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题分为第卷和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案写在相应答题纸上第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如玄学本身,即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正是继承着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楼宇烈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忘言得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B“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C“忘言得意”中的“言”不仅可指语言,还可指形象,“意”则可理解为本质、韵味。D“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关“本”“始”“迹”“所以迹”的观点,是揭示“忘言得意”实质的依据。B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点。C对于“忘言得意”论在思维方式和文艺欣赏上表现出的主观随意性,文章辩证分析,指出利弊。D文章先论述“忘言得意”作为认识方法的意义,再论述“忘言得意”对文艺欣赏的影响,最后总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根据王弼的思想,如果仅仅着眼于事物的“近”“显”之处,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根本。B对如何才能“得意”,王弼与郭象看法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C若不借用“忘言得意”的思维方式,玄学就很难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经学中解放出来。D欣赏作品时,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材料一:2017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上海、浙江两地的首届高中毕业生迎来高考检阅。这一轮试点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问题。据初步调查,2016级高中生在2017年选定选考科目时,浙江省某中学近千人中只有7个学生选考物理;某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也只有不到50人选考物理;某县所有中学只有不到100人选考物理;某市2016级约一万名学生,只有不到900名学生选考物理。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选自搜狐网尴尬的物理:浙江新高考下的学科失衡与制度改进,2017.9.14)材料二:“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1%为100分,2%为97分,以此类推,以每3分为一个分差档设置21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40分。“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10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10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新高考改革引争论 “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2017.10.27)材料三: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如下: (选自搜狐网高考改革后物理到底有多重要?,2017.7.13)材料四:怎样针对物理选科问题调整高考改革方案?其一,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这并不涉及学生选择学科的公平公正问题,如果各科等级比例在学生选择前就告诉学生,那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政策来选择学科,这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其二,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门以及3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3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如果6门(或者7门)选考科目都允许学生参加考试(考试次数限定为1次),要参加高考录取的学生,必须至少选3门,在考试完成后,再自行决定用哪3门的分数去报考大学,这会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能避免功利选科的问题,还有助于实现教招考分离。其三,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大学必须专门开设高中学习中心,配合高考改革,引导中学生理性选科,需要大学规范专业选科要求。目前存在于高考选科中的问题,根源在于高考录取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模式,因此,学生选科主要关注的是等级、分数,而非自身的兴趣和长远的学业发展规划。在高考改革中,要真正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科目,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选自澎湃新闻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么办,2017.10.30,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赋分制让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时产生趋易避难的心理,增强了高考的博弈性。对选考科目的选择成为高考的重要环节。B. 因为“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所以“物理遇冷”成为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C. 大多数高校在招生时毫不掩饰对物理学科的偏爱,这与学生对选考科目选择的实际情况有出入,说明这些高校并不配合高考改革。D. 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等选择考试科目,就能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材料一认为新的高考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考学科失衡的问题。B. 材料二认为“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是众多学生的畏难心理。再加上赋分制所存在的漏洞,最后导致了物理学科的尴尬境遇。C. 材料三中的图表数据表明,在所有的选考科目中高校要求选考物理的比例最高,这体现了高校对物理学科的青睐和物理学科的重要性。D. 材料四探讨了三种针对物理选科问题的改革方案,并指明选科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考依旧实行按总分录取的模式。6.