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 二年级数学上(教案)本 次 教 材 分 析一、总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名称。2、能够编制乘法口诀,能够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3、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用乘法口诀求商。4、理解余数的含义,会口算除数、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5、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与直角的概念。6、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7、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二) 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实际情景提出计算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解题等活动过程,积累乘除法的感性认识。2、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学习并掌握乘法口诀。3、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4、鼓励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加以比较,初步培养合理算法和估算的意识,了解算法的多样性,提高计算的能力。5、探究和解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培养比较、分析、综合、类比及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能够说出简单推理思路。6、获得对日常社会与周围环境中简单的数字运算问题进行计算、检验的经历,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表示生活情景中的事物,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简单数字运算和图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情感与态度:1、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2、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有探究的欲望。4、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及数学的美。5、培养学生簿本整洁、书写工整、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习惯,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二、教材说明(包括教材重点、难点等问题的介绍和说明):(一)教材重点: 1、数与运算:(1)表内乘法(2)用乘法口诀计算一位数除法。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和现实情景引入、建构最简单最典型的几种乘法除法的数学模型。初步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是:份数与一份量相乘;面积(如:长方形面积长宽);倍。知道乘法是重复添加。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含义:等量划分(包含);度量;平均分。2、图形与几何:(1)角与直角(2)正方体、长方体(3)长方形、正方形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的过程,通过物体、模型的观察、操作、制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最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3、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游乐场统计图借助儿童熟悉的情景和场面中,通过对参加各种游戏的人数进行整理、分类及统计,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与方法。(二)教材难点:1、方程与代数:求中的数“吃掉”的是几在通过把适当的数填到算式的中,进一步渗透使用符号表示数的同时,初步感受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解下列类型的方程:a+= b,-a=b, a-=b。2、幻方:简单了解幻方的历史,通过填龟背上空格中的数,初步感受尝试、推理的过程。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二(1)班共有学生40位,其中3位学生新转入,有2个智利偏差生,还有几位学困生。学习水平和能力、学习习惯较差,两极分化较大。二(5)班有学生42位,其中4位学生新转入,有3位学困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学习习惯较好。