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思考作业1_第1页
教学设计与思考作业1_第2页
教学设计与思考作业1_第3页
教学设计与思考作业1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桂林山水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第2课作者及工作单位中江县双龙镇中心学校 代剑锋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文的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把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即点明桂林是闻名天下、是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又是全文的总起句,不但给全文定下了一个基调,而且引起人们读下去的兴趣。接着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先运用对比的修饰手法,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的水。”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接着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而后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觉,再现漓江之水的风姿。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其中运用了夸张手法,如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表现桂林山的形状千奇百怪,多姿多态,突出了山“奇”;用“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 突出了山“秀”;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突出了山“险”,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加上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点缀其间,交织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结尾引用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结全文,说出了荡舟漓江的乐趣,并与开头相呼应,突出强烈了桂林山水之美名不虚传。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四年级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能对短文进行深透的理解,并且能结合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而且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班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注学习的能力不高。因此,在课堂上积极提倡和推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型阅读的教学理念,相信能在发扬个性,分享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学生对桂林山水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前的情景预设非常必要。本文语言优美流畅,读上去朗朗上口,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悟到课文遣词用句之妙、谋篇布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 11 个生字,会认 8 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2、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爱美的情趣;3、指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掌握生字生词;2、以朗读代替讲解,欣赏和体会桂林山水的美。3、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情怀,热爱祖国的山河。教学重点和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2指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三边读边感悟,在读中学习。四总结。五布置作业。1、朗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品读、感悟。2、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3、教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1、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引导,讨论解决。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学后感受。3、写学后感。1、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及特点。2、通过讨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通过谈学后感,让学生明白道理。板书设计2桂林山水 水美 山美 静、清、绿 奇、秀、险(美如画)甲天下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课前准备(20分)积极思考并主动预习(10分) 课前搜集的资料对本节课的应用(5分)有预习笔记(5分)参与态度: 2、参与态度(50分)积极思考并主动回答问题(25分) 小组讨论中积极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15分)小组合作学习是主动和他人配合,听取他人的想法(10分)3、学习收获(30分)小组讨论中积极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20分)小组合作学习,主动和他人配合,听取他人的想法(10分)教学反思桂林山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法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文章短小精悍、结构明了,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作:开头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桂林的山与水,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总结。 文章一大特点就是二、三自然段句式相同,有利于学生记忆。当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却是一个难点。设计教学过程时,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入分段研读阶段,然后把指导背诵与理清文章的结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练习背诵。最后,让学生读一读阅读链接,再次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真正教学过后发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存在诸多不足。这一课内容简短,结构清晰,只有四个自然段,我想对于读通课文不会太难,所以,没有布置学生预习。以至第一课时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学生错误百出,费时太多,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学习生字新词没有很扎实地完成。在第二课时学习第二自然段环节,我先让学生了解漓江水的特点,然后说说你从这一段话有什么发现,学生各抒己见,不用老师讲解,就把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总结了出来。接下来,我要求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一段话。这可难倒了学生。课后反思这一环节,感觉自己有些操之过急,在学生刚刚接触,了解到排比句,就让他们来写,确实难度太大。我应该在学习完第三自然段后,在学生对这种句式有了更深刻地体会后,再来试着说一说,写一写。我想效果会好得多。本课语言优美生动,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