根据材料,分析“物理遇冷”的原因,并找出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案。(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假如我有九条命余光中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一条命,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现代人最烦的一件事,莫过于办手续;办手续最烦的一面莫过于填表格。表格愈大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却愈小愈方便。表格是机关发的,当然力求其小,于是申请人得在四根牙签就塞满了的细长格子里,填下自己的地址。许多人的地址都是节外生枝,街中有巷,巷中有弄,门牌还有几号之几,不知怎么填得进去。一张表填完,又来一张,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各条说明,必须皱眉细阅。照片、印章以及各种证件的号码,更是缺一不可。于是半条命已去了,剩下的半条勉强可以用来回信和开会,假如你找得到相关的来信,受得了邻座的烟熏。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父亲年逾九十,右眼失明,左眼不清。他原是最外向好动的人,喜欢与乡亲契阔谈宴,现在却坐困在半昧不明的寂寞的世界里,出不得门,只得追忆冥隔了二十七年的亡妻,怀念分散在外地的子媳和孙女。岳母也已过了八十,五年前腿断至今,步履不再稳便,却能勉强以蹒跚之身,照顾旁边之人。她原是我的岳母,家母亡故以来,她便迁来同住,主持失去了主妇之家的琐务,对我的殷殷照拂,情如半母,使我常常感念天无绝人之路,我失去了母亲,神却再补我一个。一条命,用来读书。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古人的书尚未读通三卷两帙,今人的书又汹涌而来,将人淹没。谁要是能把朋友题赠的大著通通读完,在斯文圈里就称得上是圣人了。有人读书,是纵情任性地乱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成为名士。有人呢,是苦心孤诣地精读,只读名门正派的书,立志成为通儒。我呢,论狂不敢做名士,论修养不够做通儒,有点不上不下。要是我不写作,就可以规规矩矩地治学;或者不教书,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读书。假如有一条命专供读书,当然就无所谓了。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老师考学生,毕竟范围有限,题目有形。学生考老师,往往无限又无形。上课之前要备课,下课之后要阅卷,这一切都还有限。倒是在教室以外和学生闲谈问答之间,更能发挥“人师”之功,在“教”外施“化”。常言“名师出高徒”,未必尽然。老师太有名了,便忙于外务,席不暇暖,怎能即之也温?倒是有一些老师“博学而无所成名”,能经常与学生接触,产生实效。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台湾作家极少是专业的,大半另有正职。我的正职是教书,幸而所教与所写颇有相通之处,不至于互相排斥。以前在台湾,我日间教英文,夜间写中文,颇能并行不悖。后来在香港,我日间教三十年代文学,夜间写八十年代文学,也可以各行其是。不过艺术是需要全神投入的工作,没有一位兼职然而认真的艺术家不把艺术放在主位。鲁本斯任荷兰驻西班牙大使,每天下午在御花园里作画。一位侍臣从园中走过,说道:“哟!外交家有时也画几张画消遣呢。”鲁本斯笑道:“错了。艺术家有时为了消遣,也办点外交。”鲁本斯所以传后,是由于他的艺术,不是他的外交。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我认为没有人不喜欢到处去看看: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可以认识自己。有人旅行是乘豪华邮轮,谢灵运在世大概也会如此。有人背负行囊,翻山越岭;有人骑自行车环游天下。这些都令我羡慕。我所优为的,却是驾车长征,去看天涯海角。我的太太比我更爱旅行,所以夫妻俩正好互作旅伴,这一点只怕徐霞客也要艳羡。不过徐霞客是大旅行家、大探险家,我们,只是浅游而已。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选文有删改)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把办手续这类琐事放在文章开头,并非突出其重要性,而是要表达作者对于此类琐事的厌烦,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B. 作者认为老师太有名了,就会忙于其他事物,还不如不出名,“博学而无所成名”,经常与学生接触,更能产生实效。C. 文章既写到孝父母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又写到读书、教书、写作、旅行等,充满了生活情趣。D. 本文语言洗练,娓娓道来,富有趣味。引用、典故等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表达传神,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8. 本文写作者对人生的理解,流露出哪些情感?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9. 有人说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悲观的,也有人说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弱冠为魏尚书郎。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重,谓之宁武子。在位十年,以任职称。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邓艾、钟会之伐蜀也,瓘以本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给兵千人。蜀既平,艾辄承制封拜。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瓘俱奏其状。诏使槛车征之,会遣瓘先收艾。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比至鸡鸣,悉来赴瓘,唯艾帐内在焉。平旦开门,瓘乘使者车,径入至成都殿前。艾卧未起,父子俱被执。俄而会至,乃悉请诸将胡烈等,因执之,囚益州解舍,遂发兵反。会留瓘谋议,乃书版云“欲杀胡烈等”,举以示瓘,瓘不许,因相疑贰。瓘如厕,见胡烈故给使,使宣语三军,言会反。及暮,瓘作檄宣告诸军。诸军并已唱义,陵旦共攻会。会率左右距战,诸将击败之,唯帐下数百人随会绕殿而走,尽杀之。事平,朝议封瓘。瓘以克蜀之功,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太康初,迁司空。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 瓘于此不复有言。贾后由是怨瓘,且忌其方直,不得骋己淫虐;又闻瓘与玮有隙,遂谤瓘与亮欲为伊霍之事,启帝作手诏,使玮免瓘等官。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左右疑遐矫诏,咸谏曰:“礼律刑名,台辅大臣,未有此比,且请距之。”瓘不从,遂与子恒、岳、裔及孙等九人同被害,时年七十二。(节选自晋书卫瓘传)【注】玮:指楚王司马玮。亮:指汝南王司马亮。伊霍之事:伊霍,商伊尹和汉霍光的并称。后世往往以此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B. 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C. 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D. 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弱冠,是表示男子已具有成人资格的年龄称谓,女子到成人的年龄则以“及笄”称。