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单元《组歌》教学设计1课时华山中学田汇杰主备.doc_第1页
八下第二单元《组歌》教学设计1课时华山中学田汇杰主备.doc_第2页
八下第二单元《组歌》教学设计1课时华山中学田汇杰主备.doc_第3页
八下第二单元《组歌》教学设计1课时华山中学田汇杰主备.doc_第4页
八下第二单元《组歌》教学设计1课时华山中学田汇杰主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10课 课题:组歌主备:华山中学 田汇杰【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组歌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全部是散文诗。组歌 这篇课文的作者为纪伯伦。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蕴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浪之歌和雨之歌就是他组歌中的两首。组歌(浪之歌雨之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最终形成一个丰富感性的内容,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浪之歌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我们可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世间种种美好的事物的守护者;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2.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3.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学情分析】1学生知道了什么:诗歌应该有一定的意向。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么:如何根据意向确定诗歌内涵。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用更细致的引导性的逐段分析和读解印发他们对文意中更细微的内涵的理解,激发自觉扩展阅读的兴趣 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对文意中更细微的内涵的理解 预测学困生遇到的困难:自觉学习批文析句能力,语言组织,回答问题能力不足。【教学目标】 1 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执拗、馈赠、憔悴、真谛、璀璨、镶嵌、酷肖、海誓山盟、长吁短叹、千山万壑、盛气凌人)的音、形、义。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3.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4. 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构建动场1、(多媒体显示纪伯伦像) 同学们,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世间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含蓄隽永的哲理性的警句,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憬悟、奋起。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蕴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浪之歌和雨之歌就是他组歌中的两首,让我们静心于灵气而个性的浪和雨的絮语中,去感悟一个深邃、美妙的别样洞天。(板书文题、作者) 2、纪伯伦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上世纪20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和疾病煎熬之苦。尽管这样,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反对愚昧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利、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的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二、 自主学习【活动一】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多媒体展示)执拗(ni):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憔悴(qiocu):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馈赠(ku):赠送(礼品)真谛(d):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璀璨(cuc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镶嵌(qi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酷肖(xio):酷似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长吁(x)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教师提示:纪伯伦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课文节选的两首诗在翻译时都着意安排了相当明显的韵脚,同时,又有很多的换韵和交韵以使诗在声音层面上不显得单调,很好地体现了纪伯伦极有个性的语言艺术。请同学们边诵读边找出诗中的韵脚,体会两首诗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感。学生活动-学生朗读体会,教师以浪之歌为例点拨:浪之歌第一节:“人”“近”(邻韵)、“分”;换韵为“里”“体”;第二节:换韵为“晨”“盟”“中”“吟”“吻”(与第一节同,大多为邻韵);第三节:换韵为“拗”“躁”;又换韵为“心”(与前两节相同,邻韵);第四节:换韵为“他”“下”等。 学生自主找出雨之歌的韵脚。 4、细读课文1、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学生体会文意,并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学生积极发言,言之有理就行。2、 思考讨论:问题一、浪之歌和雨之歌具有哪些相同点? 答:(1)它们都利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将“浪”和“雨”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思想,将它们塑造成富有丰富的性感内容的形象。(2)善于在平易中发隽永,“浪”和“雨”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但经过作者理性的思考加上咏叹调试的浪漫与抒怀,使读者获得远不止一般的审美和愉悦。(3)虽然将“浪”和“雨”拟人化了,但并不脱离“浪”和“雨”的自然和物理的特征。 问题二、在雨之歌这首散文诗中,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诗中对拟人手法进行了灵活的多方面的运用,请研读课文,仔细体会。 答:诗人对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的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似乎又成了一只鸟的形象,而且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拟人的手法运用于无形,出神入化。 问题三、揣摩下面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海岸”“爱情”“空气”各代表着什么?) 答:作者想象紧贴着海浪的物理特性来写:海浪经过阳光的蒸发会变成水蒸气,远离“海岸”,在文章里,“海岸”代表着作者的祖国。“爱情”实际上是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而“空气”则是使作者远离祖国的各种因素。问题四、“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铁蹄之下”这句话比较含混,可能与翻译有关,但基本上不影响全篇的理解,不必拘泥于此句的出处,联系上句“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来理解此句,可视为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人虽然出生时是轰轰烈烈,但终归要寂寞地老去。【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活动二】研读课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1、 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征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学生精彩交流,教师引导。2、精彩文段赏析: 浪之歌第五节非常精彩,让我们共同去赏析:第一,排比手法的运用,“曾有多少次”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使人读来如娓娓低诉,浅唱低吟。第二,拟人化的手法运用十分恰当,我“长吁短叹”“嘻嘻哈哈”将多愁善感而又顽皮任性的“海浪”十分形象地人性化地刻画出来。“纹丝不动”“面无笑容”,则把“礁石”的冷漠无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流利、流畅的语言增强了文章在辞色和音律上的美感。3、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学生通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浪之歌这首散文诗中海浪被作者赋予了什么形象?以下有两种观点可供参考。(1)“海浪”是忠于爱情的浪漫化身。 (2)“海浪”代表的实际上就是作者,作者借“海浪”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眷念以及至死不渝的忠诚。 注意:回答这个问题除了要理解文章中海浪被作者赋予的形象,还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来理解。 (学生活动)以读带写 品读雨的随想回答问题。 雨的随想的作者汪国真是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诗人,他的文章充满活力,洋溢着诗意,常常带有几分哲理,请认真品味。 【设计意图】活动二为达成教学目标4四、综合建模【教师小结】诗人敏感而多情地体察寻常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海浪和雨水的诗意形象。恰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我们用心去观察和体验时,会发现寻常事物中有着太多的意蕴,以我手写我心,这就是作品,尽管稚嫩,却是个性自我的心灵之声,那时,生活也会因你的思考而更精彩,更充实。【板书设计】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拟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