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碱、盐8.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碱碱溶液的化学性质课时作业(十五)新版粤教版.docx_第1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碱、盐8.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碱碱溶液的化学性质课时作业(十五)新版粤教版.docx_第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碱、盐8.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碱碱溶液的化学性质课时作业(十五)新版粤教版.docx_第3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碱、盐8.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碱碱溶液的化学性质课时作业(十五)新版粤教版.docx_第4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碱、盐8.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碱碱溶液的化学性质课时作业(十五)新版粤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十五)范围:第八章8.2第2课时常见的碱碱溶液的化学性质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浓盐酸浓硫酸烧碱生石灰澄清石灰水A BC D2下列生产和生活中,没有用熟石灰的是()A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B建筑业上,粉刷墙壁C实验室中,干燥气体D工业上,处理硫酸厂的污水3探究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中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表,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现象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固体受潮,逐渐溶解B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C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有碳酸钠生成D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4.要鉴别常温下的氢氧化钠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分别通入CO2 B分别滴加Na2CO3溶液C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分别加热原溶液到60 5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K151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图K1516手持技术又称掌上技术,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各种常见数据并能与计算机连接的实验技术系统。下面是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图K152中表示的是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中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瓶1和瓶2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K152A曲线1说明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二氧化碳B曲线1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C继续向瓶2中注入20 mL稀盐酸,瓶内的气压一定能恢复到起始气压D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二、填空题72017广东据报道,一名5岁男孩儿将零食包里的生石灰干燥剂拆开,倒入玻璃保温杯,加水盖上盖子玩耍,保温杯瞬间爆炸,造成男孩儿的右脸红肿脱皮,一只眼睛失明。近年来,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请回答:(1)发生爆炸的原因是:在狭小的空间内,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出_,使剩余的少量水_,体积迅速_发生爆炸。(2)爆炸造成块状物划伤、高温浊液烫伤,还有强碱的_伤害。8如图K153为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的研究氢氧化钠性质的趣味实验(实验前弹簧夹K1、K2、K3均关闭)。实验过程:向下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注入瓶中。打开K1和K3,C中部分液体流入A。关闭K1,打开K2,风哨鸣叫,B中部分液体流入C。图K153(1)实验过程C中部分液体倒吸入A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三、实验探究题9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图K154(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K154甲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_。(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乙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3)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_。四、计算题10如图K155所示,向160 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40 g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4.9 g沉淀,回答下列问题。图K155(1)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_g。(2)将反应结束后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中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3)求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018恩施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详解详析【课时作业】达标巩固1A解析 放置时间较长时,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自身质量减小;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自身质量变大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烧碱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自身质量变大;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自身质量变大;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质量增大。2C解析 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可以用于粉刷墙壁;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于干燥气体;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用于处理工业上产生的酸性废水。3C解析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有碳酸钠生成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4C5.D6C解析 继续向瓶2中注入20 mL稀盐酸,不一定生成与最初瓶内一样体积的二氧化碳,故瓶内的气压不一定能恢复到起始气压。7(1)大量热变为水蒸气膨胀(2)腐蚀性解析 (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使剩余水分蒸发变为水蒸气,体积速速膨胀,杯内气压迅速增大,从而发生爆炸。(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是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人体有伤害。8(1)2NaOHCO2=Na2CO3H2O(2)B中液体流入C后,C中红色溶液变浅(或变为无色)9(1)二氧化碳被水吸收了(2)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有白色沉淀产生Na2CO3BaCl2=BaCO32NaCl(3)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除去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解析 (1)二氧化碳不但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且也能溶于水。(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用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生成。(3)因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除去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10(1)195.1(2)Na2SO4(3)解: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CuSO42NaOH=Cu(OH)2Na2SO4160 98x 4.9 gx8 g所以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答: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解析 (1)根据图像可以得出: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9 g,所以溶液的质量160 g40 g4.9 g195.1 g。(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