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垂柳》.doc_第1页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垂柳》.doc_第2页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垂柳》.doc_第3页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垂柳》.doc_第4页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垂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姓名:张桂兰任教学科:初三语文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初中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3) 搜集古人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二、 教学课题1、知识目标: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2、情感目标:体会本文借垂柳这一意象,抒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3、能力目标:通过赏析语言,说出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思;能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借助能表现思乡之情的意象,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 教材分析垂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语文读本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李辉英(1911-1991),满族,30年代较早崛起的东北籍现代文学作家,当代香港著名小说家、学者。早年积极投身抗日运动,并创作了大量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1950年南下香港以后,思乡题材的散文作品更具有质朴隽永、清新自然的风格。作者在香港乘车途中匆匆一瞥两三垂柳,“大惊小怪的地方当然没有,不过那两三株垂柳特别容易引起我的好感”, 因为它使我想起了家乡的垂柳,追忆起了幼年在垂柳身边的趣事,在古老的垂柳下歇脚午睡,用小柳枝嫩皮制作“哨子”,扎结起垂柳枝条打秋千,爬上柳树掏鸟窝,抒发了对垂柳的喜爱,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这篇散文语言平实,描写细腻,运用了借物抒情手法,作者借垂柳抒发了浓郁的思乡情感。教学重点: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赏析语言,说出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思;能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借助能表现思乡之情的意象,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在百度中搜索与古人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表达思乡之情的意象等相关的图片,抒思乡之情的音乐等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并下载了有关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和表现思乡之情的意象,再找一找表现思乡之情的音乐,打秋千的图片等。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制作 PPT课件,使之适合课堂使用。2、学生课前利用百度查阅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四、 教学方法这篇散文语言平实,描写细腻,运用了借物抒情手法,作者借垂柳抒发了浓郁的思乡情感。为了提高初三学生的鉴赏水平,特别引入“意象”这一概念。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我下载了许多图片,与古诗词结合,制成课件,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篇散文语言优美,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重朗读教学,采用了指名读、默读、齐读等方法,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比赛氛围,请学生找出描写柳之美的句子,并赏析,看谁找得准,说得好,从而使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百度MP3】中链接满文军的歌曲望乡,导入新课。(/m?word=mp3,%C2%FA%CE%C4%BE%FC+%CD%FB%CF%E7&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CD%FB%CF%E7+&si=%CD%FB%CF%E7;%C2%FA%CE%C4%BE%FC;44450;44450&lm=-1&mtid=1&d=9&size=3774873&attr=0,0&titlekey=587756523,3223836099&mtype=2)“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渺渺炊烟飘来的是乡愁。多少回朝夕枕幕思念着你哟,清清河水是我流淌的泪。”满文军的歌曲望乡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有许多借景抒情的诗句,请观赏下面的图片,看看诗人借什么景物抒发什么样的情感。(二)、了解诗歌的意象及其作用:1、 借明月抒发思念之情。在【百度图片】下载明月的图片,并加上古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制成课件,请同学们说说这幅图描绘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3%F7%D4%C2&in=24752&cl=2&lm=-1&pn=18&rn=1&di=34310154333&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首诗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百度图片】下载明月的图片,并加上古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制成课件,请同学们说说这幅图描绘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3%F7%D4%C2&in=24752&cl=2&lm=-1&pn=125&rn=1&di=39650504043&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2、借大雁抒发思念之情。在【百度图片】下载大雁的图片,并加上古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制成课件,请同学们说说这幅图描绘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F3%D1%E3&in=24752&cl=2&lm=-1&pn=40&rn=1&di=46088807673&ln=2000&fr=&fmq=&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诗人停留在北固山下,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在【百度图片】下载大雁的图片,并加上古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制成课件,请同学们说说这幅图描绘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F3%D1%E3&in=3490&cl=2&lm=-1&pn=0&rn=1&di=6940326708&ln=2000&fr=&fmq=&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3、 借杨柳抒发思念之情。