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4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4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4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4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4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岳麓版 高考总复习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必修一 第七单元 第14讲新中国的外交 第七单元 1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 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 奉行 的 方针 2 政策 毛泽东提出的 的三大政策 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二 成就1 建国一周年时 同 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 1953年底 中国与 等国倡导了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以其 和 两大特征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苏联 印度 缅甸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包容性 开放性 3 1954年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 举行的国际会议 4 1955年 以 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 举行的 国际会议上 坚持 的方针 推动会议达成了 原则 使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日内瓦 周恩来 万隆 亚非 求同存异 万隆十项 易混辨析 1 国家政策制定的依据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 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 求同存异 方针中的 同 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 谋求发展 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 异 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3 巧记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的提法是毛泽东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形象概括 记住其分别针对的对象即可轻松记忆 另起炉灶 就是分开过 针对的是国民政府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中被 打扫 的东西是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其在华的一切特权 针对的是帝国主义 一边倒 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图解识记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成就 二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 背景 1 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2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3 中国影响力的上升 2 成就 1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美国 1971 2 中美建交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 1978年12月 中美两国发表 年1月1日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3 中日建交1972年9月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 签订了中日 联合声明 实现了 正常化 联合公报 建交公报 1979 中日邦交 3 意义 1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 建交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许多 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中美 中日 西方 易混辨析 1 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2 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 的签署 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3 1979年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 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4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 但不是根本原因 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1 国际交流与合作 1 原则 形式多样 讲求实效 2 成果 扩大同 的经济技术合作 多边经济领域 年底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参加 的各项活动 2002年 中国和东盟签订 中国 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决定建立 自由贸易区 3 意义 推动了各种 与合作 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平等互利 共同发展 发展中国家 2001 亚太经合组织 中国 东盟 国际交流 2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 一直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2 改善和发展同大国之间的关系 与 日本 法国等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 关系 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3 积极致力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001年与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等国在上海正式成立 组织 4 年 中国加入 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 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 与各国合作 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独立自主 俄罗斯 美国 伙伴 上海合作 2001 易混辨析 1 注意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2 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 而是不结盟 不对抗 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 既从本国利益出发 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3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而是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图解识记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史料探究 史料一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 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 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 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 1949年 史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 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54周年 建国初期的外交 问题 上述史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提示 1 史料一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 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必要性 2 史料二从其适用的范围可以看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 从其容纳不同时代的内容来看 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拓展深化 1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 一边倒 方针的原因 1 当时世界是两极格局 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2 美国敌视新中国 苏联支持中国且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3 新中国为维护自身国家利益 打破孤立 争取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1 包容性 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 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也适用于发达国家 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 开放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和平的原则 也是发展的原则 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 创新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 它的提出和运用 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正确理解 新中国初期 世界两极格局对峙 为此 中国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材料中 1950年2月14日 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正是 一边倒 外交政策体现 该政策主要是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故c项正确 答案 b 解析 a项主要针社会主义国家 与材料无关 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 亚洲邻国 周边国家 和 亚非国家 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 这正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 故b项正确 c项出现于80年代 强调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与材料内容不符合 故c项错误 d两项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 多极化趋势背景下提出的外交战略构想 与材料背景不符合 故d项错误 史料探究 史料一考虑到第二十五届联大的表决情况 尼克松政府知道已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 因而伙同日本佐藤政府向第二十六届联大不但再一次提出 重要问题 案 而且炮制所谓 双重代表权 方案 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入联合国 但也 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 十月二十五日 