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稿1 中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学们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聊聊网络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题问题1你们喜欢上网吗,为什么?调查1你上网最常做的事情是(最多可选4个)A聊天交友B讨论热门的话题,BBS跟贴灌水C看新闻与评论D看电影、听歌或玩游戏E搜索,查资料(Google,Baidu等F收发电子邮件G下载各类资源H进行网上学习I其他从开心游戏、听CD到网上学习,中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 据有关媒体统计,国内目前上网人员中,15岁至20岁的中学生占有相当比例。 一份调查显示,城市中学有近一半的同学上过网,有条件经常上网的学生占30。 这些同学主要在家里、学校和网吧上网,还有个别在父母单位上网。 其中一半的学生承认自己上网只是随便玩玩,27的学生认为自己上网是为了获取有益信息。 也有学生说自己上网是为了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力求掌握新的本领。 网际聊天中学生最时髦的交际方式调查发现,聊天室是中学生访问频率最高的项目。 “今天网上谈什么?”是上网中学生的口头禅。 上网以后,常常会发现自己的语言风格发生了不知不觉的变化。 在聊天室里,有的语句十分活泼,有的则幽默风趣,有的则深刻精致。 小C与小P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在学校无话不谈,放学后总是准时开始网上交谈,每天都要评论班级里发生的事情、作业或者老师等,一聊就是半小时。 网上学习中学校园的崭新风景网上学习渐成时尚。 据上海无师通公司透露,从公司的销售额来看,针对学生的教育软件销售情况看好,科利华公司家庭教师软件在国内拥有30万用户,而且这个数字正以每年增长100的速度上扬。 学生电脑市场的广阔前景,说明网上学习逐渐成为中学生们追求的崭新的学习方式。 网络情缘咫尺天涯的拥抱在电脑上写完E-mail,只需轻轻一按,无论对方是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一分钟内便可到达,而价格只相当于一个市内电话。 南方一位网名叫“水仙”的女孩,偶然结识了一位美国中学生,临别时互留下各自的电子信箱,约定以后“meetonline”,虽然远隔重洋,可“伊妹儿”却风雨无阻地为双方传递着喜怒哀乐。 一次,“水仙”期中考不理想,情绪低落,太平洋那边的中学生便来安慰她,还送来一幅很逗的画。 就这样,多日的阴云被驱散了。 网络综合症悄悄袭来的魔鬼中学生上网可以开阔眼界和传播知识。 但是,不少学生沉湎于网络,既耽误学习,又损害身体。 当前学生被网络“俘虏”的原因是各种商业网页层出不穷,教师和家长缺乏网络知识,中学生上网显得无所适从。 最近,一位连续24小时“泡”在网上的中学生因出现思维障碍而被迫送往医院治疗。 该生网龄已有两岁,经常上网“冲浪”,出事时仍坐在电脑前。 据心理咨询专家说,“网络性心理障碍”患者正在上升,治疗此病十分困难,我国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美、日、英等发达国家,上网综合症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也发现许多类似的病例。 上网综合症发作时,全身打颤、痉挛、摔物品,跟毒瘾发作差不多。 “网瘾”主要表现是因担心电子邮件而睡不着觉;一到电脑前就废寝忘食;未上网时手指头出现敲打键盘的动作甚至失去自制力等。 题问题2网络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调查2网络对你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多选)A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B认识很多朋友,通过与网友的交流,减轻学习或其他方面所造成的心理压力C获取网络上丰富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D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使成绩下降 一、电脑网络对学生网民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一)扩大了人际交往圈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相关实证研究也表明,人际关系与个体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 一个缺少朋友,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一定是心理不够健全的人。 人际关系冷漠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日趋严重的一种社会病。 人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孤独地出没,急切需要快捷便利而又自由的交际方式。 网络交往使得人们的交往空间扩大,人际沟通的时效性、便利性和准确性提高,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对学生网民心理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传统交往方式下,个体的人际交往常常囿于实际生活中狭小的生活圈子。 网络社会的人们却可以跨越千山万水,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让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真正实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它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在数秒之间找到多年挚友般的倾心感受,而免去了彼此的客套、试探、戒备和情感道义责任。 同时,由于网络人际交往的匿名特点,学生网民间一般不发生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使得网络人际交往比较容易突破年龄、性别、地位、身分、外貌美丑等传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的限制,建立更为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电脑网络不仅使一般的社交便利性提高,社会圈子扩大,而且解决了某些具有特殊困难和阻碍人们的社交问题。 例如,前几年北京的SARS横行,中小学生在家中利用网络学习、交往、聊天谈心。 