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法国是在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法、意、德)后形成的封建制国家。17-18世纪是法国由封建专制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缓慢增长,新型资产阶级和劳动者迫切希望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但法国宗教团体的势力强大,长期垄断法国各级教育。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者对教会团体长期垄断教育强烈不满,他们同教会团体在教育领域的斗争,促进了法国这一时期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教育向世俗化教育的缓慢转变。一、从17世纪到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教育(一)初等教育法国封建等级制明显,贵族子弟在家中享受私人初等教育。宗教团体为了扩大宗教势力影响及培养有教养的虔诚教徒,积极创办教区学校,争夺教民,几乎垄断了各地的初等教育。1、16世纪末到17世纪前期 加尔文教 胡格诺派胡格诺派十分重视教育,在其控制地区,率先实行强迫初等教育、男女同校、采用本族语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胡格诺派的教育活动,推动了法国早期初等教育的发展,但不久遭到禁止。2、1684年 天主教神父拉萨尔 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利用其教会势力的影响大量建立初等学校。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该教会在法国各地创设了127所免费的初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多达36000余人。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用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弟,免收学费。由于教学人员素养不高,盛行灌输和体罚,教育教学质量低劣。为了提高初等教育教学质量,胡格诺派和基督教派先后创建了训练传教士和教师的初等学校师资讲习所。基督教学校兄弟会于1685年在兰斯创办的教师讲习所是西欧最早的师范性质的学校之一。由于法国教会团体对初等教育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法国的初等教育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初等教育的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都居欧洲各国前列。(二)中等教育这一时期,法国的中等教育控制在宗教团体手中。在法国封建专制政府的支持下,各个教派组织为了培养教会神职人员和有教养的官吏,在各地竞相创办了一批中等教育机构。1、胡格诺派学院2、耶稣会学院学院学制一般为7年,开设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古典文学、算术、几何、天文学等课程。学院里经院主义色彩极其浓厚,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和理智能力,但不注意学生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3、耶稣基督圣乐会圣乐会所办的许多中学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产生,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7世纪到大革命前,法国中等教育由于宗教团体和当权者的重视而获得的较快的发展。1610年,胡格诺教派在法国各地创办了35所学院,学生人数达千人以上。1627年,耶稣会仅在巴黎一省就创建了14所学院,到1710年,耶稣会在法国创办的学院达到了612所。(三)高等教育到大革命爆发前,法国共有22所大学,如奥尔良大学(1235年)、蒙伯利挨大学(1289年)、里昂大学(1292年)、奥朗日大学(1365年)等,以巴黎大学为代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也处于教会管辖下,办学思想保守,课程设置过于重视古典课程,教学模式脱离社会实际,极力扼杀进步思想。在当时的大学里,只有新出现的个别讲座,如数学或自然科学讲座,反映了文化科学上的进步。巴黎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停留在中世纪,守旧闭塞 ,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7世纪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高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的人才既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还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专业技术的实用价值受到关注。加之在这方面教会控制较弱,一些技术专门学校和研究机构得以建立,如自然历史博物馆(1636年)、法兰西科学院(1666年)、路桥学校(1747年)、皇家军事学院(1751年)、矿业学校(1778年)。这些具有实科性质的高等专科学校的创建,反映了法国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要求,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准备,也促使法国传统古典大学缓慢地向实用化的方向进行变革。二、资产阶级革命时的教育18世纪末,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发动到1794年结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先后上台的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都提出了自己具有资产阶级特色的教育改革方案。其目的都是想改革封建的旧教育,使教育为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服务,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力武器。 (一)立宪派 塔列兰法案立宪派的塔列兰代表公共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方案指出,为巩固新的政治制度,必须改造教育;必须教育公民认识与保卫宪法,人权宣言应成为幼年时期的教义问答;他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规定了小学、中学、专门学校和大学院四级学制。在教育内容上,既把公民道德及宪法列为各级学校的主要学科,又使宗教在各级学校的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专门学校中,培养教士的学校也居于重要地位,并且保留了教士在国立中学中担任教师的权利。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它的明显的折衷性质。(二)吉伦特派 康多塞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认为国民教育是国家对其全体公民应尽的职责,故应由国家建立统一的、前后衔接的、普及的、男女平等的和免费的学校系统:4年制小学、3年制高级小学、5年制中学校和专门学校、大学院。大学院是教育行政和学术研究中心,领导与监督各级学校。