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中《分子与细胞》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兰州一中《分子与细胞》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兰州一中《分子与细胞》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兰州一中《分子与细胞》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兰州一中《分子与细胞》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走近细胞本章内容包括从生物圈到细胞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两节。第1节从微观到宏观展现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而细胞是其他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第2节介绍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并通过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认识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最后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领悟科学发现的特点。本章内容是学习本书其他章的基础,引言中所列举的各项细胞水平的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及相互关系,将在其他章及其他模块更加深入地展开分析、研究。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学习导航1.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是构成生物圈中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学习建议本节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学习本节内容,可通过探讨SARS病毒的增殖及给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来理解即使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从而加深对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认识。首先通过教科书所列举的运动和分裂、生殖和发育、反射和调节、疾病和免疫的实例及其他常见生命现象,说明细胞在维持生命各项基本特征中的作用。再以自己所熟悉的一种生物为例,从某部位的细胞开始,从微观到宏观,展现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从中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生命系统各结构层次的含义:(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组织:组织是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3)器官: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4)系统: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5)生物个体:高等植物(如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由六种器官构成个体;高等动物(如脊椎动物)由各个系统构成个体。(6)种群: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7)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简称群落。(8)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9)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它包括海平面上、下各约10 km的空间圈层,包含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SARS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发的严重传染病。2003年,我们亲历了与它斗争的过程。下列有关SARS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SARS病毒只有依赖细胞才能生活B.SARS病毒能在空气中代谢、传播,并不只依赖细胞C.SARS病毒主要通过入侵并破坏肺部细胞使人致病D.SARS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2.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运动的结构和繁殖的方式分别是( )。A.鞭毛、孢子生殖 B.纤毛、细胞分裂C.肌肉、营养生殖 D.伸缩泡、产卵受精3.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该过程的细胞学基础是( )。A.细胞数目增加和细胞体积增大 B.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C.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缩手反射是一种脊髓参与的反射活动,其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 )。A.灰质后角中 B.灰质前角中C.脊神经节中 D.灰质侧角中5.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一个牧场里的家禽C.一条河里的鱼 D.一个蜂巢里的蜂6.下列人体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A.心脏 B.神经元 C.口腔上皮 D.皮肤7.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8.下列各项中,阐述生态系统的是( )。A.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B.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C.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9.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动力器官是( )。A.毛细血管 B.心脏 C.动脉 D.静脉10.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11.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场所是( )。A.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全部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上部,岩石圈的全部C.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上部,岩石圈的上部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1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那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 核酸 B.细胞 C.10周的胚胎 D.生物圈13植物体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 )。A.细胞器官组织系统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细胞组织器官 D.细胞器官系统14.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已经发展到何种水平?( )A.量子水平 B.分子水平 C.细胞水平 D.个体水平15.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二、非选择题16.生物体之所以显现生长现象,从结构上分析,是由于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不断 的结果。17.艾滋病(AIDS)是由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类的 细胞引起的;脊髓灰质炎是由于人体 细胞受损而引起的。