进行。围绕市场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绿色物流法规。政府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 制定一些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的优惠政策。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度化;动用舆论工具进行环境伦理、绿色观念、绿色意识的大众宣传:利用税收及收费手段对资源使用和污染制造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以基金或补贴的形式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予以鼓励和资助:利用产业政策直接限制浪费资源和制造污染产业的发展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等。三、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和一体化物流物流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由于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造成的废气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联合一贯制运输是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运用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一体化物流可以优化整个物流系统,从订单处理、产品采购到售后服务以及废弃物物流、退货物流等。不仅可以从经济上降低总物流成本,还可以大大降低社会成本 。四、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的配送。它是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进行配送。共同配送、统一集货、统一送货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叉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可以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降低空载率,减少污染;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实现“零”库存,降低物流成本。五、强化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的流通加工环节,也是对环境保护大有作为的领域。 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的集中加工减少了居民分散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仓储系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物流仓储系统的绿色化势在必行。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尽量减少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一方面是充分利用物流仓储系统减少对工作及生活环境的污染和影响,降低工作的危险性;另一方面是减少物流仓储系统本身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采用集中库存的方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辐射面。另外。通过采用自动化系统,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原则使管理、操作和维护环境相协调。七、处理好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对排放物处理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将其中有再利用价值的部分加以分拣、加工、分解,使其成为有用的物资重新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二是对已丧失再利用价值的排放物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对于前者一般称为回收,后者称为废弃,这两类物质的流向形成了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由于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严重地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有效地组织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使得废弃物得以重新进人生产和生活循环或得到妥善处理。八、加强物流企业的合理规划巨大的物流量在没有有效管理和组织的情况下,极易推动运输、配送车辆以及次数增加,从而带来交通阻滞现象。容易产生效率低、交通压力等各种社会问题。所以,在战略上合理安排和管理物流,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物流效率的高低,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九、加强绿色物流的倡导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的法规建设外,还必须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积极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向绿色物流的推进主要表现在通过车辆的有效利用提高配送效率和车辆实载率、选择最佳的配送路线、从自用型向营业型货车转换、配送的集约化、库存的集约化等。要积极倡导绿色需求、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自律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范绿色物流管理。由此可见,绿色物流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加快我国物流的绿色化建设,也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差距。第4章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在上面章节中,我们已大量的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但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我仅从企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以及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战略价值。企业绿色物流管理,就是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企业物流经营管理之中,它涉及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要求在企业供应链中时时处处考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处处体现绿色。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 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 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 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绿色标志”; 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 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绿色宣传,树立绿绿色企业形象。4.1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是解决我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有利于企业减少可消除环境污染,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绿色的品牌形象。绿色物流管理采用全新的生态设计,既可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又可减少环境治理费用,如排污费、废弃物处理成本等。企业应树立绿色物流管理的观念,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介绍企业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4.1.1绿色运输管理一、 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指由多个企业联合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开动配送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的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主,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二、 采取联合运输方式:联合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三、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4.1.2绿色包装管理一、 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二、 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三、 包装成本低廉化。包装成本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包装材料费用,降低成本首先应从降低包装材料费用开始。为此,需合理组织包装材料采购,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材料的档次;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影响包装成本的第二个因素是劳务费,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节约劳务费用的办法是提高包装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在许多场合,通过机械与人工的合理组合,在半机械化的条件下从事包装作业,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节约包装费用。另外,在包装设计上要防止过度包装,应根据商品的价值和特点设计包装。有些低价值的商品,为保证不发生破损而采用高档次的包装,在经济上未必合理,允许一定程度的破损,对于节约包装成本是有利的。四、 包装材料绿色化:包装材料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物流量的增大,及人们对“资源有限”认识的加深,因商品包装而引起的资源耗费、垃圾公害、环境污染等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选择包装技法时,应遵循绿色化原则,减少包装材料,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回收使用,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利用生物降解、分解来推行绿色包装。五、 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流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它用途或制作新材料。六、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未来包装的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4.1.3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摆摊饭团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摄影基础知识培训课件通知
- 食品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智能化安防系统工程施工合同(新增)
- 2025规范中介房产合同
- 2025财产信托的合同书模板
- 公司装配知识培训论坛课件
- 市社科联面试官方题库:全面解析面试技巧与策略
- 教育考试报名相关试题分享
- 2025年自驾租车合同范本下载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3年三年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分类汇编:首字母填空(含答案)
- 2023-2024年全国卷英语双向细目表
- 节日期间纪检监督检查记录表
- GB/T 311.1-2012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 (完整word)600习题《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2020.1.6
- GB 29518-2013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尿素水溶液(AUS 32)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之严贡生、严监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中医药法宣讲余课件
- 2022年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鲁班奖工程复查参考表格
- Q∕SY 17375-2016 钻井液用固体润滑剂石墨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