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课件.ppt_第1页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课件.ppt_第2页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课件.ppt_第3页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课件.ppt_第4页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 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 无机环境 即非生物的 知识梳理 物质和能量 2 连线生物群落 成分和地位 2 连线生态系统的成分 营养级级别 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 概念理解 2 图解能量流动过程 1 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 乙 丙 丁 戊 2 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3 能量输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 4 据图分析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呼吸作用 分解者 太阳能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的形式散失 被同化 残枝败叶 遗体残骸等被分解 未被利用 3 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图解 热能 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 巧记 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 同化量和粪便量之间的关系 提示 摄入量 同化量 粪便量 4 特点和意义 1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2 意义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 设计 使能量得到的利用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 人工生态系统 最有效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 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 1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 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2014 海南卷 2 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2012 海南卷 3 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014 海南卷 自主检测 4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 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 鸭粪用作肥料 其中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2010 海南卷 2 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叙述 1 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旅鼠的天敌 植物 旅鼠之间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2012 浙江卷 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008 重庆卷 3 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 蓝藻处于第一营养级 2008 北京卷 3 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 1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2014 江苏卷 2 稻田生态系统中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013 四川卷 3 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 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生长 发育 繁殖等生命活动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2012 安徽卷 4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 可控制鼠害 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2012 四川卷 5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 其体型必然越大 2011 海南卷 6 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2010 海南卷 7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 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2014 江苏卷 8 在下图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中 共有9条食物链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硅藻属于生产者 其遭到破坏要比蓝鲸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大 2009 广东卷 9 下表为生态学家对食物链 植物 田鼠 鼬 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的结果 单位是j hm2 a 则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3 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 5 用于生长 发育 繁殖等生命活动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2012 安徽卷 10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在 所代表的营养级中 为分解者 e1 e2分别代表太阳能和热能 并且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2009 广东卷 4 1 2011 全国新课标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 捕食野兔和狐 狐也捕食羊羔 第5年 岛上狐濒临灭绝 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 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 其数量骤减 画出由人 羊 狐 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2 2013 江苏高考 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 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 杂食性 稻田水深8 10cm 对照小区不放鱼 其他条件相同 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 实验持续2个月 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 干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 其主要目的是 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 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原因分析如下 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 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 以及鱼会大量捕食 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 在此期间 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 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 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关系 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 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速率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营养结构 核心突破 1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两大部分组成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 四种基本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关系如下 2 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区别和联系 3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模型图示 2 相关说明 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 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消费者级别 1 如兔是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 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 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如狼分别是第三 第四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 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 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 又是竞争关系 知识拓展 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 捕食链 寄生链和腐生链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 实际上是捕食链 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命题预测 考向预测一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 正确的是a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 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 动物都是消费者 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 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 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 水分 空气 细菌等 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 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 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 如蚯蚓属于分解者 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 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返回无机环境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 热能 水 空气 无机盐等 细菌是生物 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c 轻巧识记 关注几个 未必 和 一定 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 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 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 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 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 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 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 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2 下面是某草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图 下列关于该图解描述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中 草是生产者 牛 细菌 真菌是消费者b 该生态系统中 属于非生物部分只有水 无机盐和二氧化碳c 草是牛的主要食物 它在牛体内被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胃d 若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 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 使土地沙化 草场就难以恢复原样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 空气 水 温度等 选项a b错误 