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过程控制标准化.doc_第1页
印刷过程控制标准化.doc_第2页
印刷过程控制标准化.doc_第3页
印刷过程控制标准化.doc_第4页
印刷过程控制标准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刷过程控制标准化项目实施方案北京合众汇鑫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九月一、项目的立项依据 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大、产值高的印刷大国,但还不是印刷强国,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印刷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还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印刷企业没有用现有的国际标准来规范与管理企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外,我国的印刷标准化工作从开始至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导致标准化水平低下;其次是相关知识储备缺乏;第三是与标准化配套的环境和条件不具备;第四是存在实施方法不得要领之处;第五是有关单位或领导对标准化的扶植、辅助工作尚有欠缺。目前,大部分印刷企业从印前制版,到印刷,到印后加工都是使用的自己公司订立的一套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这必然造成了很多精美的印刷品就不可能在这种公司印刷,这样也不利于我国印刷行业向做大做精的方向发展。另外,有的印刷企业所引进的设备是一流的,可挂在墙上的标准却是随便从网上下载的,与设备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这很是让人心寒,更让人为印刷企业的将来担忧。在国内印刷企业产能过剩、竞争日益激烈、“微利时代”到来的今天,印刷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印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标准化的实施广度和深度,标准化执行的延续性等都决定着印刷企业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本项目针对整个印刷行业共同面临的印刷过程控制无规范、统一标准可依的实际问题,全面分析整个印刷流程对印品质量产生影响的种种因素,从素材收集、印前图文处理、胶片输出、拼晒版、印刷、印后加工及装订等生产过程,提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项目方案本着标准化的管理能通过标准的生产过程控制获得符合标准的质量稳定的印刷品这一指导思想,通过印前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化、数码打样标准化、印刷环境标准化、版房控制标准化、印刷品质标准化、水墨平衡标准化等方面对印刷生产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的提高印刷质量,以满足各种顾客对印品质量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项目目的及其意义1、项目目的该项目的目标是基于印刷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参照国际和国内印刷标准化的相关数据,深入研究印刷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通过印刷环境、打样、拼晒版、耗材等的严格标准化作业,最大限度减小误差等措施,旨在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模式化,简化复杂的工作流程,并将标准作为传达印刷品相关信息的手段,最重要的是保证印品质量,最终实现印刷过程控制标准化实施的规范化管理。