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训练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oc_第1页
表象训练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oc_第2页
表象训练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oc_第3页
表象训练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oc_第4页
表象训练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象训练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自我效能感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以及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发挥促进作用。 2第1章研究综述第1章研究综述11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自我效能感(sel f-effi cacy),是心理意义上的一种主观感受,它通过身心反应过程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坚持性以及从困境中恢复的时间。 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会不断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有效运用分析策略,确立自我有效性定向。 从这个角度看,人最大的朋友就是自己。 因此,在这样一个信息不断更新、环境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拥有这种自我确认具有重要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 111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含义自我效能感(sel feffi cacy)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提出,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相信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嘲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按指定水平来执行某个行动的信心;是自我对象性思维(sel f-referent thought)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把握与感受(Bandura,1994);也是个体对影响自己生活的事件,以及对自己的活动水平施加控制能力的信念。 同样地,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相信自己在学习领域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是个体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能力的信心和信念;41是学生对自己顺利完成学业的行为能力的信念,是自我效能在学业领域内的表现;51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能力的主观评价和预测。 社会认知理论指出一个人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与他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相信自己能做什么直接相关,而与其具有的实际能力关系不大,它随个人选择和情景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动态的生成性的概念它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建构者。 鉴于此,本研究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即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估计。 学业自我效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能感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施加控制能力的信念。 112自我效能感的本质特征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效能知觉的变化与个体本身具有的能力并不直接相关,个体的认知和自我调节才是影响的关键因素。 个体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他们的效能信念。 通过当前的认知表征,个体通过预测可能的结果来设定目标,计划行动,以避免不利实现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这种知觉影响着个体自我调节的方向,即做出的决策是促进行为表现还是削弱行为表现。 在自我效能理论中,班杜拉强调人是行动的动因(agent),强调人进行活动时的主体作用(agency)。 班杜拉认为,人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社会环境。 人在社会环境中具有一定主动性;虽然其思想部分地受经验影响,但并不是完全由过去的刺激输入而塑造。 因此,人可以部分地借助自己的主动性来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影响;从而借助个人的控制,使个体能够预期事件并使其成为所期待的样子。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动因的信念,它控制着人们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并通过它控制人们所处的环境条件。 在这种自我和社会的互作用的关系中,以认知的、情感的和生物的事件形式存在的个体内在因素,行为和外在环境作为双向相互影响的互动决定因素都起作用(如图11)。 在一定程度上个体可以选择发展自我的环境,那些不轻易放弃、敢于迎接挑战的个体可以选择投入不确定的环境发挥个人的某些潜能,使自我发展得更完善。 在那里他会积极地投入其中,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迎接环境带来的挑战,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施加个人控制。 