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案.doc_第1页
答谢中书书教案.doc_第2页
答谢中书书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教案安岳县毛家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汪俊伟教学内容: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答谢中中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3、背诵本文。(二)过程与方法: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以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教学重难点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美;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人们常常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CAI展示)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答谢中书书,更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一下。二、解题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1)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题目。答是答复,回复的意思;谢中书指谁?指谢徵。这两个书字是同一个意思吗?不是,前一个是官名,因为谢徵曾任中书鸿胪,所以称为谢中书。后一个书,即书信,是一种实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我们后面要学的答司马谏议书。从“答”字中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写给谢徵的回信。关于作者陶弘景,我们要掌握其关键词,(CAI展示)朝代?(南朝)字号(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评价(道教思想家、教育家)作品(陶隐居集)通过作者的自号和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一个隐士,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位诗人是相似的?(陶渊明)。他们相处的时代差不多,都同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CAI出示背景简介)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文中的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也表达了自己期望与古今往来的文人雅士比肩,反映出自己归隐山林,欣然自得的心境。下面我们将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走进作者的心灵。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在读课文前老师强调两个字的读音。(CAI展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同学们,读后之后,你发现本文在语句字数上有什么特点?(四字短句多),四字短句语言凝练,意蕴丰富。那么四字句的节奏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划分的呢?(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长句要根据文意来确定停顿,如谓语与宾语之间要有停顿。这课后面有几个长句该如何划分奏呢?(CAI出示朗读节奏并播放录音)跟随录音把握一下节奏。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读完之后,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在理解文句前,老师先提示几个相对重要的词语。(CAI展示)2(CAI展示)提示重点词语: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四时具备 四季。晓雾将歇 歇:休息。这里是消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沉鳞:潜游水中的鱼。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奇异, 奇妙。3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和老师的提示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自己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先同桌讨论一下,如果同桌交流也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教老师。学生自读课文、译文,划出疑难,讨论交流。集体解疑。一个学生译文,大家订正。最后自由朗读。四、欣赏分析,体会文章内涵及特点。1文中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山川之美,古来共识)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的?(一个“美” 字,高度概括了山川景色的特点)。2 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山川景色秀美的?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教师完善板书)明确:语句:从“高峰入云”到“沉鳞竞跃”。 最后,作者以感慨收束,自己置身于此景高峰、清流、石壁、翠竹、晓雾、夕阳、猿鸟、沉鳞等景物之中,能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吗?作者怎么评价这种美景呢?(欲界之仙都)难怪作者以“人间仙境”誉之。作者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又举出诗人谢灵运。表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美妙,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感情:归隐山林, 沉醉自然, 超凡脱俗, 欣然自得。3、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美。(1)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2)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分析: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3)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分析:这一句是动态描写。所写之动态,时有朝暮之分,地有山林水泉之别,可谓多姿多彩,丰富无比。这里有晨雾将散时的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有夕阳斜照下清流中的游鱼出没,竞相跳跃。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这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4)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色彩)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4、表达了什么感情?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CAI展示)小结: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虽然只有寥寥六十八个字,但包罗四时,兼顾晨昏,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像一幅怡神悦情的山水画,让人欣赏不够,回味无穷。 五、引导学生尝试背诵。板书设计:总(统领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分:具体写景 仰视 俯视 平视 远视 动 静 (写作手法) 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