小学二年级数学(试验本)教学进度表2008.92009.1(仅供参考)周次日 期内 容备注19/15一、 复习与提高游海岛1;谁先上岸1;估算1; 2812加与减1;“吃掉”的是几1;二、乘法、除法(一)乘法引入1;31519看图编乘法题2;;游乐场统计图1; 42226倍1;10的乘法2;52910/35的乘法2;;2的乘法1;国庆66101;4的乘法2;713178的乘法2;分一分与除法1;820241;用乘法口诀求商1;几倍1;92731盒子是空的被除数为0 1;三、乘法、除法(二)7的乘除法2;1011/373的乘、除法2; 6的乘、除法1;1110149的乘、除法2;快乐的节日1;121721分拆为乘与加1;乘一乘,填一填1;“九九”乘法口诀表1;132428有余数的除法1;用乘法口诀做有余数的除法1;郑骰子,做除法11412/15;几张长椅1; 四、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2;15812正方体、长方体2;长方形、正方形1;1615191;五、整理与提高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1;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1;172226数学广场点图与数2; 乘法表118291/2乘法表1;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1;元旦19595个3减 3个3等于2个3 1;乘与除1;数学广场3;201216复习与考查 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游海岛谁先上岸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第2、3页 十进类推教学目标:1、能够发现算式与算式之间的类似关系。2、能够使用十进制计算中的类推,根据简单的两位数加减一、两位数的问题,解决较复杂的两位数加减一、两位数的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算的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4、在练习、尝试、比较和发现中,感受数学的神奇与规律。教学重点、难点:1、能灵活地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2、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不同解题规律,并学习用语言表达。教学过程:一、 复习与引入1、口算:5+15= 20-3= 26+14= 70-45= 28+72= 100-43= 98-67=2、出示题包:3+6= 12-7= 1、观察题包,猜测规律。13+6= 22-7= 2、计算结果,讨论规律。 23+6= 32-7= 3、信息反馈,寻找规律。 33+6= 42-7= 43+6= 52-7=3、师小结四条规律:加法:(1)一个加数加10,另一个加数不变,和加10。 (2)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相同,和个位上的数也相同。 (3)两个加数同时加10,那么和就加20。减法:(1)被减数加(减)10,减数不变,差加(减)10。 (2)减数加10(减)10,差就反而减(加)10。 (3)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减)10,差不变。 (4)被减数、减数个位数相同,差的个位数也相同。二、 探究与提高(一) 一个加数大10,另一个加数大10,和大20。 25+13= 35+23= 45+33= 55+43= 修改:通过本题练习:(1)明确 + 进位(2)三个算式结果的个位数都是3。(二) 一个加数大10,另一个加数小10,和不变。 33+56= 43+46= 53+36= 63+26=(三) 被减数大(小)10,减数大(小)10,差不变。 63-22= 73-32= 83-42= 93-52=生:计算、观察、说一说、编一编三、 拓展与运用1、 在( )里填数:均表示0-9的一个数字。学生尝试,交流。2、填( )27+36=( ) 93-19=( ) ( )-26=35( )+36=73 83-( )=74 ( )-36=35( )+36=53 83-( )=54 ( )-46=3527+( )=73 83-( )=34 80-( )=2537+( )=73 ( )-29=34 90-( )=2547+( )=73 ( )-29=54 100-( )=25( )+46=83 ( )-29=64 100-65=( )3、找朋友四、 总结,布置作业 练习册P2课后反思: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数 + 加数=和 被除数 减数 = 差大10 不变 大10 大10 不变 大10 大10 大10 大20 不变 大10 小10u 大10 小10 不变 大10 大10 不变最后两条规律让学生充分接触练习,在下一节课“巧算”中能熟练运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教学尺度,不宜用较大的数据让学生去类推,以10、20这样的变化为宜,对于不会类推的学生,也可结合加法和减法口算计算。 上海市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巧 算 (加法)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第4页 巧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加法反向变化的能力培养。过程与方法:1、观察题包规律,发现加法反向变化的规律,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达。 2、初步了解移多补少和不变的加法含义。 3、能用将一个加数转变成整十数的巧算方法进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算法多样性和优化性的学习成功感。 教学重点:加法的反向变化教学建议:分2两课时(加法、减法)教学过程:一、观察引入1、观察题包,并计算: 30+14= 29+15= 28+16= 27+17= 26+18= 25+19= 24+20=(1)师:请小朋友观察这组加法题包有什么规律?生: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小1,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1,和不变。(2)师:请大家快速计算。(3)师:26+18= 这题变成题包中的哪题就可以进行巧算了?为什么? 生1:变成30+14 整十数加法比较方便 生2:变成24+20(4)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研究加法巧算(板书)二、探究方法1、想一想:69+16= 可以怎样巧算呢? 生:把69看成70。 师:把加数69看成70,那么另一个加数16应该怎样变化,和不变呢? 板书:2、读一读:加1,减1,和不变。