PBE图11三元交互因果关系中的三类主要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Bandura,1986)P是以认知、情感和生理事件形式存在的内在个人因素;B代表行为;E是外在环境自我效能的发展是一种认知建构的过程。 根据以往经验,人们发展起一个关于效能信念的自我图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凭借这一结构化的自我系统直接作出选择和评价。 个体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效能信念的改变提供空间。 人们赋予新经验多大的权重,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记忆重组,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效能信念和性质和强4第1章研究综述_I_II I I I_I III度。 因此,效能信念既是经验的产物,又是经验的构建者。 f6】这使个体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人们可以在有指导的努力下将潜能转化成现实功能。 同时人们这种识别、权衡和整合效能信息的能力,可以随加工信息的认知技能的发展得以提高。 因此,自我效能感的本质特征是可生成性和可发展性。 11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自我效能感是通过一个复杂的自我说服过程得以建构的。 它有四个主要的信息动作性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身体和情绪状态。 但只有经过个体认知加工和反思的信息才会发挥其作用,即只有经过个体的权衡和整合的信息才对个体效能发挥作用。 1131动作性掌握经验在自我效能感的四个主要信息源中,动作性掌握经验最具影响力,它是个体效能判断的能力指标。 通过自身的经历建立效能信念的过程包括获取认知、行为和自我调节工具来创立和执行有效的行为过程,以控制变化的生活环境。 【7】人们通过行为经验构建起的个人效能的自我图式来决定期待,对经历的效能信息进行认知加工,以及决定在作出效能判断时唤起的记忆内容是积极还是消极。 动作性掌握经验的获得有赖于以往的行为经验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了解和预见、付出的努力、对任务的难度的权衡和结果预测、成败的次数和对个人意义、以及这些经历在被组织和解释过程中的处理方式和成就轨迹。 对这些因素的权衡和加工的影响内化到人们的记忆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自我图式。 如邦奇(1980年)所说的记忆是对过去的重新构建,而非简单再现。 人们对以往经验进行整合的能力将随时间和空间的发展而变化。 这种变化具有偏向性,如果选择性地监控个人的成功经历能使自我效能感提高。 申克等人的被试在观看了经过剪辑过的反应自己成功行为表现的录像后,他们的效能成绩和行为表现都有提高。 【8】1132替代经验以榜样成就为中介的替代经验,通过能力传递和与他人成就进行比较而使效能信念发生改变。 替代经验是个体从示范者身上学到间接经验的一种观察学习。 在多样性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往往通过与水平相似的人进行比较,来进行自我效能判断。 通常当个体看到或者想象相似他人的成功表现时,自己的效能信念也能提高,他5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们会自我鼓励,相信自己同样具备他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力。 班杜拉(1977年)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通过观察学习有效的应对示范会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成绩。 这是因为他们会将观察到示范信息与自己原有的信息进行比较,重新考虑先前的失败经验,从中抽取出有益的成分,重新进行认知构建。 【9】替代经验的影响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象征示范、真实示范、录制下来的自我示范以及认知自我示范等。 它们都可以使个体从中受益,改善行为,提高效能信念。 比如,想象自己成功地运用榜样示范策略的象征示范对效能信念的影响可以通过认知演练进一步提高,使个体增强采取行动的自我信念。 【10】Fel tz等人使个体想象自己不断遭遇并且逐一克服具有挑战性或威胁性的情境,通过这种认知模拟个体从中获得了应对策略和效能信念,进而提高了后继行为表现。 【11】1133言语说服让个体知道自己具有某些能力的言语说服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肯定,加强人们自我效能的信念。 尤其是重要他人对个体表现出信任时,更可能使个体在当前任务中保持信心,调动充分的精力和资源应对挑战。 尤其在技能发展的早期,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能力反馈的说服信息会促使个体作出适应性调整,并付出完善技能所必须的努力与坚持。 只要传递信息是真实的,那么就能促进自我改变。 舒克等人曾针对评价反馈对个人效能的影响做过研究,他们选取数学或阅读困难的儿童,对他们进行信息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表现能证明他们有能力,会提高他们的效能信念。 【12】虽然言语说服较之掌握经验对改变效能信念的力度较弱,但如果运用得当,依然会对个体发挥作用。 言语说服对个体不只是简单易逝的言语影响,尤其重要榜样在其成长中所持的信念对个体具有深远的说服力,可以为其自我信念的塑造提供方向。 1134生理和情绪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人们通过对生理和情绪状态的信息加形成对自己的能力、力量和自身的韧性的判断。 尤其在体育运动领域,更加要求运动员依赖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状态对效能信念作出快速判断。 效能的生理指标会引起自主唤起,人们选择的情境因素及赋予它们的意义不同,所作出的效能判断也不同。 当人们在积极唤起下,个体会更确信自己的能力,提高应对效能信念,完成出色表现。 反之,则会引起个体的紧张不安,唤起其更高的痛苦水平,导致自我信念的瓦解,阻碍正常的行为表现。 6第1章研究综述与其他效能信息源一样,预存的效能信念在对身体信息的加工中会引起注意、解释和记忆的偏差。 当人们在某项活动中不相信自己的应对能力时,低效能感可能增强人们对生理唤起状态的敏感性。 生理感觉越强烈,与解释偏向一致的情绪反应就越强烈。 因此,问题不在于唤起本身,而在于个体对它的看法。 