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烂漫的点地梅西师大版1.doc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烂漫的点地梅西师大版1.doc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烂漫的点地梅西师大版1.doc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烂漫的点地梅西师大版1.doc_第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烂漫的点地梅西师大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烂漫的点地梅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教具准备】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美景(配青藏高原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 2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去认识生长在那里的一种奇特的植物,(板书课题:烂漫的点地梅)请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3.了解点地梅,出示图片及文字介绍: 报春花科点地梅属多年生密丛草本。轮廓为直径35cm的半圆球形。花葶自植丛中伸出,具数朵花;花冠紫红色,喉部黄色。花期67月份。喜凉爽,喜光,耐瘠薄。中国特有植物。产西藏东部和东南部,多生于海拔30004500m的河谷滩地或高山草地。四川西部也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雪域(y)高原 盎(ng)然叩(ku)开 姗姗(shn)而来小羊羔(go) 为啥(sh)西部边陲(chu) 拉萨(s)炽(ch)热 分娩(min)3 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 4 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抽生答,课件展示: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 美丽) 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 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句子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勾画出来。(扎、贴、拥抱) 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 激情导读:是啊!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因为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活下去,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2) “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居然”是什么意思?从“居然”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 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 “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你们还体会到点地梅的哪些特点?) 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以读代讲)。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如此艳丽地开放,这种独特的美,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学生配乐齐读这一段。) 点地梅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气袭人,但它却把自己的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再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1读拼音,写汉字。xu y o yun yn o ch r( ) ( ) ( )2先写出下面字的两形近字,再分别组词。姗()() ( ) ( )陲()() ( ) ( )3补写下面词语和句子。姹( )嫣( ) ( )不及( )( )言( )语 繁( )富( )心( )如( ) ( )言( )语参考答案:1. 雪域高原 羊羔 炽热2. 栅(栅栏) 删(删除) 锤(锤子) 捶(捶打)3.姹紫嫣红 迫不及待 自言自语 繁荣富强 心急如焚 千言万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2.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简介青藏铁路: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他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是铁路修筑者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后建成的。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2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我在青藏铁路工地上光荣牺牲我要亲眼目睹列车在自己筑起的铁路上呼啸飞驰” 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可相机介绍: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原上。他们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妈妈去世了,作为长子却不能尽孝送终,他的心里该是多么难过啊!” 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生说到这句,师:老师也被这个故事感动着。出示本段文字课件。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心急如焚)这个词语你们是如何理解的?丈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因妻子难产)难产会有些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孩子死亡,可能是妻子死亡,也可能是母子双亡。最亲最爱的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而这种煎熬整整持续了一夜,你们能想象出这一夜他是怎么过的吗? (2)妻子难产,丈夫多么想陪在她的身旁,但他却远在青藏高原,这怎不令他心急如焚?一起来读读。此时此刻,年轻人教师引读。 (3)既然他心急如焚,为什么不赶到妻子的身边呢? 教师相机小结:一个“心急如焚”,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更让我们感到了高原筑路兵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4)(师指着课件最后的省略号)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牺牲了家庭、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原筑路兵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才筑成了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播放课件韩红唱的天路片段以及火车在铁路上奔驰的画面。) (5)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在天路上奔驰,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的是什么?请大家提起笔把它写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下边。 (6)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相机评价这样的战士,怎不令人亲近,怎不令人敬佩?(相机板书:平凡伟大可亲可敬) (二)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学生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学了课文,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因此我们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抽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他们的共同之处顽强、平凡而伟大,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了他对高原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三)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统观全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本文中,点地梅是平凡的,在高原遍地可见;他是伟大的,在高原恶劣的条件下他能顽强地生长。