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相关知识.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相关知识.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相关知识.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相关知识.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相关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一 )如何教学古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教学古诗关键在于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1、 读采用乐曲,带入诗境对事物的认识,是先感性而后理性。故应该先让学生会读而后理解二、讲师生共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理解。抓住诗中的重点词稍加启发,学生就能把诗人描述的画面口述出来。( 二 )1、读通是什么意思2、归属哪一类诗3、描写了什么:人事景理4、是一种怎样的感情5、用了哪些表达技巧6、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 三 )每一首古诗都更多体现诗人对当时世界的认知和看法,在每一首诗里面,作者会用几句或几个关键字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反映作者的性情、阅历,尤其是个人品格和文学功底更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汉唐时的边塞诗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诗人把诗词创作与普通人民大众的生活、与当时的时代、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或歌颂人民的勤劳善良或表达对战争战乱的厌恶,这就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辛弃疾、高适、岑参、龚自珍等就是这方面代表人物。 有的属于“小资”派的诗人,仅表达个人或腐朽或繁华的小资生活,尽管辞藻华丽,流传范围就要小得多。 有的诗人文学功底好但与世无争,所写诗词意境美好也能流传千古,如柳永等。古诗文,到底该怎么教开栏语 名师,代表的不是一种封号和荣耀,而是一种教育精神追求专业精进、享受职业幸福、完善人生境界的精神。每位教师的心中,都会有自己崇拜和学习的名师;每位教师的心中,都会有成为名师的愿望。 从本期开始,课改导刊一版开设名师有约栏目,约请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撰文,从个人专业发展历程和感悟、给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教育现象评述、专题讲座整理等方面,全方位展现不同名师的专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同时,该栏目还设有“名师连线”环节,老师们在阅读了名师的文章后,可以写下自己的收获、问题和困惑,本报编辑会把您的这些问题反馈给有关名师,并约请名师作出解答。交流的内容将在本版刊发。欢迎老师们关注并参与交流! 让我们一起走近名师,最终成长为名师! 武凤霞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重要文体,不同版本的教材古诗文所占的比重相差无几。以当今发行量最大的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为例:人教版教材中,古诗词47首,古文4篇,约占教材总量的13% ;苏教版教材中,古诗词36首,没有古文,约占教材总量的12%。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重。那么,不由得我们不认真思考:古诗文我们应该怎么教?准确理解古诗文内容 古诗词之所以难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用词精炼,二是爱用隐语。谜语是中国描写诗的始祖,诗人总喜欢别人仔细揣摩自己的诗,而读者总想把诗中所掩盖起来的事件看清楚。如此,两者的喜好,让我国古代诗文中多有意象和用典。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知道其中所含有的典故,不知道诗文中出现的事物所表示的意象,就很容易把诗词解偏。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很多老师教这首诗的时候,一般是这样解释诗词意义的:“红红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落下去了,眼前是奔腾的黄河水向东流去。我们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需要再上一层楼。”仿佛王之涣只是在向我们传递一种登高才能望远的理念,其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在前两句中还有着别的意思悄然隐含在文字深处。 在这首诗中,“白日”和“黄河向东流”具有别样的意思。“白日”一般指“生命”“青春”,“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样暗指青春流逝、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了解了这些东西以后,我们再来读这首诗,前两句是不是隐隐有一种面对岁月流逝而生发的无奈?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一定讲得这么清楚,但老师心中一定是要知道的。什么是意象?关于意象,很多人是这样理解的:象,指客观的具体的事物;意,是作者的心意体验、思想情感。有一份独特的感受,通过内心的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呈现出鲜明的形象,称为意象。它是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愫和独特象征意义。例如:“鸿雁”象征着“思乡,信使”,“杜鹃”象征着“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东篱”比喻“出尘脱俗之境”,“菊花”象征着“高洁品质” 诗词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通过对文中各种的想象和联想,学生才能体会到诗词中的意境及思想感情,才不会把诗词的意义解偏。理解诗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要想真正理解诗文中的情感,必须让学生走进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第一,把诗文放在文化的背景下阅读。 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所以,要想读懂一篇文章、一首诗,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只有以这样的背景打底,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一篇文章,理解作者在文中到底在说什么。 