3、试一试:还有其他方法吗? 板书:4、比一比:两种方法的相同点?生:都是把其中的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 两种方法的不同点?生:一个选择的是69,一个选择的是16。师小结: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最接近整十数的加数,根据加几,减几和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三、巩固练习1、说一说:(1)37最接近的整十数是( )(2)46最接近的整十数是( )(3)59最接近的整十数是( )2、填空: 第一组 第二组 师:(1)观察把哪一个加数变成了整十数,为什么选择这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如何变?(2)试一试第二组?四、总结提高38+15=(40)+(13)=53+2 -2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本领?课后反思: (1) 学习策略:书写思考过程,配合语言表达说一说(2)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观察:加法巧算中相同的地方,总结儿歌帮助理解记忆:加法巧算一加一减和不变。上海市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巧 算 (减法)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第5页 巧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减法同向变化的能力培养。过程与方法:1、观察题包规律,发现减法同向变化的规律,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达。 2、能用将减数转变成整十数的巧算方法进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算法多样性和优化性的学习成功感。 教学重点:减法的同向变化教学建议:分2两课时(加法、减法)教学过程:一、观察引入1、师出示题包一组: 师:观察这组减法题包有什么规律? 生: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小1,减数也一个比一个小1,差不变。 师:83-69= 你会把它变成哪一题进行巧算?为什么? 生:85-70,因为减数变成整十数,不退位计算方便。2、揭示课题:减法巧算二、探究方法1、思考:73-59可以怎样巧算?生:把59转变成整十数60师板书:2、还可以怎样算?师板书:3、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生:都是把一个数变成整十数。第一种方法比较好,转化成不退位减法。三、巩固练习1、填空 师:先把什么变成整十数?谁来说一说减法巧算的方法?加减法混在一起时,小朋友一定要看清什么?2、比一比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引导学生用规律来比大小四、总结提高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减法的巧算和加法的巧算有什么不同? 加法巧算:一加一减和不变, 同加同减差不变。课后反思:(1)运用比喻,帮助理解减法巧算规律:比如:多买10个苹果,多来10个客人,每人分到的个数还是一样多。73-59=74-60+1 +1有73位客人 买59个苹果,一人吃一个还剩多少个客人多来1位,苹果就要多买1个,剩下的才相同上海市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估 算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第6页 估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2、能够利用估算估计计算结果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3、能够利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自主、自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能利用临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教学难点:能联系实际进行估算教学过程:a一、复习旧知:1、 看数射线师:数a邻近哪一个整十数?与整十数50邻近的数有哪些?2、退到前一个整十数 32、63、71、94、63进到后一个整十数 26、38、69、88、17小结:一般情况下,个位是14的数,我们退到前一个整十数;而个位是59的数,我们就进到后一个整十数。这种方法叫作“四舍五入”。(板书)二、探究新知1、情景引入出示情景图:(1)理解“大约”(2)先估后算:生:53邻近的整十数是50,29邻近的整十数是30,所以大约有80人。板书:53+29=83 50+30=80(3)小结:这里的估算就是用邻近的整十数来计算。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估算(1)练习P6/2师要求说一说:18看成20,37看成40 ,大约是60元。(2)练习P6/3板书示范:三、巩固练习1、填一填:与39相邻的整十数是( )和( ),最邻近的那个整十数是( )。与78相邻的整十数是( )和( ),最邻近的那个整十数是( )。与32相邻的整十数是( )和( ),最邻近的那个整十数是( )。与51相邻的整十数是( )和( ),最邻近的那个整十数是( )。2、填( )36可以估成( ),48可以估成( )73可以估成( ),82可以估成( )3、练一练:先估后算(1)42+39=( ) (2)65-48=( ) ( )+( )=( ) ( )-( )=( )四、课末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课后反思: 估算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容易(1)老师补充介绍了四舍五入法:如果一个数的个位上是1-4,就退到前一个整十数,各位上是5-9就进到后一个整十数。