他们赋予积极和消极指标的权重将影响他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 除生理自主唤起外,情绪状态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也对个人效能的判断发挥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也就是说情绪和情感能促进或阻止工作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 【13】卡瓦纳夫(1983年)的研究表明,对诱发事件的效能判断起主要作用的是情感而不是成就认知,尽管这受性别差异的限制。 研究表明好心情则可以增强效能信念,继而提高动机和成绩,启动一个互相肯定的过程。 通常人们的情绪体验是混合的,对于在新情境中的情绪判断依赖于对先前经验的情绪唤起。 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更容易选择对威胁性线索的唤起,这种消极唤起就被错归为新情境中的突出因素了,从而使个体作出无效能的能力判断。 因此,情绪的好坏、情绪适应度的强弱是自我效能判断的影响因素。 同样,情感状态的自我调节也受到自我效能信念的影响。 效能信念通过思维、行动和情感实施个人控制来影响情绪强度和体验性质。 首先,个人效能信念导致选择的偏向,影响人们对对生活事件的组织、解释、认知表征以及回忆的方式是温和的还是情绪上令人烦乱的。 其次,当令人烦乱的思维侵扰意识时,效能信念通过支持有效的行动改善环境,从而对情绪状态进行调节。 实际上,生理和情绪状态和传递的信息本身并不能诊断个人效能。 效能的自我判断常常是由唤起一系列的思维从认知上产生的。 f14】情绪和身体反应的绝对强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其的知觉和解释。 认知的自我唤起对自我效能的判断意义源于引发这种唤起的既往经验。 自我效能高的个体将唤起视为助动器,而自我效能低的个体视它为弱化器。 因此,降低应激水平、增强身体状况、纠正对身体状态的错误解释、减少消极情绪影响是改变效能信念的途径之一。 【15】1135效能信息的整合自我效能信念的判断是一个推理过程,需要对影响成败的各种能力和非能力因素的7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相对作用进行权衡和整合。 效能判断的形成源自于对行为表现所传递的有关能力的判断信息的认知加工,而不是行为表现本身。 即在进行自我效能判断的过程中,各种信息本身的性质和强度对并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起关键作用的是人们对这些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因此,对效能信息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人们的认知和自我调节的影响。 114自我效能作用的研究现实生活中包含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面对众多的情境,人们往往在行动之前对不同行为过程的可能后果进行预测,之后确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如图12)反省式推理图12以认知的目标、结果期望和归因为基础的认知性概念图解个体通过对当前信息的认知表征,形成对未来状态的预想。 预想在自我调节的帮助下被转化成诱因和行为过程,即人们通过预想可以在事前激励自己,指导行动,形成效能信念,并对行为可能的积极和消极结果进行预测,从而设定目标,计划行为过程,以避免不利,实现自己的追求。 1141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作用效能信念形成之后会以多种方式从认知和自我调节两方面为有效的行为表现创造条件。 通过影响行为的选择和动机水平,确定的效能信念有利于个体获得对技能基础的知识结构的构建;确定的效能感支持有效的分析性思维,使人们能够从关系复杂的环境中找到预期性的知识。 自我效能信念也通过塑造抱负和后果期待的方式调节动机。 个体处理和对待困难任务的自我确定决定着他们能否充分地利用他们的能力。 效能感高的个体找到建设性的方法处理长期的压力源;效能感低的个体则诉诸逃避主义,而这只能对自我造成更大的压力和痛苦。 同样。 面对不确定的、有压力挑战的情境时,自我效能感g囤圆第1章研究综述毫置置曼量曼曼鼍曼皇曼量皇皇寰曼曼皇曼曼曼鼍鼍曼曼曼I一一I,IIII鼍鼍曼曼詈皇曼曼曼皇蔓舅曼曼曼笪曼曼曼曼量高的个体也会显示出其自身的优势,他们会不断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有效运用分析策略,保持任务定向,完成出色的表现。 效能知觉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的研究表明,运动员通过对行动思维和情感施以个人控制的信念可以调节压力和焦虑。 在压力情境下,效能信念高的运动员会通过对压力源进行积极的重新评价、转移当前注意力、进行放松练习和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式来缓解紧张,应对压力。 而那些效能信念低的运动员则会因自己的无效能思维灰心失望,甚至借助酒精或药物来维持自己的竞技状态。 大量研究表明,效能信念影响个体的胜任感,进而影响到人们选择追求的行动进程、对某项活动的参与程度、坚持程度、付出程度及对自己行为的控制程度。 总之,自我效能感在体育运动、学校教育、临床治疗、组织决策、职业发展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142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作用的研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感觉、思维、自我激励以及行动,使学生在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坚持性以及从困境中恢复的时间上有不同表现,然而行为表现的结果进而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判断,进一步影响学习能力的发挥程度。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效能知觉会使个体降低产生自我贬低和焦虑感的可能性和提高个人学业抱负对学业成就做出贡献。 因此,它能为预测行为的发生、普遍性和持久性提供基础。 拉力弗等人的研究(1991年)证明了效能信念对认知行为具有独立作用,并且通过动机和策略思维的支持对成就发挥作用。 研究发现无论学生的认知能力高低,在同等能力水平下,高效能感的学生在解决概念问题时都较为成功。 在各种能力水平下,自我有效性高的学生能够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坚持不懈,更好地设定目标,而且不会过早地拒绝正确的方案。 