高原筑路兵是平凡的,只是十万建设者中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是伟大的,他们在雪域高原艰苦奋战,克服了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作者抓住两者内在品质的相通之处 ,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2课题中的“烂漫”都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3让我们怀着对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再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让我们怀着对高原筑路兵的无限敬意,再读烂漫的点地梅;就让点地梅不但盛开在青藏高原,也静静地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再深情地读烂漫的点地梅。【课堂作业新设计】1. 根据原文填空。(1) 我和战友们来到青藏铁路工地已是盛夏6月,但这时唐古拉山下的布曲河畔,山光秃秃,地上处处仍是 ,丝毫没有内地在这季节里那种 、 、的盎然景色。唐古拉山留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里永远是寒冬。(2) 点地梅终于开花了。 的点地梅十分美丽。紫艳艳的花儿,大小形如豆珠, 地缀满枝头,仿佛一串串粘连在一起的紫色豆珠儿,散发着一阵阵浓浓的醉人芳香。阳光照耀下,花儿便紫得 ,紫得 ,紫得 。天上是 ,地里却是 。青藏高原的天有多么的蓝,云有多么的白,点地梅就有多么美!2.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描写点地梅的目的是:_3.“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共同之处是 参考答案1.残冰积雪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2.怒放 亭亭玉立 晶莹 透亮 鲜艳 白悠悠的云彩 紫幽幽的花儿2.赞美战斗在青藏铁路筑路工地上的平凡而伟大的筑路兵3.平凡而伟大。【板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平凡、伟大 美丽可亲可敬 【课后反思】烂漫的点地梅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之一就是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二是领悟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接着让他们自己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课文写了点地梅,也写了高原筑路兵,为什么在这个题目下要写高原筑路兵,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在他们充满疑问的时候,趁热打铁,出示青藏铁路的简介资料,让孩子们知道这条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的建成给青藏两地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那我们的青藏铁路的建成就是一朝一夕的事吗?学生齐读第1段,给学生补充“生命禁区”“冻土封固”的资料,孩子们自己总结出雪域高原的恶劣的生存条件,为下文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艰苦奋斗和顽强的精神打了基础在6至12段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点地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点地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5段中,通过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高原筑路兵的感人故事,唤起他们心底最柔软的感动16段,引导学生找点地梅与筑路兵的共同点17段,引导学生谈谈对这段的理解,体会作者对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 这篇课文难在学生不知道修筑青藏铁路的历史,教材中的故事是发生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修筑过程中, 修筑这条铁路所面临的三大世界性难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这个背景有必要跟学生讲讲,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高原筑路兵筑路中的困难,从而更好的体会他们的艰苦奋斗和顽强的精神 。【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是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九课烂漫的点地梅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八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说教材分析烂漫的点地梅是作者谢辉杰写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的点地梅生长在雪域高原贫瘠的土地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开着美如蓝天白云的花朵它平凡,在藏东南的河谷滩地或高山草地上随处可见;它伟大,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雪域高原上有一点瘠薄的土壤就顽强的生长,向人们奉献出烂漫如云霞的花朵同样的,高原筑路兵是平凡的,他们只是青藏铁路千万建设者中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它们又是伟大的,它们在雪域高原上艰苦奋战,创下了一个有一个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燃起祖国的希望之光作者正是抓住了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内在品质的相同之处,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并能灵活的运用B、加强朗读训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C、理解本课的重点句:如: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的可亲可敬地高原筑路兵 (2)能力培养目标:A、领悟作者赞美点地梅就是赞美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B、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写作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文中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来高度赞扬高原筑路兵的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中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 3、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在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相同之处的同时,领悟作者赞美点地梅就是赞美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2、 说教学准备: 让学生收集点地梅和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3、 说学情 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如果教师引导得法,课堂效果一定很好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相信学生一定能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 孩子们只是从文中感悟了点地梅生长地贫瘠,生命力顽强,花朵美如蓝天白云却未能亲眼所见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电化教学手段:屏幕出示放大的点地梅图片,让孩子们近距离直观接触点地梅,这样孩子们学得轻松,也有兴趣。 再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本课设计理念,我采用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协调,灵活变通,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画想说”的学习方法读是为了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引疑探究,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使感情进一步什华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点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学习有句名言这样说: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 2、说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探究、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五个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导入质疑、品读重点、精读感悟、理解内涵、拓展延伸,使学生的情感步步升华,对孩子们心灵的播种也就水到渠成。