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导入点亮课堂.doc_第1页
让导入点亮课堂.doc_第2页
让导入点亮课堂.doc_第3页
让导入点亮课堂.doc_第4页
让导入点亮课堂.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导入点亮课堂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顺义区第二中学 于 静高中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任,想要把学生领进语文这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学科中,并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就要在每节课的开头费一番心思,以期让学生主动走进这扇门并乐意徜徉其中。导入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学生领进课堂,一个精彩的导入,犹如一个兴奋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一个成功的导入,能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说,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导入在课堂中的作用,而不能让导入虚设甚至消失。通过七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优秀的导入语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导语设计要有新奇性。正所谓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导入,是为了将学生引进课堂,我们只有在课堂伊始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才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的目的。2导语设计要有艺术性。导语设计要力求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体会语文的魅力。3.导语设计要有知识性。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导语设计应尤其强调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识紧密结合,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导语设计要有启发性。作为一节课的开头,导语要能引导学生迅速走进所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并且能启发学生思考,向更深更广的课堂内容延展开去。5、导语设计要有目的性。导语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更要切合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对象,而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加强师生间互动,提高授课效率。明确了导语的类型与目的,我们设计导语时就要体现这一特点,教师的“导”,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课堂,让导入真正发挥作用,点亮课堂!那么,哪些方式可以有效发挥导入的作用呢?一、用诗文名句、音乐图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堂。著名教育家雅名贝斯说:“陶冶成了人的第二天性,正是在陶冶的过程中,我内在的精神才被真正唤醒。”用诗文名句、音乐图画导课,正是教师试图“唤醒” 学能内在的潜能。1、诗文名句导入,是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新的课标突出了高中语文课程注重审美、应用,探究的基本理念,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灵与人格。 比如,在讲李白的将进酒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关于李白与酒的诗词名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不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李白客中作讲郁达夫故都的秋时,我让学生思考有关“秋”的诗词名句,然后展示,并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对于“秋”的不同情感,将学生引入课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诗文名句导入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体味语言韵味,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积累丰富的知识,这正是导语艺术性与知识性的结合。2、音乐图画导入,具有声情并茂的的艺术感染力,使导入的目的性更为明确。除了诗文名句之外,我认为音乐图画也能很好地感染学生。因为音乐是用音符, 旋律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 所以它比其他任何语言更容易与人沟通。而图片具有直观性, 是生活的剪影,恰当地在教学中运用图片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胡同文化时,在课前两分钟,我为学生播放京韵大鼓,同时展示有关老北京胡同的图片,在悠扬的鼓声中,胡同的图片勾起了学生对老北京的记忆,喧闹的教室安静下来,无需多言,学生已经随着音乐与图画自然徜徉于文化之中。讲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我就把在大公园照的荷花的照片展示给学生, 讲杜甫的兵车行时,我课前出示伊拉克儿童受难的照片和阿富汗塔立班儿童军手持步枪的照片。语文的主要目的是传承文化、感受人性之光辉,学生正值十七八岁的年纪,心理发展不成熟,阅历不够、知识底蕴不厚,要让他们置身于深广的文化背景之中或战争、灾难面前,他们很难理解,也很难接受,而音乐、图画恰恰是将学生的认识由感性提升到理性的媒介,是将学生引入文化背景的有效方式,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知识储备导入,这正是导入目的性的体现。二、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你希望老师在语文课上多讲些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多讲些有益于增长知识又能提起兴趣的故事。这个回答让我深受启发:课上传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但一味的传授知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当时记住但很快就会忘记了,用什么方式才能达到薪火相传的目的呢?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生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注意力并不是最为集中的,在一节课的开始要成功吸引学生,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这个年龄的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望,有较强的猎奇心理,教学时,我们可通过一些成语典故、文人轶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故事必须与课堂主要内容紧密相连。用故事传授学生不知道的知识,能激发学生兴趣,能使课内和课外知识紧密结合,也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一课时,我先给他们讲了陆游与唐婉的悲剧;讲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我给学生讲梁祝的悲剧,虽然“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年代不同,国度不同,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但“历史也会惊人的相似”,这几个故事演绎的是相同的悲剧,悲剧的主角表现的坚贞、不渝正是人性的共通之处。让学生走进故事,又让学生从故事中走出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悲剧的根源,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剖析人性,这正是导入设计的最终目的。这种方法正是导语新奇性、目的性与启发性的结合。三、剖析文章题目,启发学生思考。标题是文章的窗口, 当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 首先接触到的便是它的标题。生动、新颖的标题, 能吸引读者急于阅读作品; 准确、凝练的标题往往是课文灵肉的支柱, 有画龙点睛之妙; 而隽永、含蓄的标题常是课文内蕴的体现, 能引发学生对作品含义作进一步的思考。因此, 对一些内容含蓄丰富的文章, 可从解题入手。比如在学习台湾著名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导语:所谓空中楼阁,就是美好的但又不现实的东西,正如世外桃源,海市蜃楼一样美丽而虚幻。但是李乐薇却用它来冠名自己的小屋。请大家体会一下,如果将文章命名为我的小屋好不好?试同原标题比较一下,谈谈自己的感想。在导入时就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然会把自己的理解带进文章,走进作者并与之产生共鸣。培养学生读文章先分析文题的习惯,也为高三复习散文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四、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品读语文。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是语文。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敏锐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留心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并能信手拈来,认真提炼。这样的开场白,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顺理成章地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从而使语文课真正地和课外联系在一起。生活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章不是很感兴趣,要将学生引进鲁迅先生的文章,真得在开头费一番心思。例如讲阿Q正传时正值北京奥运会,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奥运会展现的国人素质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文明、积极、充满热情“是啊,奥运会给了我们向世界展示国人素质的机会,国民的素质提高了,中国才能发展壮大,那么屈辱时代的中国国民的素质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听到这里,有的皱起眉头,有的面色凝重,看到这样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已经走进课文了,于是,我抓住学生这情感变化的瞬间,“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我们屈辱时代国民性总揽,这个人物至今在文学史上还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阿Q正传去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