他们会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更高的自我监控和任务定向的能力,更有效地运用分析策略,获得更高的学业成就。 学业成绩优秀学生自我效能的平均分数显著高于学业成绩中等和落后的学生。 【l6】我国的研究者周国韬等(1994年)的研究也表明,在初中各年级中成绩优秀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不良组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关研究表明,效能信念作为中介变量对学业成绩有显著贡献;它可以预测学业成绩、职业的选择范围及在日后职业中的坚持和成功。 效能知觉的提高水平始终可以很9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好地预测后继行为表现。 自我效能知觉越高,行为成就越大。 强烈的学习效能感推动个体取得进步,并由此在特定的领域中建构高水平的效能感和技能。 效能信念越高,为自己设定的学业目标就越大,对学业的挑战性也越大,对学业问题的内部兴趣也越浓,坚持性也越高。 【18】我国研究者提出自我效能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预期因素,对学业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19】;【20】2H在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上,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习成绩(语文和数学)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 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影响与学业成就紧密相关的心理过程对学业成就产生间接影响。 圆周勇,董奇(1994年)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强,并对其目标定向及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 【231王振宏曾经对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业自我效能与归因信念、成就目标、动机定向、自我监控学习等因素共同构成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内在因素,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中学习自我效能对其他因素起调节作用。 胡桂英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影响认知策略来影响学业成就;成功归因可通过影响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来间接影响初中生的学业成就。 阱1而且,更有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对男生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更大,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与其期末考试的总成绩之间的标准回归系数是O48。 25】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信念还会影响学习活动心象实现的内容和性质。 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容易唤起原有成功经验的意象并体验与活动有关的身体状态的微妙变化,这有助于个体有效的自我监控,从而有助于支持并改善活动的物理执行过程。 人们想象的内容会影响到行为的结果。 积极的想象有助于促进后继的行为成绩;消极的想象使个体对相关经验的认知、组织和回忆产生消极偏向,会摧毁个体的效能信念,使他们未战先败。 目前,将自我效能感放在具体学科教学背景中的研究目越来越多,如英语、数学、物理、语文、体育、普通话测试、写作、阅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15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研究个体自我效能的发展在家庭、社会和同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不断地变化。 尤其学校10第1章研究综述皇曼曼曼曼曼曼_l iIIo i_II_IiIo鼍曼皇曼曼曼曼皇鼍毫暑笪曼曼曼鼍鼍曼曼曼舅舅曼曼曼曼曼曼鼍作为自我效能培养的主体,对学生作为效能的培养和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不但肩负着向学生传递当下可用的知识和技能的责任,而且其教育还要对学生的能力信念起到作用,使学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自我教育。 因此,在学校进行自我效能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外关于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很多,为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提供了大量的新思路。 目前,对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研究多集中在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与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以考察自我效能感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付出的努力以及学习成绩。 【261梅尔比(1995年)发现,教师对自己教育效能的信念,部分地决定他们如何组织班级学业活动,塑造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 【271教师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策划者,教师在教学中的效能信念首先要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与教育策略,并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转化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81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容易对自己和学生的能力做出贬低性评,会过多地进行惩罚式的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权威控制。 