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3 声的利用.doc_第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3 声的利用.doc_第2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3 声的利用.doc_第3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3 声的利用.doc_第4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3 声的利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3 声的利用一、 基础题 (共10题;共22分)1.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B . “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C .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D . 敲锣时锣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2. (2分)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A . 铁匠用铁锤敲击铁皮B . 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C . 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实验D . 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3.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B . 有倒车雷达的轿车,倒车时利用了次声波C . 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D . 部分BRT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4. (2分)对图中的四个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 .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响度一定发生变化C . 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D . 放在发声喇叭前的烛焰会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5.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 . 监测核爆炸的仪器是超声波的应用C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 .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6. (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B . 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 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 . 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被可以传通能量7. (2分)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绝,这是因为( ) A .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 . 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大C . 雷声经过地面、山峦、云层的多次反射D . 双耳效应8. (3分)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_ 9. (2分)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钟声是由钟_产生的,钟声通过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_(填“能量”或“信息”) 10. (3分)如图所示,小赵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成了一个橡皮筋吉他。当他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的橡皮筋时,会发出跟吉他一样的声音,此声音是由橡皮筋_而产生的。当拨动松紧程度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他听到声音的_不同。二、 提升题 (共9题;共51分)11. (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 .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 将正在发声的锣面用手按住,响声消失了,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变慢了D . 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说明大钟仍在振动12.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B . 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能够使声音音调变高C . 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D . 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13. (2分)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距离较长长短响度较响响弱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上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14. (3分)潜艇在水下行驶的过程中,用声呐探测水雷是利用它的_功能,这说明声可以传递_;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将水打散成细小的水珠,再利用风动装置将这些小水珠吹到空气中,以改善室内湿度的一种装置,这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_。 15. (5分)夏天开啤酒瓶盖时,会听到“嘭”的一声,瓶口有一股“白气”,这是为什么? 16. (10分)科学工作者向3000m深的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信号。 (1)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2)若使用安装在探测的声吶装置测量某海底沉船的位置,1.8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求沉船到声吶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17. (15分)西南大道贯穿我市境内通往自治区首府南宁,其中从我市都安县城至南宁路段为高速公路轿车司机于上午8时正进入“都南高速”入口处时看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1)轿车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乙最快可用多少小时到达南宁? 18. (4分)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和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_;_。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_Hz,声具有_。 19. (8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那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 A . 蝙蝠B . 猫C . 狗D . 大象(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_(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_,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_能传播声音。 (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_(填序号即可)。 A.归纳分析B.进行实验C.提出假设D.得出结论。三、 中考演练 (共2题;共4分)20. (2分)(2012百色)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 我们能分辨出各种乐器的演奏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 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21. (2分)19世纪初,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耳聋后,通过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棍的一段,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继续从事自己的创作,贝多芬是利用_方式听到琴声的,由此可知他患的_(是或者不是)神经性耳聋。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