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案.doc_第1页
黄鹤楼送别教案.doc_第2页
黄鹤楼送别教案.doc_第3页
黄鹤楼送别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云师大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小学部五年级 刘树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引领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3、送别诗拓展,引领学生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进行引导、探究,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古诗的意思和意境,感受话别的的情景。教学难点:品读文诗,深入体会意境和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课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特殊的文体:“文包诗”黄鹤楼送别(板书),齐读一遍课题。2、“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分组出示,指名读,齐读。)看来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都很好,真棒!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你的一句话里包含的信息要完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指名表述,板书:李白 孟浩然)(引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出示全诗,指名读,学生齐读)二、扣诗设疑,激发自主探究兴趣过渡:李白的这首诗,现在已是广受人们的称赞和传诵了,文中用一个成语形容叫(脍炙人口),“脍”和“炙”原本都是人们喜欢吃的食物,现在用来形容诗文,可见它是多么受人称赞的好诗呀!1、“看着这首诗,你有些什么疑问?或者说你想通过学习知道些什么?”(指名设疑,适当点拨)“是呀!老师最想问的还有整首诗是什么意思?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师: “文包诗”的特点是文中有诗。只要认真学习课文,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学习课文,师巡视指导。)三、品味语言,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告诉老师,送别时间是(暮春三月)(课件出示)课文用哪些词来形容?(指读,出示: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再读);送别地点黄鹤楼(出示),怎么形容?(出示: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朗读);这时的长江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还能看到(出示:一江春水 浩浩荡荡 流向天边,指读)。自己再读一读这些词,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体会)是呀,多么美丽的黄鹤楼春景图呀!谁愿意来给我们朗读这幅图?(出示黄鹤楼春景图,朗读)2、“就在这宏伟壮观的黄鹤楼上,在这美丽的暮春三月,年轻的李白正在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补充资料:孟浩然年长李白12岁,诗名早已誉满天下。公元725年,李白带着自己的诗稿特地去湖北襄阳拜访孟浩然,孟浩然看后大加赞赏,并留他住了10多日,两人一起饮酒作诗,游山玩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了挚友。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相会。“来到黄鹤楼上,李白和孟浩然在有心思欣赏美景吗?(没有)那他们在做什么?”(指读,分析,再读) 板书:(藏)依依惜别3、朗读人物对话,感悟“依依惜别”。(1) “藏,是藏不住的,友人还是要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这时候喝酒,有些什么意义呢?(指名说,补充:情意深,敬意)举着饱含浓浓情意的酒杯,李白会说什么呢?又会怎么说呢?(指名读李白的话)”(2)“从李白的语言中,你读懂了些什么?”(指名交流感悟:不舍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敬仰孟夫子:“夫子”是古人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您:一连用了六个“您”,看出他对孟浩然的敬仰;称之为:兄长和老师。)“谁能用你的朗读声来表达此时李白的心情吗?”(指名读,具体评价)(3)师:孟浩然听到这样依依不舍,甚至有些伤感的话,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指名读孟浩然的话) “孟浩然的话,你又读出什么样的情感呢?”(指名分析感悟)提示:(诗句),这是对李白的安慰,同时也是一种祝福,祝福彼此的友情永世不绝。好一个永世不绝!此句是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友谊比作这长江的波涛)既是说长江之水永世不绝,更是说他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板书:友谊长存)“谁又能通过朗读来表达此时孟浩然的心情呢?”(指名读,具体评价)(4) “此时,两个好朋友正在借酒话别。这一杯酒饱含浓浓的情意,饱含着离别时的依依不舍,饱含着李白深深的敬意,也饱含着孟浩然真情的祝福。让我们再次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再次朗读他们的对话。男同学读李白的话,女同学读孟浩然的话。(师生分角色朗读。)(5)小结:“假装仰望蓝天白云,假装远眺江景,都无法藏住依依惜别之情,借酒话别,每一句都隐藏着不舍与祝福,两人的情意是如此深厚。”3、升华感情,以悟促读。(1) “然而,情再深,意再浓,一杯酒终究还是留不住孟浩然离去的脚步,友人就要远去,李白送到岸边,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依依站立的,不仅是杨柳,还有站在岸边的李白,他内心的丝丝依恋就如同那随风摇曳杨柳;在李白心中,飞得高高远远的,不仅是沙鸥,还有远行的友人,渐行渐远。“友人登上了远行的小船,(引读)孤帆远影碧空尽,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生读,课件出示文段。)“知道什么叫伫立吗?伫立的近义词是站立,是长时间的站立的意思。李白站了多长时间呢?(直到孟浩然的船走了,看不见了,还站着。)古时候的船,靠人划,靠风吹,速度慢,长江又很开阔的,能看得老远。李白一直站着,站着,直到船的影子都看不见,他还站着、站着 “李白站在江边做什么?是在欣赏江上美景吗?是在仰望蓝天白去吗?是在凝视,在目送孟浩然的船远去。“凝视,意思是什么?专注地看。李白看什么?先是看孟浩然,再是看孟浩然的船。孟浩然的人和船都不见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了,他还在看,还在凝视,凝视着滚滚江水 “李白长时间地站着,聚精会神地看着,目送好友的离去。可谓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 “这个省略号,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空间。那一江春水就如同李白和孟浩然他们的情意一般,浩浩荡荡,永世不绝。此时,如果你是李白,你心里会想什么,会说什么?请提起笔来,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写话感悟)(5) (指名交流,评价)“李白肯定和你们想的一样,带着这样的情感,你能像李白一样,深情地吟诵这一首诗吗?(出示,指名读,指导朗读)(6) “是呀!烟花含情,孤帆载意,滔滔江水载走了孟浩然,也载走了李白满腔的思念。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随即吟出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起来朗诵一遍整首诗。”(一齐朗诵)四、拓展积累,迁移运用(根据教学时间,灵活发挥)1、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面对不同的对象,送别诗是不同的。即便都是李白写的也是如此,让我们来看看。(1)“第一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赠汪伦。”(出示,齐读。)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好友汪伦前来为李白送行时,李白写下的送别诗。一半叙事,一半抒情。对比桃花潭水的深湛,道出 “不及汪伦送我情”,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2)第二首是送友人(课件出示,齐读。)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虽感伤别离,却不使人灰心、颓废。”2、当然,还有大诗人孟浩然的送朱大入秦,更是与众不同。(出示)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分别之时互赠宝剑,以示友人之间的一片真心。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