在这种班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很容易受到损害,对学生的自我概念、抱负和学业成就造成负面影响。 教师对学生自我效能的影响作用,在学生初入学的时候表现得更加突出。 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信念对幼儿学业成就的预测力强于年龄较大的儿童。 129可见,从教师自身入手,是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之一。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学业效能感是通过一个复杂的自我说服过程得以构建的。 学业效能信念是学生对活动的、替代的、社会的和生理的多种的效能信息迸行认知加工的产物。 很多研究者从效能理论的这一角度出发,开展了大量针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路海东等(1998年)以 三、 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为被试,以整个班级为对象,进行了自我效能的培养与提高的实验研究。 他们首先对实验教师(班主任、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原则和具体措施,之后在课堂教学、辅导等各教学环节以及班会、学科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具体实施。 这些具体的措施是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4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会对学习情况做自我观察和记录;5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进行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适当的自我归因;6给学生以适当奖励;7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8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乐观、开朗、自信、顽强等良好个性品质)。 通过训练学生学会了在学习活动之前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观察学习,通过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知,培养自己的适应性行为。 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 30l后的研究者颜海林(xx年)在此基础上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借助虚拟社区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受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31】沈洁(xx年)曾以学业落后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通过 (1)学习策略指导; (2)榜样示范; (3)归因训练; (4)记反思日记; (5)表情训练; (6)言语劝说; (7)学科渗透; (8)特色活动的这些策略能显著提高学业落后学生的学业成绩。 大量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归因训练、帮助学生设立具有挑战性目标、加强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能力等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行为的分析策略和心理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业表现。 比如,通过注意力训练、自信心训练、自控力训练等方法,让学习困难学生逐步建立自我监督、自我强化机制,体验到自我控制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32】还有一些研究是针对自我效能的某些侧面展开的。 庄可(xx年)认为,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暗示,让学生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以增强勇气,面对挑战,维持行为。 331沈洁等人(xx年)从情绪生成心理机制的角度论述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强调利用需要、客体与预期的关系、观察性学习、表情训练等方式调节学生的情绪,从情绪方面增强自我效能信念。 【34】目前,关于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具体学科领域中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普通的教学学科中,如化学、数学、物理、英语、体育以及写作、阅读等领域中。 余前利(xx年)对高一学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因训练,结果发现经过训练可以改善学生的化学学业效能。 【35】邹利(xx年)从动机、学习策略、暗示技术、自我调节等方面入手,对效能感的培养研究进行深入探索。 361在这过程中将人文关怀渗入教学,并为学生营造分层体验成功氛围。 结果表明,这些策略的实施,改善了艺术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了艺术类学生的数学成绩。 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偏重于理论论述,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还比较少;或者从数学、化学等具体学科入手,运用到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对学习内容的针对性12第l苹研究综述太强;缺乏在整体上对学业效能感的可操纵化的研究。 12表象训练的研究综述121表象和表象训练的含义表象(i magery)又称意象或心象(mental image),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它可以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主观倾向性;【37】是一种能够自我意识到的似感觉或似知觉经验,这种经验的存在不需要产生真实感觉或知觉的条件;381是在感知觉基础上形成,是物体的抽象的类似的再现,是长时记忆贮存的方式。 