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示范中心建设.doc_第1页
实验示范中心建设.doc_第2页
实验示范中心建设.doc_第3页
实验示范中心建设.doc_第4页
实验示范中心建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推荐单位: 辽宁医学院药学院 学校名称: 辽宁医学院 中心名称: 药学实验中心 中心网址: http:/ 中心联系电话:中心通讯地址: 锦州市松坡路三段40号 申报日期: 2008年3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填写说明1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2 “中心工作职责”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3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实验教学中心名称药学实验中心所属学科名称药学隶属部门管理部门辽宁省教育厅辽宁医学院成立时间2002.4中心建设发展历程药学实验中心始建于1994年9月,与药学系同时建立,原名为药学中心实验室。2002年9月药学系更名为药学院。2007年3月药学中心实验室更名为药学实验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中心主要承担药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任务,还承担着本科生毕业实习及研究生论文设计等任务。2004-2006年,学校投入了250余万元,购置了新的教学仪器设备,并对6个精密仪器室及3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重点改造;重新规划实验室结构将原有的研究室组建成大学生创新中心,面向全院本科生、硕士生及教师开放。经过几年的建设,中心现已形成具有专业特点及学科方向的8个教学实验室、3个开放性实验室和1个大学生创新中心。中心积极为教学、科研及研究生培养服务,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多次被评为辽宁医学院先进集体,2007年5月被评为校级教学示范中心,是辽宁医学院对外的窗口单位。中心主任姓 名郭伟英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2民族汉专业技术 职 务教授学位硕士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通讯地址辽宁医学院药学院邮 编121001电子邮箱W联系电话4163314主要职责负责“中心”的总体规划、人员聘任与考核、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以及与学科、科研发展相关的总体工作。组织制定“中心”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大型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监控实验教学质量。教学科研主要经历郭伟英,硕士生导师,教授,198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分析化学硕士学位,承担药物分析、仪器分析两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工作以来认真教学,努力工作, 96年被评为锦州市优秀青年科技带头人。94,99,2000年被评为锦州医学院优秀教师。1997年在国内较早开展毛细管电泳研究,多次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先后在英国和德国发表国际级研究论文2篇,并被SCI收录。同时,在国内没有相关教材的情况下,自编讲义为学生开设毛细管电泳课程。在教学中以科研促进教学,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本科生设计了“毛细管电泳中电泳与电渗关系的考察”实验课程,并应用至今。使我院成为国内率先为本科生开设毛细管电泳实验的院校。2002年至今,担任生药学、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导师,承担硕士生培养工作同时,还担任锦州市政协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制剂)专业委员会理事,辽宁省执业药师培训中心锦州分中心主任等社会兼职。研究方向: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分离分析及中药新型给药技术。教学科研主要成果一、科研项目、成果1、主持申报省教委课题“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及探讨”,1998年获辽宁省教育委员会科研成果;2、主持完成学院“面向21世纪发展临床药学教育”教改项目,2001年获辽宁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学校“十佳”教学奖;3、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工业纤维素酶在蔬菜汁加工中的应用”课题研究,1997年8月获辽宁省科研成果;4、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了2001-2004了省教育厅课题“葡萄糖酸镁抗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通过科研成果鉴定;5、主持省教育厅 “胰岛素透皮吸收处渗剂研究” 科研课题,2005年获省科技成果 ,2006年获锦州市科技进步3等奖 ;6、作为主要完成人2006年与企业联合申报了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生物膜与膜生物反应器在中水回用中应用”研究;7、主持、指导辽宁医学院校内课题10项1)2005年校内科研课题3项: “普通医学院校药学课程体系及教材的研究”、“夏枯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 “丁香挥发油对阿魏酸透皮吸收的研究 ”及“聚酸酐紫杉醇微球的研究”;2)2006年校内教改课题2项:“天然药物化学虚拟实验软件的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实习管理,保证论文质量”3)、2007年校内教改课题3项:“药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药学类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4)、指导完成2007年辽宁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课题2项:微丸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扁蓄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8、申报天然药物“扁蓄总黄酮及其药物应用”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二、发表论文在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Electrophoresis、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等国内外刊物上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被SCI、EI收录。三、著书作为副主编2004年出版专著一部:医学生专业英语必备单词,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校内实验讲义仪器分析与药物分析一部。专职人员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其它博士硕士学士其它总人数平均 年龄人数6711134121563736占总人数比例16.2%18.9%29.7%35.2%10.8%32.5%40.5%16.2%教学简况实验课程数 实验项目数面向专业数实验学生人数/年实验人时数/年7483133955930环境条件实验用房建筑面积(M2)设备台件数设备总值(万元)设备完好率200050040090%教材建设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主编参编226近五年经费投入数额来源主要投向近5年投入经费总计300余万元。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教学设备费、学科建设经费、科研经费等。上述经费大部分用于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等的购置,少部分用于教学实验室环境改造、人才培训等。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中心人员主要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共 37项,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奖项13个(见表1);发表的教改、科研论文121篇,国家级以上期刊80余篇,被SCI检索20余篇(见表2);出版专著7部,其中教材6部、自编实验指导6部(见表3)。