在牛体内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而不是胃 c错误 答案d 易混易错 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 考向预测二食物网中食物链 网 的分析3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 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c 蛇处于两个不同的营养级d 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 解析食物网中不包含分解者 因此不能构成群落 食物网中含有4条食物链 蛇处于第四 第五两个不同的营养级 青蛙和蜘蛛可以利用的总能量少于蝗虫可以利用的总能量 答案c 4 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b 在该食物网中 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c 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 又是竞争关系d 若兔大量减少 鹰也会大量减少 解析图中共含有4条食物链 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三 第四 第五营养级 即鹰共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 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 若兔大量减少 鹰可以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 所以鹰不会大量减少 答案c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问题分析 1 能量来源分析 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各级消费者的能量一般来自上一个营养级 同化量 摄入量 粪便中所含能量 核心突破 2 能量去路分析 每个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 另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每个营养级生物一部分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中 每个营养级生物的遗体 粪便 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未利用能量 最终被分解者利用 因此 也可归为 2 流动特点的原因分析 1 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是不可逆转的 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 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3 三种生态金字塔的比较 易考明示 能量流动中的2个 比较 1 生态系统中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较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 摄入量是消费者摄入的能量 同化量 摄入量 粪便量 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 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 残骸一样 属于未被利用的那部分能量 2 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比较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 逐级减少 若以 营养级 为单位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 20 其计算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 能量利用效率 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 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营养级越多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因此食物链越短 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同时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 营养结构越复杂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命题预测 考向预测一生态金字塔的分析及应用 5 2014 天津卷 图a 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 生命物质总量 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低d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解题关键 解析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 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a项正确 营养级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群 而图a和b中的动 植物的种类不确定 无法判断两图中有几个营养级 b项错误 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c项错误 图b中人的数量明显多于植物的量 应有外界能量流入 d项错误 答案a 6 下图表示甲 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 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c 若甲和乙中玉米的数量相同 能量传递效率为10 且甲能养活10000人 则乙能养活500人d 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ddt 则甲中的人比乙中的人体内ddt低 解析对于一个个体来说 其从上一营养级获得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其摄入量及同化的比例 故a错误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 20 之间 与营养级高低没有联系 故b错误 假设每个人的能量为a 则甲图中玉米含有的能量为10000a 10 100000a 那么乙能养活的人数为100000a 10 10 a 1000 故c错误 ddt在食物链中具有富集现象 即营养级越高 体内含有的ddt浓度越大 甲中人处于第二营养级 乙中人处于第三营养级 故d正确 答案d 考向预测二能量流动特点及计算7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 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答案c 8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生x1过程的生物是具有叶绿体的生物b x3过程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有机物中的能量c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通过z2传递给分解者加以利用d 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x3 x2表示 解析能利用太阳能固定co2的生物包括没有叶绿体的蓝藻等原核生物 故a错误 x3表示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故b错误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通过z1传递给分解者加以利用 能量传递的效率为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例 故d正确 答案d 技巧点拨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技巧 1 食物网中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某营养级流向各食物链下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占该营养级的比例 即能量传递效率 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2 同一食物链不同环节能量传递效率往往不完全相同 不涉及 最多 最少 计算时不能按10 或20 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 如在食物链a b c d中 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 b c 若a的能量为m 则d的能量为m a b c 图示解读 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方法1 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第一营养级的生物 生产者 减少时 则将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 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 天敌 一方减少 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一条食物链中处于 天敌 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 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最后趋于稳定 3 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1 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 考虑方向和顺序为 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2 生产者相对稳定 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 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 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3 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 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 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 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 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连锁性发生变化 因为能量在食物链 网 中流动时只有10 20 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且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 所以该类连锁变化的规律是 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 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 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 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典例训练 1 2013 广东理综 下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 其中鱼a 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 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 将出现的情况是 a 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 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 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 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由于鲈鱼以鱼a 鱼b为食 鲈鱼产量增加 鱼a 鱼b两种土著鱼减少 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 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 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故a正确 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 不是竞争 故b错误 根据营养关系 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 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 故c错误 根据营养关系 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 故d错误 答案a 2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 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 甲 乙 丙 丁 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如下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 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 则会引起 a 甲 乙的种群数量增多 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 甲 乙 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 甲 乙的种群数量下降 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 甲的种群数量下降 丙 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 营养级越低 所占有的能量越多 