B. 军司,指出征时主帅的主要僚佐,因为避司马师讳,改魏晋的“军师”一词而来。C. 平旦,指十二时辰中的寅时,比“鸡鸣”早,相当于现在的三时至五时。D. 矫诏中的“诏”指诏书,即皇帝的命令或文告,这里强调“收瓘”的诏书是诈称的。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卫瓘明理有识,处世为官有方。他入仕十年中,对权臣不亲不疏,深受傅嘏的推重;任职廷尉期间,通晓法理,大小案件都能依据实情判断。B. 卫瓘颇有谋略,成功平息叛乱。钟会谋反时,他先设法将此消息传到军中,后又作讨伐檄文宣告诸军,致使钟会的反叛因不得人心而失败。C. 卫瓘功成不居,谢绝朝廷加封。朝廷论功行赏时,他以自己在讨伐蜀国的战争中,并无拔旗斩将之功而坚决辞让,此举很得朝廷内外的赞誉。D. 卫瓘忠于朝廷,反遭诬陷报复。他因太子鲁钝暗昧,借宴饮假托酒醉委婉劝谏废除太子,却引起贾后的怨恨。最终惨遭冤杀,祸及子孙。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瓘俱奏其状。(2)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马 诗李 贺(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其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注韂(chn):也叫障泥,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批竹:削竹,骏马耳小而促,如批竹状。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背上的图案像连着的铜钱,银蹄奔驰如踏着云烟,写出骏马身形不凡,动作矫健。B小马还未长成,耳朵已看得出形状,所以用“初”,毛色还没有全显,所以用“未”。C以“龙”写马,点明此马非同寻常;向将军荐马却用“借”字,表达出爱惜之意。D两首诗以马喻人,这种写法和韩愈的“雪拥蓝关马不前”相同,诗歌中较为常见。15两首马诗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两句意思一致。(2)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3)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的“_,_”两句。第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 ,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 ),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 、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类似事件 ,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 “无感”的。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 ,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另辟蹊径 耸人听闻 数见不鲜 良莠不齐B. 剑走偏锋 耸人听闻 层出不穷 良莠不齐C. 另辟蹊径 混淆视听 数见不鲜 参差不齐D. 剑走偏锋 混淆视听 层出不穷 参差不齐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B. 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C. 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影响D. 无意间对消极内容进行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多元的心态、更开放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B.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C.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D.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20、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情境一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情境二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21、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6分)看我非我 真面目 常向秋山 谁就像谁 留住秋水 我看我 装谁像谁我也非我 旧丰神 入毫端 现出庐山 又驱春色 寻妙句 谁装谁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了,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这是个来自墨西哥的寓言,离我们很远也很近。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灵魂落的太远就可能弄丢,我们就可能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涵和意义,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高二语文答案1C A项,“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错,选项混淆概念。从文章最后来看,“如玄学本身,即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可见“义理之学”跟“忘言得意”不是一个概念。B项,“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错误,选项把范围扩大。文中只说到“忘言得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未提及给“创作者”也带来了“极大的自由”。D项,“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根据文章可知,“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的特点”是指“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而不是该项所说的“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2 B项,“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点”错误,“可直接证明”理解错误。从文中来看,“可直接证明”的应是“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故选B。3 D项,D项,“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有误,选项无中生有。从原文中推不出“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这一结论,文章第四段只是说“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4. A B项,“物理遇冷成为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有误,“最重要的问题”这一说法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二段只是说“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没有说“物理遇冷成为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C项,“说明这些高校并不配合高考改革”有误,“高校不配合高考改革”属于主观臆测,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说明。