表象作为一种易于记忆的符号线索,对感知觉具有期待、整合、预测和促进作用,对记忆和思维起促进作用,有助于对关注的对象形成更加准确的认知表征,进而促进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习得。 【391表象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认知模拟,是在感知的对象不在面前时,对长时记忆中信息的进行加工、提取、操作和重组的表征过程。 它可以对行为的计划、管理和监控起促进作用,能够促进了许多认知任务的完成,表象的清晰度越高,它起到的促进作用越大。 表象可分为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 内部表象是从内部想象自己,感受自己正在经历各种动作、情景。 外部表象是从外部想象自己,就好像坐在电视屏幕前看到的影视中的自己。 因此,表象训练又被称作“视觉化”训练、意象演练或想象训练等。 表象训练通过由意识唤起记忆中的知觉表象并经过想象和思维的加工、操作强化表象的特质,使之更为清晰和稳定,形成对技能有效调节,从而最终实现智力对技能的控制和支配。 简而言之,表象训练就是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140是在脑中重复回忆事物表象,达到提高形象清晰性、准确性,获得“内心学习”效果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 411本质上,表象训练的重点不在于创造新的能力,而是使个体充分利用其固有的能力,使自身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训练的最终目的并非仅是获得预测性知识,而是获得毫不犹豫地执行它的自信;是使接受表象训练的个体在科学的训练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性,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塑造。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122表象训练的理论基础表象训练是一种认知模拟,是一种认知技能的获得和执行。 它通过多种机制促进技能的获得和执行。 其机制之一是心理神经肌肉性的。 Decety指出认知活动激活了调节运作行为的感觉一动作的脑结构。 而且,当人们想象自己进行一项活动时的肌电变化与他们真正进行该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肌电变化相同。 在技能发展中,认知动作所产生的肌肉神经可以改善行为模式的心理神经肌肉组织。 这支持了Carpenter心理神经肌肉理论即表象过程可以在神经通路留下微弱痕迹,这些痕迹在运动时可以被利用。 这种表象演练既能加强神经联系又可以为技能习得做准备。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在行为技能的习得过程中需要学习者对示范技能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抽取、整合,将新信息吸纳到自己的认知框架或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应对新信息。 尽管这一过程包括某些自动的视觉加工,但大部分还是由先入为主的认知引导。 认知定势引导人们从观察中提取的信息内容,以及对它们的个人化的解释。 之后,信息以某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 这种对经验的认知表征(包括对成败的相对频数、发生情境等的记忆)会影响个体效能的自我图式。 人们对过去经验进行着重建,而非简单地再现。 如果自主唤起的经验不能充分代表个人的能力,那么它就会逐渐形成有偏向性的自我判断定势。 而人恰恰是根据其自身的认知定势来抽取信息,利用表象作为中介将信息转化为符号线索,以进行认知构建的。 与此同时,人们还发展了高级认知系统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境。 预先想象(表象训练)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中发挥前摄作用,会促进个体学得更快,记得更多,技能构建得更好。 Sackctt也提出表象作为一种易于记忆的符号线索,有助于对所需关注对象形成更加准确的认知表征,进而促进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习得。 通过重复表象演练可以增强对动作方式的认知,这种重复使得动作由有意控制走向无意控制的自动化。 有研究证明在认知模拟中,个体想象自己正确的操作,可以改善动作的发展和执行。 表象训练是一种预先的认知模拟。 这种预先的认知模拟,会加强个体对活动反应的熟悉程度以促进行为模式的形成。 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生理上进行活动的启动,同时,在认知和行为策略上进行了启动。 而且,当个体想象自己在出色的执行活动,能提升他们的自我有效性观念,阻止效能侵蚀效应,进而获得较好的行为表现。 14第1章研究综述123表象训练的程序自表象训练兴起以后,对表象程序的研究层出不穷,目前被广为应用的是高野聪等人的训练程序。 421他们采用表象要因(视觉表象、动觉表象、情感表象和表象控制的四个水平)练习期间(练习前、中、后三个水平)的二要因分散分析对表象能力的受训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动觉表象、视觉表象和想象表象有机结合是提高心理训练效果的良好途径。 【43】并且在已有表象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出表象训练的新程序(简称MITP) 1、准备2小时,对MITP的基本了解; 2、唤起表象2小时,进行呼吸法、自律法的操作练习; 3、表象内视2小时,逐步提高视觉表象活动的清晰准确性; 4、表象运动2小时,进行念动训练; 5、表象体验2小时,确认唤起表象时的情感反应; 6、表象控制2小时,提高对表象的控制能力;7,想象表象2小时,不利情况进行想象并确立积极有效的对策思维方式置换; 8、表象唤起2小时,用表象呈现自己的期望; 9、表象演习2小时,感受比赛过程中的种种自我状况; 10、与表象练习同步对个体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训练程序、确认训练效果、对整个训练程序的评估。 在我国表象训练应用于体育运动或体育课的研究较多。 