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因素和对策分析--基于某市群体性.doc_第1页
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因素和对策分析--基于某市群体性.doc_第2页
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因素和对策分析--基于某市群体性.doc_第3页
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因素和对策分析--基于某市群体性.doc_第4页
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因素和对策分析--基于某市群体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因素和对策分析-基于某市群体性事件调查王丹,马鸿雁,邱国庆,张丙燕*51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群体性事件满意度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的因素。最终得出:了解程度,是否有预警人员、预警方案和是否相信政府是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拓宽利益诉求渠道,加强科学预警机制建设以及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理机制建设的对策,以提高市民的了解程度,预警人员的能力和政府的公信力。目的是提高市民对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满意度,进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满意度;二元 logistic 回归; 预警人员;预警方案中图分类号:D63015A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atisfaction degreeand countermeasures for group events-based on a surveyin a cityWANG Dan, MA Hongyan, QIU Guoqing, ZHANG Bingyan2025303540(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LiaoNing FuXin123000)Abstract: This paper collects data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establishes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model of group events 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t purposes to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atisfaction for group events. It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degree of understanding, warning staff, early warning scheme and whether you trust in thegovernment are important factors of group events.Therefore, it proposes that broadening channelfor interest expression,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early-warning mechanism and constructing ahandle mechanis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ublic, the competence of warningstaff an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satisfaction of the public,with the government handling of group even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Key words: group events; group events satisfaction;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warning staff;warning scheme0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轨时期,社会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群体性事件处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同时关系着社会的稳定。蒋毅(2011)在群体性事件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文章中指出,应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完善群体性事件防范机制,预防和化解群体1群体性事件,提出构建公民社会是防治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具体分为:完善和优化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制度环境;培育公民意识,提升公民有序参与、理性参与政治的素质;推动2作者简介:王丹(1991-),女,大学生,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通信联系人:马鸿雁(1969-),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伦理. E-mail: hong_-1-性事件,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刘子平,魏宪朝(2011)从公民社会的视角切入研究公民社会发展与公民社会组织壮大,拓宽公众政治参与的渠道 。文章基于某市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问卷,运用 SPSS17.0 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得出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的因素,为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4550551 调查数据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市市民,走访某市社区进行随机调查。问卷共设计 24 个问题,其中单选 17 道,多选 6 道,开放性问题 1 道。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文章的分析是紧紧围绕着问卷展开,从问卷设计的问题中分析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的因素。所有问卷均是现场发放,现场回收,针对社区市民的问卷发放 200 份,回收 195 份,回收率 97.5%,有效问卷 194 份,有效率 99%。2 群体性事件满意度因素的模型设定和结果估计2.1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本研究主要是对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因素进行定量考察,由于对群体性事件的满意度为二元变量(原选项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为了符合二元 logistic 回归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分为满意和不满意),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方法,因变量为群体性事件满意度,协变量为教育程度、预案情况、人员情况、了解程度和信任政府情况。采用强制(enter)进入,模型的具体形式及相关估计变量(见表 1)如下:P1- Pi教育程度和是否了解群体性事件是多分变量,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才能满足二元(1)60logistic 回归要求。其中,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及小学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和本科及以上,是一个四分变量,对此引入 3 个哑变量;对群体性事件的了解程度分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清楚和完全不了解五分变量,对此引入 2 个哑变量。表 1 分类变量编码Tab.1 categorical variables codings参数编码频率(1)(2)是否有预案Pi是否有预警人员Si教育程度Ei是否相信政府Ti是否了解没有 P1有 P2不知道 P3没有 S1有 S2不知道 S3初中以下 E1高中、中专、大专 E2本科以上 E3不相信 T1相信 T2不了解 L162518181496466834548146801.000.000.0001.000.000.0001.000.000.0001.000.0001.000.0001.000.000.0001.000.000.0001.000.000-2-ln( i ) = b0 + b1E1i + b2E2i + b3Li +b4S1i + b5S2i + b6P1i + b7 P2i + b8TiLi了解 L2114.00065数据来源:关于某市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问卷(针对群众),2011 年 7 月。