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册单元四导学.doc_第1页
高中第一册单元四导学.doc_第2页
高中第一册单元四导学.doc_第3页
高中第一册单元四导学.doc_第4页
高中第一册单元四导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第一册单元四导学 要点分析 本单元学习序言,共四篇文章。序言是研究作家作品的重要资料,内容比较广泛。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前面的文章,与写在书籍后面的“跋”相对。作者写的序叫白序,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也可由别人写,多为介绍和评论书的内容;还有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的,叫代序。读书一般要先读“序”。 学习一篇序言,重点在于从序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以及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为更好的理解文章,我们首先对这几篇序言的作者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的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了鲁迅全集20卷。 (2)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720年生,1936年就读于江苏江阴南京中学。19391943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在北京京剧院任编剧,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晚翠文谈薄桥集等。年轻时受过西方现代派影响,有些作品很“空灵”,后来渐真切趋平实,主张把现代创作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3)房龙。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通俗历史著作,大多成为美国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房龙在上大学前后,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他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多种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还能画画儿,他的著作的插图全部出自于自己的手笔。 (4)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当过中学教师,后在大学讲授艺术史。19世纪末开始文学活动。曾用20年写成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小说。1913年获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金。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中篇小说柯拉布勒尼翁,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甘地传等。 呐喊自序 呐喊自序一课应掌握的重点难点: 1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鲁迅把年青时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比作“梦”,即美好又不能实现;以“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比喻麻木得受人欺辱、任人宰割而不自知的人们,激愤之强烈鲜明可以想见。又如把叫喊于生人中却毫无反响而感到寂寞孤独,比喻为“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能使人感受到鲁迅当时的悲哀之深广。再如用“铁屋子”比喻当时异常黑暗顽固的旧社会,以“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精神麻木的国民,以“不久都要闷死了”于是他们可怕可悲的前途,不仅贴切形象,而且让人触目惊心,本身就能促人清醒。最后,把适应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革命的需要比喻为“听将令”,生动贴切,突出表达了鲁迅高度的自觉性。 2准确、鲜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例如,“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坠入”一词表现出一种迫不得已的意思,写出了小康人家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陷入贫困的那种挣扎无奈的心情。“仿佛”、“大概”则准确鲜明揭示了作者当时苦闷矛盾的心理,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在黑暗,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中彷徨之态。“逃”表现出作者对命运的反抗,对理想的追求,形象的再现了作者当时的处境,有一种挣扎寻求之意。 又如“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句话紧扣住“梦”来统领全文:鲁迅父亲的患病和亡故,促使鲁迅学医以救治像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这是他第一个美好的“梦”;在仙台学医看到战争画片,出于对同胞麻木的激愤和悲哀,了解到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提倡文艺运动,弃医从文,产生了一个新的“梦”。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一课中应掌握的重点、难点: 1胡同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本文所说的“文化”并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所说的人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学习文化”“文化水平”,而是指广义上的文化概念,及人类整个社会活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中“胡同文化”一词,即包括胡同这种建筑样式,又包括这种建筑影响之下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特征,是对居住在胡同里的北京市民物质和精神的透视。近年来,对文化的研究日渐深入和扩展,出现了许多文化的概念,如茶文化、酒文化等。这都是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精神状况等财富的一种高度概括的研究。 北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因为那些纵横交错掩藏于闹市之中的胡同,百多年来一直让旧日的北京人不问国事,只是按照老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