144;451在进行表象训练之前大多都要求个体身体放松,情绪稳定,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分解示范;学生在头脑中进行模拟;学生试做模仿动作;教师进行完整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步骤进行。 目前,有些研究将表象训练运用于其他领域北京育才学校小学部在通过表象训练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研究中提出,是通过音乐放松训练+图片训练的表象训练方法最容易收到训练效果;最佳的训练程序有四步 1、在音乐中的身心放松; 2、积极的自我暗示; 3、进行图片想象; 4、通过“语词接龙”进行语言想象。 在实践中他们提出训练的关键是放松技术的掌握和唤醒、体验清晰表象,及时抓住表象中的情节,通过清晰表象迅速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使情感和思维尽情宣泄,有感而发。 146并且,在一些具体学科的教学中,表象训练的大体程序也是 1、让学生放松; 2、在教学中唤起表象; 3、教师言语引导,练习表象控制活动; 4、表象想象; 5、表象唤起与表象演习。 之后,继续组织新的教学活动。 4714s】本研究参考以上的训练程序,使在学生对自己建立起比较积极的自我图式的基础上进行对目标行为进行表象演练,具体程序参照伍志鹏审美表象的教学方法。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124表象训练的应用研究1241表象的可发展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认知心理学关于表象的大量研究表明,表象具有相当广泛的心理机能联系性,个体进行表象时,可以在生理上进行活动的启动,同时,在认知和行为策略上进行了启动。 当人们想象自己进行一项活动时,与他们真正进行该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肌电变化相同。 在技能发展中,认知动作所产生的肌肉神经可以改善行为模式的心理神经肌肉组织。 49】人的行为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通过系统训练,对与表象紧密联系的生理和心理机能进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表象能力得以提高。 Sol Deli s等人开发了一种电脑游戏,他们对89岁的儿童进行训练,结果发现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宋丽波等人(xx年)应用表象训练技术对弱智儿童表象清晰度和表象记忆的研究发现,弱智儿童训练后的表象清晰度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训练前的平均成绩。 【51】表象训练在对操作绩效的监控、应激的调控、目标设置、促进技能的获得、为运动竞赛做准备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鉴于此,人们开始对影响表象训练的因素的进行研究。 李年红等人(xx年)对表象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作了深入的探索,他们认为,表象训练的效果主要受到八个因素的影响1任务的性质越是含有越多认知成分的任务,表象训练效果越好。 ;2表象可以作为训练的一项辅助手段,要与身体练习相结合;3表象内容的性质积极的表象对行为的计划、管理和监控起促进作用;4表象演练的时间最理想的时间大约和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相等;【52】5表象的能力,包括表象和感觉、清晰性与控制性、表象的转换能力;6放松的作用;7熟练者与初学者,表象训练对于熟练者更容易发挥作用;8内部与外部表象,外部表象对于技能较差的学习者或在学习的早期有效,内部表象对于试图用表象来发现操作错误的较熟练的运动员来说则更有效。 【53】还有一些相关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 刘伟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特殊学校体育教学表象训练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表象能力、表象方法、主观态度、表象时间、认知成分和任务难度是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它们对表象训练的影响权重分别是0 337、0 246、0 163、0 124、0 079、005l。 【矧1242表象训练在体育领域的研究“表象训练”一词源于体育训练,有关表象训练的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研究不胜枚举。 它被广泛应用于滑雪、射箭、武术、摔跤、跳高、健美操等多种体育项目。 【55】;156116第1苹研究综述_一iii_一iIIIIII i;鼍曼量曼皇曼量量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皇舅曼曼曼曼有研究者提出表象训练具有认知与动机两方面的功能oST表象训练可以调动和提高个体的有意注意及提高注意转换运动效果;有利于减少体力消耗,延缓疲劳,提高学习效率;【58】有助于技术、技能的掌握改进,建构更高水平的技能;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知觉,提高目标抱负,减少限制感,缓减紧张、焦虑;有助于加速伤痛的治愈的过程;【59】有助于注意力的控制、应激的调控、心理激活、目标设置、和人际交往的技能。 这是因为+表象训练主要通过影响动机和思维过程来提高运动成绩。 事实上,技术环节越多,动作结构越复杂,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越大,表象训练的效果会越好。 12。 43表象训练与智力关系的研究视觉空间表象被视为空间智能的核心,它的功能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类空间智能的水平。 蔡华俭等人(2000年)曾进行了心理旋转能力的发展性及其与智力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个体心理旋转能力与由瑞文标准联合型测验所得的智商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这说明心理旋转能力与智力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删还有一些研究用年龄大致相当的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心理旋转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也支持了智力与心理旋转能力存在着明显关系的结论。 