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工程软件市场部 施工组PKPM施工专业认证上机考试题2007年第1期网络计划专业认证上机考试题一、 网络计划软件上机考试题目试题一:1. 在横道图中(按网络计划附件1要求)输入文件中A区的所有工序以及所包含的定额及资源,工程的项目计划开工日期为2007-07-1,并按照施工工艺和总工期200d设置正确的搭接关系,保存为北京某小区工程进度计划.npl文件。2. 输出资金(综合人工或资金)资源图,并预览状态下调整为一页抓屏保存为“资金.bmp”,生成材料汇总表(按月统计)并导出为“材料汇总表.xls”文件。3. 输入自定义资源,取名为“劳动力”消耗数据曲线(从2007-07-01到2007-08-15,每15天为一相对时间,人数自定),并保存为“劳动力需求图.wmf”图片文件。4. 生成3道工序的合同、计划及实际进度对比图,并保存为“进度对比图.bmp”图片文件(三道工序的合同工期和实际工期自定,但要符合实际)。5. 生成进度前锋线和动态比较图(检查设置进度计划的时间点为2007-7-30),并保存为“进度前锋线.wmf”和“动态比较图.bmp”图片文件(自己设置不少于道工序的比较图,要求有超前和滞后的工作)。6. 将A区的施工进度计划工作复制为B区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对工程进度按“区域”(分为A区和B区)和按“阶段”(按附件标题分6个阶段)进行进行编码定义和设置,每每个阶段包括的工序按附件1要求设置,在编码方式显示状态下保存为北京某小区工程进度计划管理.npl文件,并将图形保存为“北京某小区工程进度计划管理.wmf”文件。试题二:1将试题一直接转化成双代号网络,并调整为最佳,要求单起单终,不能有过桥线(提示:如果在题一中的横道图设置了摘要工作可以将摘要工作去掉,但搭接关系和总工期不能改变)。2 将“进度前锋线.wmf”插入图片网络图中的适当位置,并调整在一张4的图纸中,将网络图形的前置距离设为“0.5”,将主要时刻设为“月”,样式“*年*月”计数为1,次要时间刻度设为“天”计数为4,根据图形需要设置2个特殊时间标尺段。3 将图形页边距统一设为1.0cm, ,标题高度1.2,双代号节点半径为8,线宽系数设为1.1,去掉网络计划图形的开始结束蓝线和垂直时间线。4 在网络图中将开始节点和结束节点设为里程碑节点,并在打印预览中将网络图形调整为一页(采用A4的图纸),以抓屏的方式将上述要求调整好的图形以“网络图打印.bmp” 为文件名进行保存。二、 施工平面图考试题目1、按照附件3“现场平面布置图(附件3).wmf”要求,在附件2的基础上绘制施工平面图,要求最后达到附件3效果的现场平面布置图.DWG图。施工技术上机考试题一、 新三维脚手架试题一: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1.5米;步距1.5米;立柱间距1.2米;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0.35米;脚手架起点标高0.00米;脚手架搭设总高度25米;双管立杆高度12米;脚手架排数3排;外接多边形边数6;连墙件布置形式2步2跨;缸管外径483.5的;布置方式为均匀布置;大、小横杆设置形式为小横杆在上,大横杆上的小横杆根数为两根。脚手架设计截面形式:层号底标高顶标高实体属性底面(球)半径顶面半径边(个)数第1层08圆锥55第2层814圆锥54第3层1425圆锥46附件设置:序号标高起始角终止角内半径外半径围栏高立柱间距1 200905.06.010.8要求:按上述参数设计脚手架;在立面上设置剪刀撑;保存施工平面图,一个立面图;保存材料统计结果。试题二:如图(附件 “新三维脚手架附件1”)所示钢管采用483.5的,钢管的横距为1.2米,脚手板自重标准值为0.15KN/m2,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为3 KN/m2,同时施工最上两层,图中红色圆圈表示此处脚手架与墙体连接。试计算该脚手架的安全性,并建立文件夹保存计算结果。 二、 基坑软件试题试题一:基坑长150m,宽为100m,实际槽深为12.5m,上部1 m采用放坡,放坡宽度1m,平台宽为零,下部桩锚支护的总体支护形式。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1.0,主动区附加均布荷载20KPa。设计桩径600mm,桩距1.2m,桩长16.5m,桩身混凝土C25。两层锚杆,一层锚杆-2.5 m,一层锚杆-6.5m,一桩一锚,入射角为15,锚索采用1860级钢绞线,杆体直径12 m m,锚杆的其它参数请详看软件中数值。计算该基坑的安全性,锚杆的长度及根数。(保存计算结果)地质情况:土层厚 度(m)重 度(KN/m2)粘聚力(kPa)内摩擦角()锚固体与土摩阻力(kPa)杂填土1.71801015素填土3.818101025粉土2.120.421.827.265粘土4.419.8351760粘土4.820.337.82160粉土4.720.5182765粉细砂2.81903060粘土5.820.14320.460卵石519040160试题二将“基坑附件1”中的基坑形式从autocad中导入。