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见表4)。一、主持完成教学改革课题11项1、面向21世纪发展临床药学教育,主持人郭伟英,辽宁医学院校立课题,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及探讨,主持人郭伟英,辽宁省教育厅课题。3、新世纪化学MCAI课件教学应用的研究,主持人贾云宏, 2005-2010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临床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探讨,主持人李东辉,辽宁医学院校立课题,2004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5、药学实验课教学实验项目的规范管理,主要完成人张亚秋,辽宁医学院校立课题。6、普通医学院校药学课程体系及教材的研究,主持人郭伟英,辽宁医学院校立课题。7、天然药物化学虚拟实验软件的建设,主持人王佩琪,辽宁医学院校立课题。8、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实习管理保证论文质量,主持人刘晓娟,辽宁医学院校立课题。9、药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主持人张亚秋,辽宁医学院校立课题。10、药学类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主持人刘晓娟,辽宁医学院校立课题。11、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主持人卢静华,辽宁医学院校立课题。二、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篇1、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研究,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 ,李东辉2、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内容设计初探,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王佩琪3、仪器分析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与改革,医药数理杂志会刊,2006.7于冬梅4、开放性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中国现代医生2007.5,卢静华5、基础化学建构式MCAI课件的研制与应用,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5,李华侃6、药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实验改革研究,时珍国医国药杂志.2008.3 ,张亚秋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及成果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课题26项,获奖11项。四、发表科研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15篇,其中SCI收载20余篇。五、教材、学术著作 著书7部,其中主编、参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4部,出版实验指导2部,自编实验讲义6部。六、申报专利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立项、成果、专著、教材及论文统计等见附表1-4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1郭伟英男1958.2硕士主任教授10中心全面工作是2张亚秋女1963.12学士副主任高级实验师10实验教学管理是3承伟男1958.06博士教授药剂学10实验教学是4郭斌男1969.5博士教授生药学5实验教学是5王洪新男1964.10博士教授药物化学8实验教学是6贾云宏男1960.3学士教授药物化学10实验教学是7李东辉男1963.9博士教授药物分析10实验教学是8王佩琪女1960.5在读硕士室主任副教授药物化学10实验教学是9刘晓娟女1963.8在读硕士副教授药剂学11实验教学是10卢静华女1969.11在读硕士室主任副教授药物化学10实验教学是11于冬梅女1969.1学士副教授药物分析10实验教学是12赵文明男1957.8学士室主任副教授药剂学11实验教学是13李华侃女1963.7学士副教授药物分析10实验教学是14高春华女1975.1硕士室副主任讲师生药学7实验教学是15杨辉女1974.4硕士讲师药物分析8实验教学是16赵亮男1979.11硕士讲师药剂学4实验教学是中心成员简表17孙玉琦男1978.2硕士讲师药剂学5实验教学是18韩冠英男1980.2硕士助教药物分析2实验教学是19金丽萍女1980.11硕士助教药物化学2实验教学是20于明辉男1979.11在读硕士助教药剂学4实验教学是21郑毓珍女1980.2在读硕士讲师药物分析5实验教学是22王爽女1982.04学士助教药剂学4实验教学是23赵宏丽女1980.4在读硕士助教药剂学4实验教学是24李繁女1982.4学士助教药物化学4实验教学是25刘俊鹏男1980.6在读硕士助教药物化学4实验教学是26李子强男1978.7在读硕士助教药物化学4实验教学是27于玲女1971.12本科实验师11实验准备、低值易耗品保管是28王亚娟女1965.8本科室副主任实验师11实验室管理、实验准备是29姚丹女1971.11本科实验师11实验准备、仪器设备保管是30谢成国男1970.5专科技师6实验准备、仪器设备维修与保养是31冯旭东女1967.2专科实验师10实验准备是32赵咏女1975.5本科实验师8实验准备是33袁春玲女1981.2硕士助教药物化学2实验教学是34姜华女1980.10硕士助教药剂学2实验教学是35阎婷女1981.07硕士助教药物化学2实验教学是36马蕾女1979.12硕士助教药物化学2实验教学是37刘元媛女1980.03硕士助教药物分析2实验教学是2实验教学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学校的相关政策: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根据学校教学实验室十一五建设规划,学校今后将按照实验中心的建设体制,逐渐形成十一大教学实验中心,在中心的大平台下鼓励实验室进行开放,强调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大力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规范实验教学、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进行,先后制订了锦州医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程、锦州医学院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锦州医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暂行办法、锦州医学院实验教学检查办法、锦州医学院实验报告书写与评阅规范、辽宁医学院设计性实验项目立项管理办法等关于实验教学的文件和政策,并按时进行检查和落实,使实验教学工作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加强药学人才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提高药学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验教学改革和资源共享为核心,以高素质教学队伍建设和完备实验条件建设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因材施教,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始终贯穿于实验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按照实验教学的定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心”对实验室进行了改建,将原有的各个专业实验室、教师研究室重新归类整合,形成了具有专业特点与学科方向的,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8个教学实验室、3个开放性实验室、1个大学生创新中心。理清了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及模式,制定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实验教学大纲经过反复修订,使实验教学内容涵盖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使改进后的实验教学体系,体现以下三大功能:基础训练,技能拓展和探索研究功能。