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学生的“不敬”.doc_第1页
如何面对学生的“不敬”.doc_第2页
如何面对学生的“不敬”.doc_第3页
如何面对学生的“不敬”.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面对学生的“不敬”在一些学校,尤其是我们这样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里,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小学生还有些惧怕。但我们作为科任的教师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作为科任教师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在日常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体会,要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处理“不敬”事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的不敬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作为科任教师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情会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人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不久前,我在上课时,一位叫刘XX的男同学在下面弄出了小动静,我当时很冲动,心想;谁胆这么大,无视我的存在。于是严厉地警告了一下:谁再弄出动静,就出去。然而这位男生也很不注意,接下来又故意搞出了几次动静。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颇激动地做出决断,撵出去!那位男同学也很激动,高声地喊道:“我就不出去!你能把我怎样?随即还说出去有什么呀?校长办公室以前我总去,我想去就去”。我一听,呵,好家伙,还拿这不是拿大话来吓唬我,越发气愤。结果学生拍课桌,我拍讲桌,大吵了起来,使得很平静的课堂,变成了科任和学生吵架的战场。这件事在班级中影响很不好,部分学生都认为我态度野蛮,也很专制,于是许多学生对我敬而远之。事后一段时间,冷静下来细想,错误也并非全在学生。于是积极与家长沟通,找学生谈话,终于化解了这次矛盾。很奇怪,后来这位同学不但没有再滋事,还说老师现在我妈在上海开饭店呢,我把她的电话号码给你吧,没事时你和我妈联系吧!反而学习成绩大有进步了,道德品质有所提升。二、处理不敬事件,宜深不宜浅。学生很清楚应尊敬师长,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学生对教师不敬事件,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在处理不敬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 三、处理不敬的态度,宜真不宜假。有时,不敬事件发生后,作为教师怕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不敬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继续进行教学工作,只能当逃兵,无法面对学生。 当不敬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不敬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今后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然而,在教学生涯中,如果稍有不慎,就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学生对教师的“不敬”。那么怎样才能才能避免“不敬”事件的发生,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1、要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尊敬。作为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掌握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根据学生年龄和特征和心理需要,为师生情感融入新的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如果教师的“功夫”只有李逵的“三板斧”,坚信就会难以得到学生持久的真诚的敬仰。2、赞扬学生要实而不虚 批评学生要严而不厉。对学生要批评严而不厉是实现师生心理最佳距离的又一途径。这个尺寸也是学生是有感情和思想的,他们有自己的道德水准。而“表扬”和“批评”又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教育手段。那么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利用这两种手段来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实现师生之间最佳心理距离呢?教育工作中,我们往往偏爱、溺爱“优等生”,会瞧不起,看不惯后进生,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滋长了好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也激化了后进生不易接受批评教育的逆反心理。这样,我们在优生和差生心中都无法占据应有的位置。为此,在教育学生时,我们要善于使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双刃剑,批评后进生时,不能太严厉、太苛刻;不能小题大做、捕风捉影;不能涉及学生隐私和生理缺陷,更不能用打击学生自尊心的方法来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3、要学会宽容 善解人意。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应多去关心学生,多去了解他们的苦楚,多换位思考。从中发现或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找到学生犯错的根源,然后宽容相待,这样势必会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也正是这份爱心、诚心、宽容让他们将老师的爱永远藏于心中,他们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育,哪里还会对老师“不敬”呢? 多多掂量“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哲理,避免过激行为的发生,使学生在心理上能接受。学生偶尔犯了过失只要经过班主任的暗示、点拨而有醒悟,就大可不必指责学生,不如轻轻抚摩一下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来得有效,这是催人改正,激人上进,而不伤害学生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