(2)通过简单图示,帮助理解四舍五入法: 37 31上海市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 江桥小学 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加与减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第7页 加与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看懂线段图,知道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好处。 2、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逆运算关系。过程与方法:发展从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解题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学习态度与精神。教学重点:进行信息收集、整理、画图式、完成建模的活动。教学难点:理解两个量之间多少的比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一)情景引入1、出示问题(1)师: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一个60岁的老爷爷在河边钓鱼,早上他钓到了10条大鱼,下午他钓到了15条大鱼。他一天一共钓到了几条大鱼?(2)生:一共钓到了25条大鱼。(3)师:故事中的60岁这个条件你们为什么不用呢?2、小结:从图和文字中找信息,仔细观察、理解题意,再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思考问题。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思考问题,再根据问题需要寻找有用的信息解答。师:小猫和老爷爷一样,它也在钓鱼,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演示)【说明:创设一个钓鱼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从文字和图片等不同渠道可以收集很多的信息。】二、 探究新知:1、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了小猫钓鱼这个图片,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呢?2、 生:小猫在捞鱼,桶中有5条鱼;鱼缸中有18条鱼。3、 师:针对这两个条件,你们可以提一些什么问题呢?4、 生: 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思考)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思考)(1)看图提数学问题5、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从时间角度:已捞出几条鱼,现在鱼缸中还有几条,鱼缸中原有几条?(2)认识线段图6、 师:猜一猜,哪根线条是代表桶中有5条鱼?哪根线条是代表鱼缸中有18条鱼?说说为什么? 捞出条 鱼缸里还有条 鱼缸里原来有条? 7、 师:根据这个线段图,你能够说一说他们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 鱼缸里原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3)学习数量关系式8、 师:现在我们如果想知道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改用哪个数量关系呢?请你们填一填。算式: 5 + 18 23(条)答:鱼缸里原来有23条鱼。9、 师:刚才有小朋友问了第二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从空间角度:桶中有几条鱼,鱼缸中有几条鱼,鱼缸中的鱼比桶中多多少?10、 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线段图和什么数量关系呢?(4)用线段图表示,想数量关系式 桶里有条 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 鱼缸里有条鱼缸里的条数桶里的条数 鱼缸里比桶里多的条数11、 师:让我们填一填算式和答句。算式: 18 5 13(条)答:鱼缸里原来有13条鱼。12、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收集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以文字的形式,有的是以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然后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说明:通过收集信息,让学生理解线段图,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一、 巩固练习:1、 师: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白兔24只 黑兔18只 一共有只兔子?2、 出示题目:(1) 运走25吨 剩下的比运走多几吨? 仓库剩下100吨(2)3、 学生汇报交流。4、 师:根据线段图填写算式和答句:5、 出示题目:玩具熊26元坦克车38元两件玩具一共多少元?(1)算式: + (元) 答:两件玩具一共元。苹果25千克桔子49千克桔子比苹果多多少千克?(2)算式: (千克) 答:桔子比苹果多千克。6、 小结:【说明:让学生再一次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就是能看懂线段图,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 总结。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说明: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课后反思:(1)看线段图的能力有所提高。