2、项目的意义该项目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够解决印刷企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印前数据交换格式、数码打样、版房控制、印刷环境、印刷品质、水墨平衡等标准化的实施,把设计、印前制作处理、印刷、印后加工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纳入标准化的过程控制体系,使文件的快速处理、复制有所依据,保证印刷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印刷出符合标准要求的印刷品。印刷过程控制标准化的实施,将标准作为传达信息的手段,让印刷企业与客户之间有一套行业内的共通语言,能增强彼此的沟通。印刷企业之间的竞争,拼的是服务、质量、管理与口碑,归结到一起就是企业的品牌,实施印刷过程控制标准化,对企业树立品牌效应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企业得到客户的认同,许多客户会慕名而来;印刷企业内部的员工也会产生自豪感、荣誉感,从而凝聚员工的力量,使企业良性发展,得到整体提升,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宣传。同时对海外客户也能很好地进行交流,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三、项目拟解决的问题建立一套印刷企业所需的完善的印刷过程控制标准化体系,通过对印刷工艺流程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控制、规范化操作,将现有的各有差异的标准化数值进行调整,保证印刷生产能够尽最大限度的追上数码打样样张,稳定并提高印刷生产的质量,使整个行业拥有共同的过程控制标准,有利于内部生产和对外交流。标准化的方面主要包括:印前工艺信息流、数据流、数码打样、版房控制、印刷环境、印刷耗材、水墨平衡、专色油墨、水性光油涂布以及CIP4油墨预置的标准化。四、项目内容及方案1.印前信息流、数据流的标准化(1)信息传递流畅,避免信息流在某一节点处拥堵(2)信息流规范,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采用同一标准(3)选择标准化的数字化流程软件系统,包含文件格式标准和印版输出标准。 文件格式标准的选择,选择PDF文件格式标准,对存储空间要求低、文件安全性和一致性高。a.图像、图形文件格式:选择tif、eps、dcs三种常用格式,标准化后全部采用统一图形、图像文件格式标准,方便印前数字化流程的规范化处理。b.页面排版文件格式:选择Adobe组版软件文件标准或者北大方正组版软件文件标准,排版完成后的最终文件格式以PDF文件格式传递到下一工序,对于不能直接转换为PDF文件格式的文件,通过第三方软件转换为PDF文件格式标准。 c.大版文件格式:采用数字化流程拼版模块拼板后的大版文件信息,以XML编码的JDF文件格式或者postscript编码的PJTF格式为标准。印版输出标准出版过程工艺参数标准主要包括输出加网参数标准、设备曝光标准、显影标准、定影标准、时间标准、温度标准、环境标准以及与CIP3/PPF油墨预置相关的PPT文件标准。2.显示器、扫描仪标准化(一)显示器桌面系统中都把显示器作为预打样手段,依靠屏幕色来调整图像色彩。显示器在出厂时已经校正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环境、制造上的原因等仍需经常校正。显示器需要校正的变量包括亮度、伽马值、白平衡(色温)。(1)显示器校准的控制点:a.显示器类型b.色温:5000K6000K c. RGB灰平衡d. R、G、B三色温值e. Gamma值:1.82.2f. 亮度:80120 cd/m2g. 反差优化h.测量白点(2)判断显示器是否达到标准的参数要求:a.白点:最大2E* b.灰平衡:最大1C*平均 最大2C*范围 至少95%的色调范围 c.特性文件质量:最大3E*平均 最大 6E*峰值 d.色域(MW):最大4E*平均 (3)屏幕软打样环境条件周围环境光为中性色、漫反射显示器加遮光罩。环境照明色温小于等于显示屏白点的色温。a.色温:D50 5000K或者D65 6500Kb.显色指数:大于90%c.照度:1000Lux2000Luxd.0或者45判断软打样是否达到标准 a.