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消防安全及应急处理.doc_第1页
液化天然气消防安全及应急处理.doc_第2页
液化天然气消防安全及应急处理.doc_第3页
液化天然气消防安全及应急处理.doc_第4页
液化天然气消防安全及应急处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液化天然气消防安全及应急处理程序指引目录1.目的12.适用范围23.液化天然气之特性34.液化天然气之危害65.防火安全相关设计要求116.站场一般设置的消防安全设备187.个人防护设备248.义务消防队269.预防意外事故发生2710.意外事故的控制及处理30此作业指引可在作业负责人判断下作适当的变更。作业指引乃根据出版时最充份之资料撰写,但将会随着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公司相关政策、守则、规定等变动时作出适当的修订。作业指引是以改版或发出修订附页的方式作出修订。使用指引的人士应确定持有最近期的修订附页或版本。精品文档1. 目的1.1 本指引旨在为国内合资公司提供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液化天然气之处理,运送及储存之防火安全管理及紧急事故之处理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包括液化天然气之特性及危害,工程项目中液化天然气之相关安全设计、施工及操作之安全要求,相应的安全及防火设施,液化天然气泄漏处理方法等。本指引主要参照国内有关液化天然气场站之设计规范及标准,结合国外通用的液化天然气安全标准编制。1.2 我们祈望本指引之内容,能为各合资公司在液化天然气项目之防火安全管理更加完善。2. 适用范围2.1 本指引适用于国内合资公司对液化天然气储罐、管道设施、气化站等生产运营中之消防安全设施及应急处理程序。2.2 本指引为了让员工了解液化天然气场站的各个环节存在之危险、危害因素,以及相应的安全、消防设施之应用,持续改善国内合资公司对液化天然气场站的防火安全管理,并对处理液化天然气站紧急情况或事故作出指引。2.3 本指引中之防火安全及事故处理建议未能完全包含所有,但从基础作为起点,使各合资公司人员,得到基本对液化天然气安全管理之要求及认识,从理论到操作,不断加深及增加防火安全知识,使各员工养成有良好之安全意识及有效地运用安全工作规程,令各合资公司人员在工作中更加安全及有效,使各合资公司之营运及资产不断增加。2.4 对于液化天然气储罐、管道设施、气化站等工程项目之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生产运营等要求,请参照港华投资工程部之LNG气化站设计、施工及运行指引。3. 液化天然气之特性3.1 液化天然气的一般数值3.1.1 纯天然气是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其主要之组分以甲烷为主。组分中可能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氢气等通常存在于天然气中的其它气体。3.1.2 天然气成份:甲烷99% 85%乙烷5% 0.1%丙烷3% 0%丁烷 1% 0%氢气3% 0.5%液化天然气是一种液态状况下之天然气。 3.1.3 液化天然气物理数值:沸点- 162C - 160C熔点- 182C - 178C蒸发压力47.1 bar (- 63C)蒸发密度0.56 0.62 (16C)比重0.425 0.455 (- 162C)分子重量16.1 18.3闪点- 188C爆炸极限5% 15%着火点650C燃烧热量13060 kcal/kg膨胀率1:625雾化热量122 kcal/kg3.2 液化天然气一般特性3.2.1 液化天然气是一种低温液态状况之天然气体,由气态状况之天然气在大气压力中降低温度至负160C而形成。3.2.2 液化天然气加温后蒸发,其体积会膨胀六百倍,转化回气态之天然气。3.2.3 液化天然气之蒸发气是不含毒性的,但大量液化天然气之蒸发气会引致空间中之氧气含量下降,形成一个令人无法正常呼吸之空间及引致窒息。3.2.4 如液化天然气之蒸发气在泄漏时给点燃着火,是不会导致爆炸的。但液化天然气之蒸发气在密闭空间中之浓度达致5% 15%时,而遇到火种点燃,便会产生爆炸。3.2.5 液化天然气,石油气及汽油之比较:液化天然气石油气汽油毒性冇冇有致癌性冇冇有可燃性有有有形成蒸发气云雾有(在特定环境)有有窒息性有(在密闭空间)有(在密闭空间)冇闪点- 188C- 104C- 45C沸点- 161C- 42C32C爆炸极限5% 15%2.1% 9.5%1.3% 6%储存压力大气压力加压大气压力3.2.6 液化天然气及丙烷之物理数值比较:液化天然气丙烷着火点650C590C爆炸极限5% 15%2% 10%燃烧热量13060 kcal/kg12500 kcal/kg沸点- 161C- 42C比重0.42 1.5膨胀率1:6251:275雾化热量122 kcal/kg85 kcal/kg4. 