各级学校均应实施强迫、免费教育,坚决摒弃教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主张废除传统的宗教科目,增加与农业、手工业和国内生产等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减少古典学科的教学,扩大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学知识的教学;还应增设政治教育课程,讲解宪法和人权宣言,以使学生及早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三)雅各宾派 雷佩尔提教育方案雷佩尔拟订的教育计划比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前进的地方是就他企图解决初等教育的普及问题。他指出让贫苦儿童受教育,首先要给他们面包,建议由国家向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开办寄宿学校“国民教育之家”,为儿童提供免费衣食,从而保证普及初等教育的实施。雷佩尔教育方案主张应向儿童进行体育、智育和德育,特别提出以德育代替宗教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爱国的公民。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类似的教育改革方案还有20多个,尽管这些方案的内容各异,但都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对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主张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国家应当予以保护,实施普及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和教师问题上,主张实现世俗化和科学化;法案还在男女平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当然,其中的一些规定也限制了劳动者子女获得初等以上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由于各派掌权的时间短暂,任何一个教育方案在教育实践中都较难实施,并且有脱离实际之嫌,但这些方案唤醒了法国民众对教育的热情,对以后法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791年,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第一部宪法。该宪法明确规定:“应该建立和组织起面向全体公民的公共教育体系,在所有人必不可少的那些科目的教学中实行免费教育。应该根据全国的需要提供各级各类教育。设置纪念日,以保存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记忆,在全体公民中发展博爱精神,使他们热爱自己的政体、国家和法律。”1791年法国第一部具有民主精神的宪法的颁布,为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法国和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进程。三、19世纪法国的教育19世纪的法国,政局动荡不安。这一时期法国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完整的学制,各级各类教育获得了发展。(一)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1799年,拿破仑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对教育进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 1、指导思想:使教育为国家服务,造就有效率的官吏和能从事生产的臣民,使教育与帝国的社会秩序和专制性质一样。为此,拿破仑首先采取了与天主教会“和解”的政策,以利用教会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其次,颁布了很多重要的法令,比如1802年的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1806年的关于创办帝国大学的法令以及1808年的关于帝国大学条例的政令等。通过上述改革,拿破仑逐渐建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2、特点:教育权利高度集中。表现在:(1)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作为“统一管理、监督帝国公共教育事业的国家级教育领导组织”。帝国大学全面负责整个帝国的公共教育,未经帝国大学首脑的批准,不得在帝国大学外设立任何教育机构或学校。(2)全国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全国教育分27个学区,每一个大学区设总长1人和一个由10人组成的学区评议会,承担学区内管理工作。设置督学巡视各大学区的教育工作,并向帝国大学校长及评议会提交巡视报告。(3)帝国大学及大学区的成员以致各级学校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有严格的任命制度。帝国大学的总监由拿破仑亲自选择、任命;大学区总长、中央和地方的督学,以及大学的教师,则由帝国大学的总监任命。(二)初等教育的发展第一帝国时期:由于拿破仑对初等教育不大感兴趣缺乏热情,国家对公共的初等学校没有专门的开支,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规定初等教育由教会管理,国家监督,教会在初等教育阶段的影响逐渐扩大。复辟王朝时期:科学技术进步为初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也向初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16年王朝政府颁令要求,每一市镇设委员指导初等教育,向贫困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宗教或慈善团体在市镇要求下可以为初等学校提供师资。这样,初等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教会对初等教育的控制更加强化。七月王朝时期:初等教育法(又名基佐法)的有关规定为此时期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该法案初步建立了法国国民教育制度,确立小学教育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级,政府与教会应携手发展初等教育。初级小学的教育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写、算只是,培养其法国国民意识、民族意识和必要的宗教观念。高级小学则在初级小学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职业课程的教育。初等教育法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法国初等学校教育的面貌,初等学校数量及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法国男子初等小学的数量从1834年的22641所增加到1848年的32964所,女子小学数量从1837年的5453所增加至1848年的7658所,公、私立小学在校生数则从1831年的193.5万人增至1846年的324万人。第二共和国时期:1850年法卢法案加强了教会在初等教育领域的势力,给予教会监督公立学校的权力和教士任教的特权并为私人办学创造了方便条件,从而促成了初等学校数量大发展,但并未就初等学校教育的免费和义务做出任何规定。第二帝国时期:1863年迪律伊出任教育部长后,建议实施免费初等义务教育。在他的努力下,初等教育经费有所增加,内容得以扩展,人数也得以增加。巴黎公社时期:宣布实施普及性、世俗性的初等教育,教育与国家分离。巴黎公社仅仅存在72天,难以按照公社的意志实施普及免费的初等教育,但公社关于初等教育发展的计划却为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三共和国时期:1881年1882年间,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法案,被称为费里教育法。