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课题1 空 气.docx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课题1 空 气.docx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课题1 空 气.docx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课题1 空 气.docx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课题1 空 气.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课题1空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和查资料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通过举例分析比较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难点】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把学生分成小组 2、教学用品:水槽、集气瓶、燃烧匙、红磷、导气管、酒精灯、火柴、注射器等.【学生准备】塑料瓶(用矿泉水瓶切去上半截)、蜡烛、塑料袋、扇子等。教学过程一、空气的组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猜谜语】奇物到处有, 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 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 没它难活喽.(打一种我们身边的物质)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引入】谜底是空气.【提出问题】空气无色、无味,不易察觉,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小结】用生活中的小经验和儿时的游戏来说明空气的存在,反映出了部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设计实验并汇报交流】生1:(边演示边讲解)把一个空集气瓶倒放入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生2: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生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生4: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生5:(望了一眼窗外)你们看,树叶在动,那是因为空气在流动引导学生并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提问】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展示讲述】多媒体展示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研究的实验.【交流讨论】学生回顾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汇报交流空气中已知的气体成分.生6:有氧气.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或者动植物生存在空气中。,就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生7:有二氧化碳.呼吸呼出二氧化碳或向空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二氧化碳.生8: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早晨的露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的小水滴.生9:夏日从冰箱中取出一瓶汽水放在空气中一会儿,瓶外壁有水珠凝结【小结】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CO2和水蒸气【小结】拉瓦锡研究空气得出了如下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温故知新,学会由生活现象分析推理出化学知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粗略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小组,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讨论】参与学生讨论引导探究,一起探讨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适时给予引导、点拨、激励性评价.【小结】引导学生认同“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体积分数”是较合理的【讨论交流与设计实验】点燃一根蜡烛,并固定在水槽中. 思考:蜡烛为什么能燃烧?往水槽中注水,并罩上塑料瓶. 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组间交流,共同讨论可行性,共同得出较合理的方案相互交流与借鉴,以期互相启发,思维产生碰撞,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演示实验21】【讲述】实验原理、步骤【提出问题】1、 如果水面上升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 本实验选择的可燃物应具备什么条件?【观察与讨论、完成课堂笔记】(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空气)水的作用是什么?(吸收产生的白烟和热量)(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等)(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约1/5体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且生成物是固体,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交流讨论】注意事项及原因【小结、笔记】实验成功的关键和可燃物应具备的条件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待问题,观察记录【小结】展示空气的成分【交流记忆、笔记】空气成分相互交流记忆,提升记忆效果二、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师-过渡语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里面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许多物质,而组成空气的每一种物质的成分是单一的.【学生-交流讨论】分析讨论下列物质的组成,并完成表格.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白酒组成物质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小结】(1)混合物:定义: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特征:无固定的性质、组成,不能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空气、海水、饮料等.(2)纯净物:定义: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特征:具有固定的性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 、水H2O 、五氧化二磷P2O5.【注意】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一般达到一定纯度,就可认为是纯净物,如高纯硅的纯度可高达99.999999999%.【活动】查阅实验室提供的碘盐包装袋,了解碘盐的成分,明确混合物的概念配料表:氯化钠、食用碳酸钙、碘酸钾净含量:500 g成分表:氯化钠88%含钙(以Ca计):0.5%1.3%含碘(以I计):2050 mg/kg【点拨】加碘食盐是一种混合物.其中的氯化钠、碘酸钾和碳酸钙是纯净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依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规范的表达能力.【课堂检测】1.如图是空气成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图中的有关填空;(2)仔细观察上图,写出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 ; .2.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集气瓶下端为开口(即没有瓶底),上端瓶口有一带有燃烧匙的橡皮塞,瓶上带有刻度线,把集气瓶中水面的位置与橡皮塞之间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实验时把点燃的红磷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不出现意外,实验中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2)可以得到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写一条);(3)小红所测氧气含量与小明的有较明显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原因可能有(要求答出两种).【板书设计】课题1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误差分析3.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N2)78%,氧气(O2)21%等.二、混合物与纯净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作业布置】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32页练习与应用的1、2题.(做在书上)【选做题】教材第32页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2014天津中考)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 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A.铁片B.硫粉C.木炭D.红磷【能力提升】3.某班同学用下第2题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A. B.C.D.【拓展探究】4.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相比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 mL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