液化天然气之危害4.1 翻滚现象4.1.1 翻滚现象常在液化天然气输送入储罐内时发生,储罐内液化天然气长期静止,输送入储罐内之液化天然气不断之流动,在不同之环境下,两种液化天然气有不同之温度及结构,输送入储罐后液化天然气会形成分层现象,出现两层不同密度的液体层,下层密度大于上层密度。4.1.2 当上层之液化天然气受外界热量传入的影响,在储罐内密度上升及开始蒸发,产生气态之天然气,使罐内压力急剧上升,下层液化天然气吸收了上层液化天然的热量,温度上升及密度下降,下层液化天然气承受上層之壓力,出现对流及自我翻滚之情况。4.1.3 如储罐没有设置安全放空或回收系统,两层液化天然气在各自蒸发及自我翻滚之情况下,两层液化天然气密度拉近,做成气态之天然气不断增加,罐内温度及压力不断增高及过快,储罐及喉管因而超压破裂。4.2 不受控制之泄漏及意外排放4.2.1 液化天然气经过气化处理或自然吸热气化即得到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具有低温、易挥发和易燃易爆的特性。泄漏的液化天然气很容易挥发,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具有爆炸性。4.2.2 在不受控制下,液化天然气在泄漏或意外排放时,是非常危险的,液化天然气会迅速蒸发及利用四周环境物体或空气进行加温及吸收热能,天然气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会以喷射方式在大气中蒸发,其体积会膨胀大约六百倍。4.2.3 不论液化天然气在储罐、喉管或设施中泄漏,开始蒸发时天然气之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其半液态及半气态天然气会在地面形成一个流动层,天然气会因环境向低处流动,同时天然气仍处于低温状态,周围大气中的水蒸气因低温被冷凝成“白色雾团”。4.3 低温4.3.1 由于液化天然气在泄漏或意外排放中,以致蒸发转化为天然气时,其温度还处于低温之状态,天然气之低温温度及危险性,会使外围相关设备遇冷收缩、变脆性或断裂,从而损坏设备做成更大之破坏或洩漏。4.3.2 其低温之温度,也会使外围之操作者,做成皮肤和呼吸系统低温灼伤及身体温度过低之后果。4.3.3 工作人员低温冻伤的初步处理。 若工作人员因接触低温受伤,其受伤部位皮肤冻结出现冰结晶时,建议处理措施如下:l 首先使冻伤员工尽快脱离低温环境;l 清除任何会阻挡冻伤部位空气流通的衣物;l 迅速把身体冻伤部位浸泡在水浴中,水浴的水温应不低如410C但不高于460C。切勿以热风干形式作冻伤处理。与此同时,应立即安排车辆把受冻伤员工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及治疗;l 如员工身体因大面积或过度暴露于低温中而导致全身体温骤降,应先立即把员工送往医院后,才作全身水浴解冻,因为过程中员工可能会出现其它异常反应;l 被冻结了的皮肤组织不会感觉痛楚并会呈现像蜡质的浅黄色。当皮肤组织解冻后,便会感到痛楚、肿胀和非常易受感染。所以若意外发生在现场或受伤员工不能立即被送往医院时,便不应进行快速的解冻。解冻过程一般需要15到60分钟,并且应一直持续到呈浅蓝色的皮肤转为粉红色为止;l 如果被冻结了的皮肤组织在得到处理前已经结冻,这样就不需要再进行解冻,并且应以医用消毒沙布覆盖受伤部位;l 禁止受伤员工喝酒和抽烟,因为喝酒和抽烟会降低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4.4 天然气云雾4.4.1 由于天然气蒸发后膨胀及形成白色雾团,使到事故现场视野不清。液化天然气迅速蒸发后,降至某一固定的蒸发速度,当温度上升到大约负110C以上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温度上升过程中形成了密度小于空气及大体积的“白色天然气云团”, 然后再进一步与空气混合过程完全气化后向天空中随风飘散,做成大面积或远距离之影响。4.5 窒息性4.5.1 大量液化天然气之蒸发气会引致空间中之氧气含量下降,形成一个令人无法正常呼吸之空间。天然气是一种“单纯窒息性”气体,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可引起受伤或死亡。空气中天然气浓度达到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4.6 物理爆炸4.6.1 当大量之液化天然气泄漏及接触到常温之液体,由于液化天然气处于低温状态,泄漏之液化天然气在常温之液体中,高速吸热及膨胀,产生巨大噪声的冷爆炸及高庒气流。4.7 点燃及爆炸4.7.1 天然气属一级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险性,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5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极易燃烧、爆炸,并且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与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4.7.2 泄漏及膨胀后之天然气云雾,可随风扩散到十数公里外,当天然气爆炸级限达致5%15%时,而天然气云雾又遇到火种时,天然气云雾便会点燃及引爆,做成云雾爆炸,爆炸同时会产生高压气流及高热,做成人命及财产损失。