(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首先播放了青藏高原的风景片,并伴随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然后引出点地梅这种植物,这样激起孩子们求知的兴趣,带领孩子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当学生已经融入了学习的氛围时,我这样提出问题: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课文分几层意思来写?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在交流读书的情况之后,学生弄清了疑问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板书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三)学生质疑,以疑导学1、 学生要问: (1)课题是烂漫的点地梅,而课文中为什么要写高原筑路兵的感人事迹? (2)学生还会提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2、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先了解点地梅的特点和高原筑路兵的感人事迹出示课件:写点地梅的段落、第三自然段和第十三自然段让学生自由反复品读,感受点地梅的美、生命力的顽强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写筑路兵的英雄事迹及赞美筑路兵的段落有(1517)自然段这样学生在初步弄清疑问答案的同时也就理清了课文的层次、感知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四)品读感悟、合作探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为此,在体会点地梅的美丽和顽强,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让学生美味品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用文中的句子说说出点地梅的特点如:“它的根扎得很深,一团团的拥抱着土地”进一步体会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抓重点段,弄清点地梅顽强的特点 2、播放第十三自然段的诵读后,A:让学生用直线划出中心句“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B:再找出对点地梅赞美和热爱的句子:如:“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再让学生对这些重点句进行诵读,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导诵读,让学生带着热爱和赞美的感情去读因为新课标指出因为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学生理解了这些文章的内容,感悟了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又是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去读,这样的体验才能长久、深刻。 3、统观全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小组交流让学生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相同之处(顽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献身),这样学生在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语文素养,塑造学生心灵。 5、回扣课题,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孩子们已经领悟了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相同之处,就会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说说,作者借什么赞美什么?作者是借点地梅所具有的品质来咱们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样的文章是先具体写物,再过渡到写与物相似的人,最后在篇末点明中心这样学生再次诵读最后一段,要读出对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感悟内容,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六、说作业设计1、读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2)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相同之处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7、 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既条理清楚,又概括性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总结。 总而言之,这节课我把质疑解难、品读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贯穿于教学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乐学、会学、想学,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真正的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同课异构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3. 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点地梅的生长习性、青藏铁路建设史及建设者事迹的有关资料;生字卡片等。(有条件的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2、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 学生读课题。说一说读了题目之后的想法。(让学生读题目,说出“烂漫”的意思,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并根据“烂漫”一词说说你想象中的点地梅是什么样的?)2. 希望对这种花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1)读准字音(指名读) 指名说说你学会了哪些字词。 强调字音:域 盎 叩 姗 撩 炽 娩 字形:域 姗 陲 娩 (2)理解词语: 姹紫嫣红 :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枯槁:草木干枯。 姗姗而来:形容来得很晚。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福祸未卜:福祸不能预料,不可预知。2.读通句子,并想想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三、学生质疑,以疑导学1. 课文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内容却写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学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问题预设: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却要写高原筑路兵?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板书在黑板一侧。2.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先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分别找出写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语段。四、学习课文第313段,体会点地梅的美丽和顽强1. 默读第313段,勾画描写点地梅的语句,并说说点地梅是一种怎样的花。2. 教师组织课堂交流。教师在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对课文第3段和第13段中描写点地梅“顽强”和“美丽”两大特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1、2段对唐古拉山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教学时,可让学生质疑,老师或同学补充介绍“冻土封固”“人类禁区”的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雪域高原恶劣的生存条件的认识。)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到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可用句子中的一个词概括“顽强”。)“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段,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品读,边读边展开想象,深切体会作者对点地梅由衷的热爱与赞美。(A、阅读13自然段,用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