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江南的冬景.doc_第1页
公开课江南的冬景.doc_第2页
公开课江南的冬景.doc_第3页
公开课江南的冬景.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徐建国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冬景”吧。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75页。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都已经作过预习。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特指哪一带地方?我希望大家能从文中找出具体交代的语句。 是江浙一带,但在郁达夫的笔下,长江以南的某些地区显然是被排除在描述之外的,大家发现没有? 2、接下来请同学们找找看,本文正面描写江南冬天景色的有哪些自然段?第2、5、7、8、9自然段。 作者本来要写“江南的冬景”,为什么开头又写了其他地方的冬天呢?对比,不仅强调的是不同,而且有“对立”的意思,比如黑与白,美与丑等,而作者所要表现的其他地方的冬天与“江南的冬景”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对立的意味吗? 作者写北国的冬景时选取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的表现流露了作者什么情感倾向?(热闹、怀恋) 作者写江南的冬景时选取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的表现流露了作者什么情感倾向?(温馨、可爱) 由此可见,作者写北方的冬景与南方的冬景,着力表现了他们的不同,但并非将其对立起来,而是表达了各得其美的审美价值判断。故可以判断为“比较”而非“对比”。江南的冬景给郁作者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明朗、可爱、迷人、悠闲3、明确了这点以后,我们重点欣赏第2、5、7、8、9自然段。郁达夫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的?写了几幅画面?如果可以用原文,就尽量截取原文;如果不行,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屋外曝背谈天图 午后冬郊图 农村冬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三、再度,局部赏析 请你任选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图画,并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幅?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一)屋外曝背谈天 太阳照,小鸟叫,哪像冬天?如此晴暖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春天,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也许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但是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如此晴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二)午后郊游图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可是小麦从秋天就开始发芽,当太阳拨开云雾,当它在严冬傍晚披上闪烁发光的紫红色长袍坠落时,人们几乎无法忍受它那令人眩目的光芒。即使在我们严寒却偏偏不恰当地称为温带的国家里,自然界万物永远不会除掉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广阔的麦田铺上了鲜艳的地毯,而天际低矮的太阳在上面投下了绿宝石的光辉。地面披上了美丽的苔藓。华丽的常春藤涂上了大理石般的鲜红和金色的斑纹。报春花、紫罗兰和孟加拉玫瑰躲在雪层下面微笑。由于地势的起伏,由于偶然的机缘,还有其他几种花儿躲过严寒幸存下来,而随时使你感到意想不到的欢愉。虽然百灵鸟不见踪影,但有多少喧闹而美丽的鸟儿路过这儿,在河边栖息和休憩!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或者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和无法描绘的水晶的花彩时,有什么东西比白雪更加美丽呢? (三)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设问】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悠闲的境界的? 在写雨的过程中,似乎是在构建一幅画。在微雨的背景中,在悠闲的情景下,这幅画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的。一连串的动词和设问句,都是作者在跟你商量着共同完成,一切是那么和谐而自然,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 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 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画家刘海粟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过郁达夫的散文:“青年画家不读郁达夫的散文,就画不了江浙的山水。” (四)江南雪景图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问题:1、这段文字最大特点是什么?(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虽然语句简洁,但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既增强了散文的意趣又体现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2、第8段引用的诗句的排列有何顺序?表现了何种意境?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日暮(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冬霄(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夜(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晨(雪后冬晨的惊喜) 按时间先后顺序 迁移想象,浸泡稀释: 请你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串联所引用诗句写一段文字,再现江南雪景的优美。字数不超过200字。 示例展示: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四、知人论世,涵咏风格 其它描写江南冬景的段落留待同学们自己去品读。作者笔下江南的冬景是如此的明朗、悠闲,但这篇文章确是写于1935年冬,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呢?也是如此的明朗和悠闲吗?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当时的日记。郁达夫日记集PPT依次展示:(一九三五年)三十日(十一月初五),星期六,雨。 今晨一早即醒,因昨晚入睡早也,觉头脑清醒,为续写那篇文学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写至午后写毕,成两千余字。二十九日(十一月初四),星期五,雨。 家国沦亡,小民乏食,我下半年更不知将如何卒岁;引领西望,更为老母担忧,因伊风烛残年,急盼我这没有出息的幼子能自成立也。今日为防空演习之第二日,路上断绝交通如故午后因事出去,也算是为公家尽了一点力。下午刘开渠来,将午前的文章搁下,这篇江南的冬景,大约要于明日才得写完寄出。二十八日(十一月初三),星期四,微雨。 今天为杭市防空演习之第一天,路上时时断绝交通;长街化作冷巷,百姓如丧考妣。十一月十九日(旧历十月廿四),星期二,在杭州的官场弄。 天气实在晴爽得可爱,像这样一个平和的冬日清晨,谁又想得到北五省在谋独立,日兵在山海关整军,而阔人又都在向外国的大银行里存他们的几万万的私款呢!师:这四则日记都选自郁达夫日记集,分别记于江南的冬景成稿的当天以及前几天。“家国沦亡,小民乏食”,“长街化作冷巷,百姓如丧考妣”,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结合这些背景材料,联系文本,大家有什么感受?文学描写与社会现实不一样。准确地讲,文学描写需要想象,需要创造,它以现实为基础,但可以不“照抄”现实,否则很容易成为新闻报道。现实的丑恶、严酷可以引发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现实的丑恶,特别是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可以催生对美好、自由的境界的追求和创造。生:从日记看,作者是忧心忡忡的。作家的心灵在自然山水中得到了安慰。师:是的,如焚的忧心可以在广阔、朴素、纯净的大自然中得到麻醉,得到抚慰。刚才大家说的意思,不妨用“寄情山水”四个字来概括。郁达夫是个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作家,疲惫、痛苦的心灵渴望在美好的自然山水中徜徉、栖止,得到抚慰和寄托。补充介绍郁达夫其人: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道的江南才子,在历经了十余载的异国凄凉和异乡颠沛之后, 1933年4月,达夫伴同他的爱人在西子湖畔,修筑了“风雨茅庐”。回到了江南。 迷恋于山水,但郁达夫的根本目的却在于通过爬山涉水,“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并由此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有人说郁达夫的笔下是铅灰色的美丽。郁达夫的散文史就是他的情绪史。 时局不是一个人能够扭转的,甚至不是一个时代能够扭转的,于那阴晦飘摇的“风雨”中,就让我们的诗人暂且在他的“茅庐”享受一隅之安吧。作者经过了太多的展转漂泊、流离失所,终于,走出阴霾,走出狂躁,走出苦闷,走出低迷,走到阳光下,走到和风中,走到微雨里,走入纯净的雪野!作者充满了对江南冬日气候的深深喜爱以及由衷的感恩而达夫对于江南冬景的情有独钟,实乃其乡土情结、文化情结、审美情结、隐逸情结及爱侣王映霞带给他的幸福与满足所致。在杭州,他不再狂乱焦灼,不再试图突围。在这种生活里,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的亲密,自然变成了个人性灵的延伸,那些晨霜、草根、乌桕、微雨、酒客的喧哗、神秘的雪夜,都充满了感性的回响,所有的人、事、物,都在人们心中充分启醒一种平和和满足的感觉,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化境。 -魏晋文学视角下的郁达夫散文研究PPT展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欣赏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