4.7.3 泄漏之液化天然气,当遇到火种点燃时,会回燃至泄漏点,做成池状式火灾。4.7.4 由于火焰会引发泄漏之液化天然气快速蒸发及燃烧,同时燃烧天然气会产生高辐射热及高速燃烧,使到外围之设施受热烧毁,做成重大财物损失。5. 防火安全相关设计要求 5.1 中国国家规范5.1.1 GB50016 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2 GB50028 200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5.1.3 GB50057 94 (2002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1.4 GB50140 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5.1.5 GB50183 2004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5.1.6 GB50196 93 (2002年版) 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1.7 GB50347 2004 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1.8 GB50351 2005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5.1.9 GB/T20368 2006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5.2 外国国家标准5.2.1 AS3961 2005 Australian Standard: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5.2.2 BS EN 1160:1997 Installations and equipment for liquefied natural gas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5.2.3 BS EN 1473:1997 Installations and equipment for liquefied natural gas Design of onshore installations5.2.4 CH.IV International:Introduction To LNG Safety 2003 Edition5.2.5 IChemE LNG Fire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5.2.6 NFPA 59A :Liquefied Natural Gas5.3 国家规范中之强制性条文5.3.1 根据GB50183之第八章8.3.1节,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道、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应满足水质、水量、水压、水温要求。当利用天然水源时,应确保枯水期最低水位时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并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处理达标的油田釆出水能满足消防水质、水温的要求时,可用于消防给水。5.3.2 根据GB50183之第十章10.2.2节,液化天然气站址应远离大型危险设施(例如,化学品、炸药生产厂及仓库);大型机场(包括军用机场、空中实弹靶场等);与液化天然气站址无关的输送易燃气体或其它危险流体的管线;运载危险物品的运输线路(水路、陆路和空路)。5.3.3 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的液化天然气储罐、集中放散装置的天然气放散总管与站外建及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可参考GB50028之第九章9.2节之表9.2.4及表9.2.5。5.3.4 根据GB50028之第九章9.2.10节,液化天然气储罐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相邻储罐直径之和的1/4,且不应小于1.5m;储罐组内的储罐不应超过两排。储罐组四周必须设置外围封闭的不燃烧体实体防护墙,防护墙的设计应保证在接触液化天然气时不应被破坏。防护墙内的有效容积应对因低温或因防护墙内一储罐泄漏着火而可能引起防护墙内其它储罐泄漏,当储罐采取了防止措施时,容积不应小于防护墙内最大储罐的容积。