在【百度图片】下载垂柳的图片,并加上古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制成课件,请同学们说说这幅图描绘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1%EE%C1%F8&in=22305&cl=2&lm=-1&pn=5&rn=1&di=41245151400&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清晨的雨润湿了飞扬的尘土,客店旁的杨柳显得更加青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这两句表达含蓄,渲染了诗人离别时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在【百度图片】下载垂柳的图片,并加上古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制成课件,请同学们说说这幅图描绘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1%EE%C1%F8&in=8574&cl=2&lm=-1&pn=1&rn=1&di=24950060103&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9&-1)“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李白对故乡的无限牵挂。4、 揭示意象的定义及作用在【百度百科】下载意象的定义制成课件出示:(/view/711.htm)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景和物,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古诗中,常常借月亮、大雁、杨柳等意象,抒发思念朋友、思念家乡的感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借垂柳抒发思乡之情的文章定居香港的东北籍作家李辉英的散文垂柳。(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乘车途中在道旁匆匆一瞥两三垂柳,立即引起我的好感,作者围绕垂柳写了哪些内容?香港垂柳少见而家乡的垂柳比比皆是、垂柳特别具有一种含蓄美和浓重的诗意、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想起丰子恺的漫画、想起了家乡的垂柳、追忆起了幼年在垂柳身边的趣事。2、文中最后一段,作者坐在车上看到的也许并不是柳树,但文章却以“柳”为话题,洋洋洒洒,写下了对垂柳的回忆,表现了什么?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v 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深,思乡之情一触即发。v 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借垂柳抒发了思乡之情。(四)、字词积累注音: 喟叹 ( ku ) 坠落 ( zhu ) 拧断 ( nng ) 猝然 ( c )写汉字:y ( 倚 ) 楼 q ( 绮 )丽 丰子ki ( 恺 ) 摇y ( 曳 ) 无 ( 妄 )之灾 记忆( 犹 )新 比比皆( 是 )(五)、体会借垂柳抒发思乡之情的写法,了解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1、本文借助对垂柳的描写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文章是既描写了垂柳的美,也回忆了与垂柳有关的事。请找出描写柳之美的句子,并赏析。看谁找得准,说得好。第3段:运用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突出垂柳的含蓄美和浓重的诗意,表达对垂柳的喜爱之情。第8段: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描写、议论,突出垂柳的形态与众不同,显示其普通、平凡、生命力强的特点。第10段:垂柳成林,正像是一种倒挂林,春天当柳絮抽芽的时候,枝条上满都是白白的絮芽,白中带绿,绿中带黄,活像开了一些小朵的白花,等到柳絮飞遍原野的时候,像满天的棉花,又像是满天的白雪,而树下却又是碧绿的田野 。运用比喻和表现色彩的形容词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絮的繁多和美丽,表现了对柳絮的喜爱之情。2、作者回忆了与垂柳有关的哪几件趣事?语言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趣事:用小柳枝嫩皮制作“哨子” (记叙、动作细节描写)在古老的垂柳下歇脚午睡 (记叙)扎结起垂柳枝条打秋千 (记叙、动作细节描写)爬上柳树掏鸟窝 (记叙)2、 赏析“做哨子”“打秋千”的描写 “折、拧、抽、剪”,这一组动词准确再现了做哨子的全过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孩子们的顽皮、心灵手巧;我们三三五五的乡下孩子,把垂柳的嫩枝折下来,然后把枝上的嫩皮三拧两拧,剪成小段,抽出了枝木,那圆圆的柳皮,便可以当成小喇叭一样,由每个含入口中的人,吹出来一些声音。我们管它叫哨子,哨子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你吹我也吹,像是一个交响乐团。在【百度图片】下载“打秋千”的图片,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再欣赏文中有关打秋千的描写。(/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5%B4%C7%EF%C7%A7&in=15636&cl=2&lm=-1&pn=5&rn=1&di=41437146918&ln=2000&fr=bk&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5&-1) 运用动作描写和叠词,形象地写出乡下孩子的顽皮、坚强、乐观的特点,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4、这些内容是怎样有机地串连在一起的?这体现了散文的什么特点?用“垂柳”这条外线、“思乡”这条内线串连起来,这体现了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散文的“形散”是指它取材广泛,结构多变,表达自由。散文的“神不散”是指它主题集中,线索分明。(六)、体会含蓄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1、回忆白杨礼赞的抒情方式:白杨礼赞一文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了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文中直接抒情、点明主旨的句子: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白杨礼赞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点明主旨。2、 找出本文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概括本文的抒情方式。本文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七)语言表达训练作者借垂柳抒发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其实,思乡之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把乡情寄托在明月、大雁、垂柳、小桥、炊烟、夕阳、菜花小小的你们出门在外求学,对思念应该有着很深切的感受吧?回顾你的生活,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些触动你心灵的景或物,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八)、布置课后作业把语言训练整理到练习本上。(要求:字数不少于200字,文中要有生动的描写) 附板书设计: 绘柳之形 托物 抒思乡之情忆柳之事 抒情 五、 教学反思垂柳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质朴隽永、清新自然,文字通俗易懂。作者追忆起了幼年在垂柳身边的趣事,在古老的垂柳下歇脚午睡,用小柳枝嫩皮制作“哨子”,扎结起垂柳枝条打秋千,爬上柳树掏鸟窝,抒发了对垂柳的喜爱,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这篇散文语言平实,描写细腻,运用了借物抒情手法,作者借垂柳抒发了浓郁的思乡情感。一开始,我便以满文军的歌曲望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再由图片欣赏引出意象的概念,再过渡到课文中来。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