平均:E*4 b.容量:90% (PT1) 98% (HB) (4)测量设备a.选择色彩管理套件:ProfileMaker5 Pro Packing i1 bundle 专业色彩管理软件套件(硬件EyeOne)。b.扫描仪的校准与特性化:可使用IT8 色标进行校准c. NEC显示器,(NEC显示器所配专门的屏幕校正软件和ORIS Certified Proof 评测软件校准显示器)(二)扫描仪扫描仪肩负着色彩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使命,扫描仪在对色彩管理、数字化处理过程中,是否能够逼真地再现图像艺术中的颜色层次的关键。因此,对扫描仪进行特性化管理,使扫描分色技术更加规范,色彩还原更加准确。(1)扫描仪校正扫描仪需校正的变量主要包括亮度、对比度(伽马值)、白平衡。重点是对标准白的校正,使用RGB三通道信号一致,保证输入系统颜色正确。a.亮度:b.Gamma值: c.白平衡:(2)建立扫描仪的特性文件通过测试扫描仪的颜色性能,建立一个标准的ICC Profile。a.中性灰b.层次曲线c.颜色校正3.打样的标准化彩色样张,无论是模拟或数字,还是印前样张或付印样张,都是监控图像复制工艺每一部分的关键工具,要保证样张色彩准确。(一)传统模拟打样(1)设备标准a. 压力b. 版台温度c. 气垫橡皮布(2)材料标准a. 油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b. 纸张:打样与印刷用同一种纸c. 质量标准:四色油墨实地密度值、相对反差值(K大于40%)、网点增大(50处的网点增大C、M墨为810,Y、K为1213)。(二)数码打样首先要做到打印机模拟传统打样机样张(印品)色彩效果,然后建立打印机的特性文件。(1)通过打印机的校正,保证打印机处在最佳工作状态,确定所用的打印纸类。a.控制给单色加淡墨的量b.控制总墨量限制量c.控制单通道墨量限制量d.进行线性化操作e.进行质量控制的检验(2)创建概览文件进行打印机特性描述文件制作,选择合适的标版(内置IT8标版或者ECI标版)打印并使用仪器进行测量,然后系统自动生成打印机的特性描述文件。(3) 建立标准的颜色环境a.采用标准环境光源: D50或D65。b.采用标准观察环境保证环境色和背景色的彩度越小越好,力求使两者均要达到中性白色,即孟塞尔明度值的中性白色。观察区域的墙壁、门窗和环境表面要呈中性灰色。(4)数码打样质量控制数码样张颜色差值:E2, 若E2 时,及时纠正数码打样线性。数码打样质量控制流程图(5)数码打样机的维护数码打样机的检查流程图(6)测量设备硬件:分光密度仪、iO自动扫描台;软件:EFI color proof XP,PM5等。4、版房控制标准化CTP印版印版质量是印刷的重要环节,印版质量的控制要点包括冲版温度、冲版时间、网点还原、印版层次。(1) 质量标准a确定最佳曝光曲线,利用UGRA控制条对曝光量进行控制,达到梯尺4-5级曝出,分辨力6出现、8阴阳线完整,阶调控制段2小点晒齐。b确定最佳冲版速度,正确的曝光要有正确的显影来配合,应用UGRA控制条对冲版速度进行控制.显影后的空心点比较清晰,与其相对应的小网点比较牢固,证明显影液浓度合适。 (2) 设备标准保证CTP及冲版机处在最佳工作状态。 (3) 材料标准a规范版材的品牌。b规范与版材相配套的显影液,做到严格控制显影液浓度,配比准确,并能定期更换剂量补充新液。(4) 制版环境条件 a.晒版车间的温度(233),相对湿度(605)。 (5)测量设备印版测量仪5、印刷环境标准化 (1)车间的温度:252(2)车间的湿度:45-65% (3)印刷车间尽量做到无尘、避光 (4)印刷看样台标准光源(D50/D65)标准光源(D50/D65)的技术要求色温(K)照度(Lux)显色指数D5050005%200050090D6550005%200050090(5)测量设备硬件:EyeOne Pro, 软件:i1share6、印刷耗材(纸张、油墨)标准化印刷耗材主要包括纸张、油墨、润版液、橡皮布和包衬。(1)纸张纸张对于印刷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有:a.白度和色度(密度值):直接影响印刷的呈色特性b.平滑度和光泽度:影响图像阶调再现和印刷色域但还有一些性能要标准化,比如:纸张的VVP值,pH值等不同纸张的印刷适性不同,对印刷的影响也不同。