又如一个严重的面部烧伤病人,可能因为变形的面部使得很多人不愿或不敢接近;一位行动不便者可能囿于一隅无法让自己走入他人的生活圈子;边防哨卡的士兵可能因为交通不便和职责原因,无法与外界沟通,电脑网络为这些特殊的人们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全新天地。 (二)为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多国人在遇到各种烦恼和心理问题时,往往没有勇气或不习惯找心理医生,也不愿意向身边熟悉的人倾诉。 这种忌“心病”现象和“家丑不外扬”的普遍心态显然不利于个体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也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 电脑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为学生网民不良情绪的及时释放和网民之间的情感帮助、心理支持提供了新渠道。 (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专业心理援助目前互联网上的心理健康站点主要包括高校心理学系主办的站点或主页、网络心理医院站点或主页、个人创办的专业心理网站或主页、心理学杂志社的站点或主页以及其它网站的心理专栏等。 这些心理学的专题网站或主页尽管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自觉担负起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专业心理援助的责任。 其主要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状况自测、网络方式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医院和心理医生的介绍及求医预约、心理健康研究动态等。 虽然由于经验、人手和资金等诸多因素所限,这些网站或主页的内容还不十分充足,质量也参差不齐,但是,由于它们既方便快捷而又具有较好的保密性,因而受到网民的广泛青睐,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网民的心理健康辅导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提高学生网民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 低层次的心理健康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症状,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或“自我实现”。 因此,即使是正常人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意味着个体各种心理素质和谐发展。 网络生活有助于提高网民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不断提升网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网上各电子网站的个人主页为学生网民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新天地。 如我校高二苏杭同学的博客因为内容丰富,功能较多受到网民的好评。 很多学生网民都深深体会到网上创作带来的乐趣。 这种网上创作激发了学生网民的兴趣和创造性,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许多学生的自信心,也出现了某些好的艺术作品和思想成果。 二、电脑网络对学生网民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由于网络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上升时期,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网络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网民个人心理素质因素的差异,因而网络也难免会给网民的心理健康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心理学界的足够重视。 (一)电脑网络引发的各种心理障碍 1、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与吸烟、酗酒甚至吸毒等上瘾行为有惊人的相似:一上网就兴奋异常,上不了网就“网瘾难耐”。 其典型症状是整天沉溺于网络,甚至不吃不喝不睡,通宵达旦,导致体能下降、生物钟紊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低落、思维模糊、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者甚至“走火入魔”,出现体能衰竭或精神异常。 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度过,对自己不再有任何控制,表现逃避现实的心理迹象,越来越愿意呆在网上,和家人的关系出现问题。 2、人际关系障碍由电脑网络所引发的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各种交际冲突。 网络孤独症与网络成瘾症非常类似,只是前者更多表现出生理和认识方面的障碍,后者侧重于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网络成瘾症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障碍,网络孤独症患者则不一定表现出明显的生理障碍。 网络孤独症多发生在性格内向者身上,其典型症状是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寡言少语,情绪抑郁,社交面狭窄,人际关系冷漠。 由于个体将注意力和个人兴趣专注于网络,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心理,而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影响毕业。 网络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信任危机也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网民的现实人际交往态度,出现人际关系障碍。 聊天室等虚拟社区以匿名或化名方式进行的网络交往既无法规范人们言论的真实性,甚至也公开承认或默许交往者的虚假言论。 一个五大三粗的男子汉可以起一个甜蜜动人的女性化昵称,扮演爱情天使。 这种网络人际交往的虚幻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抱着游戏般的心态参与网上交际,不仅自己撒谎面不改色心不跳,对他人言行自然也是毫无信任感可言。 