2.2 模型结果估计模型的结果是基于关于某市群体事件的调查问卷(针对群众)数据,使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 logistic 回归模型是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估计的,得到的回归模型估计结果如下:ln(Pi1- Pi) = -0.575E1i + 0.463E2i -1.132Li + 0.063S1i7075+ 2.461S2i - 0.117P1i -1.347P2i + 3.530Ti - 0.262(2)在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中(见表 2),卡方检验是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卡方显著性概率(Sig)为 0.000,所以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线性关系显著,可以用线性模型拟合。表 2 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Tab.2 omnibus tests of model coefficients卡方dfSig.步骤84.0018.000步骤 1块模型84.00184.00188.000.000数据来源:关于某市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问卷(针对群众),2011 年 7 月。从表 3 中可以得出,Nagelkerke R 方取值范围在 0-1,越接近于 1,说明模型拟合度越好,回归模型的整体的拟合优度为 0.538,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80表 3 模型汇总Tab.3model summary步骤1-2 对数似然值121.246aCox & Snell R 方.351Nagelkerke R 方.538a.因为参数估计的更改范围小于.001,所以估计在迭代次数 6 处终止。数据来源:关于某市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问卷(针对群众),2011 年 7 月。3 影响群体性事件满意度因素分析85903.1 了解程度对群体性事件满意度有影响在方程中的变量表(见表 4)中,可以看出,是否了解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系数为-1.132,Wals 的检验结果为 0.037,结果是显著的。相关系数为负值,发生可能 OR 为 0.322,这就是说,了解群体性事件是不了解群体性事件的 0.322 倍,即越是了解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满意的可能就相对较高。所以,对群体性事件的了解程度也是影响市民对群体性事件满意度的重要因子。3.2 是否有预警人员对群体性事件满意度有重要影响群体性事件预警人员是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保障。即使有预案,没有预警人员去执行,也无法提高市民对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满意度。从表 4 中可以看出,有群体性事件预警人-3-员的相关系数为 2.461,Wals 的检验结果为 0.003,具有统计学意义,此时发生可能 OR 为9510010511011.714,这说明,有预警人员是没有预警人员对群体性事件的满意度的 11.714 倍。因此可以得出,有无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市民对群体性事件的满意度。3.3 是否有预案对群体性事件满意度有影响群体性事件预案是在突发紧急情况下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依据。调查显示,是否有群体性事件的预案是影响市民对群体性事件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表 4 所示,有预案的相关系数为-1.347,Sig 为 0.042,达到显著性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此时发生可能 OR为 0.26。这就意味着,如果对没有群体性事件预案满意度为 1 的话,那么对有群体性事件的预案的满意度为 0.26,即有预案是没有预案的 0.26 倍。因此,有无群体性事件预案对群体性事件的满意度影响是显著的。3.4 是否相信政府对群体性事件满意度影响巨大从表 4 中可以看出,是否相信政府的系数为 3.530,Wald 检验结果为 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处的系数为正值,发生可能比 OR 为 34.137,解释为相信政府会公平处理群体性事件与不相信的可能性相比,前者是后者的 34.137。即如果不相信政府会公平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满意度为 1,那么相信政府会公平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满意度是不相信政府的 34.137。由此可见,政府越是公正处理群体性事件,市民越相信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的满意度就越高。表 4 方程中的变量Tab.4 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Step 1a教育程度BS.E.Wald3.235df2Sig.198Exp(B)教育程度(1)教育程度(2)是否了解-.575.463-1.132.661.685.542.756.4574.363111.385.499.037.5631.589.322是否有预警人员10.4412.005是否有预警人员(1)是否有预警人员(2).0632.461.698.838.0088.63011.928.0031.06511.714是否有预案5.2022.074是否有预案(1)是否有预案(2)是否相信政府Constant-.117-1.3473.530-.262.759.663.545.757.0244.12642.007.1201111.878.042.000.729.890.26034.137.769a.在步骤 1 中输入的变量:教育程度,是否了解,是否有预警人员,是否有预案,是否相信政府。数据来源:关于某市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问卷(针对群众),2011 年 7 月。1154 提高群体性事件满意度的对策4.1 拓宽群体性事件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市民了解程度通过模型分析,可以得出提高市民对群体性事件的了解程度,有利于提高市民对群体性事件的满意度,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来传播群体性事件信息,使市民了解群体性-4-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增强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公开性,也有利于市民对政府处理群体性事120125130135140145150155件的监督。在各种媒体中,网络日益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处理危机事件的信息公开网站。在网站上及时公布群体性事件发展情况,开辟供广大市民交流和评论的互动专区,同时开设官员和市民交流平台,解答市民对群体性事件的问题,以增强市民对群体性事件的了解程度。4.2 加强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建设,提高预警人员的能力4.2.1 增加预警人员,提高预警人员的素质社会预警机制是预防和解决社会冲突的基础,其中预警人员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多数社会群体性事件在发生之前都有其特定的征兆,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适当增加预警人员,尤其是为社区配备适当的群体性事件预警人员,并强化其预警意识,使其在情报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够深入分析人民的内部矛盾和心理状态,从而充分提高预警人员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此外,还要注重对预警人员的培训,一方面要提升其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其实践能力和积极应对能力,提高预警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4.2.2 建立预警方案,提高预警方案科学性地方政府要建立及时反应的预警方案,使群体性事件在初起时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充分重视对群众的社会心理调研,有效分析人民的社会需求和心理状态,特别是针对企业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拆迁居民等一些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的生活状况进行科学有效地分析,对于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在做好合理的社会心理预测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涉及组织指挥、部门协调、交通管理、警力部署以及34.3 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理机制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第一,制度化处理。群体性事件发生后,首先,政府的工作人员要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对群体性事件中部分参与者的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其次,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行政问责体制,并在问责体系中引入以公民社会为主体、公共部门为问责对象的社4中,及时对外公开,保持信息公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