因此,细胞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只有在 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其生命活动。18.下图是人体个体发育的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体生命的起点是 。(2)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是在睾丸中进行的,那么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3) 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过程主要是在 内进行的。(4)子女有许多性状与父母相似,这是由于父母将自己的遗传物质复制后传递给子女的缘故。在此,作为遗传物质传递媒介的是 。(5)人的个体发育过程与细胞的 生命活动有关。19. 下图是缩手反射实验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接受刺激的是 。(2)产生缩手动作的主要部位是 。(3)完成缩手反射的感觉和运动的控制系统是 。(4)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5)缩手反射后,被刺激部位有明显的灼痛感,这种感觉产生的部位是 。(6)写出参与缩手反射的细胞名称:(至少写出两种) 。20. 下图为某一池塘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该池塘可视为生命系统的哪个结构层次? 。(2)就其营养功能的不同,该池塘显示的各成分可划归为哪几种类型?试描述它们各自的营养功能特点。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习导航1.学习目标(1)说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注意从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质特点上加以理解。(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理解细胞学说的要点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通过实验,掌握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技能。(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2.学习建议(1)在使用低倍物镜的基础上换用高倍物镜,要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换用程序和技巧,并注意观察换用前后视野范围、亮度等的变化。制作临时装片时,要注意比较材料的用量、切片的厚薄、加盖盖玻片的方式对观察细胞的影响。(2)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材料)和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3)列表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较大细胞核无核膜,细胞核不成形,称为拟核。无染色体,环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膜,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质有核糖体,无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植物细胞具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构成的主要生物类群蓝藻、细菌等植物、动物、真菌等(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者施莱登和施旺的观点,指出其不足之处。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领悟科学发现的以下特点: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发现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需要理性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细胞学说的建立,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由于具有细胞这样的共同结构而统一起来,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依据: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光学显微镜所能分辨的最小长度单位是( )。A.厘米(cm) B.毫米(mm) C.微米(m) D.纳米(nm)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茎表皮装片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C.目镜10,物镜4 D.目镜10,物镜403.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看到的情况是( )。A.细胞数目多,视野大而亮 B.细胞数目少,视野小而暗C.细胞数目多,视野大而暗 D.细胞数目少,视野小而亮4.将“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 )。A.b B.d C.q D.p5.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在低倍镜下视野明亮,物像清晰,但换成高倍镜后,物像不见了。导致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没有移动装片,使物像在视野的中央 B.没有调节反光镜C.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D.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6.显微镜视野中用于指示的“指针”可用头发制作,这根头发应安放在( )。A.物镜内 B.目镜内 C.镜筒内 D.装片上7.衣藻和颤藻都是藻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在细胞结构上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是( )。A.细胞的外部形态不同 B.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不同C.前者有核膜,后者无核膜 D.前者有鞭毛,后者无鞭毛8.下列各项中,均属于异养生物的一组是( )。A.草履虫和酵母菌 B.念珠藻和SARS病毒C.大肠杆菌和蓝球藻 D.水稻和颤藻9.下列有关对池塘中出现的“水华”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体中有机养料含量太高,造成富营养化B.会造成水体中溶氧量降低,水生动物等大量死亡C.主要是蓝藻以细胞群体形式大量繁殖而导致的D.其起因及后果与海洋中的“赤潮”现象极为相似10.细胞具有多样性,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都有(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11.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沃森和克里克 B.孟德尔 C.罗伯特虎克 D.达尔文12.下列各项中,属于细胞产物的是( )。A.鞭毛 B.精子 C.细胞壁 D.血浆蛋白13.下列有关对细胞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C.所有的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D.细胞对另一个个体的其他细胞的生命起作用14.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A.DNA、RNA B.DNA、DNAC.RNA、DNA D.RNA、RNA15.下图为某人体内几种类型的细胞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这些细胞最初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细胞B.a的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但仍属于真核细胞C.这些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D.这些细胞在功能上是相似的二、非选择题16.