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令人厌烦的噪声教案.doc_第1页
13令人厌烦的噪声教案.doc_第2页
13令人厌烦的噪声教案.doc_第3页
13令人厌烦的噪声教案.doc_第4页
13令人厌烦的噪声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物理教学案 编写人:徐兴旺教案背景:声音,悦耳动听,在很多方面丰富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声音也可能成为无形的杀手。本节就是关于声音在这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学生有生活体验,利于课堂教学。课 题: 1.3令人厌烦的噪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生活经验、体验和实例,认识噪声、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及控制方法。(2)通过课外活动,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3)初步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利用身边事例和和阅读讨论实验等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和实践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调查研究活动,激发培养学生对噪声的重视,积极参与控制和减少噪声危害的讨论,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及乐音与噪声的辩证关系渗透辩证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难点】分辨乐音与噪声教学资源1、教具学具、实验器材录音机,磁带,小闹钟,棉布,纸盒,不同规格的金属盒,哨子,报纸,塑料泡沫微粒,海绵,铝箔,塑料袋,耳塞等2、运用多媒体课件(课件动画素材、课件图片素材、课件音效素材)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确定如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你能说说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吗?是否知其不利的 生1:一面呢?请同学说说: 生2: 生3:引入新课,令人厌烦的噪声(板书)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一)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具体方案1、播放多媒体课件:几个乐曲片段,几个常见生活噪声生: 生1谈谈对两种声音的感受: 生2 生32、生阅读信息快递小结归纳(板书)从物理学角度: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悦耳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保角度看:把一切对人、学习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算作噪声。例如:在听课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反之在欣赏音乐时,语言又成了噪声。(二)噪声的来源 师:引导学生议一议,并提出问题结合课本图116所示的内容和生活中噪声的感受,讨论噪声的主要来源,尝试进行分类1、噪声的来源有哪些?我们是否可以将它们分类。2、在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噪声的例子? 3、教室中的噪声 讨论交流 生:交流汇报1、工业噪声工厂里各类机器运转时产生的声音,锯条的切割声,鼓风机、锅炉排气等气流扰动引起的声音等交通噪声各种车辆、飞机、火车、轮船在行驶声和喇叭声社会生活噪声家用电器的运转声、脚步声、敲打声等 2、学生自由发表:例如:电风扇的声音,某同学讲话的声音,拖动凳子发出的声音,操场上同学们上体育课时的发出的声音,门外工地搅拌机的声音,知了的叫声等等。小结归纳 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三)噪声的危害 师:噪声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还有可能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看书后并结合生活事例说说噪声对人是否有危害?生:对人心理方面的: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对人生理方面的:引起听力损伤,影响人匀的睡眠,还能引起疾病等小结归纳 (板书)1、响学习、生活、工作,影响人的身体健康2、不同声音级别对人的影响(四)噪声的控制师:设问噪声有这么多的危害性,人们是如何控制噪声的呢?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减少或改变声源的振动2、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隔声、吸声、消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制造消声器等我国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抓植物绿化工作;汽车在市区禁用喇叭,禁止载重车穿行;城市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做商业广告;市区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测量仪(分贝器);市区建筑工业要设计隔音板禁用搅拌机等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以声消声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一 区分乐音与噪声例1、关于噪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噪声一定是响的声音B、发出噪声的声源一定做无规则的非周期性振动C、有一定规则和节奏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D、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声源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解析】区分乐音和噪声分别从两个角度:一是物理学角度。二是环境保护角度 变式题:连云港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上行驶,不准鸣笛。从环保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少 噪声 污染。类型二 噪声的控制例2、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控制噪声的是( A )A、在学校附近建造发动机修理厂B、市区严禁燃放鞭炮C、强声源旁设置隔声板D、医院四周不准车鸣笛【解析】控制噪声的措施可以从三方面:一是声源处控制,二是传播过程中控制,三是人耳处控制,B、D选项是从声源处控制,选项C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变式题: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发生在传播过程减弱的是( B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在市区内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禁鸣喇叭(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令人厌烦的噪声1、乐音和噪声 物理学角度; 乐音: 波形上是有规律的 噪声: 波形上是杂乱无章的 环保角度; 乐音:令人愉快的声音 噪声: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2、噪声的来源;3、噪声的危害4、噪声的控制途径 (1)控制噪声声源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五)作业 学案 (六)教后反思该课属于应用性质,所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应进一步提高,贵在设计更新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录像素材方面,还应进一步提供一些学生见得少的情景,能体现高科技方面的情景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1、成功之处:(1)使用多媒体,大量设置教学场景,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感受,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环保、保健意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教学内容及外延丰富翔实,使得学生兴趣盎然。(3)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广泛。2、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活动多,以至时间掌控上略显前送后紧。但我认为是值得的,这也是由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的。关于“噪声的控制”部分,虽是重点但非难点,学生易于掌握。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活动要加强引导,使教师“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身份充分得以施展。1.3令人厌烦的噪声学案和巩固案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1)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2)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4)从环保角度认识乐音与噪声。(5)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了解上述问题,初步学会用调查方法解决问题。二、预习导学:1.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仔细阅读课本17页表格完成下列填空: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dB;为了保证休息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dB.3.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_减弱;在_减弱,在_减弱.4. 。通过预习,你认为还有什么不明白问题: ;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问题探究:活动一:调查与讨论: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危害1.调查记录:2.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3.通过分析谈谈你对减弱噪声危害的看法, 如果你是灌云县委书记谈谈在减弱噪声保护灌云环境方面的打算活动二:探究实心砖与空心砖谁的隔音效果好的问题中,说说取材方面应有那些要求,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四、检测反馈:1、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令人烦躁不安,危害人的健康B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 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D 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叫噪声2.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 街头的噪声监测仪D 高架道路两旁建起透明板墙3.下列所给出的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剧院里悠扬的乐声 B 公园里人们的轻声交谈C 教室里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 D 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4.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 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 B 在公路上和住宅间植树造林C 用外罩把发出噪声的物体罩起来 D 戴上防噪声耳塞5.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从乐音的特征角度来看,这是要减小声音的_.6.“无声手枪”是在_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中减弱噪声;城市的某些街道上有“禁止鸣笛”的指示牌,这是为了在_减弱噪声;城市居民楼要装双层真空玻璃窗,这是为了在_减弱噪声;射击队员戴着耳塞是为了在_处减弱噪声.7.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是( )A 在汽车底盘下要装减震弹簧 B 在宾馆地面上铺厚地毯C 在特工手枪上安装消声器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