当储罐未采取防止措施时,容积不应小于防护墙内所有储罐的总容积。防护墙内不应设置其它可燃液体储罐。严禁在储罐区防护墙内设置液化天然气钢瓶灌装口。容积大于0.15m的液化天然气储罐(或容器)不应设置在建筑物内。任何容积的液化天然气容器均不应永久地安装在建筑物内。5.3.5 根据GB50028之第九章9.4.13节,储罐进出液管必须设置紧急切断阀,并与储罐液位控制连锁。5.3.6 液化天然气气化器或其出口管道上必须设置安全阀,安全阀的泄放能力应满足GB50028第九章之9.4.16节之要求。5.3.7 根据GB50028之第九章9.5.5节,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生产区防护墙内的排水系统应采取防止液化天然气流入下水道或其它以顶盖密封的沟渠中的措施。5.3.8 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的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52”二级负荷”的规定。5.3.9 根据GB50351之第三章3.1.5节,每一储罐组的防火堤、防护墙应设置不少于两处越堤人行踏步或坡道,并设置在不同方位上。防火堤内侧高度大于等于1.5m时,应在两个人行踏步或坡道之间增设踏步或逃逸爬梯。隔堤、隔樯亦应设置人行踏步或坡道。5.4 国家规范中相关之防火安全条文5.4.1 根据GB50183第五章5.3.2节及第六章6.6.2节之建议,液化天然气储罐组四周应设环形消防车道,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出口与其它车辆车道连通。5.4.2 根据GB50183第五章5.3.2节之建议,液化天然气储罐组消防车道与防火堤的外坡脚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液化天然气储罐中心与最近的消防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80m。消防车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m;一,二,三级油气站场消防车道转湾半径不应小于12m。5.4.3 根据GB50183第十章10.4.5节之建议,储存总容量大于或等于265 m的液化天然气罐组应设固定供水系统。根据GB50183第八章8.5.7节之建议,液化天然气储罐区总容量小于220 m或单罐容量大于50m的储罐或储罐区,连续供水时间可为3小时;其它罐或储罐区应为6小时。5.4.4 根据GB50183第八章8.3.3节之建议,消防给水管网应环状设置,环状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消火栓数量不宜超过5个。根据GB50183第八章8.3.5节之建议,选用高压消防供水时,消火栓的出口水压应满足最不利点消防供水要求。选用低压消防供水时,消火栓的出口压力不应小于0.1MPa。根据GB50183第八章8.5.9节之建议,固定消防冷却水管道的设置,当储罐容量大于400 m时,供水竖管不宜少于两条,均匀布置。消防冷却水系统的控制阀应设于防火堤外且距罐壁不小于15m的地点。控制阀至储罐間的冷却水管道應設过滤器。根据GB50183第八章8.8.2节之建议,消防泵房的位置应保证启泵后5分钟内,将泡沫混合液和冷却水送到任何一个着火点。5.4.5 根据GB50183第八章8.3.4节之建议,宜选用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在防火堤与消防道路之间,距离路边宜为15m,并有明显标志。5.4.6 根据GB50183第八章8.3.5节之建议,每个消火栓的出水量按1015L/s计算,液化天然气储罐区四周应设置消火栓数量不应少于4个,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60m。消火栓给水炮供水时,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三个出口,其中一个直俓为150mm或100mm,其它二个直俓为65mm的栓口,给水炮供水时,消火栓旁应设有水带箱,箱内应配置26盆直俓65mm、每盆长度20m的带快速接口的水带和2支入口直俓65mm、喷嘴直俓19mm水炮及1把消火栓匙,水带箱距消火栓不宜大于5m。5.4.7 根据GB50183第八章8.5.1节之建议,液化天然气储罐区应配置移动式干粉等灭火设施。根据GB50183第十章10.4.7节之建议,扑救液化天然气储罐区和工艺装置内燃气体、可燃液体的泄漏火灾,宜釆用干粉灭火。需要重点保护的液化天然气储罐通向大气的安全阀出口管应设置固定干粉灭火系统。