【6l】鉴于表象训练与智力发展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学者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 结果发现,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的稳定性,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而且,在其他的学科教学中的表象训练也报告了显著的实验效果表象在记忆、问题解决、创造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传递性关系推理问题的解决,f62】促进对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63】另外,经过表象训练可以使个体利用联想表象促进记忆,借助表象和词语的双重线索提高回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利用图形表象帮助解决数学问题等等。 宋丽波等人的研究表明,表象训练技术能够提高弱智儿童表象的清晰度,促进表象记忆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上,表象训练的突出效果是激发阅读兴趣和促进感官开发。 另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在许多数学问题中,视觉表征能够加强解题者对问题的知觉性理解,李文馥认为数学关系的空间表象操作能力有助于数学问题解决。 有研究者以小学生和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图式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图式表征策略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成绩的主效应显著,策略高分组被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会在头脑中出现一些相应的形象,低分组则大多数不能建立这种关系。 啷】还有17洞北大学教百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创造性地将表象训练与审美化教学结合起来,研究审美表象训练对学生地图识记的影响,结果发现表象训练提高了学生地图表象的清晰性,也改变了对教师上课的评价,显示了学习兴趣的提高。 【65J此外,记忆表象、想象表象的思维策略特性,表象与注意状态、与人格心理特征的广泛联系等现象也不断为有关研究所证实。 惭】王亚姗(xx年)的研究证明通过表象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陈小容(xx年)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审美道德表象训练这一概念,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审美道德表象训练对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67】古丽丹(xx年)的研究发现,积极想象和引导意象技术可以与中国传统音乐治疗相结合,可以增加积极想象在临床心理分析中的操作性,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68】1244表象训练研究的展望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表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表象能力。 表象是所有心理意识过程的基本建构要素或组成成分,它是一个由对象到最终目标状态的反馈和不断修正的动态循环过程。 它作为一种易于记忆的符号线索,有助于对所需关注对象形成更加准确的认知表征,进而促进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习得。 因而无论在促进体育运动成绩还是在智力发展上的广阔空间上,表象训练都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但是将表象训练技术迁移到基础教育领域,发挥表象综合整体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25将表象训练的应用于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可能性1251自我效能理论和表象训练都通过个体的主动性发挥效用表象训练作为一种预先认知模拟,通过人们想象的内容对行为结果发挥作用。 这种形式有助于认知表征的形成,会促进适应性行为的产生和习得。 同样,效能信念是通过实施的个人控制影响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及行为表现,从而对周围环境施以影响。 另外,自我效能和表象训练都会受到个体知觉偏向的影响。 人们观察的最仔细、记忆最好的是自己良好表现还是糟糕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变性。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功给予特别的关注和记忆,选择性的自我监控就能够提高个人的效能信念。 同样,拥有较高的个人效能感有助于个体唤起积极的体验和认知,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和任务定向,保证任务高质量的完成。 低效能感使个体对相关经验的认知、组织和回忆产生消极18第l章研究综述偏向,对信念和行为起到瓦解作用。 1252二者之间处在一个因果循环的关系系统中,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表象训练建立在人们为自己设定的有价值的行为标准之上。 它使个体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为了寻求平衡而不断激发自己,之后根据预想的结果而决定付出的努力。 当人们达到其所追求的标准之后,效能感的反应性反馈控制开始发挥作用,效能感高的个体为自己设置更高的标准,促进个体在更高水平的表现。 表象训练与自我效能的关系如下图个人I效能信念水平强度普遍性行为I后果期待身体的社会的自我评价的后果图13效能信念与后果期待之间的条件性关系在某些功能领域,效能信念在水平、强度和普遍性上发生改变;某一行动进程的后果可以采取积极或消极的身体、社会和自我评价效应的形式。 后果是由行动引起的,行动是先于后果的。 然而,一个人如何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体验到的结果。 这种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对自我效能的评价。 人们设想后果,并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