纸张对于印刷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在印刷标准化中,必须要对纸张进行标准化管理。对纸张的标准化管理可以通过测试每种纸张的印刷适性,制作每种纸张的ICC Profile。一旦客户选择了一种纸张作为最终产品的承印物,在前端分色时就需要采用相对应的纸张ICC Profile。(2)油墨不同油墨由于色偏、灰度、色效率、叠印率等性能不同,导致印刷色域也不同,在不同的印刷生产中应尤其注意油墨的使用。 对油墨的标准化管理需要结合纸张,因为油墨最终是印在承印物上。因此需要测试每种油墨和每种纸张结合的印刷适性,并制作ICC Profile。a.色偏b.灰度c.色效率d.叠印率(3) 测量设备IGT G75光泽度仪、939分光光度仪(528)/SpectroEye分光光度仪、iSis自动色表测量仪等。7、水墨平衡(润版液)标准化 水墨平衡是平版胶印的重点,承印材料(纸张的酸碱度)、原水的性质、润版液的酸碱度、润版液的电导率、酒精/IPA的添加量、印刷材料的固有性质(金属、珠光等)以及环境等都影响图文质量,需要对各影响参数标准化,并进行合理的控制。(1)PH 值: 印刷机水箱 PH 值较低(弱酸性), PH 控制在 4.5-5.5 左右。(2)电导率:电导率是衡量润版液添加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水箱电导率在原水的基础上加 6001200s/cm 为宜,因不同的润版液所使用的盐类不同,产生的电解质不一样,具体根据配比试验确定。 (4)酒精(异丙醇): 酒精添加量一般在 8-12%;异丙醇添加量在 6-10。(3)酒精温度: 水箱润版液温度在 812之间,具体根据水箱水循环速度确定,目的是在保证上水管不起冷凝水滴的情况下保持水槽内水温不超过 18 为宜。(5)硬度: 印刷用水的硬度一般在 5-8 DH 比较合适; (6)车间温湿度: 车间温度控制在 20-25,相对空气湿度 5565。 由于胶印用纸表面的 PH 值对润版液的 PH 值有较大影响,所以最好对纸张的 PH 值进行测定。如纸张的 PH 值过低时,应稍微提高润版液的 PH 值;反之,若纸张的 PH 值过高时,则应适当降低其 PH 值,使之能中和纸张的 OH-,从而缓冲润版液 PH 值的过度升高。(7)测量设备 HI98129笔式酸碱电导仪、HI98107笔式酸碱仪/HI8424便携式酸碱仪、HI98303笔式电导仪/HI8733便携式电导仪 8、印刷介质标准化 (1)测量仪器的规范化测量仪器的统一,避免不同仪器测量的不一致性。(2)印刷机的特征化制作的印刷特性文件一般不理想,需要在特性化软件中编辑(例PROFILEMAKER),目的是找到印刷机与印刷材料相匹配的最佳状态,确定印刷机的最大油墨密度和网点扩大特性,此过程中须通过一系列测试来完成。印刷机规范化印刷机各印刷部件的设置应根据印刷机制造商的说明进行,包括墨辊和水辊的设定、印刷橡皮布的压缩量设定、印版和橡皮布包衬的正确性、印刷机输纸装置的清洗与润滑、递纸套印系统和收纸装置的清洗与润滑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与印刷机性能匹配测试,确定印刷机的最优状态,并做好数据化记录。印刷机特性化动态检查:印四色50%平网。线性化:将网点扩大反馈到制版环节(前面已经制版线性化),记录此时印刷最佳密度和网点扩大,要保证满版均匀性。特性化,在前面相同印刷参数下印刷特性化,制作特性文件。(3)印品质量控制进行印刷质量控制,可以通过测量印刷测控条轻松实现。通过测控条可测量并控制影响印刷质量的参数:四色实地密度、相对反差K、网点增大、叠印、灰平衡等。a.实地密度与纸张类型的关系推荐的实地密度范围色别高光纸实地密度涂料纸实地密度非涂料纸实地密度黄(Y)1.000.050.950.050.850.05品红(M)1.400.101.300.101.150.10青(C)1.450.101.350.101.200.10黑(BK)1.850.151.750.151.550.15b.实地密度标准实地密度标准色 别分 配 权 数精细印刷品一般印刷品C0.31.301.551.251.55M0.251.251.501.151.45Y0.150.851.100.801.10BK0.31.401.701.201.60c.网点增大标准印刷过程中不可避免网点增大,在印刷中要严格控制网点增大值,使其在标准范围内越小越好。 网点增大值标准色别权数分配精细品一般品C0.310%20%10%25%M0.2510%20%10%25%Y0.1510%20%10%25%BK0.310%20%10%25%d.