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中地理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件 鲁教版必修3 (2).ppt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中地理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件 鲁教版必修3 (2).ppt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中地理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件 鲁教版必修3 (2).ppt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中地理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件 鲁教版必修3 (2).ppt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中地理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件 鲁教版必修3 (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每年流失土壤占世界流失总量 600亿吨 相当于毁坏耕地 150 160万km2 50多亿吨 1 12 100万亩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80 90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 问题引领 此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资料一 水土流失指在流水 风力等外力作用下 土壤受到侵蚀 破坏 磨损 散 搬运 沉积的过程 的现象 一般在坡耕地 放牧的荒山荒坡 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 长江中上游地区 东北黑土地区 北方土石山区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 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会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积极参与 脆弱的环境 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 看地图 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太行山 长城 秦岭 日月山 太行山 长城 秦岭 日月山 黄土高原的概况 小结 6 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探究1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耕地 土层变薄 养分流失 质量下降 单产降低 河流 泥沙入河 河床抬升 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 生态环境恶化 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水土流失的危害 归纳总结 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探究2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400毫米 400毫米 归纳总结 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1土质 黄土结构松散 土质疏松 2气候 降雨集中 多暴雨3特殊的地理位置4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例如 露天开矿 轮荒制度 工程建设等 对植被的破坏 燃料需求增加 合作探究 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放羊娃的故事 记者 你为什么放羊 答 赚钱呗 赚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巩固自测 1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及该区导致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 a黄土高原 自然因素b黄土高原 人为因素c南方低山丘陵 自然因素d南方低山丘陵 人为因素 b 2 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地处秦岭以北 长城以南 太行山以东 日月山以西b横跨川 甘 宁 内蒙古 陕 晋 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c植被以牧草为主 但覆盖率低d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d 3 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 a季风气候b过渡性地理位置c植树造林d人口增长 c 4 黄土高原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煤炭b铁矿c有色金属d稀有金属 a 5 有人说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有赖于植被 而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则是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协调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请说明你的理由 此观点正确 理由是 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治理水土流失有赖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 植被恢复必须协调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关系 人口太多 则耕地需求量大 滥垦 滥伐 过樵 过牧在所难免 水土流失加剧 环境恶化 经济也难以发展 读 黄土高原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 1 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山脉 山脉 河流 2 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 主要集中于 省份 3 从三大自然区域看 位于 区 从阶梯位置看 位于 阶梯 太行山 秦岭 黄河 煤炭 山西 东部季风区 第二 随堂练习 1 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上游 中游 下游 中上游 2 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淮河 秦岭 太行山 大兴安岭 3 下列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秦始皇陵兵马俑 避暑山庄 布达拉宫 黄山 5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峰岭众多 地表崎岖不平 石灰岩广布 地表起伏不大 黄土覆盖 地面坦荡无垠 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沟壑纵横 6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 目前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冰川 地震 风成说 火山灰堆积 戈壁 沙漠 黄土高原 太行山 中亚 蒙古 三 水土流失的治理 1 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1 合理利用土地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 农林牧综合发展 要以为中心 压缩耕作用地 改土与治水相结合 逐步建立早涝保收 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扩大林 草种植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的质量 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复垦工作 2 综合治理 原则 应坚持 三结合原则 措施相结合 经济 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目的 改善黄土高原的 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 具体措施 1 工程措施 修拦土坝 修梯田 工程措施 2 农业技术措施 开展 栽培种植 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 等农耕农业和 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 科学施肥等 3 生物措施 提高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植树种草 生物措施 沙棘是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突破口 穿过黄土高原北部的三北防护林是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 被称为 中国的绿色长城 现有人指出 种树不如保树 种草不如保草 谈谈你的看法 三北防护林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黄土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