对比多比少的线段图部分学生不会看,说明:两个数量比较,一端对齐看另一端。(2)看线段图说题意的能力要培养很多小朋友不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题意。(3)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格式不清楚,需要强化。上海市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吃掉”的是几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第8页 “吃掉”的是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逆运算来解决下列类型的方程:a=c,b=c, b=c, a=c。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尝试探究能力、小组交流能力。 2、进行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趣味形式教学,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教学重点:理解用加减法之间的逆运算来解决其中一个未知数。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加减法之间的逆运算来求未知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看一看,填一填。出示: 34 22 3422=56 2234=56 5634=22 56 5622=34问:看着这幅线段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呢?你是怎么想的?2. 师:有的小朋友是根据线段图列出的算式,有的小朋友是根据“兄弟姐妹”的方法列出算式的,这些方法都很好。二、 新授:1、初步感知:乐乐到植物园采集了些好看的树叶,他把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写在了树叶上开学了,乐乐准备把暑假作业交给老师,却发现小青虫把树叶的一个角给吃了,乐乐可急死了,小朋友我们帮帮乐乐好吗?(1)出示44+()=62建立图式。 比一比:(1)(2)相同和不同点?生:(1)都是加法,都是求加数 (2)求第一个,一个求第二个。小组讨论可以怎么算?交流汇报。生:直接由图得出=6244 用逆运算来解。44=62 6244=(2)出示课题:“吃掉”的是几。2、出示:绿叶 26=73师:在这片绿叶上小青虫吃掉的是几呢?(出示算式和线段图)请把你的方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26=73 7326=小结:对,这两道题,小青虫吃掉的都是算式中的一个加数,根据加减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是几可以通过减法来求。3、小组尝试:小朋友帮助了乐乐,它要谢谢你们,想在请你们帮帮忙。师:这里的两片树叶,小青虫在上面吃掉的又是算式中的哪个量呢,可以用哪个算式表示出来,请你们4人小组讨论交流。83=27 15=558327= 5515=4、小结:这些都是缺数的算式,有的缺一个加数,有的缺减数,有的缺被减数,我们都可以看作为带有的算式。不管在算式中表示哪一个量都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解。也就是以前学的“兄弟姐妹”。三、巩固练习师:刚才我们都是在小青虫和线段图的帮助下来求算式的的,如果没有它们的帮忙,算式中的是几,你们能不能求。我们来试一试。1、 第3题:(要求写出过程)11=34 53=27 42=162、选择题: +23=65求的是( ),我们用( )来算。 24=49求的是( ),我们用( )来算。 76-=37求的是( ),我们用( )来算。A加数B减数C被减数D加法 E减法3、 对比题 43=50 15=34 23=19 43=30 15=34 23=19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带有的算式,算式中的表示几可以根据加减法的关系来求。(一)复习引入部分的修改课后反思:修改和简化教学过程如下:复习引入:1、看线段图找问题:生:(1)第(2)段较短,表示的数较小,不能写45。 (2)两部分合起来总数不对。35+45=802、师小结:线段图的特点,原来图上也能体现出数量关系。3、看图写算式生:34+22=5622+34=5656-34=2256-22=344、看图写算式:师:可以怎样列式子计算?58+( )=73, ( )+58=7373-58=( ) 73-( )=58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带( )的式子(二)板书并小结:(1)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求加数用减法(2)减数=被减数-差 求减数用减法(3)被减数=差+减数 求被减数用加法师:计算时,我们要注意符号、数字和位置,仔细看,认真想。上海市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 乘法、除法(一) 乘法引入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第10页 游乐场、几个几相加、从加到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图中发掘重复的行为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表述。2、同数连加和几个几是几。3、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表述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现与感受数学的美与神奇。教学重点:同数连加时几个几的语言表述是乘法引入的关键。教学难点:分清几个几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主题图,编设欢乐场景。师:今天我们的四个好朋友要带我们一起去游乐场,这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看这里有些什么?