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果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标 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 (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倍。(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观察操作:a.置好装片;b.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c.转动调至看到物像;d.转动调至物像清晰。你认为操作程序是否正确?如有补充请作说明: 。(3)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17.用显微镜观察、比较颤藻和水绵的细胞,发现颤藻细胞的色素分布在 内;水绵细胞的色素分布在 内。将颤藻和水绵细胞用革兰氏碘液染色后,可发现颤藻细胞内没有成形的 ,说明颤藻属于 生物;水绵细胞内可见到染色较深、形状固定的结构,说明水绵属于 生物。18.下图是某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该细胞为 类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2)该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所共有的结构包括 。(3)由该细胞构成的生物的基因存在于 。19.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它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最早借助于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发现了细胞并为其命名的是 国科学家,实际上他所观察到的被称为细胞的“小室”是已经死了的只剩下细胞壁的细胞。(2)细胞学说的最初建立者 和 分别通过对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及功能的研究,将研究结果综合为以下要点: 。 。 。(3)后来,德国的 修正了细胞学说的第 要点,将其修正为 ,从而使细胞学说的描述更加科学。第1章走近细胞例题分析例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属于无成形细胞核的原核生物B.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C.病毒寄生于活细胞的表面D.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病毒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结构甚至比原核细胞要简单得多,多数病毒由蛋白质外壳组成衣壳,其遗传物质核酸(DNA或RNA)被包围在其内;所有的病毒营寄生生活,离开宿主细胞,就难以长久生活和繁殖;由于病毒大小以纳米(nm,10-9 m)计,因而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答案 B。例2 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命系统中分别属于什么()。A.种群和群落 B.种群和生态系统 C.群落和种群 D.群落和生态系统解析 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可构成一个种群;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包括着这个草原上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即各个种群的总和,应构成群落。答案 A。例3 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解析 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视野太亮、细胞透光性较强造成的,可改用平面反光镜及选用较小的光圈,使视野的亮度降下来。答案 D。例4 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噬菌体和根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变形虫解析 本题考查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常见种类的区别。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原核生物主要类群有细菌和蓝藻等。真核细胞包括绝大多数生物,如衣藻、酵母菌、根霉、草履虫、变形虫等。答案 D。例5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个事实不能说明()。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B.生物体的统一性C.各种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解析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就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由于具有细胞这个共同的特征而统一起来,从而有力地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非生物界是不存在细胞结构的,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体现在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命所特有的这一事实。答案 A。第1章走近细胞变式训练1.世界上首例疯牛病是1996年在英国发现的,并由此蔓延。研究表明,人类的克罗伊茨菲尔特雅各布病(VCJD)与疯牛病一样,病原体(朊病毒)是一种能致病的蛋白质,而不含有核酸。美国生物学家普鲁辛纳由于在研究朊病毒中作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得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朊病毒有两种构象,正常型(PrPc)和致病型(PrPsc)。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下列有关疯牛病及朊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禁止将哺乳动物的蛋白质(如骨粉)等作动物的饲料,可有效预防“疯牛病”的传播B.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而朊病毒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C.朊病毒不属于生物,因为它不具有细胞结构D.要杀灭医疗器械上的朊病毒,可先用NaOH溶液浸泡2.下列关于多细胞生物完成生命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依赖于每个细胞无需分工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依赖于以细胞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依赖于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D.依赖于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异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3.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一直把它作为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A.蛋白质 B.叶绿体 C.核酸 D.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4.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草履虫、衣藻、香菇 B.棉花、水螅、乳酸菌C.水稻、番茄、白菜 D.蝗虫、青霉、豌豆5.细胞具有多样性,下面对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关系的理解有偏差的是( )。A.卵细胞富含营养、体积大与早期胚胎发育相适应B.精子具有鞭毛与其运动功能相适应C.神经元有长的突起与其神经传导功能相适应D.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其强大的再生功能相适应6.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字样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距离的组合为 (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的倍数为 。