D项,“,就能”有误,选项强加因果,说法过于绝对化。材料四最后一段说的是“在高考改革中,要真正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科目,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并没有说这样做就能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5. B “材料二认为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是众多学生的畏难心理”错误,从材料二来看,第一段说“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可见“直接原因”应该是赋分制。6、原因:赋分制的缺点;物理学科难度高;学生的畏难心理。方案: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门以及3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3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7B项,B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还不如不出名”、“更能产生实效”不合文意。8对一些琐事的无奈之情;孝敬父母之情;顾惜读书之情;重教书之情;思写作之情;慕旅行之情;恋恬淡之情。9作者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以独特视角对生命进行了大胆的设想,从生计、亲情、闲情等方面阐释了对人生的认识,写出了生命的短暂、生活的纷繁复杂、人生面临的困窘与苦恼,以及作者的分身乏术、无奈之情。人的生命只有一条,作者的无奈更彰显生命的可贵,作者的设想侧面表明人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让自己拥抱生活,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尘俗杂事,可以尽孝道,享受亲情,也可以修身养性,活得从容超脱。我们应积极参与并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乐观面对现实,让人生丰富而充满乐趣。10B “欲令艾杀瓘”是一句话不能断开,因此排除B、C项,“乃夜至成都”是一句话,“檄艾所统诸将”的意思是“发文给邓艾所统率的将领们”是一句话,因此排除A项. 11C项,“平旦”“比鸡鸣早”错,应该是“比鸡鸣晚”。12C项,“此举很得朝廷内外的赞誉”错,原文是“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13(1) 钟会暗地里怀有反叛之心,趁着邓艾专权独断,秘密地与卫瓘一同奏报情况。(“阴”,暗地里;“因”,趁着;“状”,情况)(2) 黄门送诏书给楚王玮,楚王玮生性轻薄阴险,想发泄私怨,连夜派清河王遐收捕卫瓘。(“赍”,送;“轻险”,轻薄阴险;“骋”,发泄;“收”,收捕,逮捕。)14D 【解析】“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意思是“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并不是“以马喻人”。15. 两首诗借物喻人,第一首,诗人以龙脊银蹄的骏马自比,慨叹纵有千里马,却没有识马的伯乐,抒发 了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惆怅和愤懑。(3分)第二首,诗人以小马驹自比,借幼马自信可以冲锋 陷阵,表达自己虽然年幼,但定能够成为人才,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心。(3分)(意思对即可)16、(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7. D 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和方法。剑走偏锋:为出奇制胜,不采用正面攻防为主的常规剑法,而采取闪避游斗等非常规的剑法;比喻不按常规,常理来思维或行动。根据后面的“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应选“剑走偏锋”。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混淆视听:用假象或假言迷惑别人,使之很难辨别是非,以引起思想混乱。根据后面的“扰乱思想”,这里应选“混淆视听”。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事件”,所以应选“层出不穷”。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这句话的主语是“短视频作品”,所以应选“参差不齐”。18. A项,根据括号前的“其实不然”以及括号后的“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可知,括号内应填与“不好的影响”有关的内容,据此排除B、D两项。C项“扩散与点赞”的顺序不当,应该是先“点赞”后“扩散”;“必定带来不良影响”说法有些绝对化。 19. BA项,“建立”与“心态、思想”搭配不当;“多元”和“心态”也不能搭配。C项,主客颠倒,应去掉“而言”。D项,“建立”与“心态、思想”搭配不当。20. (1)“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 (2)“笑纳”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完形填空-2023年中考英语一模试题分项汇编
- CN120204956A 一种不对称水凝胶改性膜的制备方法及在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应用
- 完成句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学期复习分类汇编
- 老年人姑息关怀课件
- 老年人培训知识课件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微课版) 课件 06 智慧对话大语言模型-prompt入门
-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复习讲义)-202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四川专用)原卷版
- CN120202900A 一种全自动沙漠植树设备
- 老师课件颜色搭配图
- CN120193434A 一种提高纸张耐久防水性能的造纸工艺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中建技术降本增效案例集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试卷
- 佳酿贺喜升学宴金榜题名踏新程热烈庆祝某同学金榜题名模板
- 营养指导员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
- 2024年儿童保健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02J401 钢梯【含03年修改】图集
- 罚款减免申请书范文(19篇)
- 健康管理中的营养监测与干预
- 共同黏膜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