反之 营养级越高 所占有的能量越少 据此可以推出加 乙 丙 丁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 丙 甲 乙 丁 由上述变化规律可知 乙种群数量的增加 则其前一营养级甲种群的数量必然下降 后一营养级丁种群的数量必然增加 而甲种群数量的下降必然会导致丙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d 营养级关系及能量流动1 不同的食物链示意图 图表解读 1 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 根据能量流动特点 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可判断出图示所表示的食物链 2 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 甲 乙 丁 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 丁 甲 乙 2 能量流动中的 拼图法 1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w1 被分解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a1 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1 c1 d1 而后一部分能量中 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 流向分解者的c1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 2 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即w1 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d2 拼回 第二营养级 则刚好等于d1 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再将d1 拼回 第一营养级 则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 可见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w1 所有生物的总能量之和都小于w1 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 3 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 或生物体 能量或重金属污染物调查结果表1 表2 1 表1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中a b c 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2 根据a b c d不同营养级所含能量多少和能量流动特点 可判断表1中的食物链是b d a c 3 表2是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 重金属污染物沿食物链随营养级增加逐级富集 因此 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 表2中的食物链是 典例训练 3 完成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问题 1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 e是生产者 共含有7 1 109kj的能量 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 3 108kj 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 a 2 84 108kjb 2 38 108kjc 1 41 109kjd 3 05 108kj 2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 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 5来自兔 2 5来自鼠 1 5来自蛇 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g体重 最少需要消耗植物 a 600gb 900gc 1600gd 5600g 3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a1 b1 c1 a2 b2 c2 d2 b 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 w1c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 a2 b2 c2 d2 d w1 d1 d2 解析 1 解题流程如下 2 设最少需要消耗植物xg 则x 20 2 5 20 2 20 2 5 20 2 20 1 5 20 3 900 g 3 由图可知 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w1 a1 b1 c1 d1 d1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d1 a2 b2 c2 d2 答案 1 b 2 b 3 c 4 某兴趣小组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 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 乙 丙 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种群的营养关系上看 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b 除甲种群外 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c 按照生物富集原理 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d 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 可能涉及甲 丁两个种群 解析根据表中食物链中的能量数据分析 乙为生产者 甲 丁两生物种群同化能量相近 不是捕食关系 而是竞争关系 它们都是初级消费者 丙是次级消费者 所以 它们之间能形成两条食物链 除乙种群外 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根据生物富集原理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 其体内的农药残留量越多 如题中的丙种群 答案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化学能 热能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高考体验 1 2012 海南高考 关于微生物的叙述 错误的是a 硝化细菌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是自养生物b 蓝藻虽然无叶绿体 但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 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d 大肠杆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 在细胞质中翻译 解析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氨等物质氧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利用该过程释放的能量合成自身的有机物 为自养生物 蓝藻是原核生物 没有叶绿体 但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 有氧呼吸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 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 没有核膜 转录和翻译同时在细胞质中进行 答案d 2 2014 海南卷 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 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在某一栎林中 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 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 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 蜥蜴和鸟 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 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解析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 第三营养级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 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 故选b答案b 3 2009 重庆卷 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h i j 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 j是未利用部分 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 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c 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解析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应该包括各h产生的co2总量和未利用部分的总和 a项错误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所以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b项正确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所以流向分解者的k不能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c d项错误 答案b 4 2010 山东高考 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 恒温动物的 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 哺乳动物的 值一般为10 20 c 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 值d 食肉哺乳动物的 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解析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 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 较少 其 一般低于变温动物 哺乳动物与其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 未获取量 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的 大小无法比较 越高 说明有更多的食入量转变成饲养动物的同化量 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量 答案c 5 2014 海南卷 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 分布有水鸟 藻类 芦苇等动植物 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 减少芦苇和藻类后 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 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 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解析一般春夏季水生生物种类较多 冬季较少 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a正确 芦苇和藻类属于生产者 减少芦苇和藻类后 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 b错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 c正确 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蛋白质等含n有机物 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d正确 答案b 6 2013 全国大纲 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 分别是鳙鱼 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 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 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 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 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 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 的种群数量 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 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 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 若池塘施肥过量 一段时间后 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 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 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 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 使水体变黑发臭 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解析 1 根据能量流动和种间关系的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