5.4.8 根据GB50183第八章8.5.2节之建议,液化天然气储罐区总容量大于50m或单罐容量大于20m时,应设置固定式水喷雾或水喷淋系统和辅助水枪(水炮);总容量不大于50m或单罐容量不大于20m时,可设置半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根据GB50183第八章8.5.3节之建议,液化天然气储罐区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时,其消防用水量应按储罐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用水量与移动式水炮用水量之和计算;设置半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时,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根据GB50183第八章8.5.8节之建议,储罐选用水喷雾固定消防冷却水系统时,喷头应按储罐的全表面积布置,储罐的支撑、阀门、液位计等,均宜设喷头保护。根据GB50028第九章9.5.1节之建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的用水量应符合对着火罐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应小于0.15L/s*m,保护面积按其表面积的计算;距着火罐直俓1.5倍范围内的邻近罐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应小于0.15L/s*m,保护面积按其表面积的一半计算。根据GB50028第九章9.5.3节之建议,辅助水炮或水炮用水量应按储罐区内最大一个储罐用水量计算(罐区总容量小于500m、单罐容量小于或等于100m时,水量为20L/s)。5.4.9 根据GB50183第十章10.4.6节之建议,液化天然气站场应配有移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液化天然气储罐总容量大于或等于3000m的站场,集液池应配固定式全淹没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并应与低温探测报警装置联锁。5.4.10 根据GB50183第十章10.3.3节之建议,液化天然气储罐区内均应配有集液池。补充资料: 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集液池上部的边缘建议以向外倾斜(见下图)作设计,以便高倍数泡沫更有效覆盖集液池的液化天然气。在国外的实际经验中,一些液化天然气站的集液池采用了以下大小:- 10平方米(表面面积) x 1.2米(深)- 65平方米(表面面积) x 1.2米(深)- 45平方米(表面面积) x 2.4米(深)补充资料来源: 液化天然气消防与紧急情况反应(IChemE LNG Fire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5.4.11 根据GB50183第六章6.6.11节之建议,液化天然气储罐区内应设连续检测可燃气体浓度的探测报警装置,并在四周设置手动报警按钮,探测和报警信号引入值班室。5.4.12 根据GB50183第十章10.4.3节之建议,装置区、罐区以及其它存在潜在危险需要经常观测处,应设火焰探测报警装置,并配备适量的现场手动报警按钮;应设连续检测可燃气体浓度的探测报警装置。装置区、罐区、集液池以及其它存在潜在危险需要经常观测处,应设连续检测液化天然气泄漏的低温检测报警装置。5.4.13 根据GB50183第十章10.4.3节之建议,探测器和报警器的信号盘应设置在其保护区的控制室或操作室内。5.4.14 根据GB50183第十章10.4.8节之建议,液化天然气设施应配有紧急停机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切断液化天然气、可燃液体、可燃冷却剂或可燃气体源,能停止导致事故扩大的运行设备。该系统应能手动或自动操作,当设自动操作系统时,应同时具有手动操作功能。5.4.15 根据GB50183第十章10.4.9节之建议,站内必须有书面的应急程序,明确在不同事故情况下操作人员应采取的措施和如何应对,而且必须备有一定数量的防护服和至少两个手持可燃气体探测器。6. 站场一般设置的消防安全设备6.1 消防给水系统6.1.1 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有:消防水池;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泵;消火栓;消防冷却水系统;水喷淋系统;水喷雾系统;水幕墙;水帘系统等。6.2 常用于液化天然气之消防系统及器材6.2.1 消防系统包括有:消防水炮;固定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流动式高倍数泡沫发生器;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等。6.2.2 消防器材包括有:水带;水枪;大型干粉灭火器;手推型干粉灭火器;手提式型干粉灭火器等。6.3 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可联动消防给水系统,系统包括有:手动报警器;自动报警系统;警铃;消防控制屏等。