这种网上的人际信任危机可能迁移到他的现实人际交往中,导致现实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进而影响与他人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人格障碍网络人际交往还可能诱发各种人格障碍,比较突出的有攻击型人格障碍、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 网络人际交往具有匿名性特点。 由于学生网民以为对自己的言行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他们往往在言语上非常直接坦率。 当一个人的某种行为习惯养成之后,可能转换成个人的人格特质。 学生在网络生活实践中养成的攻击性言行特点,可能强化其人格特质中的攻击性因子,形成攻击性人格。 双重或多重人格是指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两种或多重人格,在不同时间与地点交替出现。 由于虚拟社区和聊天室普遍采用化名式的“网名”,学生网民往往都有自己的虚拟身份,部分学生在网上交际时经常扮演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十分悬殊甚至绝然相反的虚拟角色,有的学生还同时拥有多个分别代表着不同身份和性格特点的网名,男扮女、女扮男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一位l7岁的男学生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曾公开承认自己曾经用18岁女孩的身份在虚拟社区生活了近3年时间,结识了很多网友。 最后他还不无遗憾地说,可惜以后不能再用这个网名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都经常面临网上网下判若两人或时而张三时而李四的多重角色差异和角色冲突。 当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达到一定程度或角色转换过频时,就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 (二)引发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学生网恋、失恋、多角恋爱等都是网络生活中容易出现的情感问题。 网上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网恋,生活中的网恋故事也多如牛毛。 电脑网络在时刻忙于上演那成千上万的爱情喜剧的同时,也在痛苦地吟诵不计其数的失恋故事和叹息感伤。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当一方的爱情之火被撩发得愈燃愈炽时,点火者却突然从网络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除此之外,“见光死”也是众多网恋故事老套的结局。 网络让爱情发生的机会和频率都大大提高,也让失恋发生的机会和频率都大大地提高了。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萌动状态,失恋对他们来讲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正如网恋可以让人品尝到如现实恋爱同样的甜蜜一样,“网恋”后的失恋也同真实的失恋一样让人寝食难安。 (三)安全焦虑网络人际交往往往给人以虚假的安全感。 学生以为呆在门户紧闭的自家卧室里,坐在心爱的电脑前是最安全不过的了。 这里既不可能被人发现,也不可能被人偷窥,更不可能受到侵犯。 这种自以为是的安全感使得他们放弃了起码的戒备心,给网络犯罪以可乘之机。 事实上,这个貌似安全的地方却隐匿了太多的不安全因素。 不仅电子邮件随时可能被人轻而易举地偷看到,连电脑上的全部信息都可能被浏览或破坏。 最近美国发生的一个网络偷窥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十岁的美国女孩艾密在网上被偷窥达数年之久,犯罪者甚至以她的名字建立了网站,还在网站上发表了关于艾密之死的故事。 但这一切都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直至最后罪犯朝艾密的轿车撞去,并且朝艾密的头部连开数枪。 一些心怀叵测之人还利用善良人们的信任,利用网络交际去物色和接近目标,继而实施生活中的欺诈与暴力犯罪。 另外,这种虚假的安全感也使得网络犯罪更加猖獗。 一些网络罪犯或违规者出于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疯狂实施其犯罪阴谋。 随着网络犯罪案例的增多,安全焦虑又成为笼罩在网民头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人们时刻担心自己的电脑被网络黑客所光顾,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被偷窥,担心电子邮件背后的病毒,担心从网上走到自己身边的“熟悉的陌生人”。 层出不穷而又形形色色的网络病毒、黑客和其它犯罪-CIH病毒、HAPPY病毒、梅梨沙病毒、宏病毒、千年虫、爱虫、黑手党小子和最近的冲击波等等搞得人们应接不暇、身心疲惫,给社会、组织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 更有很多家长为子女的安全和心理健康成长感到担忧。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说,武汉市41中初一女生袁某,瞒着父母出去约见网友,一直下落不明。 武汉市一位叫梅子的女中学生被网友骗到住处奸污。 梅子遭强暴后自杀未遂,罪犯被抓获归案。 本市某职高学生高某被网友约到广州见面后,被逼使用假币从事犯罪活动,当他拒绝后被打得遍体鳞伤弃置荒野,幸亏警察发现才救了他一命。 另据中新网北京消息最新调查显示,有近3成新加坡中学生表示曾到访色情网站,其中3%还是“常客”,他们浏览这类网页的时间甚至比成人更多,但许多家长对此却懵然不知。 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电脑网络这个人们广为依赖的“宠儿”仿佛一夜之间又变得如“潘多拉的盒子”一样让人惶恐与无所适从。 三、中学生网络沉迷的心理机制动因分析网络沉迷是一种强烈的渴求并反复的应用网络取得心理满足的心理状态,它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1网络关系沉迷指过分迷恋在网上建立的友谊或爱情或与其他的异性交往,并用这些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2网络色情沉迷沉溺于网上的X聊天室或网上的色情内容;3网络强迫症指过度迷恋于网上赌博、网上拍卖,或过分迷恋网上派送等信息;4信息超载指不能自制的在网上浏览搜索过多的资料或数据信息;5计算机沉迷强迫性的在计算机上玩游戏、聊天或对某些方面关注的信息进行或攻击。 如熊猫烧香制作者李骏的病毒人生。 