相对反差标准一般地要求相对反差越大越好。相对反差标准色 别权数分配精 细 品一 般 品C0.250.350.450.300.40M0.250.350.450.300.40Y0.20.250.350.200.30BK0.30.350.500.300.45e亮调小网点再现面积阶调值的暗端用实地密度值表示,亮端则采用最小网点面积再现的指标。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2%4%网点面积,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f叠印率一般地要求印刷品的叠印率越大越好。精细品:85%一般品:80%。 g色差实地色块同批同色的色差标准.色差标准指标名称单位符号指标值精细产品一般产品同批同色色差CIELa*b*EL*50L*50.L*50L*505.004.006.005.00f套印精度 一般地要求印刷品套准误差越小越好,在印刷行业标准中要求精细品套印误差0.1mm,一般品套印误差0.2mm。一般范围在0.05mm0.1mm,而对于质量要求不高的印刷品,套印误差范围可以在0.15mm0.20mm。g中性灰平衡中性灰平衡的评判方法有三种,可以通过视觉评判,也可以通过密度计或分光光度计来测数据衡量,在此用密度计测量,理想情况下三分色密度应相等,在此要求精细品三分色密度中最高密度跟最低密度相差0.03。(4)测量设备500 系列分光光度仪(528)/SpectroEye分光光度仪、SP系列积分球式分光光度仪、IntelliTrax 自动扫描系统,PressSIGN软件。9、专色油墨标准化(1)确定色样 排除与客户的色谱之间的差异,最好与客户直面沟通,确保色样准确。 索要实际的印刷所需纸张,直接在实际印刷纸张上追色,避免与色样纸张的差异导致色差。 用最接近的墨层厚度来追色至合格范围,取建议印刷密度检验。 同时在两种以上环境光下检测色差合格,减少同色异谱现象。 上机测试时排除橡皮布老化、油墨过度乳化、印刷压力设置不当、纸张色差、印刷机胶辊有杂色等因素,按建议印刷密度取标准样张。 定稿,确定专色墨配方,留标准样条,建专色油墨品控标准。 (2)多批次稳定 多批次配色时,确保用已定的配方生产,按首次打样的标准检验至合格范围并出检验报告,确保多批次专色墨质量稳定。 (3)影响专色印刷的因素 纸张性能、印品表面整饰、撤淡剂、干褪密度、系统差异、油墨乳化、橡皮布老化、印刷压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专色印刷的色彩控制。 自身检测 存档相应产品的批号,检查称基色墨有没有错误,再找到样条和相应产品的检验报告,确认生产没有问题。 纸张对颜色的影响 a. 纸张白度:白度不同(或带有一定颜色)的纸张,对印刷墨层的颜色显现有不同的影响。 b. 吸收性:同一种油墨在相同条件下印刷到吸收性不同的纸张上时,会有不同的印刷光泽。 c. 光泽度与平滑度:印刷品的光泽度取决于纸张的光泽度与平滑度。 表面处理对颜色的影响 包装类产品的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有覆膜(亮光膜、亚光膜)、上光(罩亮光油、亚光油、UV 光油)等。印品经过这些表面处理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色相变化和色密度变化。这些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产品表面增加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这对色密度有一定影响。覆亮光膜、罩亮光油和UV 油时,色密度增加;覆亚光膜、罩亚光油时,色密度降低。化学变化主要来自覆膜胶、UV 底油、UV 油内含有的多种有机溶剂,它们会使印刷墨层的颜色发生变化。 撤淡剂对颜色的影响 撤淡剂是一种油膏状的无色透明物质,在专色印刷中主要起冲淡颜色的作用。撤淡剂的加入量不同,对色相的影响也不同,尤其是蓝色表现得最明显。 干褪密度差异的影响 刚印出的印品,油墨尚处于湿态,与干态时有一个密度差。湿色密度大于干色密度的现象称为干退密度现象。这是因为刚印出的墨层有一定的流平性,所以表面反射以镜面反射为主,看上去色彩鲜艳,光泽好。当墨层处于干燥状态时,表面反射以漫反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