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自理意识和能力.doc_第1页
培养幼儿自理意识和能力.doc_第2页
培养幼儿自理意识和能力.doc_第3页
培养幼儿自理意识和能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教“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关键 在我们的时代,物质福利源源不断地涌进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的世界,以至出现了这样一种危险: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丧失关于这类福利是劳动创造的观念,甚至完全不知道它们是从哪儿得来的。 苏霍姆林斯基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是什么创造了人类呢?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人类要发展就离不开劳动。从生物角度来看,人的个体成长也离不开劳动,若离开了劳动,那么这个人长大后要么是个白痴,要么是个低能儿任何劳动都是脑力和体力的有机结合,进行劳动教育实质上就是生存教育。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婴幼儿的劳动与成人的劳动有着很大的区别,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他们的劳动主要是一种运动(活动)。如同游戏,是儿童的运动行为。尽早训练婴幼儿的劳动行为,正是发展孩子健康心理的一种手段。所以教育者应放手让孩子用自已的身体和大脑去行动。手上有大量的神经末梢通向大脑,经常动手,能促进脑神经的发育和完善;而动手又伴随思维和想象,可促进智力的发展,正所谓“心灵”又“手巧”。从小多做事,益德又益智。美国哈佛大学威特伦教授的试验充分说明让孩子及早参加劳动的极端重要性。他用了40年的时间追踪观察256名波士顿少年的表现,得出的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学生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学生多2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美满充实。其主要原因在于劳动是人幸福的源泉,劳动成果是人类的价值的最好体现。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实质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不仅要适应幼儿当前的发展,更要为幼儿的持续发展与未来生活奠定基础。从幼儿当前发展看,生活活动能保护幼儿的健康生存,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从幼儿长远发展看,生活活动为幼儿适应未来的社会做准备,并为他们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做人与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生活教育最主要的是生活自理教育。生活自理指儿童从依耐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依耐成人的帮助,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小皇帝”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有生活自理的意识和能力,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是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当孩子第一次进入幼儿园时,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适应集体生活,特别是进餐、午睡、入厕等生活自理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小班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之中,而生活自理活动充满了精细动作的尝试和练习。所以,让幼儿学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能帮助他们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还能使他们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发展动作,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独立意识,从而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如今的幼儿,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加之由于社会多方面原因,隔代教育的居多。这种现状,让我们的家长昏了头。像老母鸡一样,总是想把自己的子女拢在自己的翅膀下面,能拢多长时间,就拢多长时间。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他们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自理能力差,从小班孩子入园的情况来看,我们分析得出:其根本原因就是家长没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以及缺少相关的育儿知识。他们似乎不知道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无论自己多么心疼自己的孩子,早晚得让他们单飞,独立应付这个世界。认为孩子只要吃好穿暖、身体健康就足够了,其它的知识技能可有可无。导致幼儿独立意识缺乏、自理能力差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原因溺爱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心肝宝贝”,特别是爷爷奶奶出于自己的情感需要,对孙子宠爱有加。家里人都围着孩子转,怕他哭怕他闹,许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力亲为,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爱之足以害之。处处包办代替,不尊重孩子的选择,甚至不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会渐渐消失,造成自理能力“白痴”。 在幼儿园里老师阿姨教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家长光担心,就能让自己担心死,“娃娃什么都不会,怎么办?”。家长就没有这样的疑问“现在我们可以尽全力帮助他,可孩子上小学怎么办?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呢?”二、家长的攀比、补偿心理使得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许多家长由于自己小时侯生活条件差,现在的社会好了,便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水平”的生活待遇。想到自己小时候受的苦,现在有条件了,就绝不能再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同样的苦,什么样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别人有的我也得有。如要天上的月亮都想方设法夺下来,真是娇生惯养。在这种“爱”浸泡下长起来的孩子,是必经不起事,一点小事都会哭哭啼啼。经不起一点挫折。他们也不会做选择,做决断,什么事都得家长给他们拿主意。这些毛病,多半来自他们的家长,来自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虽然说,这样长大的孩子们,今后未必一无所成,但他们成长的过程,势必因为前阶段的家长溺爱,而多受很多苦。 三、认为孩子的成长应顺其自然,不管什么知识技能长大了就会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因此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渐渐养成了依赖思想,从而导致各方面的发展较迟缓。许多家长也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亲自动手,包办代替的做法,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孩子没有了锻炼的机会,自然而然得不到发展。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和能力,首要的是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当好老师,那么就要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要本着“大人动口,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通过具体、细致的动作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比如学习自己吃饭、擦嘴、擦鼻涕、解便、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大人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能力被肯定,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其次大人还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而成长起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家长还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