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汇报:(1)小汽车 一辆汽车坐2人 有这样的6辆(2)划船 一条船上坐3人 有这样的6条(3)转杯车 一只转杯车中乘4人 有这样的5只设计意图:感受生活数学问题,指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句描述生活现象,蕴涵同数相加的特殊性,为后继学习埋伏笔。二、探究尝试:(一)几个几的语言描述。1、师:小朋友玩累了,来到了儿童餐厅,看到里面摆放了很多椅子,这些椅子是怎么叠放的?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生:4把一叠1叠 1个4 42叠 2个4 4 + 4 = 83叠 3个4 4 + 4 +4 = 124叠 4个4 4 + 4 + 4 + 4 = 162、师:小丁丁他们坐下后开始点点心,点了些什么?(1)香肠:每盘4根,有6盘 几个几? 6 个 4 = (2)吃完了,每盘0根 几个几? 6 个 0 = (3)学生独立完成p11页第2题,并交流核对。3、点子图 修改增加练习: 如何列算式?5个6 6+6+6+6+6=306个5 5+5+5+5+5+5=30(1) 师:看一看有几个圈,每个圈中是几? 6 个 2 = (2)师:还可以怎么圈?圈后再看看是几个几?(3)独立完成p11第3题并交流核对。分为下一课时 设计意图 :第一层次为指导学生熟练几个几是几的理解。(二)从加法过渡到乘法。1、回到游乐场图,出示划船图。熊猫问:一共有几人在划船?(1)小胖想:3+3+3+3+3+3+3=18可是算式太长了。明确几个几,用乘法小巧想:6个3 63=18(2)讨论:谁的算法方便,为什么?你喜欢谁的?2、小兔欢欢说: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式子就简便多了。修改第二课时:复习部分(1) 巧算:75+19=( )+( )=( ) 63-37=( )-( )=( )(2)估算与计算58+23大约是( ),58+23=( )62-17大约是( ),62-17=( )(3)它们各是几?27+=50 80-=24 -27=233、认识乘法算式: 6 3 =18 因数 乘号 因数 积读作:6乘3等于18。表示6个3是18。4、比较:加法算式:3+3+3+3+3+3+3=18(人)乘法算式:63=18(人) 答:一共有18人在划船。5、小结、出示课题。6、完成p13页2、3题并核对交流。设计意图:第二层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及其意义。让学生在对比中产生知识的共鸣。三、动动小脑筋:提高拓展:明确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1、加法算式:2+2+2+2+6+2=16 乘法算式: =162、加法算式:3+3+3+3+3+3+9= 乘法算式: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不满足乘法要求的连加转换成乘法,提升对乘法意义的掌握,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四、总结: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道了乘法的各部分名称,特别是乘法的各部分含义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一)增加复习内容课后反思:( )+12=31 76-( )=32 ( )-15=1215+( )=80 89-( )=13 ( )-36=63师生小结:(1)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求加数用减法(2)减数=被减数-差 求减数用减法(3)被减数=差+减数 求被减数用加法增加第二课时的补充练习1、将相应的图与算式用线连起来(1) 25(2) 4+4(3) 32(4) 23(5) 52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6+6+6+6=( ) ( )( )8+8+8=( ) ( )( )4+4+4+4=( ) ( )( )5+5+5+5+5=( ) ( )( )1+1+1+1+1+1+1+1=( ) ( )( )第二单元 乘法、除法(一)交 换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第14页 交换教学目标:1、对交换的认识与应用。 2、理解在乘法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2分钟准备:(1)巧算56+49=( )+( )=( )72-38=( ) ( )=( )(2)估算与计算:57+32=( ) 95-34=( )( )+ ( )=( ) ( )+ ( )=( )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进将下列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4+4+4+4+4 5+5+5+5 3+3+3+36+6+6 7+7+7+7+7 9+977二、 新授小丁丁他们在游乐场玩得太热了,他们来到冷饮店买可乐,一箱可乐有几瓶?师:小朋友,你们帮小丁丁他们算一算好吗?汇报:要求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列式。A:有3排,每排有4瓶,所以是3个4连加。加法算式:4+4+4=12(瓶) 乘法算式:34=12(瓶) 4+4+4=34=12(瓶)B:有4排,每排3瓶,所以是4个3连加。加法算式:3+3+3+3=12(瓶) 乘法算式:43=12(瓶)3+3+3+3=43=12(瓶)问:对这两个算式大家有什么想法?汇报(可能会出现):1、A的算法比B的算法好,可以少做一次加法。2、4+4+4=3+3+3+3 34=43问:这里34和43有什么不同?同桌互相说一说。汇报:34中每一份是4瓶,有这样的3份。43中每一份是3瓶,有这样的4份。小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我们发现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说明:从生活出发,使学理解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所列的乘法算式也不同,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三、 实践与应用师:那么学习了乘法的交换以后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我们来看一下。