(2)在观察时,与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在(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7.(1)教科书中细胞学说的内容是后人根据施莱登和施旺的研究成果提炼总结出来的。施莱登和施旺虽然正确地指出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最初却提出了一个错误的概念:“所有生物是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的;新细胞在老细胞的核中产生,由非细胞物质产生新细胞,并通过老细胞的崩解而完成。”由于这两位科学家的权威使得这种观点统治了许多年。请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提出上面的错误观点?(2)从人类对细胞的发现和研究的科学进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第1章走近细胞能力拓展一、选择题1. 艾滋病(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的传染性疾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由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B.病原微生物(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C.患者将丧失一切免疫功能D.艾滋病可通过唾液、握手等途径传染2.人体发育的起点是( )。A.婴儿 B.受精卵 C.胎儿 D.卵细胞3.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的性质完全相同4.生命系统的最宏观和最微观的层次分别是( )。A.生态系统、个体 B.生物圈、细胞C.个体、病毒 D.生物圈、分子和原子5.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开花植物器官的是( )。A.树皮 B.导管 C.形成层 D.种子6.下列有关对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活在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B.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C.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D.一个草原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7.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D.落叶和土壤8.下列名称中,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A.大肠杆菌 B.神经细胞 C.精子 D.水分子9.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各种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体水平以上层次和以下的层次之间没有关系 B.生命系统层次中不包括生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C.各层次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D.生命系统各层次间是不能演变和进化的10.构成人体的细胞,根据其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可以分为600多种不同的类型,其原因是()。A.细胞分裂的结果 B.细胞生长的结果C.细胞分化的结果 D.细胞内遗传物质不同11.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12.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B.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C.移动载玻片上的样品 D.调整准焦螺旋13.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分时,高倍镜的视野比低倍镜的视野( )。A.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C.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多1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A.细胞体积的大小不同 B.有无细胞核C.有无核膜 D.有无遗传物质DNA15.比较下列生物的结构,与其他三者显著不同的是( )。A.噬菌体 B.颤藻 C.大肠杆菌 D.酵母菌16.下列有关蓝藻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单个细胞直径虽然比细菌大,但肉眼是分辨不清的B.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C.蓝藻的叶绿体含藻蓝素和叶绿素D.蓝藻是能自养的原核生物17魏尔肖所说的“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其含义是( )。A.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发育而成 B.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生长而成C.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分裂产生 D.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的产物构成18下列有关细胞的多样性的叙述中,不属实的是( )。A.鸵鸟的卵细胞直径达5 cm,是最大的细胞B.动物的神经细胞可伸出长达1 m的神经纤维C.独立生活的支原体直径约100 nmD.专营寄生生活的病毒需借助于电镜才能看到19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B.自然界的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C.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创立的D.恩格斯把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0生物界中,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 m之间。生物体的细胞体积趋向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 相对表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受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制约 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A. B. C. D.二、非选择题21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 ,它由个基本环节构成。(2)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中,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是 ;能表示效应器的结构是 ,它是由构成的。(3)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处,肌肉;刺激处,肌肉。(4)参与此反射活动的细胞主要是。22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看到的细胞比原来的大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至物像清晰。(4)若显微镜下视野一片黑暗,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都无用,则可能是由于。23.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 ,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 ;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 内才能进行。(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 ,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 ,因而它是一类营 生活的生物。