儿童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免费;重申教师获教需获国家颁发的证书;宗教教育不再属于义务教育。两部费里法案的实施,最终确立起法国初等教育发展的免费、义务、世俗三原则,不但使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而且为以后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中等教育的发展第一帝国时期:所确立的由国立中学、市立中学和私立中学组成的中等学校教育体系,为19世纪法国中等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提供了良好基础。复辟王朝时期:国立中学改为皇家中学,其教学实践的古典主义色彩渐浓。此外,天主教势力在中等教育领域的渗透日益强烈,教士在中等学校教士总数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七月王朝时期:中等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萨尔旺迪出任教育部长期间,强化中等学校教育的实用化改革。不过在基佐等持有古典主义教育立场者的反对下,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第二共和国时期:法卢法案终止了国家对教育的垄断,加强了教会对中等学校教育的控制,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获得同等认可。中学开办手续被简化,凡年满25岁,持有中学会考文凭者皆可开办中学。第二帝国时期:皇家中学恢复了国立中学之名。帝国第一任教育部长福尔图尔于1852年提出了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的教育改革计划,前四年共同学习古典、人文及数学课程,后三年实行文、实分科。其主要特点是突出文、实科教育,反对宗教束缚,要求中等教育承担起为现代工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的职责。这一改革方案由于遭到教会和传统势力的反对,于1864年被帝国第三任教育部长迪律伊废除。迪律伊采取另立四年制中等专业学校的办法来为现代工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巴黎公社时期:废除中等学校的等级性成为改造中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女子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被列为巴黎公社教育改革计划之中。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中等教育取得明显进步,但其阶级性质没有改变。中学收学费,费用高昂。且教会在中等教育阶段仍然有很大势力,直到1904年取消法卢法案、1905颁布关于国家与教会分离的法令才得以改观。总的说来,到19世纪,法国的双轨学制最终形成。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铺设的:免费的母亲学校(幼儿园)到公立小学再到高等小学或艺徒学校,另一轨是为资产阶级或其他上层阶级子女铺设的:收费的家庭教育或中学预备班,到收费的各类中学再到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体现了十分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四)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一帝国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创办了一批专科学校 ,组建几所军事学校,重开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并于1808年将其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大学设神学院、医学院、法学院以培养专门人才;设文学院、理学院,以授予学位(业士、学士)为主要职责,其课程是“国立中学学业的继续和补充”。复辟王朝时期:复古宗教逆流冲击高等教育,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1822-1830年又被逼停办,文理学院的发展也受到影响。七月王朝时期:资产阶级自由派致力于大学的世俗化改革,教育专业人士在帝国大学中的发言权得到加强。这一时期,大学未能较好地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实施改革,僵化保守,主要精力只是放在维护既得利益上。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时期,法国高等教育发展没有表现出实质性内容。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农业、商业、金融及建筑业发展迅速。1856年和1867年两届巴黎国际博览会的召开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进一步向高等学校提出了发展专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为适应此形势,迪律义提出高等教育发展应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为此,1868年创设高等研究实践学校,不过未能实现。第三共和国时期:高等教育步入复兴发展时期。表现在对普法战争失利的反思中,法国民众将发展新型高等教育作为走出危机的教育选择;分散的学院联合为一所大学,出现了综合性大学;获得经费、教学、纪律等方面一定的自治权;国家在教育经费上投入增加。概括说,19世纪法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可以表现为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对法国教育传统继承与创新的结果,并未20世纪法国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法国现代教育制度四、20世纪前期法国的教育为回应20世纪前半期法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教会势力的挑战,进一步服务于法国该时期社会变革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法国教育管理在继承大学区制的基础上,明确中央教育行政管理的具体职责,不断强化国家教育意志的权威。(一)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加强20世纪初期,法国仍实行拿破仑时期的大学区制,与19世纪不同的是,大学区由过去的27个减少到17个。在中央教育管理体制上,设立了公共教育部(1932年改为国民教育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全国教育实行统一管理。1902年,政府解散了50多个从事传教和教育活动的教会组织,关闭3000多所教会学校。1905年,法国通过一项重申教会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废除了法鲁法案中教会掌握国民教育领导权和监督权的相关规定。在学前教育上,政府管理作用的加强体现在对母育学校的关注和对学前教育独特性的界定上。在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公立学校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由教育部颁布章程决定。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必须遵循官方的课程计划,其卫生和道德规范受政府监督。在考试组织和文凭颁授上,所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公立教育的考试,只有国家才有颁发正式文凭和认可私立学校证书的权利。为强化中央集权管理在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领域的作用,20世纪前半期法国教育管理机构着力将两次费里法案所确立的国民教育免费、义务、世俗化发展的三大原则变为事实。