6.4 泄漏报警装置泄漏报警装置可联动自动报警系统或消防给水系统,装置包括有:燃烧气体传感器;烟雾传感器;高温传感器;低温传感器;火焰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紫外光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该系统的报警信号应传送到控制中心作监控。6.5 紧急切断装置液化天然气设施应配有紧急切断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切断液化天然气、可燃液体、可燃冷却剂或可燃气体源。紧急切断系统应设计能实现在控制中心作远程控制的要求。6.6 放散装置液化天然气设施及储罐,应装置有放散装置及管道,作为排放超压的天然气。液化天然气集中放散装置的汇集总管,应经加热将放散物加热成比空气轻的气体后方可排入放散总管;放散总管管口高度应高出距其25m内的建、构筑物2m以上,且距地面不得小于10m。6.7 液化天然气加臭装置液化天然气气化后向城镇管网供应的天然气应进行加臭,加臭量应符合GB50028第三章3.2.3条的规定。6.8 管道止回阀液化天然气卸车口的进液管道应设置止回阀。6.9 液位计装置液化天然气储罐应设置两个液位计,并应设置液位上、下限报警和连锁装置。6.10 压力表装置液化天然气储罐应设置压力表,并应在有值班人员的场所设置高压报警显示器,取压点应位于储罐最高液位以上。6.11 防爆炸电力装置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爆炸危险场所的电力装置设计,应符合GB50058的有关规定。6.12 防雷及防静电装置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的防雷和静电接地设计,应符合GB50057的有关规定。7. 个人防护设备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为员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安全及风险管理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7.1 日常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7.1.1 防静电工作服。7.1.2 防静电安全鞋。7.1.3 安全帽。7.1.4 防化学品 / 隔冷防护手套。7.1.5 安全护目镜。7.1.6 手持可燃气体探测器。7.2 紧急情况下防护用品参加应急活动的职工,应配备必要的劳保工作服和设备。7.2.1 消防战斗服7.2.2 防火头盔7.2.3 消防水靴7.2.4 消防安全带7.2.5 救生绳7.2.6 消防防护手套。7.2.7 正压式全面型自携式呼吸防护器7.2.8 防水及防爆手电筒7.2.9 手持可燃气体探测器7.2.10 防火隔热服8. 义务消防队8.1 成立义务消防队为了加强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承建商、客户及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合资公司应成立义务消防队。8.1.1 义务消防队之工能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消防知识和消防技能培训,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及消防知识的宣传。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开展消防安全巡查,发现火灾隐患,积极整改,对职责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汇报本部门领导和风险管理部。工作过程中发现火险、火灾,必须及时报警和通知公司相关领导,并积极参加火灾扑救工作。协助公司风险管理部做好火灾事故的调查。9. 预防意外事故发生由于液化天然气发生意外事故之破坏力很大,事故发生时,对人命之伤亡、设施之毁坏,会做成重大的损失;事故发生后,对受伤人员之协助、设施之复修、生产力之复原,对合资公司都做成很大的负担。所以各液化天然气站场,必须有预防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从而减少合资公司之损失。9.1 站场设计9.1.1 站场之平面布置,防火间距,应符合规范之要求。9.1.2 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场所和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9.1.3 储罐组不宜紧靠排洪沟布置,储罐宜布置在站场地势较低处,应采取有效的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9.1.4 液化天然气储罐区邻近江河、海岸布置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泄漏液体流入水域。