相关参数:排桩+内支撑,已知条件如下:1、 基坑深度: 10m;桩顶标高0.00m;侧壁重要系数:1.0;2、 土层参数:4层,土层厚度、内聚力、摩擦角、重度如下:杂土:h=3.8m; c=10.0 =18.5 =19.0粘土:h=7.2m; c=8.0 =16.5 =18.5粘土:h=5.0m; c=8.5 =13.5 =18.0於泥:h=12.0m; c=8.8 =14.5 =18.53、 荷载参数: 在主动区有满部荷载,荷载值为10KN/m2,作用标高0;4、 水参数:内侧水标高:-10.5m;外侧水:-2m。5、 桩参数:8001000,嵌固深度5.6m。6、 支撑参数:3层,标高分别为0、-3m和-6m;梁定义:边梁为600*800,内梁为500*500;混凝土柱800,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计算分析其构件受力情况:绘制梁每个工况的弯矩、剪力图、位移图;得到最大弯矩、剪力、位移;得到桩的弯矩、变形图;梁与桩的配筋详图。三、 施工安全计算软件考试题目试题1:根据下面工程的条件进行脚手架计算某南方地区工程框架结构,地上15层,一层为4.5层高,以上为标准层,每层层高为3m,女儿墙高0.8m,室外地坪标高为-0.5m.按照南方常用作法进行施工。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双排脚手架进行结构施工(二层施工层)。施工层每一层铺设竹串片脚手板和栏板一层。网目密度为2300目/100cm2,脚手架采用483.5钢管搭设。连墙件的连墙杆与脚手架用钢管相同,连墙杆与脚手架的连接、连墙杆与建筑物的连接采用扣件连接,连墙布置二步三跨,脚手架搭设尺寸为:立杆横距1.05m,立杆纵距1.2m,步距1.5m,脚手架内侧距外墙0.3m,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有2根横杆。立杆下用截面20050mm,木垫板通长铺设。地基土为粘性土。地基承载力为240KN/M2,施工地区为基本风压0.45KN/M2,大城市市区,地面为C类地区。1.对上面的一个工程的外架进行计算;生成计算书;名称统一为落地式脚手架; 2.基本条件同上,假设从一层楼板上面开始选用悬挑脚手架。水平支撑梁悬挑3.0m,锚固长度为2.0m,墙支点为铰接,不布置钢丝绳和支杆,设计并计算选用多大的槽钢满足要求。 要求:保存计算书,名称统一为悬挑脚手架槽钢.试题2:模板安全计算 某一工程在3月份进行工程施工,模板工程准备采用胶合板,现施工环境温度为20,工程现场施工用木方为50*100mm的,混凝土施工采用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入模温度实测为25,浇筑速度为2.5m/h,由于运输时间较长,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泵送混凝土坍落度2001、 现场有一大截面梁,尺寸为1600*1400的大梁,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面试秘籍与模拟题详解
- 2026届四川省德阳市重点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电力行业电网公司技术岗位预测试题集
- 2025年旅游行业公共卫生管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桌面裁判培训知识课件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环境与人员保护)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 2025年招聘面试官进阶课程后勤管理面试题解析与实战模拟
- 2025年健康管理师面试技巧试题及答案
- 河南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法律法规)测试题及答案一
- 旅游行业导游培训制度与措施
- 初二学生入学教育
- 九年级《开学第一课》课件
- 数据标注培训课件
- 《视觉表现技巧》课件
- 五社联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 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 车间5S现场管理标准图
- 《高压开关柜》课件
- 装配钳工高级试题(附答案)
-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2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