“中心”将继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增加反映药学发展前沿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加强校外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入手,建立以基本专业综合素质与科研创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多层次、模块式实验教学体系。使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验教学改革方案:重点进行实验教学体系及课程内容的改革,建成适应药学学科发展的、实验条件好、开放程度大、教学水平高、示范带动性强的实验教学中心。同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持续建设力度、强化管理规范,有力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1)根据本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开设与当前学科发展相结合的实验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既能够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2)以科研促进教学,根据教学的需要,力争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课程。(3)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实验内容的设计体现知识的层次性、递进性和交叉性。(4)积极进行实验室开放,鼓励学有余力的优秀本科生到实验室参加教师的设计性实验立项的开展;对在校内实习的药学专业学生实行全面开放;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等科研实验活动。(5)建立高效运行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创造条件实现网上预约、网上预习和智能化管理,拓展实验室开放空间。(6)加强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创建网络模拟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行网上虚拟实验等辅助实验教学。(7)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标准和毕业论文评价体系。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药学实验中心承担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3个层次、不同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一、研究生每年承担10余名生药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及课题研究任务,实验教学中心配备有多种大型精密仪器,为培养高层次药学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本科生、医疗学院、高职生药学实验中心的8个教学实验室主要面向药学院的本科生、医疗学院的医药经贸专业及高职学院的药品营销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的专业实验课。药学院本科具体的专业是:临床药学(五年制)、药学(四年制)、医药经贸(四年制),学科为:仪器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生药学、药剂学。20042007学年,中心年均接纳本专科实验学生1339人次,实验教学完成量年均为55930人时数/年。2006-2007学年实验中心承担的本科教学任务情况见表5。8个教学实验室、3个开放性实验室及大学生创新中心,有计划组织并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毕业设计、创新课题),药学实验中心已成为“大学生创新基地”的组成部分。表5 2006-2007学年实验中心承担的教学任务统计表(本科生)学期课程专业学时学生数一仪器分析药学3660医药经贸3219临床药学32186药物化学药学4460临床药学40105一药物化学医药经贸3219药品营销(高职学院)3234生药学药学3260临床药学32105药剂学临床药学36105药学4861医药经贸4825药品营销(高职学院)3234二药物分析药学4060临床药学36105医药经贸3619药品营销(高职学院)2434天然药物化学药学4460临床药学44105药代动力学药学2060临床药学20105医药经贸1619合计71440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1、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了适应21世纪药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心从教学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创建了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实验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新教学体系的建立体现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改革的宗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分三部分组成: 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药物分析实验 药物分析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 实验课教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 药动学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 生药学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开放性实验 综合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和实验技能 体系 立题毕业实习 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 答辩专题实习(科研、药厂实习)教学与实践相结合2、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依据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遵循厚基础、重能力、宽口径的原则,制定各学科教学大纲,以大纲为依据选用或编写相关实验教材,确定适合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项目。(1)实施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中心”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将实验教学分成3个层次进行,分别为基础层、拓展层和提高层实验,分别在专业性实验室、开放性实验室及大学生创新中心得到实施。专业实验室主要面向本科生完成药物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等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开放性实验室主要,面向本科、硕士生开展选修实验、毕业设计及研究型实验,进行药物组分的分析、鉴定,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药物剂型筛选与药物体内代谢等方向的研究;大学生创新中心主要依托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面向有志于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学生开放,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及实践能力。这种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仪器分析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药物化学及药剂学实验密切与药学发展相联系,逐渐将新工艺、新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之中,不断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2)加大综合性、设计性与研究性实验的开设为了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中心”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各学科实验教学内容以基础性、验证性为主的状态,开设了多个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强化了对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使药学实验从“验证性”功能转换为“发展科学与实践”功能。