(4) 图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其遗传物质在存在方式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特点为 。(5)其他图示中与图B中4相似的结构是 (填图序号及标号)。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病毒在结构上要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简单得多。它们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只有侵入到宿主细胞内以后,才表现出生命力;单独存在时没有代谢活动,不能进行繁殖。根据寄生的对象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的大小差别很大,一般直径在10300 nm之间,病毒的形状也多种多样。单个成熟的病毒称为病毒粒子(virion),病毒粒子多半是由核酸芯子外包以蛋白质外壳所组成。有的病毒只由核酸组成,无蛋白质外壳,如马铃薯和番茄纺锤管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仅是由裸露的RNA所构成,这种病毒称为类病毒(viroid),其游离的核酸具有感染细胞的能力。病毒的遗传物质为核酸,有的为DNA(如大肠杆菌T2噬菌体),有的为RNA(如艾滋病病毒HIV),但至今没有发现含有两种核酸的病毒。细胞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生命诞生以后,细胞起源及其发展的一般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1.原始生命到原始细胞的阶段。原始生命体具有一个原始界膜,它能自成体系地生活于原始海洋中。这种界膜的物质交换机制主要是依靠渗透作用,因此其选择性和稳定性较差。嵌有蛋白质的类脂双层膜结构的出现,使其具有了选择透过功能,保证了有机体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原始的细胞膜;原始的细胞膜内,遗传系统逐渐完善,较多种类的酶也产生出来,代谢效率得以逐渐提高。原始细胞膜的形成标志着原始细胞的诞生。2.原始细胞到前原核细胞的阶段。原始细胞的细胞质内不同的酶系逐渐集中于一定的区域内,使细胞的代谢系统趋向于有序化;DNA大分子逐渐进化形成原始的染色质体,相对集中于细胞中央区,进一步形成细胞的控制中心拟核,这意味着细胞控制能力即有序化和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此时期所形成的细胞以前细菌和前蓝藻为代表。3.前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的阶段。起初的前原核生物是在厌氧、异养的条件下生活的,随原始海洋中有机物的消耗,前原核细胞内产生了可以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色素c,光合作用使大气中氧的浓度不断增加,生物经变异产生的有氧呼吸类生物能量利用效率高,在生存斗争中有优势,得以生存和发展,好氧细胞形成。后来细胞内分化出各种细胞器,形成了由核膜围成的细胞核,核内形成了核仁以及由DNA与组蛋白结合而成的染色体等结构,逐渐演化成现代的真核生物细胞。真核细胞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奠定了有性生殖产生的基础。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有性生殖的重要特征减数分裂,实质上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有性生殖的出现,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因而大大推进了进化的速度。2.推动了动、植物的分化。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复杂化,从而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导致了真核细胞种类的分化,从而出现了动植物的分化,使生物体型向高级的方向发展。3.促进了三极生态系统的形成。在原核生物时代,地球上只有以异养的细菌和自养的蓝藻组成的一个二极生态系统。随着真核生物的产生和动植物的分化发展,才出现了由动物、植物和菌类所组成的三极生态系统,使生物进化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本章内容包括五节: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在内容编排上基本按照“总括内容分别介绍”的认知思路,即在介绍细胞中的化学元素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检测生物组织,了解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然后再分别介绍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的知识。本着“物质是基础,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学习好本章内容,将为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的物质基础等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学习逐渐树立“生命是物质的、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具有统一性”的观点。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学习导航1学习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元素,说出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大量元素:C、H、O、N、S、K、Ca、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2)尝试解释为什么说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3)说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鲜重最多的是水、干重最多的是蛋白质。(4)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见下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种类试剂现象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等)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非还原糖(淀粉)碘液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脂肪苏丹(苏丹)脂肪被染成橘黄色(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5)理解只有各种化学元素、化合物有机的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并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界,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间反复循环运动。无机自然界的各种元素不能表现生命现象,只有在生物的机体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2.学习建议(1)结合化学中学过的元素周期表、教科书中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从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两方面比较归纳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即生命的物质性)和差异性(即生命的特殊性)。(2)以人体细胞为例,从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解分析,总结出: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基本元素等的含义和所包含的元素种类,并明确组成细胞的元素的一些基本作用。(3)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从实验原理出发,能准确辨析、并能运用该原理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准确把握实验操作方法步骤,如斐林试剂的使用,A液B液先混合再加入,实质是应用新配制的Cu(OH)2溶液与还原性糖反应,颜色反应的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先加A液再加B液,实质是创造碱性条件下的Cu2+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并结合到具体实践中加以运用,如糖尿病患者的尿检原理;同时注意实验中应以保留的原组织样液做对照。