2+2+2+2+2列成乘法算式是?(52)52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后就是25,25表示2个5相加,结果很快得出是10。所以利用交换可使运算简便。练一练:2+2+2+2+2+2+2+2+2=( )打的先互相讨论算法,再汇报。2+2+2+2+2+2=( ) 其它的集体笔练3+3+3+3+3+3+3=( ) 4+4+4+4+4=( )四、 巩固练习1、在( )里填上98( )8954( )054+4+4( )346+6+6+6( )65( )4+5+6( )352、应用题1)小胖买了6包橡皮,每包有2块,小胖一共买了几块橡皮?2)每个袋子里放7个苹果,有这样的3个袋子,一共有几个苹果?3)共有几粒糖?课后反思:修改本课的巩固练习环节(一)通过交换使计算简便(1)3+3+3+3+3+3+3=( )( ) =( )( )=( )+( )+( )=( )(2)4+4+4+4+4+4=( )( ) =( )( )=( )+( )+( )+( )=( )(二)在( )里填上、=或号98( )89 54( )054+4+4( )34 6+6+6+6( )65( ) 4+5+6( )35(三)写出交换题28=( )( ) ( )( )=154710=( )( ) ( )( )=993(四)选择题(1)102表示( ) (A)2222222222(B)210(C)1010(D)210(2)95表示( )(A)99999 (B)555555555(C)59 (D)95第二单元 乘法、除法(一)看图编乘法题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第15页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具备看图讲讲算算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了乘法含义及交换的基础上再来看图编乘法题应该不难,只是因为能力的高低,在编题的数量和用词的正确性上还有差异。教学目标:通过看图编题使学生加深巩固对乘法含义和乘法交换率的理解。发展目标:对同一情景图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重点:通过看图编题使学生加深巩固对乘法含义和乘法交换率的理解。突破策略:通过直观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一、 复习巩固出示图片问:这里一共有几个鸡蛋?你是怎么算的?2+2+2=6(只) 32=6(只)3+3=6(只) 23=6(只)问:乘法算式的含义师: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一份量与份数,得到了不同的乘法算式。由于鸡蛋不会因观察方向不同而改变,这两个乘法算式的结果是相同的。师:那么这里有一些饼干,共有几块呢?你能列出几道乘法算式呢?24=8(块) 42=8(块) 你是怎么想的?二、 看图编乘法应用题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编怎样的乘法应用题?(小组合作编应用题。)汇报交流:A:一行有4只蛋糕,有这样的3行,一共有几只蛋糕?算式:34=12(只)B:有3行蛋糕,每行有4只,一共有几只蛋糕?算式:34=12(只)C:一列有3只蛋糕,有这样的4列,一共有几只蛋糕?算式:43=12(只)D:有4列蛋糕,每列有3只,一共有几只蛋糕?算式:43=12(只)师:你发现了什么?1) A和B,C和D只是叙述上不同,意思完全相同。2) AB和CD是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来编应用题的。练一练:1、编乘法应用题要求: 自己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编应用题,能编几种就编几种。2、小组学习每人选择P15页图2中的图编应用题,相互解答。3、看图写乘法算式(完成书P15的3)52=10 34=12 45=2025=10 43=12 54=20101=10 62=12 102=20110=10 26=12 210=20 112=12 120=20 121=12 201=204、根据算式画点子图,并写出它的交换题。35= 43=三、 总结师:同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确定了不同的一份量和份数,得到了不同的乘法算式,但他们的结果是相同的课后反思:一、修改教学目标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拉山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
- 生产文员工作总结2025年
- 社区知识及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学校
-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肇庆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 材料复合加工合同范本
- 纸品厂承包送货合同范本
- 衣柜重装服务合同范本
- CJ/T 120-2016给水涂塑复合钢管
- 水厂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 T/CECS 10214-2022钢面镁质复合风管
- 2025CSCO子宫内膜癌新进展及指南更新要点
- 2025年贵州省存量房买卖合同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既有供暖蒸汽管网及设施改造项目建议书(参考范文)
- 2025-2030中国细胞分选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三版)教案
- 电信装维人员服务规范
- 2025年水文勘测工(中级)职业技能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