第二十六届联大以59票反对 55票赞成 15票弃权否决了所谓 重要问题 韩念龙主编 当代中国外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史料二在大家的欢笑声中 主席拿起联大对阿尔巴尼亚等国提案表决情况 一面看 一面说 英国 法国 荷兰 比利时 加拿大 意大利 都当了 红卫兵 造美国的反 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 葡萄牙也当了 红卫兵 欧洲国家当中 只有马耳他投反对票 希腊 卢森堡和弗朗哥的西班牙投弃权票 除了这4国 统统投赞成票 投赞成票的 亚洲国家19个 非洲国家26个 拉丁美洲是美国的 后院 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建交 这次居然有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 美国的 后院 起火 这可是一件大事 131个会员国 赞成票一共76张 17票弃权 反对票只有35张 那么多国家欢迎我们 再不派代表团 那就没有道理了 熊向晖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问题 上述史料说明了什么 提示 1 史料一反映了美 日等国炮制的 双重代表权 方案以失败告终 2 史料二反映了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多数国家的支持 拓展深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 根本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 客观原因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对联合国的控制减弱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 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 直接原因 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4 历史原因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按照国际惯例 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本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得以恢复后 美国代表发表的感叹 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突出了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 故选该项 史料探究 史料一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改善 尼克松与周恩来两只手相握时 一个时代结束了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史料二 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 我们也有必要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 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架起新的友谊桥梁 原因之一是这种友好关系将会给双方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文化利益 原因之二在于原子时代这一严峻的现实 但无论我们还是中国 都再也承受不起为意识形态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了 尼克松 中美关系正常化 问题 材料一中一个时代结束了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的含义是什么 据史料二指出 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 1 史料一中 尼克松与周恩来两只手相握时 意味着中美长期对立局面的结束 逐步走向正常化 2 史料二反映了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利益的需要 拓展深化 中美邦交正常化的原因 1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2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响 3 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利益 答案 b 解析 依据 而美国则面临微妙的任务 即作为执行一项最终撤出台湾的长期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先行实现其减少驻台美军的承诺 可知属于 中美联合公报 的内容 标志着中美开始实现关系正常化 推动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b项正确 a c两项是在1971年 d项是在1979年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表格数据中 1985年第一季度关于美国报道的中性报道明显增长 和所学知识可知 1979年 中美建交后 推动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故a项正确 新闻报道的基础 新闻报道的原则在题干所给表格数据中没有体现 故b c两项错误 题干所给数据中 1985年第一季度仍然有关于美国的消极报道 表明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观念没有消除 故d项错误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 中国愿同美国谈判 中国尤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 的信息说明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故d项正确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正式确定于1979年 排除a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确立于1954年 排除b项 c项表述不当 当时中国的外交地位较低 排除 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中数字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 而此时中美贸易急剧减少 结合所学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美国敌视孤立中国 中国选择 一边倒 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 故本题选b 答案 b 解析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并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结合所学可知 决定中英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两国在冷战背景下的现实需要 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解析 本题材料体现了美苏两极格局中的中间力量都反对美国或者苏联的控制 由此有可能出现反对美苏霸权的联合统一 a c d各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相关的信息体现 故正确答案选b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 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可以判断是新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 该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与会国不同社会制度特点提出了 求同存异 方针 从而促进会议成功 故本题选择c项 a项属于中印之间会谈 不符合材料中 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 的信息 b项是有西方大国参与的会议 d项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 答案 b 解析 本题的限制条件是 对于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是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与之关系的 故选b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 排除a项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结合材料有分歧还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排除b项 中美两国不是战略同盟 排除d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a项表述与题干材料信息明显不符 b项是发生在50年代 c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表现 故正确答案选d a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 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表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题干中 h 的时间是2001 2002年 分析备选项可知其直接原因是由于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故选c项 1 据材料一 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 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的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怎样理解 联合公报 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 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日本对美国 越顶外交 的举动作何反应 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 综合材料三 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 试从日 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的含义 答案 1 原因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 国内危机加深 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 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2 关键问题 台湾问题 转折点 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 反应 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原因 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 中日民间往来增多 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 日本 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以史为鉴 珍爱和平 中国 甲午战争以来 面对列强的侵略 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1 据材料一信息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 国内政治 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 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 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 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 得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 国内危机加深 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等要点 结合所学知识 1971年6月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