综合性实验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衔接和连续。如:辛伐他汀片剂处方筛选设计性实验,通过自主选题、查阅文献、根据给定的11种药品,8种剂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判定结果、提交实验样品和实验报告,实验后组织讨论、答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各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实验,学生依据教师科研方向进行选题、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形成研究论文。加强学生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中心面向本科生开展实验课程有7门: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及生药学,实验教学项目共58个,计划内教学项目48个,实验室开放项目10个,其中7个为校内教师设计性实验教学立项(见表6),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为占教学内容40%。面向研究生、毕业实习生及部分本科生开展的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30个(见表7)。(3)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1)科研成果转化教学项目,积极引导带教教师参加科学研究,消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强调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验,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的项目,如:2000年中心主任郭伟英教授在国内没有相关教材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自编讲义为本科生开设“毛细管电泳中电泳与电渗关系的考察”实验课程,并应用至今,使我校成为国内率先在本科生中开设毛细管电泳实验的院校。 2)依托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二级学科,建立了大学生创新中心,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使学生尽早融入药学前沿,达到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中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注重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联系生产实际开展教学和科研项目,不断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为学校支柱产业-奥鸿药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奥鸿药业为中心扩展了科技创新平台与学生实训基地,形成了“产、学、研”良性循环。表6、 面向本科生开展的实验项目一览表(教学计划内项目48个、计划外设计性实验项目10个)课程名称序号实验名称实验者类别实际学时实验类型生药学1显微镜的使用及制片法本科生4验证2生药中各主要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本科生4验证3根及根茎类生药的鉴别(一)(三)本科生12验证4茎木类、皮类及叶类生药的鉴别本科生4验证5花类、果实类及种子类生药的鉴别本科生4验证6混合生药植物类的鉴定本科生4综合药剂学7液体药剂的制备本科生4验证8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本科生4验证9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加速试验(英文)本科生4验证10水杨酸软膏的制备和质量检查本科生4验证11栓剂的制备本科生4验证12膜剂的制备本科生4验证13扑热息痛片制备本科生4验证14扑热息痛片释放度试验本科生4验证15微型胶囊的制备本科生4验证16辛伐他汀片剂处方筛选本科生4设计17浸出制剂本科生4综合18看录相带本科生4验证仪器分析19电位滴定法测定乙酸的电位本科生4验证20维生素B12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本科生4验证21内标法测定酒或酊剂中的酒精含量本科生4验证22高效液相色谱参数的测定本科生4验证23毛细管电泳中电渗与电泳关系的考察本科生4验证24荧光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本科生4验证25样品的红外测定本科生4验证26复合维生素中vc和烟酰胺薄层扫描定量本科生4验证27原子吸收法测定黄酒中铜和镉的含量本科生4验证药物分析28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含量测定本科生4验证29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本科生4验证30Vc片的含量测定本科生4验证3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本科生4验证32异烟肼的含量测定本科生4验证33维生素AD胶丸的含量测定本科生4综合345新洁尔灭溶液的含量测定本科生4验证35药物中一般杂质的检查本科生4验证36氯贝丁酯胶囊的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本科生4验证37阿斯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本科生4验证药物动力学38磺胺甲基异噁唑的小肠吸收及体内药动学参数测定本科生8验证39环丙沙星体内药动学参数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测定本科生4验证40扑热息痛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参数测定本科生8综合药物化学41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一)(二)本科生8验证42磺胺醋酰钠的制备(一)(三)本科生12验证43苯佐卡因的制备(一)(三)本科生14验证44扑炎痛的合成(一)(二)本科生10综合天然药物化学45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三)本科生15综合46大黄蒽醌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三)本科生15验证47黄连中小檗碱与掌叶防已碱的提取分离鉴定(一)(二)本科生10验证48实验技能考核本科生4验证合计264设计性实验项目(计划外开放)1生药材的显微鉴定本科生4设计2口服缓控释片剂的设计本科生8设计3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能力考察本科生8设计4愈创木酚甘油醚的处方筛选本科生8设计5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元素锌本科生10设计6阿斯匹林的红外光谱测定本科生8设计7愈创木酚甘油醚体内药动学实验本科生8设计8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本科生8设计9色谱法富集游离蒽醌对照品本科生10设计10橙皮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本科生12设计合计84表7、面向研究生、毕业实习及部分本科生实验室开放项目一览表(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序号项目名称指导教师实验对象1去甲斑蝥素脂质体的研究郭伟英研究生2胰岛素体内透皮吸收促渗剂研究郭伟英研究生3荧光光度法测定环丙沙星含量于冬梅实习生4超声提取大黄游离蒽醌的研究王佩琪实习生5丙二醇/月桂氮酮-胰岛素传递体体外透皮吸收的研究郭伟英研究生6夏枯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郭伟英研究生7丁香挥发油对阿魏酸透皮吸收的研究郭伟英研究生8降压药渗透泵片的研究刘晓娟实习生9氯羟安定体内方法学研究王佩琪实习生10介入疗法中抗结核药物凝胶济的开发贾云宏研究生11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蒲公中总黄酮含量卢静华实习生12抗病毒药物呋喃咪外用制剂的研究赵亮实习生13苦杏仁甙的含量测定承伟研究生14气相色谱仪使用与故障分析张亚秋实习生15新药-魟鱼骨素制剂的药学研究郭斌研究生16河豚鱼及其毒素的综合开发研究郭斌研究生17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