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中,在仙人掌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 水 B蛋白质 C脂质 D糖类2.组成人体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 )。A.氢元素 B.氧元素 C.氮元素 D.碳元素 3.C、H、O三种元素在人体内质量分数约为73%左右,而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还不到1%,这一事实说明了(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相似性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是不同的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4.在组成人体细胞的化学元素中,占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 )。A.O B.H C.N D.C5.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最可能的原因是( )。A.含量最高 B.含量最稳定 C.分布最广泛 D.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6.下列各项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C、H、N、P、Mn B.Cl、Fe、S、N、MgC.B、Cu、Zn、Mn、Mo D.N、P、K、Cu、Fe、I7. 下列各项中,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 )。A淀粉 B蔗糖 C果糖 D纤维素8下列有关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配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0.05 g/mL的CuSO4溶液滴入2 mL0.1 g/mL的NaOH溶液中混合C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0.01 g/mL的CuSO4溶液滴入2 mL0.1 g/mL的NaOH溶液中混合而成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9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少许石英砂,其目的是( )。A研磨充分 B防止糖被破坏 C防止反应 D提取有机物10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颜色的变化为( )。A无色砖红色(沉淀) B浅蓝色砖红色(沉淀)C浅蓝色蓝色砖红色(沉淀) D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11用苏丹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药品是()。AHCl B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CH2O D无水酒精12下列哪个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 )。A可溶性还原糖实验 B淀粉的鉴定C蛋白质的鉴定 D脂肪的鉴定13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 )。A在2 mL蛋白稀释液中先加0.1 g/mL的NaOH溶液,再加34滴0.01 g/mL的CuSO4 溶液B在2 mL蛋白稀释液中先加34滴0.01 g/mL的CuSO4溶液,再加0.1 g/mL的NaOH溶液C在2 mL蛋白稀释液中同时加入0.1 g/mL的NaOH和0.01 g/mL的CuSO4的混合液D在NaOH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2 mL蛋白稀释液14下列哪一项实验处理没有显色反应?( )A用碘处理淀粉 B用斐林试剂处理葡萄糖(水浴煮沸)C用双缩脲试剂处理多肽 D用碘处理麦芽糖15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动物材料二、非选择题16.下表表示人体和玉米细胞中部分含量较多的元素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元素OCHNKCaPMgS玉米44.4343.576.241.460.920.230.200.180.17人14.6255.997.469.331.094.673.110.160.78(1)分析玉米和人体细胞中的元素构成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2)清洁空气中N2占7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O,而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是C。但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自然界都能找到。这一事实说明。从碳原子的化学性质看,由于,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3)表中元素均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的元素,它们需要在细胞中进一步组成化合物,进而构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干燥的大豆种子,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能正常萌发成幼苗,但将大豆磨碎后加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则不能萌发,原因是。17.根据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1)其实验原理是依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有机物的存在。(2)鉴定成熟梨的果肉内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与细胞内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如发生作用,形成色沉淀,该沉淀物是。(3)鉴定花生子叶中存在脂肪,所用试剂是,脂肪被该试剂染成色。染色后要用酒精洗去浮色,用酒精冲洗的原因是。(4)鉴定蛋清中存在蛋白质时,为何充分稀释?。(5)做鉴定细胞内脂肪的实验时,实验材料滴加试剂后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将观察不到脂肪滴,其原因是。18根据下表中的实验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鉴定反应实验结果实验一葡萄糖+斐林试剂砖红色实验二蔗糖+斐林试剂无反应实验三砖红色(1)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23 min后,两者颜色反应不同,这表明斐林试剂可用来鉴定 。(2)蔗糖溶液用蔗糖酶处理后,与斐林试剂发生砖红色颜色反应,这个事实说明:。19.已知下列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为麦芽糖,而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为多肽,肽酶可以分解多肽为氨基酸。据此,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并对实验现象作出了预期:试管号加入的物质ABC1%淀粉溶液2 mL2 mL2 mL淀粉酶2 mL淀粉酶+蛋白酶(混合液)各2 mL淀粉酶+蛋白酶+肽酶(混合液)各2 mL蒸馏水4 mL2 mL碘液2滴2滴2滴双缩脲试剂2 mL2 mL2 mL预期颜色变化不变蓝紫色蓝色紫色蓝色不变紫实验在相同的温度(35 )和相同pH(大约为7)的条件下进行。请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题干内容,来评价该同学所作的实验预期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20.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并起作用,但也有些化学元素能够直接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例如,微量元素硼(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的硼时,有利于受精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