9.1.5 生产区不应种植含油脂多的树木,宜选择含水份较多的树稚。工艺装置区、储罐组与其周围的消防车道之间,不应种植树木。9.1.6 储罐组防火堤或防护墙内严禁绿化。站场内的绿化不应妨碍消防操作。9.1.7 天然气密闭隔氧水罐和天然气放空管排放口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非防爆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m。9.1.8 建站地区及与站场间应有全天候的陆上通道,以确保消防车辆和人员随时进入和站内人员在必要时安全撤离。9.2 预防及监测设施9.2.1 设置监测及火灾报警系统,可及时准确地探测可能发生的气体泄漏及火情。9.2.2 低温传感器及氧气传感器,能有效地发现天然气之初期泄漏。9.2.3 紫外光传感器及红外线传感器,能有效地探测液化天然气云雾在环境中形成。9.2.4 燃烧气体传感器,能有效地发现可燃气体的积聚。9.2.5 烟雾传感器,用以监察物体燃烧时发出之烟雾,而发出警报。9.2.6 高温传感器及火焰传感器,能有效地监察天然气之燃烧。9.2.7 自动及手动报警系统,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可实时通报有关单位,作出支持及控制,使事故不致扩大。9.2.8 视像监察系统,能不断监察站场内之安全及事故的发生,将事故现场的情况实时传送到控制中心当中,作出有效的控制。10. 意外事故的控制及处理10.1 液化天然气泄漏的特点10.1.1 液化天然气经过气化处理或自然吸热气化即转化回气态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具有低温、易挥发和易燃易爆的特性。泄漏的液化天然气很容易挥发,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具有爆炸性。10.1.2 在不受控制下,液化天然气在泄漏或意外排放时,是非常危险的,液化天然气会迅速蒸发及利用四周环境物体或空气进行加温及吸收热能,天然气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会以喷射方式在大气中蒸发,其体积会膨胀多达六百倍。10.1.3 不论液化天然气在储罐、喉管或设施中泄漏,开始蒸发时天然气之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其半液态及半气态天然气会在地面形成一个流动层,天然气会因环境向低处流动,同时天然气仍处于低温状态,周围大气中的水蒸气因低温被冷凝成“白色雾团”。10.1.4 液化天然气是低温深冷储存,它的泄漏与一般液化烃有所不同。液化天然气一旦从储罐或管道中泄漏,一小部分立即急剧气化成蒸气,剩下的泄漏到地面,沸腾气化后与周围的空气混合成冷蒸气雾,在空气中冷凝形成白雾,再稀释受热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10.2 液化天然气泄漏的控制10.2.1 减少及停止泄漏l 如液化天然气在喉管或组件泄漏时,我们须利用紧急关闭装置或系统,将泄漏源之天然气泄漏减少及制止,从而减少事故引发之灾害。l 如储罐因受压或损毁,导致液化天然气泄漏时,我们须将储罐之压力降低,再将罐内之液化天然气转运或排空,减少火灾或爆炸之危险。10.2.2 控制火源l 在意外事故发生时,扑灭任何明火及热源和火源,以降低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10.2.3 保护设施l 在意外事故发生时,我们必须启动相应的防火保护装置或系统,对储罐,组件及喉管作出适当之保护。10.2.4 收集泄漏之液化天然气l 站场应设置壕沟系统及集液池,用以收集泄漏后之液化天然气,壕沟系统将泄漏后之液化天然气引导至集液池中,集中处理。l 由于液化天然气很容易挥发,所以集液池之表面面积应尽量小,同时启动高倍数泡沫系统,将收集后之液化天然气覆盖,减低液化天然气之挥发速度,避免燃烧、爆炸。10.3 控制液化天然气火灾10.3.1 设施降温l 泄漏之液化天然气,当遇到火种点燃时,会回燃至泄漏点,做成池状式火灾。l 由于火焰会引发泄漏之液化天然气快速蒸发及燃烧,同时燃烧天然气会产生高辐射热及高速燃烧,使到外围之设施受热烧毁。l 我们可利用喷淋系统、水炮、水冷却系统、水幕墙系统、水帘系统等,对液化天然气火灾外围设施,进行降温及隔离保护。10.3.2 控制火势l 由于液化天然气火灾与一般火灾有较大差别,一般常用的灭火方法,对液化天然气火灾没有效果。l 我们须将泄漏源之天然气泄漏减少及制止,再行扑灭火灾。如泄漏源未能停止泄漏,便不应扑灭火灾,因火灾扑灭后而又未能停止泄漏液化天然气,泄漏之液化天然气云雾可能引发更大的危险及灾害。l 当液化天然气接触到常温之液体,由于液化天然气处于低温狀态,泄漏之液化天然气在常温之液体中,高速吸热及膨胀,产生巨大噪声的冷爆炸及高庒气流。我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