通常,学生迷恋网络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他们所处的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是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密不可分,另外,与社会的道德规范的失衡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但从形成网络沉迷的心理机制来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交友愿望与心理闭锁性矛盾下的交友心理作用。 交往是个体社会化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学阶段是个体交往需要非常强烈的时期。 正如心理学家科恩认为“中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最重要的发展是对友伴的亲密程度的增强,友伴交往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也同时有了飞跃性的增长。 但同时,中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向他人袒露,在心理发展上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 除非找到“知心朋友”,否则,他们宁愿“痛苦”也不愿敞开心扉。 而网络中通过互发电子邮件或聊天、在线游戏等手段进行交往,可以向对方隐瞒真实身份、年龄甚至性别等特征,使交往双方避开了在现实中必须面对面的压力,从而可以畅所欲言,既满足了他们因心理闭锁而产生的“烦恼”的宣泄,也满足了其交友的心理需要,有的甚至对网友情有独钟。 2求知欲、探究精神与认识水平矛盾影响下的探究心理作用。 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及思维活动品质较之小学生有了明显发展,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加之互联网上信息无所不包,且呈现方式易于为中学生理解和接受,因而许多中学生经常访问大量网站获取各种信息,如体育新闻,娱乐动向,学习信息等。 同时也由于中学生认知发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如果不能分清这些信息的实质,不加选择、处理和筛选就贸然接受,很容易走入误区。 总之,互联网上内容和信息资源的丰富,可以满足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需求。 3学生情绪两极性矛盾影响下的情绪表现心理作用。 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独立性与自尊心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较为敏感,情绪体验极具两极性而不稳定,可是他们已不再像小学生、幼儿那样事无巨细地将情绪体验加以表现,他们往往表现得更为“深沉”,将更多的兴奋和悲怒隐藏于内心深处,而且在网络上他们可以尽情分享快乐,而毫无顾忌宣泄悲愤,从而缓解了自己的情绪压力。 4理想与现实矛盾影响下的幻想、无奈、玩乐心理作用。 中学阶段学生爱幻想,许多学生上网在游戏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具有超强本领的非凡人物去完成“伟大”使命,从而获得心理成就感;也有的学生感到学业压力太大,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许多成人的要求感到无奈,他们就在网上“游荡”,麻醉自己;还有的学生过早的接受了社会的不良影响,他们仿佛看穿了人间世态,表现出一幅玩世不恭的心态,整天只想玩乐而不想做别的事情,于是网上游戏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择,而且网络游戏效果之佳,资源之丰富,获取之方便,并可实现“联机”游戏,使许多学生乐此不疲,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 5性心理与自制力矛盾影响下的性好奇心理作用。 中学阶段学生处于性意识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性的理解具有模糊性,时常被“性意识”和“性冲动”所困扰,再加上当前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通畅,中学生往往对性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理。 而在网上,据统计,黄色内容约占47%,并且对浏览对象不做任何限制,中学生有意无意地接触到这些信息,因为他们意志发展上的自制力还不成熟,即便知道浏览黄色内容信息不利于身心健康,也还是沉迷于此,从而达到性心理的满足和自我体验。 问题三中学生在上网中如何避免网络沉迷?具备现代“网络人格”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正确处理“网上”和“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区别;能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选择,并采取理智的应对策略;能在“网上”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学会自我心理调试,并塑造健康、健全的网络心理人格。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汽车零部件出口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范本农产品收购合同
- 2025餐厅服务员合同范本
- 2025设备托管合同模板
- 2025携手合作合同
- 数字化绩效管理举措
- 2025资产管理合同托管协议范本
- 预算岗试用期述职报告
- 探寻先辈足迹践行美德精神
- 全科医学科高血压患者随访流程
- T/JSWP 03-2021事项类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
- T/CIQA 33-2022实验室气体输送系统技术规范
- 【《英雄联盟》IP开发分析综述3200字】
- 职业技术学校《烹饪原料学》课程标准
- 餐饮禁烟管理制度
- 机械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措施总结
- 学校垃圾清运合同
- 地理标志产品 马坝油粘米 -DB4402-T 13-2021
- 太极拳实习听评课记录
- 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从概念到产品 课件 第4、5章 增材制造前处理及工艺规划、增材制造后处理及经验总结
- 2025年内蒙古包头包钢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