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古诗词赏析(育源).doc_第1页
8古诗词赏析(育源).doc_第2页
8古诗词赏析(育源).doc_第3页
8古诗词赏析(育源).doc_第4页
8古诗词赏析(育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语文学科中考第二轮专项复习备考资料“积累与运用”之古诗词赏析【考点解读】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都为课内,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主观问答和客观选择相结合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一、复习指要(一)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二)品鉴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三)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二、解题指导(一)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链接中考】(08年沈阳市)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答案解析:D 诗人以含蓄隽永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而不能说是厌倦之情。(09年沈阳市)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答案解析:B“烽火”是指战火。(2010年沈阳市)赏析饮酒回答问题。(3分)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1分)(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答案解析(1)表现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2)C “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面对自然和谐的景象,诗人不禁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模拟演练】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浊酒一杯家万里,衡阳雁去无留意。 燕然未勒归无计。四面边声连角起。 羌管悠悠霜满地。千嶂里, 人不寐,长烟落日孤城闭。 将军白发征夫泪。1 阅读范仲淹渔家傲选择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渔家傲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全词苍凉悲壮而又豪放慷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调和氛围。B渔家傲选自全宋词,作者范仲淹,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了边塞的秋天,“异”字是对塞外景色的概括,“异”于南方,也“异”于内地。“衡阳雁去”以鸟之离去来强调秋天早有寒意。D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也写出了守边将士的艰苦。答案:B2 阅读范仲淹渔家傲选择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能看出来。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D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阅读观刈麦选择下列选项理解错误的两项:( )A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字乐天。B这是一首叙事讽喻诗,先描写了两个画面,再进行自我剖析,体现了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C“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分别采用了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塑造人物形象。D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白诗的语言通俗、平易近人的风格。E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拾穗贫妇,揭示了赋税的繁重,人民生活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答案:AC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阅读赤壁选择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赤壁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杜牧,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先生。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采用叙述、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借二乔的命运喻指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C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显然有些片面,是本诗的一个失误。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由一支折断了的铁戟,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答案:C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答案:C2、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写诗人已经到了山西村,刚走进农家就受到农民的热情款待。B第二联写诗人前往山西村途中所见的景色。C第三联写诗人到了山西村的所见所闻。D第四联写诗人与主人相约:从今以后,假如我真的不问政事,归隐故乡,我要时时在月夜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啊。答案:D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山西村美丽富饶,村民淳朴好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之乐的向往。B三、四两句,隐含诗人受挫不馁的精神,有不断进取的意趣。C“箫鼓追随春社近”的意思是:农民击着鼓,奏着乐一队一队地走过,原来是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社日盛会。D这首诗写于诗人因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而被罢官回乡时,所以诗中含有悲观失意的情调。答案:D4、阅读游山西村选择下列选项理解错误的一项:( )A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B 村里的人正吹箫击鼓准备祭祀土地神,他们穿戴朴素,保持着一种浓厚的乡俗。C主人殷勤,客人留恋,人还没离开就惦记着还要来。体现了深厚的友谊。D诗中描写生动,对仗工稳,语言含蓄,善于典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意趣浓郁的风情画。答案:D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A本词写于南唐亡国之后,亡国之愁是激发他写出这首词作的主要原因。B“无言”二字极写愁绪之重,重到无法言表,“独”字尽显孤独之感。C“寂寞”、“深”、“锁”呼应前面的“无言”字,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D“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越想心里越乱,这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答案:C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A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所作的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的形象。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老年,因此以“老夫”自称。C“左牵黄,右擎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一个猎人的形象。“黄”、“苍”指代的是猎犬和猎鹰。D“酒酣胸胆尚开张”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尽管鬓角已有了白发,“又何妨”又算得了什么呢?答案B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A这首词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作者根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战斗经历和他矢志收复中原的理想,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雄壮兵营的生活画面。B“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词一开篇,词人意愤焦灼的形象、渴望早日奔赴杀敌前方的心态便跃然纸上。C上阙写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D下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答案:A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交待出使的经过。写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去察看,过居延属国。B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可见诗人已到了边关前沿。C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大漠”的“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是写其景物的单调;“长”字表达出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D王维此诗,整体上谈不上什么杰出的成就。它能传诵千古,主要在于颈联写得太好,意境深远,可见警句在一首诗中的作用。答案:B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作者此行目的是慰边,但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B颔联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描写边塞所见。因和胡人只有一箭之隔,风吹蓬草即过边塞,北飞的大雁也从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D使至塞上是王维边塞诗中的力作。粗犷豪放,和他晚年清丽飘逸的山水田园诗迥然不同。答案:B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人夜泊秦淮河,借写眼前景,而抒现实忧,写出了这首成为千古绝唱的七言绝句。B“后庭花”作为亡国之音历代是忌讳唱的,但在秦淮河美好的夜色里,“不知亡国恨”的歌女偏偏唱这不祥之音。表达出作者对她们的愤恨之情C“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夜泊秦淮近酒家”,点名“夜泊”,交待写诗的时间、地点;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是全诗意旨所在。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了。答案:B无 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无题诗大约出于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B颈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警句,运用双关语,“思方尽” 隐指“丝方尽”, “烛泪”隐指“相思之泪”,C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两个“难”字,表现两人情深意厚。“东风无力百花残”,是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景语亦情语。D“晓镜”二句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既担心容颜变老,又担心男人一人在外,夜读时会为寒气所侵,其中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E最后两句诗是强作宽慰之语,女子明知男子要与之离别到很远的地方,但却说是“无多路”,且有“青鸟”经常传递信息。更可见相隔之远。答案:B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是李清照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言字字珠玑,圆润有声,坦诚明丽,意蕴深广,能给人以哲理性启迪。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起句即由景触情,无端的伤感弥漫在字面上。C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下的景,但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的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对仗工整而不露痕迹,答案A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着深深的叹息;“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迷离的思绪B“燕归来”与“花落去”为虚笔,但一经与“似曾相识”、“无可奈何”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无限扩展,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就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深蕴着生活的哲理。C结尾句“小园香径独徘徊”更为直接地抒发寂寞和忧伤。句中“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D这是一首语言平淡却隽永耐读的小词,意境优美,虽写个人感受,却带着普遍的意义答案: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词前的小序,叙作词原因,领起一篇。词的上片,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象。词的下片,写词人月下“无眠”的情状及对人生的沉思、探求。B这首词句句写月,意境优美,令人玩味不尽。全词既充溢浪漫情怀,又抒发现实感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词人寂寞忧伤的情绪。C词一开篇接连两个发问,很明显,词人因思亲情切而生寂寞之感,不由把酒问月,并想象着月宫今夕的情景D他想到月宫的清寒,又不免迟疑起来,于是,词人转而安慰自己 隐约透露出在现实中苦闷难谴,欲求解脱的情绪。答案:B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