张亚秋本科生18膜与膜生物反应器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张亚秋本科生19中药材提取、分离含量测定高春华本科生20辛伐他汀片剂处方筛选赵宏丽本科生21微丸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刘晓娟本科生22扁蓄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郭伟英本科生23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制剂处方筛选赵亮实习生24连翘指纹图谱的研究卢静华实习生25甘草总黄铜与有机酸的提取纯化刘晓娟实习生26金樱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卢静华实习生27HPLC法对徐长卿药材、丹皮酚注射液及生物样品中丹皮酚含量测定郭伟英实习生28大黄中三种游离蒽醌的HPLC-荧光检测法王佩琪实习生29HPLC-荧光法测定三黄片中大黄素的含量王佩琪实习生30葛根芩连巴布剂基质及其制备工艺探讨郭伟英实习生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等)1、实施分层次、多模块教学方法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将实验教学分成3个层次进行,分别为基础层、拓展层和提高层实验,分别在专业性实验室、开放性实验室及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得到实施。这种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仪器分析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有机结合;药物化学及药剂学实验密切与药学发展相联系,逐渐将新工艺新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之中,不断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2、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服务于实验教学 药学各专业的实验教学,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融合多种方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实验教学。例如生药学实验利用数码显微摄像系统及多媒体网络教学,增加生药显微结构的生动化和直观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药物分析与仪器分析实验课,注重运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如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薄层、红外等设备,使学生掌握了先进的分析检测手段与技术,开阔了眼界,药剂学将看录象和参观融入实验教学之中,学生了解高精尖技术及学科发展前沿,更加坚定了学习信心。3、实施学生科研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了解实验计划、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自行完成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组装和调试仪器、测量和分析数据等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质,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4、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验考核体系为了正确评价学生经过实验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心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各学科结合课程的不同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实验考核办法。实现实验考核的多元化。对于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主要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三个组成部分。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学生实验成绩主要依据设计思想、完成情况、实验结果、结果评定、学术讨论等综合表现确定。创新能力考核中,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生药学实验课,采用实验操作考试,对混合生药材进行显微鉴定,重点考核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记入实验总成绩。2-5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1、自编实验讲义:6部为了适应专业的发展及学科建设的需求,中心重视教材建设,对旧版实验教材进行修改与编写,删除不适应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补充前沿性、先进性实验内容,及时将成熟的新成果、新技术纳入实验教学,中心率先将毛细管电泳技术引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对前沿知识和新实验技术方法的了解。自编实验讲义6本:药物分析与仪器分析实验、药物化学实验、生药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剂学实验、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2、 出版专著:教材6部有机化学(第一版) 2001. 12 高等教育出版社 贾云宏(参编)国家规划教材有机化学(第二版) 2004.12 高等教育出版社 贾云宏(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医学生专业英语必备单词2004.12 人民卫生出版社 郭伟英(副主编)医用化学 2005.12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华侃(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医用有机化学实验指导2006.12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贾云宏(主编)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指导2006.12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东辉(主编)有机化学(案例版) 2007.12 高等教育出版社 贾云宏(主编)全国“十五”规划教材。3实验队伍3-1队伍建设(学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等)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等学校的灵魂,是确保教育质量、发展科技的基础。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在了解当今科技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才能站在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自身具备不断学习的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乐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新。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师资队伍成为药学实验中心教学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学校、学院和中心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实验队伍建设规划。不断引进人才,充实与完善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在近三年的时间内引进了博士3人,硕士6人,引导和激励具有高水平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师资投入实验教学与创新指导工作,目前中心教授、副教授授课率达100%。中心实验教学队伍培养培训制度健全,落实富有成效。“中心”注重青年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制,强化学风,有力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每年都给青年教师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学院和中心鼓励教师参与改革研究,除了提供论文发表的版面费以外,还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坚持实验技术人员岗前培训制度,根据教学内容的更新情况,选取不同的实验内容统一培训辅导。