比如杨氏之子一文中,杨氏子和孔君平斗嘴,如果你仅仅以为是他们关系太近了逗着玩,那就绝不能说读懂了。要想真正懂得这篇文章的奥妙所在,必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在学完课文内容以后,引导学生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诸如“杨氏子面对一个长辈和客人怎么一点也不礼貌”“孔君平为什么和一个孩子在开玩笑”等疑问,并以此为契机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记录的是魏晋南北朝时士族阶层的闲情轶事。当时有很多小国家,这些国家之间经常打仗,百姓的生活极端困苦,以至于当时的皇帝没有精力用儒家礼法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那个时期的人行为自由、思想解放、崇尚智慧、善于辩论。人们相见总要辩一辩,赢的人无论长幼都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如此,简洁的时代背景的引入带着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也随之走进另一个高度。 第二,了解作者的生平。 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都流露着作者当时的心情、想法。写人,记事的如此,写景的也是如此。 例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学中,在理解了美丽如画的景色、悠闲自在的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后,深入体会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1能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垂钓,真是一件美事,所以作者才高唱: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这里的“归”可以组成什么词?(归去,回归,归家) 3在这如画的世界里,一个人在斜风细雨中垂钓,没有人打扰,可真是悠闲自在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4介绍张志和的爱好,唤起学生了解他的欲望:“张志和喜欢垂钓,但是鱼钩上往往不挂鱼饵。” 5出示张志和的介绍: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16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唐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但他并没有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做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因常以扁舟垂钓,超然不在尘世中,唐肃宗曾派人寻找他,但都没有找到。 6.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再来看这首诗,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归”字还仅仅是回家吗?(回朝做官,回到滚滚红尘里) 如此,了解了诗人,诗词中所蕴涵的情感也就跃然心中了。古诗文教学应以诵读为主 中国的古诗文教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统的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视诵读的。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文特别适合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说明了诵读的功效。所以,古诗文教学应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方式。好的朗读就是分析,好的背诵就是理解和鉴赏的前提。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的王财贵博士把这种教学方法很风趣地叫做“填牛”牛的胃很大,你一直给它填下去,它什么时候消化,你不要管它,总有一天它会反刍。 诵读对于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在古诗文教学中很多人不会用。 我想,古诗文的诵读应该有三个层次: 第一,读正确。这一步一般出现在初走进古诗文的时候。因为古诗文的言语习惯和现在不一样,还有一些较为生僻的字,所以,上课之初,我们只能要求学生读正确。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后面的环节才能有根基。 第二,读出节奏。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关注古诗文本身的节奏。 世界万物都有节奏,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在古代,诗歌、舞蹈、音乐,原是为混合的,他们的共同命脉就是节奏。诗歌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是音乐,它就会有纯形式的节奏;是语言,他就有语言的节奏。 我们老师一般很关注诗词的形式节奏。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分别有着不同的节奏模式。一般情况应遵循如下规律: 四言为“二二”节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五言有“二二一”及“二一二”节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七言有“二二三”“二二二一”以及“二二一二”节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当然,文字本身也有节奏,所以,朗读时我们还要关注文字的节奏。 第三,读出情感。这一环节必须在学生理解诗文的基础上进行。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要求: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谁能把这里美丽的景色读出来?谁能读出诗人忧愤的思想情感。但是学生往往读不出来,于是老师就一个个叫,一个个读。最后,读得让老师满意的往往还是那些朗读能力强的学生。 要想让学生朗读的情感和诗词吻合,教师须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文大意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不同的诗词有着不同的情感基调,例如,春望忧国忧民、沉郁顿挫,渔家傲壮志难酬、苍凉悲怆,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