(二)统一学校运动与教育改革1、统一学校运动:1919年新大学同志会在批判双轨制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的主张,认为统一学校是属于所有人并且为了所有人的共同的学校,要求建立统一的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统一学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民主教育和择优录取。新大学同志会的这些要求和主张,引起了法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法国很快掀起了统一学校运动,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2、初等教育改革:1923年,法国政府决定实施统一的初等学校教育体制所有初等学校遵循同样的教学大纲,实施同样的教学计划。1933年,政府设立统一的中学入学考试,进一步强化了初等教育阶段的统一性建设。3、中等教育改革:这一时期,法国中等教育的改革和争论主要围绕课程设置的古典学科与现代学科之争进行。1902年莱格法案在为现代科学科目进入中学课程体系提供历史契机的同时,还成为此后改革抨击和改革的对象。1923年的改革增加了古典学科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强化了中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1926年和1936年的改革则试图在中等教育学习内容上的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1919年艾斯蒂埃法获得议会通过,内容:明确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完善职业学校体系建设;18岁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务;职业教育的内容有初等教育的普通教育、作为职业基础的各门教育和获得劳动技能的劳动学习。该法案为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确定了基本框架,将职业教育纳入法国公共教育体系,进一步唤起了产业界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关心,被称为法国历史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宪章”。五、20世纪后期法国的教育二战后的50余年间,法国教育的主题可以概括为“重建”与“改革”,法国教育选择了一条在重建中改革,在改革中前进的道路。 (一)基础教育1、1947年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法案以教育结构理应适应社会结构为今本理论依据,明确分析了实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一方面法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另一方面教育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脱节严重。依据公正原则和定向原则,规定6至18岁为免费义务教育,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方向指导阶段、决定阶段教育进行;教学中注意学生特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感;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设想。该法案为战后法国教育重建提供了纲领性的框架和方向性的引领。2、1959年教育改革法将义务教育年限由8年延长至10年;强化中等教育为初等教育之上的自然阶梯的观念,以统一学校作为实施初中教育的机构;将职业教育纳入正规中等教育体系。20世纪60年代,一种新型的综合性中学,市立中等教育机构的出现,将不同类型的第一级中等教育机构统一起来,成为法国政府实施统一的中等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并发展为实施中等教育的主要机构。3、1975年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上,学校成立各种组织方便教师和家长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体制上,规定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的学制;教育内容上,强调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增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方法上,实行工具课程、启蒙课程、体育课程的三分制教学法,积极开展教学实验,援引教育心理学有关儿童个性特征及能力差异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切实提高教学效益。该建议的颁布与实施,使得单轨制学校体制借助于综合制初中的设立而延伸至初级中等教育阶段。中小学课程设置于内容选择上的教育现代化和实用化特征有所增强。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管理与教学事务的参与程度也得到提高。不过,这次改革也导致初级中等教育过早职业化、学生负担加重、总体教育质量下降等现象的出现。(二)高等教育1、1968年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确立高等教育机构任务:承担着发展与传播知识、促进科学研究和培养人的教育职责;性质:大学是拥有法人资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船舶室内装修施工与设施配套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实训设备维护保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包含家具家电清单)
- 二零二五版体育馆空调清洗与运动安全与舒适度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企业股权置换及增资扩股合同
- 2025版铁路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重型挖掘机大修及保养服务合同
- 2025版房屋拆除工程拆除物回收与处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快递物流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产业项目承包协议书
- 化学(基础模块)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京东集团员工手册-京东
- 2023年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小升初分班考试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 GB/T 37915-2019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
- GB/T 31298-2014TC4钛合金厚板
- GB/T 27746-2011低压电器用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技术规范
- GB/T 22237-2008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的测定
- GB/T 13667.3-2003手动密集书架技术条件
- 导轨及线槽项目投资方案报告模板
- 复旦大学<比较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书法的章法布局(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