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doc_第1页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doc_第2页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doc_第3页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doc_第4页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本次课重点:1.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概念;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3.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本次课难点: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第一节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概念是指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二、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居住小区:又称小区,是指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小区,见下图。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有利于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密度。居住小区的规模:居住小区的规模主要根据基层公服务设施成套配置的经济合理性、居民使用的安全和方便、城市道路交通以及自然地形条件、住宅层数和人口密度等综合考虑。具体地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10000-15000人,用地规模为10-35hm2。2. 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居住组团:又称组团,是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这种组织方式一般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也可以说是一种扩大的小区形式。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组团,见下图。 居住组团的人口规模为:1000-3000人,用地规模为1-9hm2。居住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模。3. 以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见下图。 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居住组团组成。三、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等级依据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类型,居住区分成三个等级结构:1.二级结构居住区二级结构由居住区居住小区组成(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元来组织居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两个等级(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元来组织居住区)。 2.三级结构三级结构由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元来组团居住区)3.独立组团结构由单独的组团构成。三级结构和二级结构模式下形成的居住结构,主要是依托多年来国家推行的“城市住宅建设试点小区”和“小康住宅示范小区”等策略。目前常见的模式,如“中心式”的规划规划结构形态,由小区道路将用地均衡划分成多个组团或住宅院落,组团(或院落)规模均匀,共同围合成一个公共绿地或中心水景(如图3.4、图3.5)。同时也有通过景观轴线将居住区入口、景观设施、绿地、景观构筑物等组织起来(图3.6、图3.7、图3.8、图3.9);也有根据地形地貌,沿居住区主要道路设置大小不同的数个节点,作为对景、绿地和建筑小品群空间,从而创造出地域性强的空间形态和优美的居住环境。图3.4 上海浦江工业园区A地块住宅图3.5 无锡“第一国际” 图3.6 苏州“大唐时代”小区图3.7 苏州“大唐时代”小区景观轴线图3.8 山东“齐鲁涧桥”小区总平面图3.9 山东“齐鲁涧桥”小区内商业街第二节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与节点,上通城市下达小区、组团直到住宅内外空间,各空间层次有不同尺度和形态。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态可概括以下主要形式:一、片块式布局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一些居住区常采取与体制结构的行政区划相一致的布局形式,按体制规模划分地块,各地块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并遵循日照间距布置建筑,因而自然地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如北京五路居居住区(图3-1),规整地将基地划分了四个居住小区片块,分别在各地块内配以小区中心,四个小区又配置一个共同的居住区中心,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吉林市通潭大路居住区(图3-2),则将基地细分出20个居住组团地块,每个组团用地2.55hm2,分别在每个组团配置相应的活动中心,20个居住组团共同的居住区中心沿干道布置,形成“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上海曲阳新居住区(图3-3),则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体制结构划分用地分别设置各级中心,形成三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二、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如上海三林苑小区(图 3-4),以一步行水街为中心构成“水”轴线布局形式。百米长形水池,配以不锈钢群鱼雕塑、小天使喷泉、天然巨石、植草砖、架空层、孤形长廊,并以大片草坪(7500m2)衬托,具有显明的欧陆风格。广州东辉广场居住区(图3-5),为一“路”轴线式布局,其特点是面对纵横两条城市干道穿越基地的不利条件,因势利导运用轴线式布。局手法,将公共服务设施绕两干道交叉口布置,形成聚合力强大的居住区中心,同时用纵贯南北的步行绿带绿轴,将基地南北边界滨河绿地连成一气,绿带内布置小学、托幼等日常性公共设施,成为有生气的信息传递纽带,各组团与绿带相通。此外还设一环形道路连通南北,以疏解纵横干道交通对居住区的干扰与分割。如此,被两条城市干道分割的基地便组成了有机整体。广东中山翠享槟榔小区(图3-6),则采用多轴线的平行和交叉布局,将绿化景观、建筑群体串连起来,丰富而有序,尤其使一个个亲切的院落小空间统合成整体,不求宏伟场景但求温馨和谐。北京大吉城小区(图3-7),以小区西北角的康有为故居广场为起点的斜向轴线,形成统贯小区的一建筑对称轴,对建筑群起着全局的支配作用,外围建筑高,中间建筑低,围合成一具有视线开度的内向性空间,中央轴线方向建筑空间强烈的节奏烘托,使小区形成庄重华贵的空间品质。三、向心式布局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如深圳东方花园(图3-8),地处深圳湾山地,建筑依山就势筑台布置,形成向心空间,具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和开阔的视野。福建龙山居住区(图3-9),基地为一东向坡,顺等高线方向布置环状路网,为取得好朝向,住宅垂直等高线的方向布置,向心式略呈放射状别有风味,但视线较局促,可用屋顶平台来补救。深圳横岗老墟镇旧城改造四、围合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人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广州锦城花园小区(图3-10),由15栋12层点式住宅拼接,并随地形自然围合,宅旁绿地小空间和中央集中绿地组成一个整体,同时将住宅底层架空,形成室内外绿化的渗透,使穿堂风贯通调节小气候,为住户提供户内外的活动和交往场所。停车场设于地下。深圳滨河小区(实例21)由四种点式住宅群沿周边按一定间距布置,并用连廊将各幢住宅二层人口连接起来,廊底层布置公共设施,廊面步行通达每个单元;连廊设通长的花池,形成中心庭院和二层连廊的立体绿化系统,环境宜人。日本广岛市基街高层住宅区(图3-11),住宅采用曲尺形自由组合体,利于争取好的朝向,并使道路和空间富有变化,建筑间距达120200m,形成大的开畅空间,里面布置小学、幼儿园,托儿所、老人之家、集会广场等公共设施和大片绿地。 深圳高山花园小区五、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布局形式节地节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可很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各种要求,对一些旧城改建和用地紧缺的地区尤为适用。如香港南丰新村(图3-12),用地仅3.2hm2,居住人口达12700人。其布局特点是:12幢2832层的塔式住宅楼沿矩形用地三面布置,北面开口朝向海湾,可眺望维多利亚港全景。用地的中央部分为地下汽车库,可容800车位,库内有梯道直通屋顶平台花园,花园内设有儿童游戏场、球场等活动场地。车行道围绕平台四周布置。由于用地东西两面的高差,平台分别以两个步行地道和两个天桥与各住宅楼连接,居民到中心平台花园不必横穿车道。六、隐喻式布局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深圳白沙岭居住区(图3-14),整体布局采用规整的几何图案,构图简洁流畅,形似一朵盛开的菊花。图中以1018层曲线型板式住宅由中心呈向外飘逸延伸状,如同花辨;中心2430层点点塔式住宅好比花蕊;低层公建作屋顶花园供居民游憩;板式住宅底层架空视线通透,可改善通风条件,也是停车、活动的适宜场所。丰富的景观、舒展的空间、似花的形态,会给人们带来似花的美好联想和憧憬。又如上海“绿色细胞组织”社区规划(图3-15),整体布局形式以植物细胞为原形,将细胞组织“细胞核一细胞质一细胞膜”,抽象为相象的规划形态语言一“房包围树,树包围房,房树相拥,连绵生长”,如同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