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2.doc_第1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2.doc_第2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2.doc_第3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 学 内 容15.青海高原一株柳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通过具体语言文字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在面对生存逆境时的顽强。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3.初步了解运用想象和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方法。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具体语言文字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在面对生存逆境时的顽强,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教学资源教材开发:可以收集“青藏铁路通车”的鲜活事例,观看青海高原地貌的图片、录像。回忆写柳的诗句,收集各类赞美柳树的古今诗文、画等。预习设计1.仔细阅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三,思考问题:2.积累边塞诗和写柳树的诗,完成补充习题第六题。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3分钟)1读课题。2读下面的句子。这棵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第二板块:感悟柳树生长过程显“神奇” (18分钟)1.任务驱动【学习单1】(1)读读课文6、7自然段,看看这株柳树是怎样生长、壮大起来的?抓住有关句子仔细体会。(2)学习时间:4分钟。2.展示交流预设:“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默读)青海高原夏秋两季几乎滴雨不下,冬天温度最低可达零下二十多度,土都成为了冻土。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1)根据句式提示想象:烈日炙烤着大地,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 ;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北风 ;卷着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 ;一声惊雷在天空砸响,闪电从天幕劈下来, 。(2)不是(三个“多少”、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3)(师生配合朗读)(4)想象:也许很多时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它会怎么鼓励自己?(5)(师生再次配合朗读。)(6)这一撑撑出了一个生命的奇迹,这一撑撑出了一方壮丽的风景,这一撑撑出了一株神奇的柳树。(齐读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第三板块:再读柳树,对比突出“神奇” (14分钟)1,说说青海高原一株柳和家乡灞河边的柳有何不同。2.学习反思: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的衬托、对比作用,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3.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我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我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3.听写这段话。第四板块:总结课文(5分钟)1.预设:精神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人霍金、海伦凯勒、高原上的人民、战士在困境中,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如青海高原上这一株柳树一样。植物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它的生命也是艰辛而壮丽的。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再次齐读课题。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2.我们知道这株柳在作者的心中是神奇的,是神奇到令他望而生畏的。你的脑海中还记得那株柳树的模样吗?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登上青海高原,走近这株柳树,领略它的神奇。第二板块:品读柳树生长过程显“神奇”1.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猜测和想象,一起走进它生长的岁月。出示学习单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2.组织交流出示有关青海高原资料。(1)这株柳树要生长、壮大起来要面对的仅仅是干旱和寒冷吗?(2)这样的摧残只有一次两次吗?(3)面对这样的摧残,这株柳树害怕了吗?(4)体会四个“又”字的含义。(5)正因为有了这样一定要活下去,撑下去的信念(6)“撑立”仅仅是写出了这株柳树高大粗壮的样子吗?第三板块:再读柳树,对比突出“神奇”1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2在这儿,作者为什么要花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板书:(对比写法)3你知道这株柳又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3.让学生听写这段话。第四板块:总结课文1读着这篇文章,你看到的仅仅是这株神奇的柳树吗?(不是)它让你想到了什么?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