实验员相互听课,并聘请有经验的实验教师讲课指导。通过培训,激发了实验员们的学习兴趣,大家认真记笔记、提问题,责任心、主动性不断增强,实验技能有了明显提高。由于学校重视实验中心教学队伍建设,政策得力,措施合理,药学实验中心副高职以上实验教师比例逐年提高,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 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队伍组成模式,培养培训优化情况等)(1)实验队伍组成模式“中心”队伍由教学管理人员(中心主任及各室主任)、实验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三部分组成。“中心”的教学与管理队伍采用固定编制及聘用制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中心主任由学校任命,由学术水平高,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聘任各室主任,下设各实验课程负责人,由具有硕士学历、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具体完成实验中心建设任务和规划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形成了一支以坚实的科研基础为依托、热爱实验教学的教师组成高素质师资队伍。目前,“中心”有专职教师和技术人员3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4人,硕士学历12人,在读硕士8人。硕士以上学历占专职人员总数的65%,平均年龄36岁;实验教师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占35%以上,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素质高、责任心强、热爱实验课教学、勇于改革创新的教师和实验技术队伍已成为“中心”实验教学的中坚力量,这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为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改措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培养及培训“中心”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其措施是: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由实验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实验指导教师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严格要求他们做好预备实验,实行试讲制度,严格实行由课程负责人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检查、督导的制度,确保青年教师指导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授参加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技术人员在岗培训,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短期培训与去外单位参观学习相结合,探索岗位流通,努力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专业素质。“中心”实行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每学期都要组织有关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学习、参观或考察等各种培训、技术交流活动,如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等。“中心”支持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3-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教风,教学科研技术能力和水平,承担教改、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对外交流等)“中心”实验教学队伍教风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现有校级教学名师2人,“中心”一向重视教风建设,按照“厚德修身、精术济世”的校训要求,严格要求教师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加强实验教学的督导与检查,新教师培养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制,规范了教风、强化了学风,有力地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中心”人员,以教学为中心认真钻研业务,全面掌握各门实验课程所必需实验技术,完成每一次实验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此外,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科研项目的推广。“中心”能够对外开展技术服务,进行药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中药提取、分离、鉴定等。中心利用教师科研优势,与企业联合进行药品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王洪新教授主持及参与了多项新药开发工作,其中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新药“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商品名:奥德金)及用于止血的新药“白眉蛇毒血凝酶”(商品名:邦亭)已先后用于临床,并创造了逾亿元的销售额。另外几种研发的新药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外用凝胶及口服胶囊制剂三种新药已获得新药临床批件。近年来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一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一次,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三等)一次。2000年3月获“辽宁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辽宁省骨干青年教师”称号,2002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百人层次。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第五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几年来中心利用人才与技术优势为我校支柱产业奥鸿药业等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人才保障,为辽西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几年来,中心人员承担省市以上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共 37项,其中完成教学改革课题11项,科研课题26项。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奖项13个(见表1);发表的教改及科研论文121篇,其中教学改革论文6篇,科研论文115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上80余篇,被SCI检索20余篇(见表2);出版专著7部,其中教材6部、自编实验指导7部(见表3)。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见表4)。 4体制与管理4-1管理体制(实验中心建制、管理模式、资源利用情况等)(1)“中心”建制和管理模式“中心” 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郭伟英教授担任。中心人员包括实验课程负责人、实验教师、实验室技术人员等,均实行聘用制、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中心”统一组织安排、承担实验教学工作,统一规划和开展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及实验室建设,包括对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